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2165)
- 2022(1831)
- 2021(1774)
- 2019(3368)
- 2018(3204)
- 2017(6495)
- 2016(3594)
- 2015(4127)
- 2014(4338)
- 2013(4399)
- 2012(4105)
- 2011(3968)
- 2010(4220)
- 2009(4226)
- 2008(4464)
- 2007(4562)
- 2006(4154)
- 2005(4087)
- 2004(3978)
- 2003(4104)
- 学科
- 济(20156)
- 经济(20140)
- 业(12893)
- 管理(12543)
- 企(12225)
- 企业(12225)
- 方法(9309)
- 数学(7317)
- 数学方法(7281)
- 制(5410)
- 中国(4959)
- 贸(4772)
- 贸易(4767)
- 融(4658)
- 金融(4657)
- 易(4603)
- 财(4519)
- 理论(4498)
- 业经(4482)
- 银(4364)
- 银行(4363)
- 行(4224)
- 学(4120)
- 市场(3949)
- 农(3758)
- 体(3593)
- 策(3293)
- 体制(3151)
- 和(3123)
- 划(2887)
- 机构
- 大学(67581)
- 学院(65305)
- 济(30348)
- 经济(29763)
- 管理(24735)
- 研究(21296)
- 理学(20103)
- 理学院(19911)
- 管理学(19748)
- 管理学院(19604)
- 中国(18475)
- 财(16161)
- 京(14247)
- 财经(12788)
- 经(11489)
- 所(10777)
- 江(10649)
- 科学(10269)
- 经济学(10146)
- 财经大学(9472)
- 北京(9354)
- 中心(9332)
- 研究所(9202)
- 经济学院(9009)
- 范(8810)
- 师范(8775)
- 州(8604)
- 系(7853)
- 融(7799)
- 金融(7709)
- 基金
- 项目(32885)
- 科学(26421)
- 研究(25432)
- 基金(25031)
- 家(20760)
- 国家(20598)
- 科学基金(18092)
- 社会(16998)
- 社会科(16222)
- 社会科学(16212)
- 基金项目(12473)
- 教育(11969)
- 省(11302)
- 资助(11081)
- 自然(10880)
- 自然科(10670)
- 自然科学(10668)
- 自然科学基金(10515)
- 编号(10074)
- 划(9736)
- 成果(9396)
- 部(8068)
- 教育部(7426)
- 重点(7128)
- 国家社会(7102)
- 课题(7084)
- 性(7073)
- 人文(7072)
- 社科(6665)
- 大学(6642)
共检索到1099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阳平 叶元煦
当前世界各国电力市场正经历一场重大变革,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机制是实现电力市场变革的主要目标。在这场全球性的变革中,我国电力市场也正逐步从垄断结构转化,如何在充分考虑电力产业的特殊性和我国具体实际的情况下,构建一个有效竞争的电力市场,是我国电力体制改革...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齐羽 齐丽雅
传统的经济学理论认为 ,电力是公共产品 ,电力产业是具有自然垄断性经济特征的公共产业和网络性产业 ,应该高度管制和实行垄断经营。中国受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影响 ,一直实行高度垄断的管制政策。本文分析了电力产业自然垄断的不完全和多业务领域的范围经济性 ,认为电力产业管制体制改革的目标是通过市场化改革、适度管制和发挥自由竞争的作用 ,维持动态的“有效竞争”状态。并且提出了实现有效竞争的若干思路和改革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冰
本文给出了一个竞争性的电力市场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基于报价的批发电价的形成机制,进而讨论了蕴涵于有效批发电价之中的输配电价矩阵以及相关的金融输电权和物理输电权,最后分析了零售电价的形成。本文的研究表明,由于电力需求的不稳定性,批发电价、输配电价和零售电价都应当是实时波动的,在长期内固定不变的电价不符合经济效率的原则。
关键词:
电力市场 电价 竞争 报价 经济效率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林卫斌
对电力行业中发电、输电、配电、售电和调度进行必要的纵向重组,是实现电力市场竞争的必然要求。在我国,厂网分开后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重点是电网体制和供电模式调整,构建多买多卖的市场格局,并保障电网公平无歧视开放。当前,调度不独立、输配不分、配售不分构成了电力市场竞争的"不可能三角",换言之,电网企业不能既要调度、又要配电、还要售电。相应地,破解当前电力改革困境可以有三种路径选择:一是配售分开;二是输配分开;三是调度独立。其中,配售分开更加符合电改"9号文件"精神,也是改革成本更小的一种路径选择。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彭伟斌
反电信垄断重在制度创新 ,做出有利于形成有效竞争态势的制度安排 :应尽快出台《电信法》及《反垄断法》;培育有效竞争主体 ,优化电信市场结构 ;及时调整电信政策 ,适度管理 ,以健全有效竞争机制 ,规范电信市场竞争 ;应构建电信听证会制度 ,以充分发挥社会各阶层的监督作用。
关键词:
电信产业 电信垄断 有效竞争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卓元
《市场结构与有效竞争》评介张卓元杭州商学院副教授王俊豪博士撰写的《市场结构与有效竞争》一书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采取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而以实证分析为主的研究方法,在对市场结构与有效竞争作了较为深入的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不...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于立
电信、电力、天然气等产业都或多或少带有自然垄断的特点,这些产业如何充分地发挥竞争的基础作用,意义特别重大。国际著名学者拉丰和泰勒尔所著的《电信竞争》(2000)一书,对电信市场竞争问题进行了开创性研究,其中也涉及了产业经济学(或产业组织理论)的许多重要问题。国内学者叶泽教授最近完成的专著《电力竞争》(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对电力市场竞争问题进行了系统而富有新意的研究,在我看来,这一成果处于目前国内同类研究的一流水平。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彭伟斌
本文援引西方产业经济学中的有效竞争理论来探讨中国电信产业的竞争问题。在中国加入 WTO进程中,反电信垄断应重在制度创新,做出有利于形成有效竞争态势的制度安排:应尽快出台《电信法》及《反垄断法》;培育有效竞争主体,优化电信市场结构;及时调整电信政策,适度管制,以健全有效竞争机制,规范电信市场竞争;文章最后力主构建电信听政会制度,以充分发挥社会各阶层的监督作用。
关键词:
电信产业 电信垄断 有效竞争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俊豪
论自然垄断产业的有效竞争王俊豪(杭州商学院310035)近几年来,我国在一些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基础设施产业中,通过改革政府管制体制,日益重视运用市场竞争机制的积极作用,以提高经济效率。本文在讨论自然垄断产业经济特征的基础上,分析自然垄断与竞争的比较...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于左
我国电信业改革的关键是实现电信市场的有效竞争。本文在界定有效竞争涵义的基础上, 分析了有效竞争在电信市场上的适用性, 然后通过对我国电信市场情况的进一步分析, 提出了实现我国电信市场有效竞争的具体改革措施。
关键词:
电信市场 有效竞争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黄波
不同国家电力市场化改革有多种不同模式。理论分析及各国的实践说明,尽管实现路径不同,零售竞争模式应当成为改革的最终目标模式。与目前调节电力需求的方法相比,引入零售竞争因其对所有电力用户提供市场直接准入的原则,为用户节约用电提供了正确的激励,从而为实现电力需求侧响应提供了可能。我国近两年出现了电力紧缺的“电荒”局面,如何解决,应该可以从中得到启示。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唐阳昭
市场竞争的弛张规律 ,是市场竞争者争夺经济利益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随社会经济状况的变化从舒缓到紧张 ,再由紧张到舒缓无限循环的规律。有效需求是给生产经营者带来收入的社会消费需求。它一般与其生产经营者的市场竞争的舒缓状态有必然联系。因此 ,企业要扩大其商品的有效需求、提高经济效益 ,必须积极争取市场竞争的舒缓状态。其主要措施是 :( 1)实行“研制一代、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的新产品研制开发和生产战略 ;( 2 )坚持不懈地提高产品质量 ,使其逐步成为同类产品中的名牌产品 ;( 3)努力研制开发和生产经营适销对路的特色产品 ;( 4 )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建立良好的企业信誉 ;( 5 )搞好市场预...
关键词:
市场竞争弛张规律 有效需求 企业效益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叶光亮 程龙 张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其中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推进产业政策从选择性向普惠化、功能性转型。竞争政策强化与产业政策转型具有内在关联性,二者相互配合,共同促进有效市场形成。本文构建了基于竞争成功函数和共容利益假设的政企互动模型,研究发现:竞争政策和功能性产业政策有利于提升市场竞争效率,而选择性产业政策会降低市场竞争效率;功能性产业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弥补市场失灵的作用,体现了有为政府的积极作用。进一步考虑非对称市场竞争时发现,竞争政策可以同时兼顾提升市场竞争效率和分配效率两项目标,而选择性产业政策在两项目标上相互掣肘、由此强化竞争政策的优势凸显。本文理论模型的结论表明,有为政府应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为产业政策转型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加快选择性产业政策向功能性产业政策转型,放宽市场准入,持续推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维护和促进有效市场。良好的经济运行秩序需要有效市场减轻政府管控压力、有为政府简政放权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关键词:
产业政策 竞争政策 有效市场 有为政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