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956)
2022(854)
2019(1494)
2018(1560)
2017(2898)
2016(1769)
2015(1861)
2014(2001)
2013(2063)
2012(1958)
2011(1936)
2010(2047)
2009(2222)
2008(2248)
2007(2289)
2006(2131)
2005(2084)
2004(2014)
2003(2158)
2002(2243)
作者
(5633)
(4575)
(4483)
(4460)
(3052)
(2226)
(2011)
(1801)
(1727)
(1686)
(1636)
(1628)
(1622)
(1620)
(1525)
(1429)
(1406)
(1381)
(1337)
(1293)
(1193)
(1187)
(1141)
(1088)
(1085)
(1072)
(1027)
(984)
(938)
(926)
学科
(7351)
经济(7342)
管理(5496)
(4429)
(4307)
企业(4307)
理论(3317)
(3247)
教育(2876)
中国(2593)
方法(2419)
(2193)
(1995)
业经(1864)
(1775)
(1697)
银行(1697)
(1654)
金融(1653)
(1632)
(1503)
(1454)
(1384)
(1374)
数学(1256)
图书(1199)
数学方法(1198)
教学(1162)
书馆(1154)
图书馆(1154)
机构
大学(33462)
学院(31255)
(11019)
研究(10761)
经济(10711)
管理(8863)
中国(8331)
(7571)
(7096)
理学(6769)
理学院(6636)
(6554)
师范(6536)
管理学(6469)
管理学院(6396)
科学(6394)
(5806)
(5760)
财经(5419)
师范大学(5290)
北京(5081)
研究所(5052)
(4774)
(4715)
教育(4609)
(4461)
中心(4391)
财经大学(3878)
经济学(3694)
(3322)
基金
项目(14104)
研究(11966)
科学(10778)
基金(9639)
(8045)
国家(7943)
社会(7271)
社会科(6820)
社会科学(6817)
科学基金(6393)
教育(6116)
成果(5789)
编号(5203)
(5002)
(4614)
基金项目(4603)
课题(4047)
资助(3969)
(3435)
(3420)
(3361)
项目编号(3327)
重点(3291)
自然(3177)
自然科(3078)
自然科学(3077)
教育部(3061)
(3061)
(3054)
阶段(3049)
期刊
(16416)
经济(16416)
研究(13821)
教育(7505)
中国(7146)
(6605)
学报(5911)
大学(4616)
科学(4561)
财经(4212)
学学(3964)
管理(3962)
(3690)
金融(3690)
(3667)
图书(3423)
(2944)
书馆(2808)
图书馆(2808)
技术(2673)
问题(2400)
经济研究(2100)
(1986)
(1960)
(1948)
论坛(1948)
业经(1819)
理论(1689)
社会(1687)
农业(1640)
共检索到554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苑德军  臧递文  
论确立广义储蓄概念天津财经学院金融系教授,吉林省榆树市农业银行行长苑德军,臧递文一、储蓄概念孰窄孰宽:金融现实中的一大谜点在通货膨胀经济处于持续较高运行的情况下,近年来我国的银行储蓄仍获得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到1996年2月底,居民个人的银行储蓄存款余...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吴强  
一、储蓄与投资的质的关系储蓄和投资的质的关系主要是说明谁决定谁即是储蓄决定投资还是投资决定储蓄?这在西方经济学中有不同的思想。古典经济学派认为,储蓄代表货币资本的供给,而投资则代表对货币资本的需求,储蓄和投资都是利率函数。储蓄是利率的正函数,它随利率的升降而升降,投资是利率的反函数,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林峰  
储蓄效益管理刍论林峰储蓄存款是商业银行的主要负债,以最小的成本耗费组织到最多的存款,既是商业银行提高经营效益的主要内容,也是在激烈的金融竞争中取胜的必要条件。因此,在组织储蓄存款时,必须讲究成本和效益,必须对储蓄存款实行效益管理,提高储蓄效益。一、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高启中  
长期以来,在我国经济理论界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大力组织居民储蓄有利于调节货币流通,稳定市场物价。其理由是组织居民储蓄是回笼货币的一个重要渠道,将居民的货币收入转化为储蓄存款能推迟购买力的实现,缓和市场供求的矛盾,减轻对市场的压力,从而能实现市场供求的平衡和一般物价水平的稳定。对这种观点,笔者不敢苟同。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赵春秀  范红波  
我国储蓄与投资所面临的问题是:一方面储蓄高速增长,另一方面投资资金严重短缺。在此情况下,应加快储蓄形式及转化机制的变革,适应储蓄结构的特点,拓展金融储蓄的外延;改革投资管理体制,建立投资风险约束机制,健全各种投资基金,加快储蓄向投资的转化。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蓓蕾  
造成持续高储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治理的办法须各项改革措施相配套 ,注重宏观综合治理。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杨玲玲  
本文构建了一个居民储蓄行为函数,选取13个国家1991~2007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了居民储蓄率的五大决定因素——收入和经济增长、利率与价格、外部储蓄、人口结构与资本市场发展,重点考察以股票市场为代表的资产市场的作用。采用定截距固定效应模型的不同方法得出的结论是:反映资产市场发展的3个指标中,股票价格和金融业产值比率都对居民储蓄率有显著负向影响,而股市规模比率有微弱正向影响。总体上看,资产市场发展对储蓄的综合作用仍是负向的,资产市场能够通过分流储蓄和财富效应两条作用渠道降低居民储蓄率。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卢汉川  
储蓄是近几年的理论热点,对于储蓄的概念,它的结构变化,它的作用等,存在着多种不同理解,得出不同结论。原因是这里有许多谜未被解开。 一、关于储蓄的概念 过去我们讲的储蓄是指银行的储蓄存款,存款人以劳动群众为主,其来源以劳动收入为主,存款的用途以消费为主,它的作用是培养人民的勤俭节约美德,积小钱办大事,改善和提高生活,国家则通过储蓄集聚建设资金。所以建国以来,我们制定了正确的政策,大力提倡储蓄,储蓄存款越多越好。对于储蓄存款利息的性质存在着不同认识,长期争论不休。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白雪  
儿童理财观念、财商的培养在现代社会备受重视,而迫于愈发激烈的同辈竞争、育儿压力,从小培养理财观念的重要性在微观上不言而喻。广义上的理财包括储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显示,家庭金融资产中,银行存款比例居最高。文章认为儿童道德观与其储蓄观念的桥梁就是私德与公德概念的认识与选择,而家庭对儿童种种观念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研究,文章针对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姚东旻  许艺煊  张鹏远  
目前,预防性储蓄理论能否有效地解释中国居民的储蓄行为尚未可知。本文以地震为不确定性事件克服收入波动的内生性问题,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展开了系统检验。理论上首先提出了"地震通过影响预期收入与预期收入的方差,最终影响居民储蓄率"的作用路径。然后分别基于中国微观家庭收入分配调查(CHIP)和宏观省际数据,在微观层面运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和系统GMM法,在宏观层面借助合成控制法和工具变量法,为该路径提供直接和间接的证据支持。研究发现:首先,汶川地震后,在不同的收入状况下,四川家庭预期收入的方差增大,居民储蓄率相比震前显著提升;其次,家庭所在地区的社会保障水平与预期收入的方差负相关,并且与居民储蓄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替代关系,间接地证明了地震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依赖于预期收入的方差,最终明确了预防性储蓄动机的现实作用。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杨天宇  贺婷  
本文应用新古典增长模型和反事实实验方法对中国高储蓄率的原因进行了研究。我们建立了一个标准的新古典增长模型以模拟中国的储蓄率变动,然后运用反事实实验分别检验了1992~2007年期间人口增长率、资本回报率、折旧率、政府支出在GDP中的份额、TFP增长率对储蓄率的影响,结果发现TFP增长率的变化是解释中国储蓄率变动趋势的最重要因素。如果中国面临与美国一样高的资本初始存量和相同的TFP增长率,则中国在此期间与美国储蓄率的差异将会大大低于中美储蓄率的实际差异。所以,中美之间的储蓄率差异可能并不需要由中国的各种独特性因素来解释。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弟海  龚六堂  
本文主要在一个持续增长的经济中讨论了长期消费率和储蓄率的决定问题。论文首先在一个离散的Ramsey模型中,严格论证了增长经济中消费函数的形式和长期储蓄率的决定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估算了中国和美国等国的储蓄率,得到了同各国实际储蓄率非常接近的估计值。最后,论文通过国别比较分析,讨论了导致中国现阶段储蓄率过高的原因,并对未来储蓄率的变化作了预测和分析。论文的结论是,导致中国目前高储蓄率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高经济增长率、高资本产出弹性、高主观贴现率(高资本回报率)以及短视性预期存在。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林钢  
我国会计制度改革以后,会计理论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许多基本概念也需要重新认识。本文中,笔者仅就有关成本与费用的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一、关于"成本"与"费用"的定义目前,会计学界对成本概念的认识比较一致,均将其定义为对象化的耗费。一般认为有广义和狭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