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44)
- 2023(14673)
- 2022(11956)
- 2021(10748)
- 2020(8675)
- 2019(19408)
- 2018(19256)
- 2017(36655)
- 2016(20237)
- 2015(22255)
- 2014(22641)
- 2013(22203)
- 2012(20641)
- 2011(18904)
- 2010(19305)
- 2009(18209)
- 2008(18387)
- 2007(16864)
- 2006(15463)
- 2005(14647)
- 学科
- 济(87853)
- 经济(87735)
- 管理(60829)
- 业(56827)
- 企(45621)
- 企业(45621)
- 中国(28641)
- 方法(28156)
- 农(26149)
- 地方(23747)
- 业经(23168)
- 财(22713)
- 数学(22095)
- 制(21857)
- 数学方法(21850)
- 学(19574)
- 农业(17814)
- 银(17432)
- 银行(17405)
- 融(17029)
- 金融(17026)
- 环境(16987)
- 行(16836)
- 体(15288)
- 发(15286)
- 理论(14835)
- 贸(14074)
- 贸易(14060)
- 易(13546)
- 技术(13425)
- 机构
- 学院(298062)
- 大学(295774)
- 济(119964)
- 经济(117247)
- 研究(108618)
- 管理(105802)
- 理学(88325)
- 理学院(87221)
- 管理学(85718)
- 管理学院(85152)
- 中国(83299)
- 科学(66427)
- 京(64840)
- 财(61351)
- 所(56251)
- 农(50784)
- 研究所(50344)
- 江(48724)
- 中心(48197)
- 财经(46745)
- 范(43425)
- 师范(43000)
- 经(42119)
- 北京(41670)
- 业大(41406)
- 院(39248)
- 州(39056)
- 农业(38957)
- 经济学(37117)
- 省(35560)
- 基金
- 项目(188153)
- 科学(148436)
- 研究(139333)
- 基金(135217)
- 家(118245)
- 国家(117200)
- 科学基金(99628)
- 社会(89901)
- 社会科(85185)
- 社会科学(85161)
- 省(74956)
- 基金项目(70884)
- 教育(63058)
- 划(62554)
- 自然(61917)
- 自然科(60338)
- 自然科学(60321)
- 自然科学基金(59253)
- 编号(55247)
- 资助(54748)
- 成果(46558)
- 发(45729)
- 重点(43336)
- 部(40939)
- 课题(40692)
- 创(38580)
- 制(38446)
- 国家社会(37582)
- 性(36716)
- 发展(36712)
- 期刊
- 济(150841)
- 经济(150841)
- 研究(95586)
- 中国(68118)
- 农(49144)
- 财(48588)
- 学报(47637)
- 科学(44645)
- 管理(42183)
- 教育(36377)
- 大学(36274)
- 学学(34048)
- 融(33429)
- 金融(33429)
- 农业(32821)
- 业经(25590)
- 财经(24635)
- 技术(24529)
- 经济研究(22805)
- 经(21204)
- 问题(20036)
- 业(17232)
- 版(14870)
- 贸(14658)
- 现代(13711)
- 资源(13711)
- 技术经济(13688)
- 科技(13651)
- 世界(13415)
- 商业(13154)
共检索到4759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田至美 李妍彬
可持续旅游的核心包含了努力将经济、社会、文化目标相融合的观念。生态旅游由于在资源的持续利用和促进旅游目的地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具有双重意义,近10年来在全球许多地方蓬勃发展。但由于缺乏合理规划和有效管理,随着旅游者人数的不断增加,对新的场所和经历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在一些旅游目的地,生态旅游开始对当地居民生活及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对野生生物、自然和人文资源造成危害。生态旅游的负面影响和成本因子不断显现,环境退化、经济的不稳定性和不公平性、社会文化的改变等因素使生态旅游发展陷入困境。为使生态旅游在持续性和利益化之间协调发展,就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生态旅游赖以发展的自然环境,确保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
关键词:
生态旅游 持续性 利益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曹文 李德荃 秦婷婷
我国森林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对自然生态系统的扰动越来越明显。如何实现森林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正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首先指出,目前我国森林生态旅游业利益相关者的环保意识都不强,环保组织的能量远未达到足以制衡其他各方的程度,因此我国不存在所谓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博弈制衡局面。这就需要建立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利益协调机制,以求能把相关各方的经济利益诉求与环境保护的大义切实有效地协调统一起来。进而本文论证:环境保护与获取经济效益并非绝对对立。只要树立起长远发展、永续享用的理念,旅游企业和游客也能成为环保的践行者。保护生态环境与旅游企业获取长远经济利益高度正相关,于是所谓森林生态旅游业...
关键词:
森林旅游 利益主体 利益协调 可持续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胡爱娟
在当前全球可持续发展思潮的影响下 ,人们已开始认识到旅游发展必需摆脱过去的模式 ,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而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即为开发生态旅游。然而目前我国生态旅游状况堪忧 ,笔者认为 ,解决这一问题已是当务之急 ,本文从我国生态旅游现状及产生原因入手 ,对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体制、法制、规划、产品、市场、管理等五方面的措施。
关键词:
生态旅游 可持续旅游 发展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斯人 戴斌
在人与自然交互循环圈的可持续发展中 ,生态旅游消费不仅是可持续旅游消费“三维结构”的一维 ,而且也是有效推动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行为方式之一 ,大力倡导生态旅游消费文明观念、深入开展生态旅游消费理论的系统研究对于建立可持续消费模式体系、推动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战略意义。本报告首先把生态旅游消费的研究角度定位于它与可持续旅游战略的同一性并对生态旅游消费与传统大众旅游消费加以比较 ,然后概析生态旅游消费的形式、结构以及“成本———收益” ,最后分别讨论生态旅游消费对旅游者和旅游厂商以及对政府产业战略的影响。
关键词:
生态旅游 消费行为 可持续发展 发展理论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梁明珠
我国生态旅游开发方兴未艾。一方面,旅游的扶贫效应日益显现;另一方面,与山区紧密相连的农民利益在一定程度上被忽略,由此造成了生态旅游开发与"三农"利益的不协调。本文依据"实现主体利益持续互动均衡"的原则,就关乎生态旅游成败和农民生计的土地补偿、利益分配、培训与就业、社区参与等问题,提出了建立"三农"利益保障机制的设想。
关键词:
生态旅游 "三农"问题 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卢云亭
本文提出了生态旅游的完整定义,从范城上的自然性、层次上的高品位性、利用上的可持续性以及内容上的专业性等四个方面论述了生态旅游的基本特征,同时,对旅游从业者和从游者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所应作出的奉献进行了论述,提出了一系列有关生态旅游管理的对策,展示了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前景。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唐晓云 赵黎明
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对农村社区生态旅游发展进行了深入分析,从对两个核心问题研究出发,利用利益相关者图解法,对农村社区旅游利益相关者进行了认定,并区分其属性,得出结论,社区是社区生态旅游发展的最关键群体,树立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农村社区生态旅游发展观是实现旅游持续发展的基础,在尽量界定产权的基础上,对社区旅游进行企业化经营是一条值得探索的可持续发展途径。
关键词:
利益相关者 农村社区 生态旅游 发展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汪伟 孙伟 陈佶君
目前我国旅游业发展中的生态文明导向已十分清晰,然而在不同旅游利益相关者层面的生态旅游实践却存在诸多困境。当前我国生态旅游存在政府行为失当、旅游企业不合理问题、居民参与度不高及旅游者生态旅游意识缺乏等诸多困境,从政府制度建设、旅游企业产品及基础设施建设、居民生态旅游教育、生态旅游者自我学习等方面探讨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路径,以期为当前我国旅游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李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变化,随之对旅游的需求越来越旺盛,旅游形式也更加多样化,不再局限于名胜古迹的游览,不少游客开始尝试深度旅行,因此森林生态旅游应运而生。森林生态旅游主要是以林业生态环境和自然条件为基础,为游客提供观光、探险和度假等野外旅行活动。森林生态旅游发展的优势在于它可以解决森林资源保护和利用之间的矛盾,对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冯凌和梁晶编著、旅游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一书,系统论述了不同类型的生态旅游资源,从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和生态虚拟体验三个层面进行了研究,探讨了生态旅游的开发、规划和发展,为学者们开展深入研究提供了有效借鉴。
关键词:
森林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媛媛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经逐渐融入人民的日常生活中。而生态旅游,自20世纪90年代在国内兴起后,便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然而,生态旅游却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如何使生态旅游长期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内在矛盾以及生态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等,亟待解决。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方碧姗
分析生态旅游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提出实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通过对福建武夷山进行案例实践,着重从生态旅游的角度出发,研究为具体区域通过生态旅游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范例。
关键词:
生态旅游 可持续发展 武夷山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袁利
将生态旅游归结为旅游类型是当前学界的主流观点,这种观点表面上体现为“价值中立”,实则潜存着将生态旅游的核心价值自我消解和否定的趋势。只有将“生态”作为对象与理念的综合属性,才既能使生态旅游的概念名正言顺,也能更好地回应生态旅游发展中的非正义问题:观念上的人类中心论和生态中心论的冲突面向,实践上的自然生态和人际生态的非正义面向。据此以利益平衡为统筹原则,提出在理念、生态、经济和代际四个方面进行互补或平衡,使生态理念、公平与效率融入生态旅游发展的全过程,以最终实现生态旅游的发展摆脱非正义面向。
关键词:
生态旅游 正义 利益平衡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袁利
将生态旅游归结为旅游类型是当前学界的主流观点,这种观点表面上体现为“价值中立”,实则潜存着将生态旅游的核心价值自我消解和否定的趋势。只有将“生态”作为对象与理念的综合属性,才既能使生态旅游的概念名正言顺,也能更好地回应生态旅游发展中的非正义问题:观念上的人类中心论和生态中心论的冲突面向,实践上的自然生态和人际生态的非正义面向。据此以利益平衡为统筹原则,提出在理念、生态、经济和代际四个方面进行互补或平衡,使生态理念、公平与效率融入生态旅游发展的全过程,以最终实现生态旅游的发展摆脱非正义面向。
关键词:
生态旅游 正义 利益平衡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进兵
旅游开发商和当地居民是旅游系统中重要的利益相关者,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他们都能从中获得利益。开发商和当地居民两总体的演化博弈模型表明: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收益分成模式能导致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而在固定收益模式下,当地居民并无参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激励。地方政府应重视对当地居民的教育与培训,以提高他们在旅游发展中获得利益的能力。
关键词:
旅游业 利益相关者 利益分配 可持续发展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鄢和琳
Zhuhai,Southern Sichuan Province,boasts adventurous resources and excellent conditions to develop ecotourism.However,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there occurs a series of problems relating to ecological environment,such as the demage and dying out of t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