- 年份
- 2024(1795)
- 2023(2389)
- 2022(1884)
- 2021(1393)
- 2020(1054)
- 2019(2330)
- 2018(2425)
- 2017(4377)
- 2016(2596)
- 2015(2841)
- 2014(3024)
- 2013(3124)
- 2012(3061)
- 2011(2651)
- 2010(3149)
- 2009(2759)
- 2008(2371)
- 2007(2324)
- 2006(2116)
- 2005(2098)
- 学科
- 审计(12063)
- 管理(11180)
- 济(11082)
- 经济(11075)
- 环境(8422)
- 业(6178)
- 企(5946)
- 企业(5946)
- 各类(5852)
- 学(5544)
- 划(3924)
- 中国(3883)
- 方法(3725)
- 财(3599)
- 和(3472)
- 规划(3301)
- 环境规划(3274)
- 资源(3238)
- 经济学(2965)
- 理论(2740)
- 生态(2656)
- 制(2519)
- 业经(2494)
- 教育(2216)
- 务(2211)
- 财务(2201)
- 融(2194)
- 金融(2193)
- 财务管理(2135)
- 企业财务(2072)
- 机构
- 大学(42632)
- 学院(41548)
- 济(15416)
- 经济(15048)
- 管理(13626)
- 研究(12539)
- 理学(11063)
- 理学院(10945)
- 管理学(10814)
- 管理学院(10738)
- 中国(10377)
- 财(10128)
- 京(10019)
- 财经(7962)
- 江(7521)
- 科学(7511)
- 经(7031)
- 所(6849)
- 范(6412)
- 师范(6386)
- 州(6031)
- 北京(5748)
- 审计(5743)
- 财经大学(5699)
- 中心(5651)
- 研究所(5522)
- 会计(5128)
- 师范大学(5087)
- 省(4995)
- 经济学(4817)
共检索到711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郑石桥
以经典审计理论为基础,提出一个关于碳审计本质的理论框架。从内涵上来说,碳审计是以系统方法从碳排放信息、碳排放行为和碳排放制度三个维度独立鉴证碳排放经管责任履行情况并将结果传达给利益相关者的碳排放治理制度安排;从外延上来说,碳审计是一个体系,可以从审计内容、审计客体、审计主体、保证程度和业务基础等角度对碳审计做出不同分类。基于其与相关概念的关系而言,碳审计是环境审计的组成部分,碳审计与能源审计有交叉,但又相互独立,碳审计与低碳经济审计、低碳审计、碳排放审计具有实质上的一致性,碳交易审计是服务于碳排放权交易的碳审计。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袁小勇
审计的本质是审计区别于其它学科的根本特征,体现了在审计实务中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对整个审计理论体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当前审计本质认识的集中主流观点进行评述,提出审计本质的新观点——?信任鉴证论。
关键词:
审计 审计理论 审计本质 信任鉴证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郑石桥 时现 王会金
基于审计一般本质来阐释工程审计本质。工程审计是以系统方法从行为、信息和制度三个维度对工程类经管责任履行情况实施的独立鉴证、评价和监督,并将审计结果传递给利益相关者的工程治理制度安排。相对于工程项目审计、建设项目审计、投资审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程审计这个术语能更精准地体现对工程类经管责任的鉴证、评价和监督。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郑石桥
以经典审计理论为基础,提出算法审计本质的一个理论框架。从内涵来说,算法审计是以系统方法对经管责任履行中的算法进行独立检查并将结果传达给利益相关者的算法治理制度安排。从外延来说,算法审计有多种分类方法,可分为基于规则和基于机器学习的算法审计,也可分为不同审计主体实施的算法审计,还可以根据人工智能系统的生命周期进行分类。从相关概念的关系来说,算法审计是人工智能系统审计的组成部分。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黎明 宋敏
关于审计本质,其演变的观点主要有“查账论”、“过程论”、“经济监督论”、“经济控制论”等,这些观点都有其产生和存在的背景。但只从一个侧面回答了审计的一些作用和职能,没有突出现代审计的全面本质特征。本文提出了审计本质应该是“经济评价论”,以此才能深入全面地反映审计的本质。
关键词:
审计本质 监督论 控制论 经济评价论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乔春华
《宪法》和《审计法》及主流观点对政府审计本质定位于“审计监督”,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和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对内部审计本质定位于“确认和咨询活动”,审计署和教育部对内部审计本质定位于“监督、评价和建议”;但目前我国高校审计处主要在从事工程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和专项审计等,而工程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尚只定位于“监督”。审计不是万能的,内部审计也不是万能的;审计对被审计对象的免疫功能是有限的,“被审对象”的“免疫力”主要来自“自我革命”和“自我净化”,即主要不是外因而是内因。审计自身的“免疫力”也主要来自“自我革命”和“自我净化”。建议修改《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若干规定》和《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中“监督”功能。文章还对高校审计全覆盖作了初步探索。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郑石桥
以经典审计理论为基础,提出一个关于碳审计目标的理论框架。碳排放资源类委托代理关系中的委托人、代理人希望通过碳审计得到的结果是碳审计终极目标,而碳审计机构希望通过碳审计得到的结果是碳审计直接目标。碳审计终极目标和直接目标都可以表述为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和健全性,但对于不同的目标主体,其含义不同。从委托人角度来说,希望通过碳审计来抑制代理人履行碳排放经管责任中的代理问题和次优问题,具体表现为碳排放相关信息虚假、碳排放相关行为违规违法、碳排放相关绩效低下、碳排放制度缺陷;从代理人角度来说,希望通过碳审计来抑制上述四个方面的次优问题或者传递上述四方面问题不存在的信号;从审计机构角度来说,就是查找上述四个方面的问题。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郑石桥
以经典审计理论为基础,提出一个碳审计方法的理论框架。碳审计主要应该以独立项目的方式开展,也不排除与其他审计业务组合起来。碳审计业务可以采取直接报告业务,也可以采取基于责任方认定业务。碳审计取证模式有多种类型,在大数据时代,应该选择数据式审计。碳审计步骤包括审计准备阶段、审计取证阶段、审计报告阶段、后续审计阶段四个阶段。碳审计技术方法包括通用于各类审计业务的技术方法,以及自己的专门技术方法。碳审计准则可以融于其他准则中,但从碳审计的发展来看,应该单独制定碳审计准则。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郑石桥
以经典审计理论为基础,提出一个关于碳审计内容的理论框架。碳审计对象是碳排放经管责任履行情况,由碳排放财务责任和碳排放业务责任组成,这些责任有多种形式的具体承载者。碳审计从某些特定的维度关注碳排放经管责任履行情况,这些特定维度就是碳审计主题,其中碳排放相关信息、相关行为和相关制度是主要的碳审计主题。以单个碳审计主题形成碳审计基本业务,它们是碳财务审计、碳绩效审计、碳合规审计和碳制度审计,也可能出现涉及多个审计主题的碳综合审计。审计实施中,必须将碳审计主题分解为碳审计标的,并确定其相应的碳审计载体。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周旭东 郑石桥
以经典审计理论为基础,提出一个关于碳审计需求的理论框架。碳审计需求存在于资源类碳排放委托代理关系中。具有自利倾向的代理人在激励不相容、信息不对称、合约不完备、环境不确定的情形下,会出现代理问题和次优问题,具有有限理性的代理人会放大次优问题。委托人会推动建立针对代理人的治理机制,碳审计是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定位于制衡机制,但主要定位于监督机制和监视机制。代理人也可能存在碳审计需求,一是将碳审计作为碳排放的信号传递机制,二是在不存在激励不相容时,将碳审计作为碳排放次优问题的揭示机制。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郑石桥
以经典审计理论为基础,提出一个碳审计客体的理论框架。碳排放权是一种具有稀缺性的资源,以此为基础,形成了资源类碳排放委托代理关系、合约类碳排放委托代理关系和监管类碳排放委托代理关系。资源类碳排放委托代理关系中的代理人是碳排放经管责任的承担者,同时也是碳审计客体,主要包括各级政府及其主要领导、各级政府的碳排放主管部门及其主要领导、各级各类碳排放单位及其主要领导、各级碳排放权交易平台及其主要领导、政府部门及碳排放单位的内部机构及其主要领导。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类型的碳审计客体,主要包括产品或服务、建筑物、特定区域、碳汇项目、碳减排项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郑石桥
以经典审计理论为基础,提出一个关于碳审计主体的理论框架。该框架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碳排放委托代理关系的基本框架及碳审计主体的存在性;选择碳审计主体的基本原则;碳排放资源类委托代理关系中的审计主体。碳排放资源类委托代理关系中的审计需求者,根据审计独立性、审计质量和审计成本三项原则选择碳审计主体,不同的碳排放资源类委托代理关系中的碳审计主体选择不同,政府审计机关、民间机构(包括民间审计和碳排放专业机构)和内部审计机构都有可能成为碳审计主体。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郑石桥
对突发公共事件审计本质的探究可从内涵、外延、特征、相关概念辨析四个角度展开。从内涵来说,突发公共事件审计是以系统方法,从行为、信息和制度三个维度对突发公共事件应对责任履行中的代理问题和次优问题实施的独立鉴证,并将审计结果传递给利益相关者的制度安排,属于突发公共事件应对体系的组成部分;从外延来说,突发公共事件审计是一个由众多成员组成的体系,该体系中的成员既有共性本质,也有个性本质;从特征来说,突发公共事件审计具有公共性、突发性和及时性三个特征;从相关概念辨析来说,有些是突发公共事件审计的不同表述,有些是其属概念及属概念的属概念。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陈献东
从委托代理理论出发,借鉴熊彼特的经济分析技术,从理论、经验和历史三个维度去分析审计的本质,认为审计充当的角色是监督工具、审计的基础功能是辅助监督、审计的身份地位是独立的第三方、审计的工作内容是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因此,提出审计的本质是"独立的辅助监督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工具",即"监督工具"论。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爱国
文章在尊重中国审计发展的历史、立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基于科学发展观和民主法治理念指导基础上,系统回答了"为什么要审计""、审计是什么"和"审计能干什么"三个基本审计问题,并根据马克思的"国家有机体论"和现代免疫学原理,进一步阐述了审计本质上是国家有机体中保证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和有效运行的"免疫系统",提出了审计至少应具备识别、防御、稳定、监护和揭示五项"免疫"功能,其中免疫揭示功能应贯穿"免疫"功能的全过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