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63)
2023(7187)
2022(6009)
2021(5289)
2020(4149)
2019(9471)
2018(9443)
2017(17462)
2016(9444)
2015(10614)
2014(10792)
2013(10779)
2012(10436)
2011(9895)
2010(10268)
2009(9605)
2008(9628)
2007(8900)
2006(8377)
2005(7988)
作者
(29522)
(24431)
(24331)
(22854)
(15787)
(11797)
(11026)
(9494)
(9466)
(9089)
(8492)
(8269)
(8140)
(8132)
(7758)
(7460)
(7236)
(7087)
(7081)
(7046)
(6523)
(6064)
(5982)
(5732)
(5581)
(5547)
(5522)
(5440)
(5006)
(4847)
学科
(47523)
经济(47480)
管理(27061)
(24586)
(18306)
企业(18306)
地方(18092)
中国(17591)
(13859)
业经(12317)
方法(11186)
(10569)
地方经济(10325)
农业(9680)
(9557)
(9377)
金融(9376)
(9296)
贸易(9284)
(9219)
银行(9210)
(9079)
(8915)
(8681)
环境(8657)
(8530)
数学(8519)
数学方法(8430)
资源(7998)
理论(7536)
机构
学院(144815)
大学(143080)
(58629)
经济(57272)
研究(55494)
管理(50782)
中国(43083)
理学(41258)
理学院(40706)
管理学(40094)
管理学院(39796)
科学(33838)
(32690)
(29387)
(27821)
研究所(26145)
(24756)
中心(24372)
(23607)
(23446)
师范(23270)
北京(21657)
(20821)
财经(20758)
(19619)
师范大学(18526)
业大(18496)
(18496)
(18491)
农业(17956)
基金
项目(85953)
科学(66999)
研究(66716)
基金(58734)
(50647)
国家(50125)
科学基金(42063)
社会(41680)
社会科(39482)
社会科学(39472)
(35623)
基金项目(30221)
教育(29690)
(29378)
编号(28329)
(25534)
自然(24562)
成果(24379)
自然科(23793)
自然科学(23788)
资助(23682)
自然科学基金(23336)
课题(20937)
发展(20789)
(20396)
重点(19884)
(18040)
(17831)
(16855)
国家社会(16823)
期刊
(79970)
经济(79970)
研究(50281)
中国(38817)
(23501)
教育(22196)
学报(22181)
管理(21213)
科学(20727)
(20473)
(16644)
金融(16644)
大学(16263)
农业(16162)
业经(14764)
学学(14583)
技术(13626)
经济研究(12147)
图书(11844)
财经(11213)
问题(10450)
(9752)
书馆(9033)
图书馆(9033)
资源(8697)
(8558)
(8049)
论坛(8049)
(7998)
商业(7740)
共检索到2490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李咏梅  袁学良  
电子资源和纸本资源如何协调发展已成为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从目前资源购置经费和读者的使用情况来看,电子资源的比重都要大于纸本资源,而纸本资源也正在向电子资源转化。但是电子资源存在着重复性、不稳定性、垄断性以及不易长期保存的缺陷,影响着馆藏建设。因此,电子资源与纸本资源的协调发展,应遵守目标性、互补性、满足需求、重点保障和成本效益的基本原则,不断调整馆藏发展政策,使馆藏评价制度化,有机整合电子资源与纸本资源,构建与出版商合作的新模式,建立区域联合馆藏,走共建共享之路。表3。图1。参考文献23。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李咏梅  袁学良  
纸本资源与电子资源的协调发展是图书馆馆藏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分析目前图书馆纸本资源与电子资源建设情况的基础上,从目标性、满足需求、互补性、重点保障、成本效益等几方面探讨了纸本资源与电子资源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认为在推进二者协调发展时,应遵从本馆的发展目标,坚持以用户的需求为导向,考虑二者的互为补充,保障重点馆藏,并重视成本效益分析。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王军武  
在复合图书馆环境下,如何协调发展电子资源与纸本资源是图书馆界专家、学者研究和探讨的热点问题,也是许多图书馆工作者在文献资源建设实践中十分困惑的问题。文章结合有关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及图书馆的相关案例,概述了电子资源与纸本资源协调发展应遵循的指导性原则,并从馆藏理念、经费投入、馆藏政策、馆藏结构、合作发展、服务利用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协调发展电子资源与纸本资源的若干举措。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晓君  
现阶段,我国一方面面临着产业结构升级的迫切任务,另一方面又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是从产业发展的趋势着眼,从我国人力资源的现状出发,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与人力资源整合,实现人力资源与产业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梁龙男  
中国在均衡与非均衡的区域开发战略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对环境的影响作用重视不够,生态环境受到很大的影响。中国未来区域开发面临着人口、资源、生态环境的严峻挑战。本文主要探讨了在未来的区域开发过程中,如何实现区域开发与人口、资源及环境的协调发展,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周长庆  
作者认为:资源型城市具有经济社会的综合服务功能与发展工业支柱功能.呈现出产业结构重型化,国有经济大型化,第三产业滞后化等特点。管理体制的二元化,虽然在建设之初是必要的,但以后却存在着很大的弊端,由此派生出了两个城市功能主体:一是以市政地方为主体经济社会运行的城市功能圈;二是以大中型企业为主体经济社会运行的城市功能圈。为此,必须处理好资源开发与城市建设、科技进步同步推进的关系,城市与大企业协调运行的关系,工业建设与基础设施配套的关系,主导产业与支柱产业、接替产业的关系,资源利用与资源保护,环境保护的关系,推进城市化与振兴农村的关系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海军  
在“零碳革命”深化改革阶段,破解资源诅咒问题对实现资源型地区经济协调发展至关重要。文章采用2011—2019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FGLS模型、交互项回归模型和非动态面板门限模型分析了我国资源诅咒现象的存在性及要素流动缓解效应。结果表明:(1)我国各地区普遍存在着资源诅咒现象,区域比较显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2)要素流动效率对资源诅咒现象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从总效应上看,这一抑制效应表现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3)门限回归结果表明存在最优的要素流动效率区间,且随着要素流动效率门限值的提升,要素流动效率提高对资源诅咒现象的抑制作用增强,更有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石晶莹  李金伟  刘丹  
伴随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必然出现许多深层次矛盾。在日益彰显的诸多矛盾中,牵扯着既定生产方式与制度之约束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的矛盾尤为突出,或许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最大"瓶颈"。为了走出困境,诸多学者提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立保护资源与环境的产权制度、建立资源开发与环境损耗的补偿机制、实行绿色GDP核算等措施。本文认为,走出人口、资源与环境困境,解决生态危机的根本出路就是坚持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何邕健  毛蒋兴  
阐明了资源型城市城乡协调发展的意义。从资源型城市的城乡关系特征出发,指出资源开发中的狭隘资源观是导致这类城市城乡发展失调的根源所在。提出了资源型城市的城乡协调发展战略,即树立广义资源观,建立与广义资源观相适应的新型产业结构,构建与新型产业结构一致的城乡空间结构。阐明了城乡协调发展战略重点,并以河南省舞钢市为例,对发展战略进行了具体论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袁国强  郭红玲  
在分析我国山区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三者相互联系制约的角度,提出了实现山区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策略与途径:(1)实行非均衡式的协调发展战略;(2)制定协调发展的实施规划;(3)构筑协调发展的技术体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葛成军  俞花美  焦鹏  
根据海南省1998~2009年经济、资源与环境数据,建立了海南省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计量模型,对海南省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系统的协调状况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一系统对另一系统的协调系数波动较大;不同年份,不同系统间均存在较大的差异,说明海南省一系统对另一系统的发展匹配受外界影响大,三系统间的协调系数较高,大部分均超过0.9,这可能与海南具有较好的资源条件、特殊的产业结构以及生态环境基础有关。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栋生  
区域协调发展对中国这样多民族的大国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政治问题。论文科学地诠释了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分析了中国区域经济的演变与现状,探讨了区域协调发展的指导方针,系统准确地阐释了党中央有关宏观区域经济的政策。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宏亮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重视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突出矛盾,充分认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互协调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用“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朱高峰  
邓小平同志曾为《经济参考》题词:“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讲了这样一段话:“长期以来,我国第三产业严重落后,交通不畅,信息不灵……造成资金使用效益差,生产效率低,并且使群众生活十分不便”。《建议》中曾三次提到“信息不灵”这个问题。这表明中央领导同志对信息开发、信息传递和对加快发展信息系统的强烈关注。开发信息利用的无限潜力,发展我国的信息系统,促进信息的利用和消费,对于推动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实现祖国的现代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