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44)
2023(1872)
2022(1571)
2021(1346)
2020(1112)
2019(2472)
2018(2319)
2017(4413)
2016(2583)
2015(3056)
2014(3076)
2013(2967)
2012(2750)
2011(2649)
2010(2837)
2009(2776)
2008(2869)
2007(2805)
2006(2439)
2005(2369)
作者
(7734)
(6302)
(6104)
(5994)
(4065)
(2988)
(2853)
(2426)
(2425)
(2406)
(2228)
(2168)
(2086)
(2080)
(1983)
(1927)
(1875)
(1854)
(1837)
(1763)
(1759)
(1558)
(1542)
(1496)
(1492)
(1423)
(1418)
(1390)
(1298)
(1240)
学科
(9673)
经济(9663)
管理(8902)
(8204)
(8170)
企业(8170)
理论(5000)
教育(4185)
(3584)
(3513)
方法(3472)
教学(3423)
业经(2968)
(2752)
财务(2745)
财务管理(2742)
中国(2623)
企业财务(2622)
(2366)
(2338)
学法(2078)
教学法(2078)
数学(2020)
数学方法(1933)
(1857)
(1793)
学理(1725)
学理论(1725)
(1680)
贸易(1679)
机构
大学(45127)
学院(44778)
(14246)
经济(13882)
管理(13480)
研究(12956)
理学(11089)
理学院(10926)
管理学(10722)
管理学院(10620)
(9596)
师范(9567)
(9537)
(8648)
中国(8466)
师范大学(7738)
科学(7628)
(7513)
教育(7337)
财经(6837)
(6760)
(6316)
北京(6128)
(6009)
研究所(5973)
职业(5702)
技术(5563)
(5105)
中心(5056)
财经大学(4813)
基金
项目(23248)
研究(20503)
科学(17840)
基金(15085)
(12411)
国家(12247)
社会(11957)
教育(11480)
社会科(11192)
社会科学(11187)
科学基金(10329)
编号(9595)
(9414)
成果(9130)
(7983)
基金项目(7425)
课题(7422)
(6702)
项目编号(5941)
资助(5864)
(5699)
重点(5603)
规划(5485)
自然(5469)
(5416)
自然科(5301)
自然科学(5300)
自然科学基金(5213)
教育部(5015)
(4936)
期刊
(19388)
经济(19388)
研究(16704)
教育(14288)
中国(9503)
(8952)
学报(6873)
大学(5470)
管理(5455)
科学(5430)
技术(5155)
财经(5068)
学学(4751)
(4373)
职业(3997)
图书(3409)
(3342)
业经(2860)
(2856)
论坛(2856)
(2824)
金融(2824)
问题(2757)
书馆(2744)
图书馆(2744)
经济研究(2686)
技术教育(2608)
职业技术(2608)
职业技术教育(2608)
(2486)
共检索到706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赵文平  
本文基于生成性课程价值主体需要和客体属性之间满足关系的分析,提出了生成性课程的五种价值诉求,即在不断超越自我中重塑理想、在创造精神的导引下丰富人生旅程、在主体性力量的根基上建构个性化经验、在和谐关系中多元共生、在过程中体验生命的意义。上述五方面价值诉求不是彼此孤立而是相互联系的,通过推动学生的发展而得以自然统一。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程广文  陈笃彬  
课堂教学以现成的知识为中介,采取"教师—知识—学生"的逻辑结构展开。其前提性假设是:学生掌握知识以后就可以成为像知识创造者那样的人或者成为一个用知识去改变生活的人。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单向度的灌输、无意义的呈现、机械化的训练等强迫性的教学无处不在。这些课堂行为不能被称为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行为,因为真正的教学具有生成性。教学在时间上具有共时性、在空间上具有一体性,这就意味着教学活动是生成的而非铸成的。教学的本质就在于生成,没有生成,教学的前提性假设就会落空,而生活世界就是教学的生成之域。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小红  
课程实施是一个开放、创造、动态、生成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随时都可能出现生成性课程事件。本文剖析了实践中教师对生成性课程事件的不当处理方式,从复杂思想的角度论述了教师对待生成性课程事件的应有态度,阐释了教师及时捕捉和充分利用生成性课程事件的策略。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赵文平  
生成是一种哲学思维方式,也是人与课程的根本存在状态或方式。生成性课程基于课程的生成性品质而存在,是相对于传统的预设性课程而言的,是在教师、学生、文本和情境等多种因素的互动中所建构生成的一种非预期的、超越于原有预设性课程的,但富有教育价值的经验体系。生成性课程是一种彰显课程生成品性的课程形态,是一种关注师生生命意义的课程形态,是一种充满对话交往精神的课程形态。生成性课程具有过程性、关系性、创新性和差异性等基本特征。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席晓丽  
"翻转课堂"不仅仅意味着教学手段的信息化、网络化,以及传统"教"与"练"两个环节的空间转换,更意味着学生从"接受性学习"到"探究性学习"的深刻转变。教师必须摆脱"管理主义"课程意识的束缚,确立"生成性"课程意识,使学生能够依照个体的生活经验"由内而外"地建构课程的价值和意义。同时,课程资源的"生成"也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职业素养、人文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郭元祥  
“应试教育”的局限在于忽视教育活动的过程属性和过程价值,而过程属性是教育活动的基本属性,教育活动的过程属性就是生成性和发展性。教育的过程属性具有转化与生成、情境化与关系结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等特征;创造性价值或创生性价值是教育的过程价值的核心。生成性思维视视域中的教育过程观对教育活动提出了崇尚教育民主、崇尚发展价值、崇尚主体性、崇尚整合方法论的实践诉求。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胡斌武  陈春霞  吴杰  
生成性教育思维强调教育的过程本性、关系属性、情境特性、差异个性。职业教育的属性、本质、基本特性蕴涵生成性。生成性视域下,现代职业教育要面向工作世界,体现生成的实践本性;要基于工作过程,体现生成的过程属性;要协同创新,体现生成的跨界特性;要观照可能性生活,体现生成的整体价值,实现"更好的技能、更好的生涯、更好的生活"。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罗祖兵  
生成性教学是生成性思维视域下的教学形态。它是一种需要规则但在适当的时候又敢于放弃规则的教学。它不再假定教学有恒定不变的本质,而认为教学的本质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生成的。其基本理念表现为对表现性目标、具体的教学过程、教学事件、互动性的教学方法和附加价值的关注。生成性教学实现的前提是灵动性的教学计划,基础是智慧型的教师,保障是协商式的评价。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程良宏  
文章针对既往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大多将生成性教学作为改造教学预设的技术方法所具有的缺陷,提出需要在教学哲学层面构建生成性教学理论。作为教学哲学的生成性教学,是从教学价值澄清入手对现代性教学理论的物化批判,是对"预成论"教学哲学的反思和超越。生成性教学哲学的确立有助于教学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体现了从客观认识论到学生生存发展为本的认识论转变,有助于促进新课改在教师日常教学中的践行。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靳玉乐  朱文辉  
教学实践中生发的"伪生成"与"乱生成"的现象和问题,实际上是对生成性教学进行方法化处置所导致的教学危机。究其原因则在于教学与教学方法存在的解放人与规训人的职能背反、复杂性范式与简单性思维的属性冲突。生成性教学的提出并非为了发明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其最重要的价值和最根本的意义在于确立一种哲学方法论。哲学方法论主张根据对象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具体情况和遭遇,来决定采用一种或另一种能较好的适应和适合于它的方法。因此,只有在哲学方法论关照下,才能达成理论的清思和澄明,才能求索并践履生成性教学之真谛。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建鲲  
当前对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互补"的理解,使"教学的生成性"丧失了自身应有的地位。从教学本体的独特角度看,教学中的"生成"相对"预设"而言是具有绝对在先性的;从教学认识的视角转换看,"生成性教学"得益于"教学即生活"的基本观念和逻辑线索;从教学活动的伦理使命看,"生成性教学"对应着教学推动学生发展的伦理预设。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立新  米高磊  
由于传统高校网络课程中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多着眼于静态、系统的预设,而忽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动态创生的资源,导致资源僵化、有效性偏低等问题。而生成性学习资源是在教与学的活动过程中动态产生的资源,是学生对预设性学习资源进行批判、交互、应用与创造的产物,可以还原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实现资源的动态进化。本文提出通过"评价"、"补充"、"设问"、"建构"等途径促进生成性学习资源的创生,使用"共享"、"推送"、"社会交互"、"聚合"等技术实现生成性学习资源的利用,从而改善网络课程资源环境。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孙西朝  
随着精品课程的规模建设与普遍使用,其教学效益备受关注,生成性策略成为精品课程的开发理念之一。高校新一轮精品课程开发的生成性策略落实在精品课程建设的生成性资源设计、生成性教学设计和生成性学习设计三方面,并能有效改善精品课程的开发效益。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建鲲  张广君  
教学思维方式从实体到关系的转换,有利于克服教育领域中的“钟摆”现象。这种思维方式的转换,首先表现在教学概念从实体论到关系论的转向上。这种转向为实践“生成性的教学”提供了可能。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祝安顺  
《四书集注》实质是朱熹穷其一生沉浸式编撰而成的民间准教材。编撰经典教材难在如何组合显性的恰当文本内容,如何聚合内隐的宽幅诠释内涵,由此保证历时性的文本诠释在当下形成共时性的稳定开放体系。朱熹以分散的先秦文本为基础,融入二程师生为主的历代学者的诠释,以复性说贯注理学思想,以章句、集注形式编撰,有效解决了教材编撰的上述难点。《四书集注》编撰成功之处,在于既采取容纳古今文本诠释于一炉的长时段组合方式,又兼及以理学贯通古今文本思想变迁的高密度聚合方式。运用符号学的历时共时、组合聚合理论对《四书集注》进行梳理和总结,有助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建构中的传承与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