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43)
- 2023(9313)
- 2022(7809)
- 2021(7056)
- 2020(6016)
- 2019(13364)
- 2018(13200)
- 2017(23850)
- 2016(13019)
- 2015(14418)
- 2014(14536)
- 2013(13942)
- 2012(12735)
- 2011(11636)
- 2010(11978)
- 2009(11035)
- 2008(10811)
- 2007(9995)
- 2006(8595)
- 2005(7770)
- 学科
- 济(57513)
- 经济(57482)
- 管理(44899)
- 业(43699)
- 企(40265)
- 企业(40265)
- 方法(26414)
- 技术(21604)
- 数学(21486)
- 数学方法(21072)
- 中国(14827)
- 理论(14611)
- 技术管理(14036)
- 地方(13631)
- 业经(13608)
- 学(12434)
- 农(11968)
- 教育(10691)
- 财(10454)
- 和(9904)
- 划(8726)
- 农业(8533)
- 制(8453)
- 地方经济(8307)
- 教学(8211)
- 环境(8014)
- 产业(7757)
- 贸(7579)
- 贸易(7573)
- 策(7523)
- 机构
- 学院(192026)
- 大学(191217)
- 管理(75462)
- 济(73096)
- 经济(71507)
- 理学(65263)
- 理学院(64511)
- 管理学(63166)
- 管理学院(62765)
- 研究(60689)
- 中国(42703)
- 京(40146)
- 科学(38228)
- 财(31573)
- 江(30230)
- 所(29957)
- 范(29160)
- 师范(28942)
- 中心(27431)
- 研究所(27282)
- 业大(25898)
- 财经(25578)
- 农(25507)
- 北京(24923)
- 州(24494)
- 技术(23714)
- 经(23079)
- 师范大学(22928)
- 经济学(21893)
- 院(21799)
- 基金
- 项目(129959)
- 科学(104502)
- 研究(98853)
- 基金(92145)
- 家(79936)
- 国家(79242)
- 科学基金(69139)
- 社会(62761)
- 社会科(59563)
- 社会科学(59551)
- 省(54354)
- 基金项目(48524)
- 教育(48270)
- 划(45135)
- 自然(43353)
- 自然科(42447)
- 自然科学(42441)
- 自然科学基金(41686)
- 编号(40789)
- 资助(36139)
- 成果(33347)
- 创(33256)
- 重点(30025)
- 创新(29965)
- 课题(29302)
- 发(28564)
- 部(28129)
- 国家社会(25645)
- 项目编号(25584)
- 规划(24863)
共检索到2850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丁桂芝 李建生 王文生
中国2020年要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时间紧任务特别艰巨,各级各类教育都肩负着历史赋予的创新人才培养责任和使命。高等职业教育因其人才培养目标与经济发展的相适应性及自身发展的需要,对创新人才培养定位在技术型创新人才。但高职院校普遍对创新人才培养还没有清楚的认识,不少教师甚至认为培养创新人才与高职院校无关。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在高职院校以培育知识产权文化为切入点,是助推技术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国金
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高等学校是其中的重要基础和核心力量.它通过包括知识产权在内的专门教育,培养造就大批复合型高素质的科技人才。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和研发人员总数已位居世界前列,创新人才培养和高校知识产权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科技创新人才严重匮乏,知识产权科技特色教育明显滞后,创新重任的承担受到阻碍。因此,高等学校必须从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颖 尹志国
从探讨知识产权教育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方面入手,分析当前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知识产权教育缺失的归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知识产权教育层级渗透和多维融合的思路设计,并从教育体系、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师资力量和文化氛围等方面提出实施举措。
关键词:
拔尖创新人才 知识产权教育 人才培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魏晓艳 杨若凡
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创新型人才,培养和造就具有较高水平和竞争力的创新人才队伍是当前技术本科院校发展过程中的首要命题。文章通过对技术创新理论语境下的技术型创新人才培养进行探讨,分析该理论对技术型创新人才培养在定位、思路及体系建设等方面存在重要启示作用,期望为技术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典兵
文章针对应用技术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问题进行了探讨。从理念转变上看,必须坚持以生为本、创新为重和学术自由的教育理念;从目标定位上看,应当着力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格;从制度设计上看,需要构建个性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综合化课程体系、产学研合作制度和学生科研制度;从影响因素上看,必须充分发挥外部和内部两种因素的积极作用;从内部机制上看,需要建立健全适合创新人才形成的选拔、激励和评价机制。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谭天伟
创新文化决定创新能力的高低,是创新能力的根源。求异也是创新的基本思路,是一种鼓励学生创新的做法。创新文化不是短期形成的,不能急功近利。大学创新文化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中的重要精神支柱,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也是大学多年来形成的核心学术价值取向。创新文化孕育创新人才创新文化是创新与文化的交集,它是特定的群体或社会普遍认同、崇尚并参与下形成的创新氛围。创新文化是一种先进文化,它是人类的本性和本能,也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范红丽 武永乐
创新型的校园文化是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环境基础,主要包括创新学生与老师的素质以及创新校园文化。当前高校对于大学生的培养存在专业才能缺乏、急功近利、创新力有待提高的现状。针对此现状,文章提出了要做到时代精神与传统精华文化相结合、创新管理体制、制定相关制度等措施,通过构建校园文化以培养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
高校 创新人才 培养模式 校园文化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苗勇 徐瑾
高等职业院校作为培养一线高技能人才的基地,施行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其教育质量和培养水平的体现。正视高职院校创新教育中尚存在的问题,从校园文化建设、教师素质的提高、课程教学形式和考核方式的改革及创新活动平台构建等方面着手,有助于培养并提升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高职创新教育 创新人才 培养体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马廷奇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规模发展,质量问题逐渐突显,并成为近年来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重要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将提高质量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综观最近一段时期人们关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讨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如何提升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的质量,二是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这两个方面的内涵既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一方面要在提升整个高等教育系统质量的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如何进一步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文明的和谐社会,党中央对此提出了新的战略。毫无疑问,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基础是教育,关键在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大学理所当然负有重任。其中,如何从大学文化的高位为创新型人才成长创造良好氛围,是需要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胡效亚
关于培养和造就大批创新人才,我国已提到了战略的高度。究竟应当如何培育创新人才,人们都在思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创新人才培养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因材施教;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邢亮 乔万敏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如何培养创新人才是高校面临的新课题。坚持以文化人,培养创新人才,是教育文化本性的必然要求。培养创新人才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建设创新文化,培养创新人才,需要树立国际意识和世界眼光,提高本土文化创新因子含量;需要建设社会创新文化,优化大学文化育人环境;需要建设大学创新文化,培植适宜创新人才成长的土壤,重点建设崇尚创新的精神文化、自觉创新的行为文化、保障创新的制度文化、鼓励创新的环境文化。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创新文化 人才培养 大学文化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袁旦
创业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现实意义在于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支撑科技与经济融合发展,深化高等教育领域产教融合,推动地方高校内涵式发展。地方高校实施创业型创新人才培养,应加快理念转变、加强课程建设、重视师资培养、完善资源保障。
关键词:
创新人才培养 创新创业教育 地方高校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张兄武 母小勇 肖建
培养创新人才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创新人才的基本特质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人格、个性化的知识结构、独特的人生体验、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马克思与海德格尔都从人的本真状态揭示了人的"自我超越"的本质和实现创新的可能性,个性的自由发展是创新人才成长与发展的前提,自主学习并实现自我超越是创新人才成长的机制。大学要着眼于促进大学生素质的整体发展,进行创新教育。
关键词:
创新人才 自主学习 创新教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