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17)
2023(4727)
2022(3827)
2021(3227)
2020(2567)
2019(5576)
2018(5859)
2017(10294)
2016(6096)
2015(6859)
2014(7338)
2013(6940)
2012(6609)
2011(5906)
2010(6374)
2009(5760)
2008(5198)
2007(5015)
2006(4454)
2005(4159)
作者
(19114)
(15687)
(15540)
(14858)
(10053)
(7417)
(7030)
(6098)
(6024)
(5708)
(5433)
(5416)
(5150)
(5073)
(5008)
(4688)
(4639)
(4632)
(4562)
(4457)
(4152)
(3985)
(3864)
(3773)
(3558)
(3486)
(3469)
(3462)
(3366)
(3199)
学科
(20593)
经济(20563)
管理(20140)
(12671)
审计(12092)
(11046)
企业(11046)
环境(9592)
(9375)
中国(7766)
(6944)
(6651)
方法(6193)
(5948)
各类(5880)
理论(5825)
(5616)
(5315)
(5134)
教育(4915)
(4863)
金融(4855)
业经(4777)
(4572)
银行(4556)
地方(4462)
(4416)
资源(4124)
规划(3765)
数学(3740)
机构
大学(88208)
学院(88074)
研究(31024)
(30327)
经济(29426)
管理(28556)
中国(24172)
理学(23289)
理学院(22998)
管理学(22523)
管理学院(22364)
(20619)
科学(19838)
(18092)
(16889)
(16054)
(15775)
研究所(14722)
中心(14053)
财经(13663)
(13093)
业大(12982)
师范(12919)
农业(12457)
北京(12445)
(12393)
(12155)
(11826)
(11217)
技术(10846)
基金
项目(53876)
科学(41119)
研究(40941)
基金(36876)
(32767)
国家(32479)
科学基金(26657)
社会(24194)
社会科(22822)
社会科学(22814)
(22515)
基金项目(19074)
教育(19074)
(18796)
编号(17203)
自然(16650)
自然科(16142)
自然科学(16136)
自然科学基金(15798)
成果(15637)
资助(14565)
课题(13376)
重点(12744)
(11800)
(11498)
(10797)
(10764)
(10744)
项目编号(10647)
(10637)
期刊
(39259)
经济(39259)
研究(29888)
中国(26426)
学报(17477)
(17042)
教育(14570)
(14521)
科学(13751)
大学(12913)
学学(12034)
管理(10328)
农业(9402)
审计(9261)
财经(7675)
技术(7443)
(7431)
金融(7431)
(6653)
经济研究(6109)
业经(6105)
(5563)
会计(5530)
财会(5329)
图书(5319)
问题(5099)
(4618)
职业(4298)
(4271)
论坛(4271)
共检索到1474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郑石桥  
以经典审计理论为基础,提出一个关于碳审计主体的理论框架。该框架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碳排放委托代理关系的基本框架及碳审计主体的存在性;选择碳审计主体的基本原则;碳排放资源类委托代理关系中的审计主体。碳排放资源类委托代理关系中的审计需求者,根据审计独立性、审计质量和审计成本三项原则选择碳审计主体,不同的碳排放资源类委托代理关系中的碳审计主体选择不同,政府审计机关、民间机构(包括民间审计和碳排放专业机构)和内部审计机构都有可能成为碳审计主体。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郑石桥  时现  王会金  
基于经典审计理论,提出一个体现工程特征的工程审计主体的理论框架。工程审计主体的选择是委托人的权力,委托人有三种方式来建构审计主体:一是自行设立审计机构,二是从市场上购买审计服务;三是前两者结合。委托人选择审计主体的基本原则包括独立性原则、审计质量原则和审计成本原则。在工程领域,工程审计主体包括政府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和中介机构,不同的资源类委托代理关系下,委托人对工程审计主体的具体选择不同。当需要聘任中介机构时,中介机构选聘主体、中介机构选聘方式和中介机构费用支付方式都会影响工程审计的效率和效果。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郑石桥  
算法审计主体的核心问题是谁来实施算法审计,本文以经典审计理论为基础,提出算法审计主体的一个理论框架。算法审计主体由算法审计需求者基于三个原则来选择:一是独立性原则,要求算法审计主体独立于算法审计客体;二是成本效益原则,当算法审计主体的多种建构方案都可以保持审计主体的独立性时,要选择成本最低的组织方式;三是审计质量原则,要求算法审计主体能够提供所希望质量的算法审计,主要通过审计主体的专业胜任能力来保障。基于上述三个原则,不同的资源类委托代理关系中的算法审计需求者对算法审计主体会做出不同的选择,可能的算法审计主体包括具有算法审计胜任能力的政府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和社会审计机构。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郑石桥  
以经典审计理论为基础,提出一个碳审计客体的理论框架。碳排放权是一种具有稀缺性的资源,以此为基础,形成了资源类碳排放委托代理关系、合约类碳排放委托代理关系和监管类碳排放委托代理关系。资源类碳排放委托代理关系中的代理人是碳排放经管责任的承担者,同时也是碳审计客体,主要包括各级政府及其主要领导、各级政府的碳排放主管部门及其主要领导、各级各类碳排放单位及其主要领导、各级碳排放权交易平台及其主要领导、政府部门及碳排放单位的内部机构及其主要领导。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类型的碳审计客体,主要包括产品或服务、建筑物、特定区域、碳汇项目、碳减排项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郑石桥  
基于经典审计理论,提出金融审计主体的理论框架。审计主体选择是委托代理关系中委托人的权利,不同的委托代理关系中,金融审计主体不同。在股东与金融机构的委托代理关系中,股东通常会自行建立审计机构,政府作为大股东时,会选择政府审计机关作为金融机构的审计主体;在金融机构总部与内部单位的委托代理关系中,金融机构总部通常会自行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在政府与金融监管部门的委托代理关系中,政府会通过政府审计机关对金融监管部门进行审计。在这三种情况下都可以通过审计业务外包的方式引入民间审计组织,相应地民间审计组织应该使用与该审计主体相同的准则。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郑石桥  
行为审计由何种审计机构来实施是影响行为审计效率效果的重要制度设计。从行为审计独立性和交易特征两个维度探究行为审计主体选择。行为审计由于在审计依据、审计职业判断、审计意见类型方面的特征,使得其独立性较弱,同时,行为审计还具有资产专用性和外部性较强的特征。综合上述独立性、资产专用性和外部性三个因素对行为审计主体选择的影响,一般来说,需要建立独立于代理人的审计机构来实施行为审计;少数情形下,如果存在系统的审计载体,能发表合理保证审计意见,并且市场上有具有某方面行为审计特长的专业审计机构,可以考虑将该行为审计业务外包。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巍  郑石桥  
基于经典审计理论,提出突发公共事件审计主体的理论框架。在突发公共事件应对的资源类委托代理关系中,为了缓解代理人在履行其突发公共事件应对责任时出现的代理问题和次优问题,委托人会推动建立对代理人的审计,那么,选择由谁来审计代理人实质上是委托人的权利,其会依据独立性、审计质量、成本效益三项原则来选择审计主体。各类审计机构都应该在其内部设置常态化的突发公共事件审计部门。政府审计机关应该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审计机构进行指挥协调,以提高审计效率。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郑石桥  
以经典审计理论为基础,提出一个关于碳审计目标的理论框架。碳排放资源类委托代理关系中的委托人、代理人希望通过碳审计得到的结果是碳审计终极目标,而碳审计机构希望通过碳审计得到的结果是碳审计直接目标。碳审计终极目标和直接目标都可以表述为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和健全性,但对于不同的目标主体,其含义不同。从委托人角度来说,希望通过碳审计来抑制代理人履行碳排放经管责任中的代理问题和次优问题,具体表现为碳排放相关信息虚假、碳排放相关行为违规违法、碳排放相关绩效低下、碳排放制度缺陷;从代理人角度来说,希望通过碳审计来抑制上述四个方面的次优问题或者传递上述四方面问题不存在的信号;从审计机构角度来说,就是查找上述四个方面的问题。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郑石桥  
以经典审计理论为基础,提出一个关于碳审计本质的理论框架。从内涵上来说,碳审计是以系统方法从碳排放信息、碳排放行为和碳排放制度三个维度独立鉴证碳排放经管责任履行情况并将结果传达给利益相关者的碳排放治理制度安排;从外延上来说,碳审计是一个体系,可以从审计内容、审计客体、审计主体、保证程度和业务基础等角度对碳审计做出不同分类。基于其与相关概念的关系而言,碳审计是环境审计的组成部分,碳审计与能源审计有交叉,但又相互独立,碳审计与低碳经济审计、低碳审计、碳排放审计具有实质上的一致性,碳交易审计是服务于碳排放权交易的碳审计。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郑石桥  
以经典审计理论为基础,提出一个碳审计方法的理论框架。碳审计主要应该以独立项目的方式开展,也不排除与其他审计业务组合起来。碳审计业务可以采取直接报告业务,也可以采取基于责任方认定业务。碳审计取证模式有多种类型,在大数据时代,应该选择数据式审计。碳审计步骤包括审计准备阶段、审计取证阶段、审计报告阶段、后续审计阶段四个阶段。碳审计技术方法包括通用于各类审计业务的技术方法,以及自己的专门技术方法。碳审计准则可以融于其他准则中,但从碳审计的发展来看,应该单独制定碳审计准则。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郑石桥  
以经典审计理论为基础,提出一个关于碳审计内容的理论框架。碳审计对象是碳排放经管责任履行情况,由碳排放财务责任和碳排放业务责任组成,这些责任有多种形式的具体承载者。碳审计从某些特定的维度关注碳排放经管责任履行情况,这些特定维度就是碳审计主题,其中碳排放相关信息、相关行为和相关制度是主要的碳审计主题。以单个碳审计主题形成碳审计基本业务,它们是碳财务审计、碳绩效审计、碳合规审计和碳制度审计,也可能出现涉及多个审计主题的碳综合审计。审计实施中,必须将碳审计主题分解为碳审计标的,并确定其相应的碳审计载体。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周旭东  郑石桥  
以经典审计理论为基础,提出一个关于碳审计需求的理论框架。碳审计需求存在于资源类碳排放委托代理关系中。具有自利倾向的代理人在激励不相容、信息不对称、合约不完备、环境不确定的情形下,会出现代理问题和次优问题,具有有限理性的代理人会放大次优问题。委托人会推动建立针对代理人的治理机制,碳审计是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定位于制衡机制,但主要定位于监督机制和监视机制。代理人也可能存在碳审计需求,一是将碳审计作为碳排放的信号传递机制,二是在不存在激励不相容时,将碳审计作为碳排放次优问题的揭示机制。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孙乃娟  
本文在介绍西方国家管理审计主体的演变过程及我国管理审计研究状况的基础上,对管理审计最佳主体进行理论分析,提出我国现阶段管理审计的最佳主体应该是企业内部审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岑国荣  
乌家培先生在1989年至1990年期间,先后在《人民日报》、《经济研究》、《中国统计》等报刊上撰文,就统计信息在社会经济信息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提出疑问,并引起一些争论。本刊编辑部认为这一争论是非常必要的,十分关注争论的情况,并准备发表我们的看法。但我们注意到在讨论中比较缺乏理论探讨的气氛和环境,同时自从乌先生在《中国统计》上发表了《也谈正确认识统计的地位作用》一文以后,统计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并没有多大的反响,论争便沉寂下来了。我们认为,这场论争不应该在统计界沉默下来。这是一场关系到统计工作发展前途的争论,统计信息在社会经济信息中居于何种地位,这一立论,将是制定中国统计发展战略和目标的根本前提,如果在认识上模糊不清,理论上站不住脚,那么,统计事业如何发展,统计的整体功能如何发挥?我们不能沉默,我们不应该沉默!我们应该理直气壮地用活生生的事实予以澄清。统计信息是社会经济信息的主体这个观点被揭示,无疑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其次,统计界人士大多认为,乌家培先生否定统计信息是社会经济信息的主体信息的主要论点是缺乏说服力的,也是没有逻辑力量的,有的甚至不乏武断之词。我们略举几例:第一,乌先生断言,统计信息是一种事后信息,事后信息、充其量只能占全部信息的三分之一。按乌先生的说法,这就当然不是现实信息,不具备现实性,更谈不上超前性了。如果是在十八世纪的时代,也许这种说法具有权威性,如今统计工作是大大发展了,恐怕整个经济学界,都难找到这个论点的拥护者了。第二、乌先生说,统计信息是一种数字信息,此外还有文字信息、图象信息等。文字信息约占全部信息的三分之二。至于图象信息占多少?乌先生也许没有计算出来。很遗憾,图象信息是统计信息的主要表现方式之一,这一点用不着证明。至于文字信息,我们认为统计资料(如统计部门整理的资料、说明、情况介绍等),统计分析报告等等都兼有文字信息和数字信息。统计的指标词就是用文字表现的,可见把统计信息仅仅说成是数字信息是缺少理论依据的,也是没有说服力的。从这次争论中,我们不难看出,统计理论研究远远落后于统计实际工作的发展。比如统计教育几十年一贯制,在一些统计教科书中对于实际工作中发展起来的许多新鲜观点,如象国家统计局提出的统计要走智力发展道路、全国已广泛开展的统计分析、统计整体功能、统计工作走向各级决策层次、软科学的发展,尤其是面对即将到来的未来世纪信息产业的兴起等等,几乎很少有实质性的总结并提升到理论的高度。这些事实,不能不强烈地表现为统计理论研究的严重滞后性。外界对统计理论以及对统计工作的一些看法,也令人震惊!这里我们发表岑国荣先生的文章,目的是引起统计界人士广泛关注并引发一场讨论,以打破统计理论研究的沉闷气氛。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黄家骅  
研究居民的市场行为并将之上升为理论化的表述,只是近5年来才成为中国经济学界的一个突出的话题。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居民并没有独立的经济要求和地位,无法获得有利于实现自身利益的制度安排。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