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051)
- 2023(3167)
- 2022(2645)
- 2021(2589)
- 2020(2240)
- 2019(4935)
- 2018(5077)
- 2017(9782)
- 2016(5743)
- 2015(6502)
- 2014(6490)
- 2013(6315)
- 2012(6252)
- 2011(5668)
- 2010(6007)
- 2009(5955)
- 2008(6226)
- 2007(6079)
- 2006(5510)
- 2005(5163)
- 学科
- 济(23664)
- 经济(23627)
- 管理(18035)
- 业(17812)
- 企(14574)
- 企业(14574)
- 方法(10829)
- 数学(8760)
- 数学方法(8583)
- 中国(7768)
- 财(7265)
- 农(7189)
- 学(6466)
- 制(6122)
- 理论(5607)
- 劳(5438)
- 劳动(5420)
- 法(5258)
- 务(5025)
- 财务(5004)
- 财务管理(4992)
- 农业(4876)
- 企业财务(4805)
- 业经(4578)
- 教育(4373)
- 体(4195)
- 贸(4176)
- 贸易(4172)
- 银(4154)
- 银行(4144)
- 机构
- 大学(91854)
- 学院(88421)
- 济(33866)
- 经济(33040)
- 管理(30223)
- 研究(28712)
- 理学(24928)
- 理学院(24633)
- 管理学(24002)
- 管理学院(23834)
- 中国(23225)
- 京(19744)
- 财(18330)
- 科学(17443)
- 所(15297)
- 江(14509)
- 财经(14459)
- 农(13651)
- 研究所(13380)
- 范(13369)
- 中心(13327)
- 师范(13256)
- 经(13013)
- 北京(12721)
- 州(11686)
- 业大(11674)
- 经济学(10942)
- 农业(10612)
- 师范大学(10605)
- 财经大学(10589)
- 基金
- 项目(49303)
- 科学(38346)
- 研究(36437)
- 基金(35945)
- 家(30941)
- 国家(30632)
- 科学基金(25844)
- 社会(23235)
- 社会科(21927)
- 社会科学(21916)
- 省(18213)
- 基金项目(18078)
- 教育(17683)
- 自然(16063)
- 资助(15788)
- 自然科(15734)
- 自然科学(15732)
- 划(15721)
- 自然科学基金(15451)
- 编号(15075)
- 成果(14479)
- 部(11477)
- 重点(10854)
- 课题(10370)
- 教育部(10109)
- 性(9933)
- 大学(9676)
- 国家社会(9582)
- 人文(9498)
- 项目编号(9347)
共检索到1450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王硕
劳动合同在本质上属于合同,劳动债权亦属于债权。作为债权实现的保障机制,《物权法》中的留置权制度在劳动合同领域同样适用。留置权作为一种私力救济的手段,可以有效弥补公力救济之不足,在维护劳动者权益方面有着独到的现实意义。劳动者在用人单位不履行合同义务的情况下留置其财产的行为,是权利的行使而不构成职务侵占罪。劳动合同留置权的适用,应当紧扣《物权法》的相关规定,避免双方利益失衡。
关键词:
留置权 劳动合同 私力救济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王硕
劳动合同在本质上属于合同,劳动债权亦属于债权。作为债权实现的保障机制,《物权法》中的留置权制度在劳动合同领域同样适用。留置权作为一种私力救济的手段,可以有效弥补公力救济之不足,在维护劳动者权益方面有着独到的现实意义。劳动者在用人单位不履行合同义务的情况下留置其财产的行为,是权利的行使而不构成职务侵占罪。劳动合同留置权的适用,应当紧扣《物权法》的相关规定,避免双方利益失衡。
关键词:
留置权 劳动合同 私力救济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詹云燕
我国现行担保法律制度对留置权成立要件的规定尚存有不少争议之处,本文通过比较与借鉴台湾地区、日本、德国、瑞士等其他国家相关的立法例,逐项分析了留置权的成立要件,包括积极要件与消极要件两个方面,明确了每一项要件的具体含义。
关键词:
留置权的成立 积极要件 消极要件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周国良 钱叶芳 周路
案情简介俞某向某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称2005年7月进入某餐饮公司,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2008年3月起任下属某一门店的店长,2014年7月,公司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现要求公司支付违法解除二倍经济补偿的赔偿金。公司则称:俞某作为门店的店长,具有退单的权限,即可以将顾客已经点的菜进行退单。公司经调查以后发现俞某利用该权限,一般选择在晚上9点半以后进入系统,将显示为顾客已买单的消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钟全堂 文介平
浅析我国劳动合同制下的隐形留置□钟全堂文介平我国《劳动法》确立了劳动合同制用工制度,从而使企业劳动用工纳入了市场范围。本文分析了隐形留置及其在合同制下对职工与企业间劳动关系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减少隐形留置对劳动关系负面作用的措施。一、隐形...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周文锋 胡祖文
留置权经历了从古罗马法的恶意抗辩权,法国、德国民法典中债权式留置权到日本、瑞士民法典中物权式留置权的历史发展,即"从抗辩到物的担保"的转变。留置权人之所以要留置所占有的债务人之物,实属无奈之举。因为从留置能否产生及产生后的法律关系走向一直由主债务人牢牢控制,留置权人要消极等待到合理的催告期满,才可能行使变价优先受偿权获得等价的赔偿。若是留置物价值不够偿债则对留置权人更加不利。为使双方利益保持平衡,笔者认为,对于留置的非消耗物,从留置权被迫产生之日起,留置权人就可积极善意使用留置物提前优先受偿。
关键词:
留置权 抗辩权 法定担保物权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王景龙 井川 王利
集体合同在调整职工工资、规范企业用工行为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集体合同已越来越引起劳资双方的重视。作为基层法院的工作人员,笔者将结合案例,谈谈审判实务中有关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适用的问题。有集体合同也要签订劳动合同吗案例:张某被一企业聘用,其工资标准、工作时间等一直按企业的集体劳动合同执行,企业没有与其签订劳动合同。最
[期刊] 求索
[作者]
何文杰
《民法典》对折价补偿和无效、可撤销婚姻自始无效的规定,为我国劳动合同效力的理论创新与制度完善提供了比较法上的视角。事实行为—事实劳动行为—事实劳动关系理论为劳动合同自始无效后按照法律规定确定及由法官按照一定原则判定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提供了理论指引。结合劳动合同的特性,可对我国劳动合同效力制度作如下完善:构建无效、有效、可撤销(可变更)三种效力形态;规定劳动合同的生效要件;明确规定无效劳动合同自始无效、确定无效、当然无效;无效一般可按事实劳动关系处理,必要时可排除适用事实劳动关系规则;完善无效劳动合同的类型;废除无效劳动合同可被解除的规定;明确赋予劳动行政部门主动查处无效劳动合同的职责。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戴继翔
法律规定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权的目的,在于保护劳动法律关系中处于弱者地位的劳动者,维护劳动者自主择业的权利,以实现劳动力价值最大化。劳动者单方解除权制度体现了自由择业的精神,但也存在诸多缺陷。在我国现有的法律体系中,《劳动法》相关的规定主要体现在第31条和第32条,新颁布实施的《劳动合同法》也只是对劳动者单方解除权行使的情形和法律责任作了些补充,其余都散见于劳动部规范性文件或者地方性立法中,立法层次较低,条文过于简单,操作性不强,实践中纠纷不断。
关键词:
劳动者 劳动合同 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权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周国良
何为劳动者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是否属于《劳动合同法》适用的劳动者的范围,不仅关系到当事人主体资格认定的问题,也关系到享有哪些实体权利义务,以及发生争议后通过何种渠道处理等。但我国的劳动就业统计相关指标与界定不能用于确定适用《劳动合同法》的劳动者,劳动立法也缺乏对适用对象的科学界定,导致了实践中对劳动者概念的模糊。因此,有必要对劳动者主体资格,对劳动者的内涵与边界界定进行统一规范,应尽可能从宽认定劳动者,加快劳动标准立法,并分层次、精细化地进行劳动法律规定的调整。
关键词:
劳动者 《劳动合同法》 适用范围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畅畅
在司法实践中,留置权强大的优先受偿效力导致法院不能只支持当事人抗辩的主张,并同时判决禁止其进行变价和获取优先受偿。为解决实践中当事人对抗辩的需求,可以考虑参照或扩张适用双务合同中的同时履行抗辩权。目前留置权优先效力的学理解释存在不足。留置权的优先效力,往往会导致当事人之间及第三方的权利义务不对等。虽然各国对留置权的规定各不相同,但均有实质意义上的债权性和物权性留置权。我国留置权与比较法上的任何一个留置权都不相同,我国留置权为法定担保物权。
关键词:
留置抗辩权 留置权 优先效力 抗辩权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冯宏刚
证明责任在诉讼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当前,以规范说为代表的证明责任学说已普遍为大陆法系国家所接受。我国作为大陆法系国家之一,也在自觉借鉴和运用这一重要学说。劳动合同争议作为诉讼组成部分之一,其证明责任分配规则也深受其影响,并在立法和实践中得以适用。
关键词:
证明责任 劳动合同争议 分配规则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周国良 李坤刚 李卫平
案情简介何某于2013年7月申请仲裁,称其于2010年1月进入某劳务派遣公司,双方签订期限为2010年1月15日至2013年1月14日的劳动合同,合同期内,该劳务派遣公司先后将何某派遣至两家用工单位。2013年1月,该劳务派遣公司提出与何某续签3年期限的劳动合同,并提出将何某派遣至第三家用工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杨杰 宋登科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徐剑
在劳动保障行政管理工作中,劳动合同签订率低一直是困扰劳动保障部门的一个工作难点,因此问题导致劳动关系不稳定而引发的劳动争议在处理过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