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63)
- 2023(8086)
- 2022(6722)
- 2021(5908)
- 2020(4917)
- 2019(10712)
- 2018(10397)
- 2017(20285)
- 2016(10691)
- 2015(11595)
- 2014(11807)
- 2013(11937)
- 2012(11451)
- 2011(10758)
- 2010(10984)
- 2009(10309)
- 2008(9947)
- 2007(9188)
- 2006(8402)
- 2005(7864)
- 学科
- 济(71277)
- 经济(71229)
- 管理(31142)
- 业(27026)
- 方法(22682)
- 企(21637)
- 企业(21637)
- 地方(19407)
- 数学(19390)
- 数学方法(19240)
- 学(15411)
- 中国(14685)
- 地方经济(13954)
- 业经(12598)
- 农(12009)
- 财(11183)
- 制(9526)
- 融(9306)
- 金融(9304)
- 环境(9056)
- 和(8937)
- 农业(8859)
- 理论(8588)
- 银(8210)
- 银行(8198)
- 经济学(8030)
- 行(7910)
- 体(7771)
- 贸(7744)
- 贸易(7739)
- 机构
- 大学(172138)
- 学院(170140)
- 济(81271)
- 经济(79794)
- 研究(64454)
- 管理(60384)
- 理学(51302)
- 理学院(50614)
- 管理学(49834)
- 管理学院(49484)
- 中国(46984)
- 科学(38297)
- 财(36007)
- 京(35625)
- 所(33381)
- 研究所(30211)
- 财经(28771)
- 中心(27467)
- 经济学(27213)
- 江(26144)
- 经(26021)
- 农(25006)
- 经济学院(24084)
- 范(24018)
- 师范(23834)
- 院(22491)
- 北京(22243)
- 业大(21563)
- 财经大学(21215)
- 州(20780)
- 基金
- 项目(108342)
- 科学(86577)
- 基金(80559)
- 研究(78454)
- 家(70851)
- 国家(70319)
- 科学基金(59761)
- 社会(53660)
- 社会科(51104)
- 社会科学(51091)
- 基金项目(41971)
- 省(41130)
- 自然(36430)
- 自然科(35569)
- 自然科学(35559)
- 自然科学基金(34951)
- 划(34764)
- 教育(34685)
- 资助(32258)
- 编号(29650)
- 成果(25399)
- 发(25100)
- 重点(24976)
- 部(24202)
- 国家社会(23660)
- 创(22126)
- 性(21115)
- 创新(20896)
- 教育部(20894)
- 课题(20834)
共检索到2651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拜琦瑞 杨开忠
知识可达性(knowledge accessibility)是指一个区域(国家、地区、城市)与其他有关区域(同样也包括国家、地区、城市)之间,知识流动(溢出)的便捷程度。知识分布的空间差异是理解区域经济增长与区域经济差距的关键性因素。经济增长主要发生在产业集群高度可到达(可进入)的区位。从这个意义上讲,显示了区域经济增长过程的"区位依赖(location-dependent)"。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一国一地区的发展都不可能是独立的。知识可达性的高低(或大小),反映了某一区域与其他区域进行知识交流的"机会"和"潜力",而这种接触机会、接触潜力是区域经济发展极为重要的因素。
关键词:
知识可达性 区域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周浩 余金利
本文将中国在1997-2007年期间实施的铁路提速视为交通基础设施质量改善的一次自然实验,选取京广线和京沪线作为铁路提速代表,构造了城市一级面板数据,利用倍差法考察了其对城市可达性及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的主要结论有以下几点:第一,整个铁路提速期间,提速使其沿途提速站点人均GDP提高约7.8个百分点;同时,铁路提速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具有叠加效应。第二,铁路提速对城市区域内可达性和区域间可达性的改善显著促进了经济增长,并且区域间可达性改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第三,在铁路提速的推动下,上海和广州作为区域经济增长引擎的作用较北京更加显著。第四,铁路提速对第二产业的促进作用较第三产业更为显著...
关键词:
铁路提速 可达性 城市经济增长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振华 刘翘楚 江金启
基于中国282个城市面板数据,将交通可达性纳入产业集聚对区域高质量发展影响的非线性框架,分别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验证三者间的逻辑关系。结果发现:制造业集聚和服务业集聚对区域高质量发展有非线性影响;产业集聚的外部性表现为拥挤效应;交通可达性在产业集聚对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中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交通可达性提高会放大产业集聚的负外部性进而降低区域高质量发展水平。因此,政府在尝试释放和扩大产业集聚所带来的经济增长外部性时,应该充分考虑交通可达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赵畅
旅游业发展已经成为全面促进消费、拉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驱动力。本文基于2008-2020年省际面板数据,从理论与实证两个层面分析了交通可达性、旅游产业集聚和旅游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交通可达性对区域旅游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存在区域异质性,其在西部地区的驱动效果最强,对东部和中部地区的驱动效果相对较弱;交通可达性对旅游产业集聚具有显著推动作用,旅游产业集聚在交通可达性和区域旅游经济增长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其间接影响效果占总效应的39.8%。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何雄浪 王舒然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实证分析,探讨产业集聚、知识溢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在全国层面上,中国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知识空间溢出现象,知识溢出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的积极作用;基于多样化集聚而形成的产业集聚更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在区域层面上,东中部产业集聚的本地溢出效应比西部地区更加显著,而东部的专业化知识溢出的作用有所削弱;对外开放水平对发展程度不同的地区影响程度也不同,东部对外开放水平提升对推动邻地的经济增长效应更为显著。为实现更高质量的产业集聚水平,提升知识溢出效应,促进经济增长,提出促进产业互补,提升多样化溢出效应,以及加强知识空间积累,提升知识和人才储备,拓宽技术升级范围,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集聚 知识溢出 区域经济增长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先锋 陈琦
本文利用我国2000—2009年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运用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了知识产权保护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提出我国应根据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实际,采取宽严适度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措施。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静 徐海龙 王宏伟
中国区域创新呈现出明显的梯次分布特征,东部区域科技资源相对集聚,中西部地区劣势明显,创新资源与东部地区差异较大。在这一过程中,是推动遍地开花式的创新创业,还是发挥区域优势、利用科技创新活动本身存在的知识溢出效应和空间关联,实现区域创新和经济的协同增长,是两种不同的政策思路。深入研究知识溢出影响下,中国各区域创新活动和经济增长的收敛特征,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区域创新协同发展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从分析中国知识资本存量的空间分布和空间关联特征入手,根据知识资本空间溢出的特征,构建全国和东、中、西部地区的动态空间面板模型,检验知识的空间溢出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影响,结果认为:(1)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不存在无条件的单一稳态趋同,经济倾向在空间邻近或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似的地区形成多稳态的俱乐部趋同。其中伴随资本和人员流动的知识跨越区域溢出,是地理邻近或经济社会水平相似地区经济增长俱乐部趋同的重要机制。(2)中国东、中、西三大地区创新活动的空间关联强度存在较大差异,知识溢出影响下的三大地区经济增长也呈现明显的俱乐部趋同,其中东部地区的经济收敛速度最快,趋同半生命周期最短,其次是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内部的经济趋同相对较慢。
关键词:
知识溢出 区域经济 经济增长收敛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覃成林 龚维进 卢健
笔者将一个区域主动使其邻居区域产生的空间外部性转化为本区域增长动力的能力大小定义为利用能力,采用复合权重SDM模型,从理论和实证层面分析目标区域对空间外部性利用能力差异导致受到相同空间外部性影响的目标区域中的增长速度差异,揭示空间外部性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路径,并从中获得有益于区域经济增长的政策启示:一方面,区域应积极主动利用外部性和利用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从提高人力资本存量和质量等多个层次提升区域利用能力。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素英 赵曙明 王雅洁
在把人力资本分为一般人才和高层次人才的基础上,本文根据河北省1978~2006年样本,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了河北省高层次人才、一般人才和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动态相关性,在此基础上使用方差分解技术分析了高层次人才、一般人才、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中各变量的贡献率。结果表明:高层次人才、一般人才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相互影响性;一般人才比高层次人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更大;一般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具有相互促进性。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朱文蔚 陈勇
根据债务审计数据,在对地方政府债务发展态势与结构及其对区域经济增长作用机理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地方政府债务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检验,结果发现:二者存在明显的正相关,这意味着政府举债对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产生了积极作用;随着负债率的提高,区域经济增长速度也在加快,但增长速度具有收敛性特征。这表明地方政府债务还未触及债务阈值,但仍需要警惕与防范债务风险,在控制地方政府债务增长的同时,需要考虑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关键词:
地方政府债务 区域经济增长 债务阈值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叶翀 夏新红
阐明高速铁路对区域经济的直接和间接影响。聚焦于直接影响,选择可达性作为高速铁路对区域经济直接影响的重要指标,基于可达性的视角利用回归模型验证其他指标,进而运用EViews的预测方法,使用无高速铁路情况下的数据对高速铁路开通后的相关指标进行预测,并与高速铁路开通后的实际值进行"有无对比"。结果表明:高速铁路的开通对城市的可达性和产业结构有显著影响,在短期内对人均GDP无明显影响。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区域经济 可达性 福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宁军明
在经济结构、知识溢出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上,存在三种不同的观点,即MAR溢出、雅各布斯溢出与波特溢出。MAR假说偏爱低竞争与产业专业化;波特也偏爱专业化,但赞成高竞争;而雅各布斯赞同高竞争与产业多样化。中国各省制造业的经验表明,专业化和多样化不是对立的,地方产业中的不同专业化水平与地区的多样化程度是能够很好结合起来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连飞 周国富
文章同时考虑"经济关联"、"知识关联"和政府政策因素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根据产业集聚水平高低对我国产业集聚区进行内生分组,运用空间面板模型对我国产业集聚的区域经济效应进行经验分析。分析表明:区域经济增长的外溢效应显著存在,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受相邻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尽管我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并使欠发达地区的产业集聚水平有所上升,但其上升的速度仍然缓慢,产业集聚对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还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国家可以通过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降低各地区的运输成本,借此促进各地区经济增长。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洪宇
高等教育作为我国一项重要事业,在提升国民素质和专业水平、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水平、促进社会发展和经济进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现今,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因此,在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下,高校要转变教学观念,制定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知识转移和包容性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