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51)
- 2023(9990)
- 2022(8297)
- 2021(7378)
- 2020(5922)
- 2019(13507)
- 2018(13211)
- 2017(24469)
- 2016(12859)
- 2015(14227)
- 2014(14138)
- 2013(14256)
- 2012(13979)
- 2011(13237)
- 2010(13925)
- 2009(13083)
- 2008(12795)
- 2007(11828)
- 2006(11259)
- 2005(10820)
- 学科
- 济(80905)
- 经济(80844)
- 管理(34109)
- 业(29025)
- 地方(25315)
- 中国(23378)
- 企(21536)
- 企业(21536)
- 方法(19920)
- 农(17928)
- 学(16995)
- 业经(16812)
- 数学(16150)
- 数学方法(15986)
- 地方经济(15838)
- 环境(14367)
- 融(13006)
- 金融(13005)
- 发(12686)
- 农业(12620)
- 银(12019)
- 银行(12006)
- 行(11825)
- 制(11811)
- 财(10933)
- 和(10805)
- 贸(10609)
- 贸易(10595)
- 理论(10536)
- 易(10066)
- 机构
- 大学(199068)
- 学院(198894)
- 济(91895)
- 经济(90036)
- 研究(80611)
- 管理(67235)
- 中国(61389)
- 理学(54947)
- 理学院(54163)
- 管理学(53263)
- 管理学院(52871)
- 科学(47167)
- 京(44889)
- 所(41839)
- 财(41717)
- 研究所(37300)
- 中心(34437)
- 江(32827)
- 财经(31543)
- 范(31013)
- 师范(30799)
- 农(30620)
- 北京(29955)
- 经济学(29447)
- 院(28545)
- 经(28273)
- 州(26510)
- 经济学院(25901)
- 师范大学(24903)
- 科学院(24731)
- 基金
- 项目(117414)
- 科学(92591)
- 研究(90295)
- 基金(82969)
- 家(71668)
- 国家(70999)
- 科学基金(59605)
- 社会(59212)
- 社会科(56114)
- 社会科学(56100)
- 省(46232)
- 基金项目(42517)
- 教育(39920)
- 划(38544)
- 编号(35758)
- 自然(34091)
- 资助(33585)
- 自然科(33125)
- 自然科学(33118)
- 发(32717)
- 自然科学基金(32487)
- 成果(30987)
- 重点(27501)
- 发展(27189)
- 课题(27020)
- 展(26739)
- 部(25314)
- 国家社会(24923)
- 创(23600)
- 性(22494)
- 期刊
- 济(123324)
- 经济(123324)
- 研究(73724)
- 中国(49085)
- 财(30959)
- 农(29939)
- 学报(29433)
- 管理(28891)
- 科学(28394)
- 教育(27285)
- 融(23028)
- 金融(23028)
- 大学(22817)
- 学学(20939)
- 农业(20243)
- 经济研究(20153)
- 业经(18672)
- 技术(18168)
- 财经(17711)
- 问题(15635)
- 经(15539)
- 贸(12375)
- 世界(11750)
- 技术经济(11481)
- 国际(11217)
- 业(10796)
- 图书(10285)
- 经济问题(10047)
- 资源(9853)
- 现代(9657)
共检索到3420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世明 邢秀凤
在地球生态遭到严重破坏的21世纪,生态经济学这门后起学科备受青睐。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将它作为党和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建设生态经济,二者在产生背景、内涵、理论基础和生产实践上是内在统一的。
关键词:
生态经济 科学发展观 “天人合一”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严法善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一个永恒的主题。科学发展观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展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和资源节约相统一,为此必须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一种“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社会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运用生态学规律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以最大限度利用进入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提高资源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排放,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宋殿清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举措,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要求。厉行节约是一把双刃剑,既可能导致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需求,市场萎缩,也可能在经济过热情况下,引导人们节约资源,促进经济结构和消费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必须树立系统规划思想,必须以系统化技术支持为基础,必须以法律和政策为支撑实现自身的稳定有序发展。发展循环经济不仅需要政府提倡,企业自律,更需要广大社会公众自觉参与。循环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是有条件的,企业只有在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的条件下,才会融入循环经济。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循环经济 节约型社会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卫兴华 侯为民
在收入分配领域,效率和公平的关系从根本上看是统一的。树立全面、科学的效率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有利于扩大内需、缓解收入分配差距和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造有利条件。当前促进社会公平的重点,是落实初次分配的公平。在理顺分配关系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措施提高低收入群体的劳动报酬,并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关键词:
收入分配 效率 公平 科学发展观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苏喜 张倩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完整的新的发展观,其中蕴涵着丰富的经济伦理思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终极关怀。发掘科学发展观中的经济伦理思想,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鲍步云
从王亚南提出“中国经济学”的初衷和《中国经济原论》论著的思想,以及经济学的学科性质来看,“中国经济学”在现阶段具有特定的固有涵义,是指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借鉴西方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应用中国学者的理论经济学创新,来研究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这一特定经济问题的经济学。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陈齐芳
党的十八大为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描绘了美好、光明的前景,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热潮中,我们《企业经济》编辑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与理论自信,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对十八大报告在经济发展方面所提出的部分创新性观点进行解读与探讨,现将研究成果予以刊登,以期进一步推动对十八大精神的学习与宣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远彬 史苑芗 闵光地 左玉辉
生态产业建设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举措,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本文从科学发展观入手,论述了生态产业建设的重要意义,并从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环保产业等角度出发,探索了生态产业建设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生态产业 建设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俊龙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循环经济模式,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多重闭环反馈式循环过程,强调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减量、再用、循环”是循环经济最重要的实际操作原则;当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加大宣传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做好循环经济应用技术研究,加强循环经济知识普及教育,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加快循环经济立法等。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 循环经济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刘海霞
面对发展中遇到的诸多生态环境问题和其他社会问题,胡锦涛在自觉传承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内涵丰富,其中包含的"以人为本"的发展,"五个统筹"的根本方法,"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都彰显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意蕴和生态维度。它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完善和拓展,又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实践中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指明了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胡锦涛 科学发展观 生态意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董玉宽
文章从科学发展观的要义、核心、基本要求与根本方法四个方面,解读科学发展观中蕴藏的生态哲学思想,并得出科学发展观与生态哲学在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发展方式和基本价值取向等问题上具有高度一致性的结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林新典
消费观与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侈糜的消费观,造成极大的社会危害,阻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倡导正确的消费观,就是要引导人们建立科学合理的消费模式,促进社会成员身心的全面发展,提高社会成员的文明素质,从而促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赵家荣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吴季松
现阶段,面对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蜕变的严峻现实,循环经济的提出和实施显得尤为迫不及待。本文对循环经济的由来、发展和创新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门新的经济学———新循环经济学。笔者用新循环经济学的指导思想分析了我国重化工业化的利弊,提出了重化工业的出路,并阐述了新循环经济学在企业生产、城乡建设和城市发展等方面的应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