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54)
- 2023(6249)
- 2022(5283)
- 2021(4833)
- 2020(4043)
- 2019(9005)
- 2018(9165)
- 2017(17081)
- 2016(9510)
- 2015(10540)
- 2014(10599)
- 2013(10235)
- 2012(9240)
- 2011(8646)
- 2010(8924)
- 2009(8673)
- 2008(8756)
- 2007(8084)
- 2006(7335)
- 2005(6871)
- 学科
- 管理(36123)
- 济(35023)
- 经济(34951)
- 业(29463)
- 企(25034)
- 企业(25034)
- 制(13645)
- 财(13037)
- 方法(12090)
- 环境(11041)
- 农(10950)
- 中国(9855)
- 学(9754)
- 业经(9565)
- 数学(9396)
- 数学方法(9245)
- 体(9080)
- 划(7981)
- 体制(7763)
- 银(7763)
- 银行(7747)
- 务(7457)
- 财务(7431)
- 财务管理(7412)
- 行(7405)
- 农业(7220)
- 理论(7116)
- 企业财务(7059)
- 和(7035)
- 融(6907)
- 机构
- 大学(143006)
- 学院(141386)
- 济(56560)
- 经济(55277)
- 管理(52038)
- 研究(47959)
- 理学(43887)
- 理学院(43349)
- 管理学(42684)
- 管理学院(42402)
- 中国(36702)
- 财(31142)
- 京(30072)
- 科学(28391)
- 所(24111)
- 财经(23634)
- 江(22901)
- 中心(21561)
- 研究所(21443)
- 经(21163)
- 农(20410)
- 范(19961)
- 师范(19812)
- 北京(19025)
- 业大(18759)
- 州(17944)
- 经济学(17804)
- 财经大学(17293)
- 院(17250)
- 师范大学(16020)
- 基金
- 项目(90298)
- 科学(72044)
- 研究(68136)
- 基金(66346)
- 家(57403)
- 国家(56926)
- 科学基金(48951)
- 社会(44965)
- 社会科(42582)
- 社会科学(42571)
- 省(34990)
- 基金项目(34981)
- 教育(31153)
- 自然(30065)
- 划(29525)
- 自然科(29220)
- 自然科学(29214)
- 自然科学基金(28687)
- 编号(26856)
- 资助(25960)
- 成果(23406)
- 制(23159)
- 重点(20822)
- 部(20518)
- 课题(19363)
- 国家社会(19014)
- 发(19001)
- 创(18630)
- 教育部(17894)
- 性(17581)
共检索到2211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徐庆
生态补偿作为一项能有效抑制资源耗竭和生态破坏的法律制度,引起人们广泛关注,这与其独特的设计不无关系。生态补偿主要是通过资金投入进行的,但是资金的来源和运作,却是关键中的关键。针对当前转移支付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建议,以促进我国生态补偿转移支付制度早日建立与完善。
关键词:
生态补偿 转移支付制度 经济手段调节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杨晓萌
在国家范围内解决生态环境外部性问题、建立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与转移支付制度的完善密不可分。从我国生态补偿与财政转移支付的现状看,我国重要生态功能区划与地方政府财力差异度之间存在矛盾,同时,我国各种生态补偿的实践中已经显现了横向转移支付的雏形。因此,我国可以尝试构建以生态补偿为导向的横向转移支付制度作为现有纵向转移支付制度的有益补充。
关键词:
生态补偿 重点生态功能区 转移支付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郑雪梅
目前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仍是我国实现生态补偿的主要手段。与纵向转移支付相比,横向转移支付在解决区域(流域)间横向经济生态利益冲突方面更具优势。本文对德国州际横向转移支付制度及我国省内、省际生态补偿横向转移支付实践案例进行分析,提出以生态基金模式为核心建立生态补偿横向转移支付运作机制,并完善配套保障措施,形成纵、横生态转移支付相结合、搭配使用其他补偿方式的多元化生态补偿模式。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郑雪梅
目前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仍是我国实现生态补偿的主要手段。与纵向转移支付相比,横向转移支付在解决区域(流域)间横向经济生态利益冲突方面更具优势。本文对德国州际横向转移支付制度及我国省内、省际生态补偿横向转移支付实践案例进行分析,提出以生态基金模式为核心建立生态补偿横向转移支付运作机制,并完善配套保障措施,形成纵、横生态转移支付相结合、搭配使用其他补偿方式的多元化生态补偿模式。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杜振华 焦玉良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邓晓兰 黄显林 杨秀
1.完善现行财政体制,建立纵横交错的生态补偿转移支付体系。为适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绿色经济的需要,应不断加强生态补偿制度建设,完善现行财政体制。自1994年我国进行分税制改革以来,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显著下降,但支出比例一直居高不下,地方政府用将近40%的财政收入比例支撑了近70%的支出。地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廖晓慧 李松森
生态补偿制度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是为有效实施生态补偿而建立的一系列经济、法律和行政制度的总和,主要依托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对补偿主体、补偿标准、补偿方式等核心内容做出系统性安排。目前,我国正着力推进以主体功能区为基本格局的国土空间构建,这为生态补偿制度的完善和发展确立了新型空间布局框架。适应这一战略目标,需要明确界定生态补偿转移支付权责,科学测算生态补偿转移支付标准,建立与主体功能区域布局耦合的生态补偿转移支付模式,整合各方资源优势,实现生态环境治理与经济社会的协同发展。
关键词:
生态补偿 主体功能区 转移支付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缪小林 赵一心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是加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旨在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关键是要发挥引导地方政府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制度激励功能。本文以水污染治理为例,利用2006-2016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对我国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对生态环境改善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总体上改善了以水质为代表的生态环境质量,并显著依赖于地方政府环境保护支出占比,地方政府自身如果越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就越有利于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改善效应的发挥。(2)地方政府获得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后,其自身环境保护支出对生态环境改善的平均效应没有出现显著变化,甚至存在抑制作用,说明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仅发挥了资金补偿效应,而没有起到应有的制度激励功能。(3)通过进一步异质性分析发现,地方政府生态环境治理效率越高、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制度约束越强和资金规模越大,均有利于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制度激励效应发挥。本文研究结论为完善我国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制度具有直接的启示作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德凡
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是主体功能区建设规划达到预期目标的关键,而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又是建设生态补偿机制的基础,但目前单一的中央财政纵向转移支付制度无法应对大规模的区域性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因此,建立区域政府间横向财政支付体系对于目前生态补偿机制至关重要。基于此,立足于外部性理论、公共产品理论,从我国目前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体系遇到的问题出发,在探究建立横向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必要性的基础上,构建以"生态补偿基金"为核心的区域政府间横向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并针对可能出现的障碍提出有针对性的保障措施,恰逢其时。
关键词:
生态补偿 横向转移支付体系 生态补偿基金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华香 田贵贤
对我国而言,资源约束、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的严峻形势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类横向财政转移制度。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实行经济的非均衡发展战略,是造成地区间经济社会差距的客观原因。因此在生态补偿初期阶段,由于生态效益的市场化衡量体系缺失,产权不清,企业和公众意识不强,政府必须强制性介入。
关键词:
横向财政转移支付 优先领域 边界区分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郭玮 李炜
近些年,国家逐渐加大了生态补偿转移支付力度。而生态补偿效果评价是构建生态补偿机制的基础,也是衡量生态环境改善与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尺。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中的因子分析法,建立了较科学的生态补偿评价指标体系,对目前我国各省生态补偿的转移支付效果进行了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运用聚类分析法探求我国各省区之间生态补偿的内在特征,从而得出完善生态补偿政策的重要启示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
生态补偿 转移支付 多元统计分析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张冬梅
在我国,民族地区多是集生态功能特殊、整体贫困、自然资源丰富等特性于一体,其生态环境保护直接影响到全国生态建设进程。财政确保生态补偿资金最重要与最直接的方式是转移支付。近些年来,中央政府对民族地区生态补偿的财政转移支付政策从多方面展开,包括提高财政转移支付补助系数、实施生态恢复补助、支持民族地区生态工程建设、增加矿产资源开发补偿、设立基础测绘专项补助等,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现行生态转移支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挺 何利辉
借助于德国横向转移支付的思想,在非市场环境主义的框架下,设计针对中国横向生态转移支付制度。将全国各地区划分为生态受益区和生态保护区,采取"使用者付费"的原则,建立中国的横向生态转移支付制度,并设计相应的机制和政策,保证横向生态转移支付的可持续性和有效性,并对各地区产生激励约束效果,最终促使各个地区保护生态环境从被动变为主动。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孙方学 齐海鹏
论中央财政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制度孙方学,齐海鹏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又称政府间的转移支付(intergovernmenttransfer),是财政支出中的一项制度。一般地说,它包括转移支付的方向和转移的标的等内容。转移的方向可分为横向的转移支付和纵向的转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