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93)
2023(3265)
2022(2842)
2021(2823)
2020(2328)
2019(5264)
2018(5448)
2017(10130)
2016(5509)
2015(6235)
2014(6254)
2013(6035)
2012(5858)
2011(5460)
2010(5888)
2009(5717)
2008(6008)
2007(5894)
2006(5353)
2005(4992)
作者
(16882)
(14279)
(14059)
(13463)
(9208)
(7029)
(6389)
(5416)
(5407)
(5275)
(4953)
(4922)
(4676)
(4533)
(4506)
(4269)
(4265)
(4218)
(4199)
(4140)
(3814)
(3435)
(3427)
(3341)
(3221)
(3219)
(3193)
(3176)
(2885)
(2790)
学科
(21274)
经济(21242)
管理(19998)
(17921)
(16722)
企业(16722)
方法(8636)
(7213)
数学(6481)
(6458)
贸易(6453)
(6445)
数学方法(6302)
(6264)
(6079)
中国(5811)
理论(5637)
业经(5354)
(5301)
(5124)
财务(5102)
财务管理(5087)
企业财务(4804)
(4430)
教育(4264)
(4078)
电子(3908)
(3890)
银行(3883)
(3773)
机构
大学(89128)
学院(86489)
(30217)
管理(30016)
经济(29385)
研究(27882)
理学(24695)
理学院(24392)
管理学(23841)
管理学院(23677)
中国(22298)
(19370)
科学(17458)
(16982)
(14959)
(14679)
中心(13113)
研究所(13098)
财经(13093)
(13087)
师范(12951)
(12727)
北京(12534)
(12070)
(11643)
业大(11083)
师范大学(10299)
农业(9851)
财经大学(9436)
(9386)
基金
项目(48324)
科学(37053)
研究(36000)
基金(34141)
(29463)
国家(29169)
科学基金(24643)
社会(21692)
社会科(20399)
社会科学(20389)
(18586)
基金项目(17231)
教育(16831)
自然(15699)
(15573)
自然科(15368)
自然科学(15365)
编号(15312)
自然科学基金(15103)
资助(14564)
成果(14375)
重点(10773)
课题(10451)
(10379)
项目编号(9823)
(9508)
(9449)
大学(9370)
(9227)
教育部(9050)
期刊
(40771)
经济(40771)
研究(28587)
中国(19974)
学报(16096)
(15735)
管理(13415)
教育(13306)
科学(13186)
(12464)
大学(12366)
学学(11330)
(8855)
金融(8855)
财经(8256)
农业(8010)
技术(7949)
(7172)
图书(6946)
业经(6647)
经济研究(6008)
(5354)
书馆(5227)
图书馆(5227)
问题(5124)
(4920)
理论(4546)
(4338)
论坛(4338)
(4120)
共检索到1430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吴广海  宁冬娟  
【目的/意义】通知具有推定电商平台是否存在过错以及是否就损害结果的扩大部分承担连带责任的效力,有效通知在实质上可促进电商平台积极作为,在形式上会遏制一部分恶意投诉的现象。【设计/方法】通过对相关案例及争议观点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现行立法对通知的原则化规定导致实务中对专利领域有效通知的认定标准出现不统一,同时有效通知标准也受限于电商平台专利侵权的审查能力。【结论/发现】在专利侵权中应对有效通知课以更高标准,而适当降低电商平台的注意义务。在客观上,有效通知内容中的专利侵权初步证据需达到高度盖然性标准,通知的形式应限制在法律的框架内,而不必符合电商平台的投诉规则。有效通知主观状态需以善意相信为标准,但不应要求专利权人负有合理使用的审查义务。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显滨  陈雨  苏喆  
对中药复方专利的侵权如何进行认定,一直是司法实践的难题和人们争论的焦点,存在着比例说,有效部分说等等不同观点。新中药复方在现有的中药复方专利基础上进行的药量加减、药味的部分替换或全部替换,如果能在显著提高疗效、减少毒副作用、作用新的部位、适应新的病症、作用同一病症的不同类型等任何一方面有所突破,就应当认定该复方对中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具有"非显而易见性",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具有创造性,不构成对现有中药复方专利的侵权,反之,则应该认为存在侵权行为。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陆婷婷  
问题1981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后,村民A分得甲村一块农田。由于历史原因,当时全村类似农田虽都已与村委会签订了合同,但并没有登记造册及发证。2000年,村民A与养殖户B签订了转包合同,约定期限为3年,到期农田应归还给村民A。但3年约定期满后,该农田仍被养殖户B占用,且登记机构给养殖户B核发了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村民A与养殖户B遂由此发生争议。这种情况应当如何处理?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陆婷婷  
问题1981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后,村民A分得甲村一块农田。由于历史原因,当时全村类似农田虽都已与村委会签订了合同,但并没有登记造册及发证。2000年,村民A与养殖户B签订了转包合同,约定期限为3年,到期农田应归还给村民A。但3年约定期满后,该农田仍被养殖户B占用,且登记机构给养殖户B核发了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村民A与养殖户B遂由此发生争议。这种情况应当如何处理?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毕文轩  
《电子商务法》自实施以来,电商平台的知识产权治理效果是否取得显著提升,目前缺乏相关的实证研究检验。通过实证研究可以发现,当前电商平台涉知识产权侵权治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知识产权恶意投诉现象日显以及对电商平台过错认定标准存在分歧。导致电商平台知识产权治理困境的原因在于投诉与维权之间的成本错配导致知识产权恶意投诉激增,对电商平台主观知道标准缺乏客观的判断依据,以及因电商平台的主体地位不明导致对其审查标准存在争议。为解决上述问题,除了应当重视平台自治并构建电商平台知识产权侵权治理的体系化治理模式,还需要构建恶意投诉行为的治理机制,并对电商平台的审查标准以及电商平台的过错标准予以明确和规范。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艳华  
特征变异排除法是依据我国现行《专利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在实践的基础之上总结出来的专利侵权认定方法。它是将复杂的专利侵权认定过程简单化,核心目的是提高审判人员及诉讼参与人对专利侵权的认知,加强对专利侵权的打击力度,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玉林  钟敏  
不同类型数据的原权利人对数据享有的权利存在差异。大数据开发利用过程中的法律风险主要来自控制人对大数据构成中各类数据原权利人权利的侵犯。在保护数据原权利人权利的同时,对其权利进行必要限制有利于大数据的开发利用和大数据控制人的权利保护。大数据中最易被侵权的是个人数据、智力成果和商业秘密。文章对个人数据、智力成果和商业秘密原权利人享有的权利及其限制进行了研究。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牟群月  
跨境电商作为一种新的贸易方式,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得到了迅猛发展,而随着交易规模的不断扩大,跨境电商知识产权的摩擦也日益增多,其中尤以专利侵权最为棘手。本文通过对一则跨境出口专利侵权案件的详述,分析专利侵权产生的原因及风险,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和后续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灵敏  康莉莹  
随着计算机软件产业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软件日益受到任意复制与盗版的侵害,严重挫伤了开发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危及产业的健康发展。对软件著作权实施有效保护已迫在眉睫。如何更加准确地对软件著作权侵权行为进行认定是解决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纠纷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对此,应从法律和技术两个层面入手,完善软件著作权侵权的准确认定。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巧儿  
作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权利人的政府组织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时贯穿着行政权力的运行,其作为原告提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时又蕴含着民事权利人的私法属性。以双阶理论为视角,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权利人实际上体现了"行政机关+民事权利人"的双阶构造,行政机关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中系行使公权力的行政机关,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中系民事权利人,此二者皆为行政机关达成其救济与修复受损生态环境之公行政任务的行政形式选择。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权利人双阶构造说能够解释行政机关作为赔偿权利人时公法与私法、公权力与私权利交织的现象,破除政府"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悖论,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奠定理论基础。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王彩凤  
电子文献传递服务已超越传统图书馆之间的馆际文献服务,成为主流的文献传递服务方式。电子文献传递服务者应以合法授权为合理注意义务,积极取得著作权人的授权。目前,未经许可的电子文献传递是在互联网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侵权方式。出版者和权利人应当行动起来制裁侵权行为,积极推动电子文献传递服务健康发展。电子文献传递具有满足用户远程文献需要的意义,应积极规避侵权风险,拓展合法生存空间,呼吁著作权法修法设置电子文献传递的法定许可和著作权补偿金制度,以国家级财政投入建设全国电子文献传递服务中心,增强文献传递服务抵抗风险能力,依法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利。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彭飞荣  
算法作为商业秘密的保护对象虽在实证法上得到确认,但其所具有的技术性、抽象性、易变性和不透明性等显著特点,给商业秘密侵权认定带来极大的挑战。目前,相关案件的审理通常采用“接触+实质性相同-合法来源抗辩”的侵权认定规则。尽管此规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算法商业秘密侵权案件的举证难题,但仍存在保护范围不清晰、实质性相同比对方法不明确以及公共利益抗辩界限模糊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算法商业秘密侵权认定规则的完善,在保护范围上应定位于算法所传达的核心思想和逻辑;在实质性相同对比阶段,应将“基本一致”作为判断标准,并采用“内外部测试法”分别对算法的思想、表达各要素及整体进行比对;明确算法公共利益抗辩的适用场景,并基于算法正义,与预先审查算法透明度的制度和规则相衔接。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叶嘉敏  
证券市场虚假陈述通常分为诱多型虚假陈述与诱空型虚假陈述,诱空型虚假陈述的民事侵权一直处于立法规制空白的状态,而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甚少。近年来诱空型虚假陈述民事侵权案件急剧增多,因果关系的认定是其中一个疑难环节,司法实务之中面临着揭露日确定规则不统一、证明标准差异大、系统性风险影响程度认定模糊等问题。对诱空型虚假陈述侵权因果关系的认定可从相关判决书的实证分析入手,兼采比较法的视角,以诱空型虚假陈述的类型分析与日期认定标准统一为逻辑起点,将因果关系分为事实因果关系与法律因果关系,界定信赖推定的运用情形,合理确定信息重大性与虚假陈述损害的认定规则,适当配置举证责任,以期实现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功效。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许杰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是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处理学生伤害事故的法律规范。本文通过对美国公立学校学生伤害事故中过失侵权责任认定的相关内容介绍,试发掘和探析二者在理念和内容方面的相容性,从而增强人们对《办法》的认识和理解,以利于在教育实践中更好地实施。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郑勇  
内幕交易侵权违法行为一直是扰乱证券市场稳定运行的顽疾,而内幕交易侵权责任中因果关系的认定又是司法审判中较难突破的屏障。面临司法审判压力与理论研究瓶颈的双重困境,明确内幕交易侵权责任中的因果关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因果关系理论基础以及内幕交易本质入手研究,并考察司法实践中内幕交易侵权责任中因果关系认定的困境,进而进一步深入研究认定内幕交易侵权责任中因果关系的理论,并提出司法审判中认定内幕交易侵权责任因果关系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