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55)
2023(7036)
2022(5807)
2021(5309)
2020(4482)
2019(9854)
2018(9641)
2017(18718)
2016(10207)
2015(10496)
2014(10006)
2013(9936)
2012(9045)
2011(8326)
2010(8253)
2009(7859)
2008(7770)
2007(7023)
2006(6222)
2005(5410)
作者
(31102)
(26099)
(25863)
(24419)
(16497)
(12790)
(11499)
(10239)
(9911)
(9115)
(9023)
(8706)
(8410)
(8241)
(8136)
(8013)
(7805)
(7658)
(7582)
(7451)
(6696)
(6279)
(6227)
(5995)
(5954)
(5720)
(5664)
(5470)
(5203)
(5181)
学科
(38833)
经济(38781)
管理(31746)
(29915)
(22808)
企业(22808)
方法(17315)
数学(14706)
数学方法(14608)
(12913)
中国(11587)
(10232)
(9840)
农业(9444)
业经(9157)
(8207)
贸易(8205)
(8029)
(8000)
环境(7052)
(6854)
劳动(6836)
(6724)
理论(6568)
技术(6509)
人事(6396)
人事管理(6396)
(6310)
财务(6293)
财务管理(6283)
机构
大学(151520)
学院(148788)
(60567)
经济(59553)
管理(57489)
理学(50583)
研究(50183)
理学院(50011)
管理学(49205)
管理学院(48938)
中国(36695)
科学(33370)
(31563)
(31209)
(26553)
(26436)
业大(26228)
农业(25167)
研究所(24486)
财经(22200)
中心(22187)
(21519)
(20286)
(20020)
师范(19718)
北京(19019)
经济学(18900)
农业大学(17204)
经济学院(17155)
(17139)
基金
项目(104936)
科学(82713)
基金(78516)
(71423)
国家(70802)
研究(70340)
科学基金(59929)
社会(47669)
社会科(45238)
社会科学(45222)
基金项目(42342)
自然(40228)
(39897)
自然科(39215)
自然科学(39198)
自然科学基金(38565)
(34490)
教育(31621)
资助(30650)
编号(26755)
重点(23572)
(23178)
(21928)
(21715)
成果(20725)
国家社会(20662)
科研(20477)
计划(20348)
创新(20326)
教育部(19558)
期刊
(62531)
经济(62531)
研究(39153)
学报(31965)
中国(28457)
(27380)
科学(27086)
大学(22660)
学学(21507)
(20182)
管理(19031)
农业(18098)
财经(12264)
教育(11520)
业经(10626)
(10542)
(10238)
金融(10238)
经济研究(10185)
(9703)
资源(9431)
技术(9270)
问题(9120)
(8694)
图书(8211)
业大(8080)
科技(7361)
商业(7079)
技术经济(6973)
农业大学(6943)
共检索到2092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崔凤垣,程深  
本文利用“北京市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和“1991年北京城区婚姻与家庭抽样调查”数据,从宏观与微观不同层面,就生育行为对女性就业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笔者区分了“在业率”与“工作率”两个极易混淆的指标;对有关西方经济学模型进行了验证,并由此得出相应的结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靖雯  魏思琦  
我国"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由来已久,旧社会中女性更多将重心放在家庭生产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变得越来越独立,原有家庭分工模式已难以持续。2011年,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对于夫妻双方婚后共同财产作出界定,使婚姻更加财产化、物质化。本文基于CGSS2010和CGSS2012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该制度的实施对于女性劳动供给的影响,进一步通过该制度对房屋产权的影响分析了其对女性劳动供给影响的传导途径。实证结果发现,"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的实施使女性的劳动参与率提高,尤其使没有房产的女性显著增加了劳动供给,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婚姻法相关规定在一定程度上使女性处于弱势地位,仍...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徐林清  
中国劳动力市场明显地分割为农村就业部门、城市非正规就业部门和城市正规就业部门。由于劳动力市场分割,劳动者并不能够在各种不同的市场上自由流动,农村劳动者被限制在农村就业部门和城市的非正规就业部门。这两个部门对劳动者的人力资本特征并无太高的要求,劳动者收入的高低仅仅与自己付出的劳动量有关。这种状况刺激了劳动供给的增加,抑制了农村家庭进行人力资本积累的积极性。因此,消除劳动力市场的各种分割,促进劳动力在更大的地域空间和职业空间内流动,应当成为未来劳动力政策的重点。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琳  
持续上升的房租收入是否会对劳动力供给产生显著影响呢?本文使用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房租收入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通过工具变量法一定程度解决了由于互为因果导致的内生性问题。研究发现,房租收入对劳动力供给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且这种影响因村居类型和性别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在劳动时间相对较灵活的农村地区,房租收入显著减少了劳动力供给,而在劳动时间相对固定的城市地区,房租收入并没有对劳动力供给产生显著影响;这种负效应在女性样本中更大。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琳  
持续上升的房租收入是否会对劳动力供给产生显著影响呢?本文使用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房租收入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通过工具变量法一定程度解决了由于互为因果导致的内生性问题。研究发现,房租收入对劳动力供给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且这种影响因村居类型和性别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在劳动时间相对较灵活的农村地区,房租收入显著减少了劳动力供给,而在劳动时间相对固定的城市地区,房租收入并没有对劳动力供给产生显著影响;这种负效应在女性样本中更大。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丽   翁贞林  
应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库数据,研究数字素养对农村女性劳动力就业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素养对农村女性劳动力的就业质量有显著促进作用,对主观就业质量影响更大。数字素养能拓展农村女性劳动力的信息渠道,由此促进农村女性劳动力客观就业质量;但数字素养降低了农村女性劳动力相对收入评价,弱化了数字素养对主观就业质量的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素养对于人均家庭纯收入低的农村女性劳动力群体客观就业质量提升效果更显著,而对高收入群体的主观就业质量提升显著。数字素养对客观就业质量的正向影响主要集中在16~45岁的群体,对中低文化程度群体的客观和主观就业质量影响更为明显。数字素养各维度对就业质量的影响各有差异。因此,未来应持续加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农村女性的数字素养,完善就业权益保障,促进就业质量提升。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曹亮   唐萤   黄浩溢  
近年来,关于气候变化对女性劳动力市场影响的研究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话题,然而现有研究缺乏针对新近研究进展的系统归纳。为更加立体、全面地展现气候变化对女性劳动力市场影响的研究进展,本文围绕气候变化对女性劳动生产率、劳动时间、劳动收入、劳动力流动以及女性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政策和措施等方面,就气候变化对女性劳动力市场影响的相关研究进行归纳和述评。在梳理和分析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围绕该领域的研究不足之处和可供拓展的方向进行阐述,以期为深入了解气候变化对女性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雪  宋宇  赵培雅  
当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孕育兴起,基于智能化应用对劳动力就业的现实影响,本文从劳动力供给的视角,根据劳动力技能获取渠道,将劳动力分为教育型、技术型及创业型,并利用2006-2019年30个省份面板数据,检验了人工智能应用对异质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并进一步检验了产业结构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1)人工智能应用对教育型及创业型劳动力的提升效应为正,但抑制了技术型劳动力就业。(2)各类型劳动力就业情况存在明显的"路径依赖"。(3)资源密集型产业与技术密集型产业智能化对教育型劳动力的需求更大,劳动密集型产业智能化能够促进技术型劳动力就业,而资本密集型产业智能化促进了个人创业行为。(4)人工智能应用会通过产业结构合理化促进教育型劳动力就业,而产业结构高级化在人工智能应用与技术型劳动力就业、劳动力创业之间发挥着中介效应。结论对于当前劳动力市场改革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童光荣  翟照杰  
伴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长,养老问题和老年人照料需求日益凸显,家庭养老对城镇女性的劳动力供给产生了显著影响。本文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oLs模型和2sLs模型,分析了我国城镇不同居住方式对女性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并以我国营养与健康调查(cHNs)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与"自己独居"和"与父母同住"相比,"与公婆同住"与女性劳动力供给呈显著的负向性,女性的个人特征、子女状况以及家务负担对女性劳动力供给也存在显著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丽莉  乔雪  
本文沿用经典的代际交叠模型,将个体生育和退休决策内生化,分析放开"一孩"和延迟退休政策对中国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与中国"养儿防老"的传统吻合,模型中家庭内部进行的收入转移仍是养老的一种主要方式,因此子女的生育决策类似于一种投资行为。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延迟退休政策对生育决策的影响取决于子女在消费品和投资品属性上的强弱,而放开一孩政策使人们愿意提早退休。此外,基于中国经济校准后的动态模拟结果显示,相对于完全放开生育控制,实行"二孩"政策会降低生育的收敛速度,生育成本上升会显著降低居民的生育意愿,延迟退休也会部分抵消放开一孩的政策效果,从而制约中国劳动力供给的增长。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韦凯华  姜连梅  
优化生育政策有利于改善人口结构,保持合理劳动力供给规模,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借助人口年龄移算预测模型,综合考虑我国历次人口普查数据、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和发达国家生育率变化趋势设置预测参数,预测生育政策调整下我国劳动力供给规模变化趋势。结果发现:无论是否进行生育政策调整,我国未来劳动力规模整体将呈现下降趋势;受法定劳务年龄限制,生育政策调整后将增加2036年后劳动力供给,减缓劳动力规模下降速度。据此,应从完善生育保障政策制度、优化生育服务配套措施等方面出发,提升生育政策实施成效。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袁磊  王冬冬  尹玉琳  
本文在未来各年龄别育龄妇女生育率稳定的假设框架内,找到TFR与生育率的转化路径。在1.1~2.1的6个未来TFR方案下,分别测算了我国未来人口和劳动力供给的规模与结构。研究发现:随着TFR指标升高,我国未来人口及劳动力供给结构得到优化;TFR指标每升高0.1,2050年我国的总人口规模平均上升4453万,劳动力供给总规模平均上升1726万。可以认为,单独二孩政策的实施,对于维持劳动力供给规模、优化人口和劳动力供给结构,是及时、必要和有效的。但是该政策的实行,既要注重劳动力规模的维持与结构的优化,又要注重控制总人口的快速增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萍  
妇女走出家庭 ,进入社会就业已成为当今世界的普遍现象。由于已婚妇女在家庭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其就业决策不仅受各种客观的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 ,而且受家庭实际情况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已婚妇女劳动力供给行为的分析 ,揭示影响已婚妇女就业选择的各种因素 ,并提出解决已婚妇女如何兼顾家庭劳动和市场工作的对策 :阶段性就业、弹性工时制和家务劳动社会化。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浩  
从"民工潮"到"民工荒"再到新一轮的"民工荒",农民工劳动力供给行为呈现动态变化过程。劳动力转移和就业的不同时期,包括劳动力供给主体、劳动力供给的区域结构、劳动力供给的代际差异等诸多方面都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农民工劳动力供给行为的动态变化有利于实现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均衡配置;有利于进一步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有利于加快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有利于建立针对不同代农民工群体的回流和畅流机制,全面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拓宽农民工的就业出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