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561)
- 2023(5288)
- 2022(4470)
- 2021(4229)
- 2020(3582)
- 2019(8030)
- 2018(7978)
- 2017(15442)
- 2016(8655)
- 2015(9444)
- 2014(9416)
- 2013(9073)
- 2012(8608)
- 2011(7935)
- 2010(8495)
- 2009(8067)
- 2008(8094)
- 2007(7729)
- 2006(7088)
- 2005(6498)
- 学科
- 济(30214)
- 经济(30175)
- 管理(27390)
- 业(26404)
- 企(21572)
- 企业(21572)
- 中国(11691)
- 财(11416)
- 农(11024)
- 方法(10374)
- 策(8927)
- 数学(8425)
- 制(8409)
- 数学方法(8253)
- 业经(7591)
- 农业(7274)
- 贸(6846)
- 贸易(6842)
- 务(6791)
- 财务(6772)
- 财务管理(6762)
- 学(6729)
- 易(6696)
- 企业财务(6437)
- 及其(6125)
- 税(6078)
- 理论(6052)
- 地方(6018)
- 银(5944)
- 银行(5933)
- 机构
- 学院(124672)
- 大学(123547)
- 济(51645)
- 经济(50427)
- 管理(46582)
- 研究(42564)
- 理学(38505)
- 理学院(38108)
- 管理学(37562)
- 管理学院(37305)
- 中国(33118)
- 财(27980)
- 京(25928)
- 科学(23799)
- 所(21839)
- 江(21133)
- 财经(20893)
- 中心(19316)
- 研究所(19192)
- 经(18776)
- 农(18421)
- 范(17971)
- 师范(17880)
- 北京(16943)
- 州(16650)
- 经济学(15477)
- 业大(15095)
- 财经大学(15027)
- 院(14866)
- 农业(14055)
- 基金
- 项目(72598)
- 研究(57677)
- 科学(57229)
- 基金(51627)
- 家(44021)
- 国家(43558)
- 科学基金(36991)
- 社会(36201)
- 社会科(34214)
- 社会科学(34204)
- 省(27996)
- 教育(26783)
- 基金项目(25897)
- 编号(25002)
- 划(23861)
- 成果(22609)
- 自然(22141)
- 资助(21770)
- 自然科(21603)
- 自然科学(21592)
- 自然科学基金(21232)
- 课题(17675)
- 部(16567)
- 重点(16203)
- 性(15790)
- 发(15749)
- 项目编号(15088)
- 制(14654)
- 年(14646)
- 国家社会(14507)
共检索到2038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李雄 田力
男女平等退休问题本质上是如何看待男女平等劳动权及其限制。退休是劳动者的权利,男女同等退休或者分轨制退休皆面临困境。男女同等退休的出路是:制定《退休法》,依法赋予男女平等退休的权利,建立退休区分制度,为男女平等退休创造条件。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李元龙
案情简介职工陈某,男,1953年4月10日出生,2005年5月到某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某公司)工作,2012年10月在工作中受伤,2013年1月被依法认定为因工负伤,2013年4月30日被鉴定为伤残八级。同月11日,某公司以陈某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为由,终止与陈某的劳动关系。陈某要求某公司一次性赔偿工伤待遇,某公司以陈某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为由,拒绝支付一次性工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刘万
本文利用2000年和2010年两截面宏观数据分次估计了中国城镇劳动者15-59岁分年龄组的产出弹性,所获得的"产出效率-年龄"特征曲线呈倒U型。总样本显示,2000年产出效率最高年龄组为45-49岁,尽管曲线右端下沉,但显示高龄组依然有较高效率;2010年产出效率最高年龄组为30-34岁,曲线右端进一步"下沉",反映高龄组的相对效率有所下降。东部地区最有效率者越来越集中于年轻组,中西部地区最有效率群组的年龄有所提高。鉴于工资可在一定程度上衡量效率,根据CGSS(2002-2012)各年份数据所刻画的"工资-年龄"特征曲线变化,恰好反映十年间高龄组相对工资水平在下降,这应能说明上述总样本结论的可信。未来制定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时,可考虑我国经济结构转型中临近退休的劳动者产出效率的持续变化,尽量使延迟节奏与他们的产出效率改善状况相一致。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磊 席恒
从国际经验看,延迟退休年龄是许多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政策手段,但该政策对就业的影响,尤其对青年人就业的影响备受关注。本文主要对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如何影响青年人就业数量、质量和结构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发现,对于就业数量,该政策在短期内对青年人就业会产生一定的就业"挤出效应",但在长期内会产生一定的就业"吸纳效应";对于就业质量,该政策对应届毕业大学生不会产生负面影响,而对青年农民工会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对于就业结构,该政策在大部分行业内不会对青年人就业产生显著影响。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刘昌平
近些年来,随着"养老金缺口"的争论日益白热化,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提出了"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议题,一时间有关"延迟退休年龄"的话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严重和人均预期寿命延长,延迟退休年龄这样一个看似必然的政策,为什么会引起众多人的反对,特别是国有企业的普通职工。本文试图剖析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士斌
现有文献从多角度分析了中国退休年龄政策调整的动因和利弊,探讨了退休年龄政策调整的价值取向、政策设计和路径步骤等,并提出了统筹兼顾、小步渐进、适时展开的政策调整理念。但学者们关注点和侧重点的不同导致目前中国尚未就是否以及如何调整退休年龄政策达成共识。下一步,需要在延迟退休年龄的时机选择、退休年龄政策调整利益相关人的行为策略、如何构建统筹兼顾的退休政策及其配套措施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
关键词:
中国 退休年龄 退休年龄政策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张士斌
在人口老龄化和养老金财政压力推动下,在预期寿命延长和经济结构轻型化条件下,日本展开了劳动退休年龄与年金支付结构双调整,退休年龄提高、养老制度改革与劳动政策修订三同步的退休政策改革。有鉴于此,我国要基于延迟退休的多种属性和多重目标,遵循利益兼顾的顶层设计思路,综合预期寿命、就业压力和养老财政状况来确定延迟退休的启动时机和间隔跨度,注重退休金支付结构和就业政策的配套跟进,以控制提前退休为当前着眼点,以构建弹性退休体系为长期落脚点,渐进有序地推动退休年龄政策调整。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张兴
法定退休年龄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1989年以来,有65个国家提高了法定退休年龄。本文选择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法国、日本、波兰、罗马尼亚、韩国、西班牙10个国家为代表,分析其提高法定退休年龄政策的特点、雇员等各方反应及解决措施。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肖严华
2022年我国人口形势发生重大转折,不仅开始进入人口负增长,而且迎来一波持续10多年的“退休潮”,在目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和人口快速老龄化的背景下,将严峻考验我国养老金体系的支付能力和可持续性,我国亟需延迟退休年龄。延迟退休年龄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最重要措施,借鉴OECD国家延迟退休年龄改革的经验,本文提出了我国延迟退休年龄的实现路径与政策选择,以及延迟退休年龄的配套政策选择,以供相关决策部门参考。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张士斌 王祯敏 陆竹
退休年龄政策调整是老龄化成本再分担的过程,延迟退休意味着激励预期寿命延长的劳动者工作更久。发达国家以充足、持续、公平和效率为目标,以制度改革、参数调整和环境改善为工具,以提高正常退休年龄、消除强制退休、控制提前退休、激励延迟退休、倡导弹性退休和开发高龄劳动市场等为主要内容,构建了宏观政策、中观运行和微观决策相衔接的退休年龄政策体系。文章认为,中国要以激励性灵活退休年龄体系为方向,以增量改革为宗旨,以高龄劳动市场为重点,秉承纵向匀速、横向异速的渐进延迟路径,构建工具多样的退休年龄政策体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相敏
实行了近50年的男女差别退休年龄政策给城镇女职工带来的权益损失、尤其是养老金方面的损失已经越来越明显。为此,文章通过建立模型,测算出了差别退休年龄所导致的城镇女职工与男职工的养老金个人账户的差距,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
男女差别退休年龄 养老金 个人账户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沈建峰
对于达到退休年龄后的劳动关系存续问题,目前有三个法律法规条文涉及于此,但是,在实践中出现了对三个条文的不同理解。本文认为,在现行法的框架下,司法机关应适用《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以享受养老保险待遇而不是达到退休年龄作为认定劳动关系终止的标准。同时,为了适应未来法律发展,应对退休年龄进行功能转型。
关键词:
退休年龄 劳动关系 法律适用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沈建峰
对于达到退休年龄后的劳动关系存续问题,目前有三个法律法规条文涉及于此,但是,在实践中出现了对三个条文的不同理解。本文认为,在现行法的框架下,司法机关应适用《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以享受养老保险待遇而不是达到退休年龄作为认定劳动关系终止的标准。同时,为了适应未来法律发展,应对退休年龄进行功能转型。
关键词:
退休年龄 劳动关系 法律适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