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40)
2023(11996)
2022(9523)
2021(8727)
2020(6899)
2019(14871)
2018(14899)
2017(27795)
2016(15280)
2015(16622)
2014(16308)
2013(14925)
2012(13187)
2011(11819)
2010(12022)
2009(11382)
2008(10845)
2007(9822)
2006(8802)
2005(7968)
作者
(42108)
(35112)
(35015)
(33410)
(22188)
(16764)
(15884)
(13475)
(13399)
(12273)
(12029)
(11874)
(11413)
(11061)
(11055)
(10916)
(10352)
(10310)
(10223)
(9866)
(8843)
(8720)
(8461)
(8250)
(7950)
(7875)
(7682)
(7642)
(7120)
(6982)
学科
(53341)
经济(53271)
管理(43961)
(37732)
(30923)
企业(30923)
(19132)
中国(18957)
方法(16046)
业经(16012)
(15469)
(14405)
(13924)
环境(12922)
地方(12763)
农业(12458)
理论(12043)
(11979)
数学(11969)
数学方法(11797)
(10053)
银行(10025)
(9993)
(9716)
金融(9707)
(9695)
(9644)
(9519)
教育(9245)
体制(8486)
机构
学院(208455)
大学(205427)
(76490)
经济(74660)
研究(72492)
管理(72421)
理学(61364)
理学院(60570)
管理学(59293)
管理学院(58927)
中国(53401)
科学(46188)
(44016)
(38246)
(36283)
(35532)
(33123)
研究所(33003)
中心(32640)
(31809)
师范(31497)
业大(30361)
财经(30000)
农业(27540)
(27057)
北京(26985)
(26980)
(26715)
师范大学(25074)
技术(23950)
基金
项目(140425)
科学(110780)
研究(105679)
基金(99756)
(88051)
国家(87316)
科学基金(74259)
社会(67195)
社会科(63489)
社会科学(63474)
(56769)
基金项目(52627)
教育(48427)
(47503)
自然(45957)
自然科(44814)
自然科学(44798)
自然科学基金(43951)
编号(43778)
资助(37717)
成果(36116)
重点(32626)
课题(31574)
(31282)
(29396)
(29282)
国家社会(28193)
创新(27303)
(26718)
(26436)
期刊
(94417)
经济(94417)
研究(62563)
中国(44282)
学报(36233)
(34589)
科学(32060)
(30596)
教育(30145)
管理(27337)
大学(27212)
学学(25474)
农业(23374)
业经(17749)
(17634)
金融(17634)
技术(17006)
财经(15664)
经济研究(14398)
(13652)
问题(12609)
(11814)
(11670)
图书(11243)
现代(10190)
科技(9959)
资源(9584)
职业(9490)
(9278)
论坛(9278)
共检索到3145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强   朱婷玮   张鲸   尚宇辰  
自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国土空间治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生态文明为基点,以美丽国土为目标的“空间治理体系”概念逐步被提出。但目前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一,发展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协同机制尚需完善。第二,基于产权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尚不完善。第三,国土空间治理权力配置尚不完善。第四,治理机制的协同性不足,基于自然的治理机制薄弱。在深入分析国土空间治理相关理论、中国国土空间治理发展历程及现状问题的基础上,从生态文明的视角,提出以构建美丽国土、推进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建立统一、协同的空间规划体系、基于产权的自然资源监管体系、基于开发权的全域空间用途管制体系、完善国土空间治理权力配置体系以及四“部门”治理机制为核心内容的现代化国土空间治理体系。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栗伟迪   张瑞红  
<正>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动我国实现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市化。然而,这种以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式发展不可持续。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而国土空间规划是将这一理念落实到空间上的主要手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不仅关系“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生命共同体的综合治理,也涉及城市规模、土地综合利用、城市结构优化和城乡统筹发展等诸多问题。
关键词: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彭玉婷  王可侠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框架下,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作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内容,明确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涵盖丰富、系统完整。这是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下,基于我国生态、资源和环境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贯彻落实"五位一体"国家战略的理论创新,是新时代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指南。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强  肖劲松  李敏  邵丹丹  王熙然  张诗雯  尚宇辰  
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驱动下,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正发生深刻变革,传统"多规"的空间性内容逐步整合为"一张蓝图"。但是,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国土空间区划体系。尝试在系统梳理国内外各类区划发展历程,以及我国区划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国土空间区划体系总体思路和建构方案。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强  肖劲松  杨开忠  
我国国土空间规划正经历深刻变革,中共"十八大"以来,国土空间规划逐步成为践行生态文明的重要工具。以生态文明为基点,从国土空间规划的价值取向理论、国土空间规划空间理论、国土空间规划程序性理论、国土空间规划四"部门"治理理论四方面来建构生态文明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理论体系。提出:(1)生态文明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的基本价值取向包含生态文明、以人民为中心及公平正义,这就要求国土空间规划以实现美丽中国为目标,以既能满足对自然资源干扰最小、对生态环境最友好,又能公平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基准。(2)国土空间规划的对象是人与自然的耦合系统,国土空间规划的本质是对人与自然的活动在时空上的统筹优化安排。(3)国土空间规划是扩大实质性民主、践行生态文明的过程。(4)国土空间规划要构建"自然—政府—市场—社会"四"部门"相互促进、互补、嵌套的治理体系。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路琪  石艳  
旅游业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旅游投资是旅游业生态文明建设的源头,在生态文明视角下构建旅游投资效益评估体系,关键在于对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位一体的宏观效益的综合评估。通过EDPSIR模型得出,旅游投资在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旅游人口增长、投资回收等方面,给区域带来综合能耗、环境质量、人口密度、环境容量等变化,导致旅游资源存量减少、自然景观多样性等指标的改变,这种改变又反过来影响游客满意度、旅游乘数,因此应在引进投资的同时做好环境保护,正确测算旅游资源开发适宜性指数和环保经济效益指数,通过完善环境法规与制度,确保旅游设施完好,保障旅游投资取得较高的综合效益。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明刚  
本文在企业实地调研和专家咨询基础上,构建了一套以碳排放、碳减排、生态文明建设为准则层的企业碳排放评价体系,随后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相对权重,并将该评价体系具体应用到10家调研企业。研究发现,大多数企业都重视碳排放指标,尤其是控制CO_2直接排放量以达到环保监管要求,但较少企业重视碳减排和生态文明建设,即有效利用地质碳汇达到减排效果并重点关注生态经济建设投入产生的绿色收益。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乔永平  
面对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加强对西方国家生态治理理论成果的吸收与借鉴,将有助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生态现代化作为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盛行的现代环境治理理论,其成功的经验在于利用现有成熟的市场机制、实施预防为主的环境政策、依靠技术革新和实现渐进式变革。与此同时,也存在诸如执行赤字、无力解决持久性环境难题、"N"型曲线困境、地域局限性和缺乏全球正义等缺陷。它给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启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协调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需要强势的政府,需要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积极作用和通过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等。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洪华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高级形态。以生态文明视角审视职教师资培养体系,发现职教师资培养体系还存在个体失衡、群体失衡与环境失衡等问题。为此,需要超越工业文明思维,遵循生态文明原则,以建构和谐共生立交桥为前提,坚持生命自主,消除生态位重叠,强化合作意识和竞争能力培养,基于"互联网+"技术整合内外部资源,从个体、群体、环境等层面积极构建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一体化生态环境。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强海洋  
推进实施国土空间规划,是贯彻落实中央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和实现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的现实需要。本文立足国土空间规划的时代属性和演变,结合我国自然资源本底条件,提出了国土空间规划的着力方向。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屈家树  
本文结合广东省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实践,提出深刻理解生态修复的系统性、完整性、原真性,正确认识生态修复工作长期性、艰巨性、反复性,严格体现生态修复工程的合法性、经济性、可操作性,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提升生态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进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有效运行,必须有治理现代化相匹配,从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尤其是瓶颈问题出发,形成解决问题的价值导向、体制活力、制度保障以及运行能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治理现代化,可以从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治理现代化的基本内涵以及实施路径三个方面深入解析。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何慧星  孙松  
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适应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创建一流大学,实现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需要。围绕高校治理这一中心,立足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和治理制度三个基本点,着力解决当前高校"治理体系不平衡""治理能力低水平"和"治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构建起"政党(领导)+政府(管理)+高校(办学)+社会(监督)"的"四位一体"治理体系,充分发挥政党领导能力、政府管理能力、高校办学能力和社会监督能力。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凯  
根据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有必要重新定位环境政策跟踪审计,从而为政府调整环境政策、提升审计工作质效提供动能支撑。本文立足环境政策跟踪审计难点与技术思路,以框架设计、功能逻辑、体系构建与实用价值层面为着力点,创新性地构建国家治理现代化视角下环境政策跟踪审计体系。进一步地,提出完善环境政策审计制度部署、构筑多元主体协同机制、铺设审计数字新基建等实施建议,以期助力环境政策跟踪审计体系发挥效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余宇新  余宇莹  袁斐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互作用理论逻辑,基于生产力作为社会经济系统主要推动力的原理,从技术演化视角阐述了国家治理现代化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逻辑,构建了以测量生产关系与现代化生产力之间的匹配程度为主要目标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指标体系。采用指标体系构建方式研究治理问题,以避免国家治理陷入理论研究过多、实证研究不足的困境。在指标权重设计上,提出了运用集成学习算法设定权重,综合考虑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的影响,避免现有各类指标体系在权重设计上的不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