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02)
- 2023(5639)
- 2022(4960)
- 2021(4561)
- 2020(3721)
- 2019(7747)
- 2018(7845)
- 2017(14511)
- 2016(7770)
- 2015(8227)
- 2014(7544)
- 2013(7081)
- 2012(6350)
- 2011(6055)
- 2010(6596)
- 2009(6815)
- 2008(5581)
- 2007(4879)
- 2006(4447)
- 2005(3964)
- 学科
- 管理(26806)
- 济(26481)
- 经济(26459)
- 业(19032)
- 企(16278)
- 企业(16278)
- 环境(14468)
- 农(8958)
- 方法(8601)
- 学(8540)
- 划(8366)
- 中国(7313)
- 业经(7094)
- 财(7029)
- 生态(6605)
- 理论(6577)
- 和(6337)
- 数学(6203)
- 规划(6128)
- 数学方法(6094)
- 环境规划(5963)
- 资源(5880)
- 地方(5820)
- 农业(5812)
- 融(5497)
- 金融(5495)
- 制(5354)
- 贸(5281)
- 贸易(5278)
- 发(5186)
- 机构
- 学院(109418)
- 大学(106664)
- 济(39628)
- 经济(38736)
- 管理(38384)
- 研究(35352)
- 理学(32532)
- 理学院(32177)
- 管理学(31512)
- 管理学院(31336)
- 中国(26301)
- 科学(22725)
- 京(22228)
- 财(19438)
- 所(17727)
- 范(16891)
- 师范(16778)
- 江(16727)
- 研究所(16072)
- 中心(15800)
- 农(15503)
- 财经(15433)
- 业大(14831)
- 北京(13824)
- 州(13810)
- 经(13734)
- 师范大学(13196)
- 院(12749)
- 农业(11883)
- 经济学(11849)
- 基金
- 项目(71436)
- 科学(56098)
- 研究(54962)
- 基金(50398)
- 家(43619)
- 国家(43229)
- 科学基金(36995)
- 社会(35143)
- 社会科(33180)
- 社会科学(33171)
- 省(29194)
- 基金项目(26570)
- 教育(24740)
- 划(24226)
- 编号(23181)
- 自然(22497)
- 自然科(21812)
- 自然科学(21806)
- 自然科学基金(21364)
- 资助(19370)
- 成果(18762)
- 重点(16659)
- 发(16211)
- 课题(16177)
- 创(14903)
- 部(14860)
- 国家社会(14453)
- 制(14173)
- 年(14072)
- 项目编号(13878)
共检索到1613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添翼 宋宗宇 徐信贵
风险时代生态环境危机时时侵扰着人类社会,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环境立法作为应对风险的主要社会控制手段,唯具备正当性,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目前,我国环境立法的主要问题在于缺乏公众参与和公众环境利益的表达,立法缺乏可操作性。因此,应该以利益表达的整合原则为基础,建立完善的环境立法公众利益表达制度,通过利益博弈的选择,从程序和实体上促进环境立法的正当性、合理性、实效性,从而更好地应对环境风险。
关键词:
风险 环境立法 利益表达 公众参与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曹顺仙 王国聘
生态危机全球化以经济全球化为基础,它与经济危机一样植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且伴随着新自由市场资本主义在全球的扩展,加速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扩散、转移。生态危机全球化具有全球市场向度、国际资本的逻辑向度和世界公害性特征,其发生和治理不以个别国际行为主体的意志为转移。生态危机全球化的全球治理定位有赖于全球市场和国际资本投资的生态化转型。
关键词:
生态危机 全球化 特征 治理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刘凤义 赵豪杰 陈胜辉
资本的本质是追求剩余价值。资本追求增殖必须以使用价值为载体,在使用价值生产过程中,资本要求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排他性地独占,这就导致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和谐共生走向对立和分离。资本的无限增殖必然带来对自然的剥夺、滥用和破坏,并造成严重的生态危机。生态危机的根源是资本逻辑下的生产自身具有反生态性,并由此造成一个国家甚至全球范围的生态危机,唯有限制、引导和变革这种生产方式,才能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统一。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和文
生态危机是人类生存的现实处境,其实质是人类发展的危机和文明进步的危机。生态文明是人类发展的必由之路,建设生态文明是对文明发展趋势的自觉顺应。追问生态存在的文明境遇,反思人类进步的文明历程,可以洞悉生态危机文明的实质,收获真正的文明智慧和发展的科学启迪。
关键词:
生态 文明 生态文明 进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余玉湖
传统生产力的定义在理论上片面理解生产力内涵,将它单纯理解为"社会生产力",把自然界和生态环境排除于生产力范畴之外,突出强调生产力是人对自然的征服"力",而没有正确理解"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促进和谐发展的能力"也是生产力应有之义。由于理论上的误解,实践上必然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由此加剧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从生态视域重新解读生产力的内涵,把握生产力是自然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的有机统一,重视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关键词:
生态视域 生产力 内涵 新解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小云
生态危机,是指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导致人类生存与发展受到威胁的现象。生态危机是生态环境失衡的结果,一旦出现则难以在短期内消除。因此,当生态危机尚未出现的时候,人们就要提高警惕。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稳定协调的状态。在生态平衡状态下,生态系统的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都能够和谐共处,种群结构与数量比例相对稳定,系统能量与物质的输入、输出相对平衡。在现实环境中生态系统经常会被外界各种因素所影响,一般外界影响对生态系统造成的损坏,生
关键词:
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 生态危机
[期刊] 物流技术(装备版)
[作者]
樊锐 肖骏
物流安全——物流安全中的题中之义目前,国内对"物流安全"的定义不一,对物流安全问题的范围也没有统一的界定。有的仅列举出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物流环节,有的则将物流安全限定于货物和物流载体本身的损坏。事实上,为了物流的安全,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是相当广泛的。如何通过有效的安全技术和管理方法,防止物流载体和物流运作过程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陈博 胡涵锦
资本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占据支配地位。资本追逐利润最大化的本性是资本逻辑的深刻体现。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发展、演化的分析,深刻揭示了按照资本逻辑运行的资本主义社会必然会出现人与自然之间的自然生态危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生态危机以及人自身的人类生态危机。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生态危机三重维度的全面审视,对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和理解生态危机,从而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陈博 胡涵锦
资本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占据支配地位。资本追逐利润最大化的本性是资本逻辑的深刻体现。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发展、演化的分析,深刻揭示了按照资本逻辑运行的资本主义社会必然会出现人与自然之间的自然生态危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生态危机以及人自身的人类生态危机。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生态危机三重维度的全面审视,对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和理解生态危机,从而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艺菲 曹彦玲
戴维·佩珀的生态社会主义思想蕴含了丰富的社会正义观,他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生态矛盾不是一个单纯的生态问题,它是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矛盾造成的,资本主义的扩张动力和通过占有剩余价值对劳动的剥削使它内在地倾向于破坏环境,因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导致了生态危机。解决生态危机的途径就是通过"弱"人类中心主义范式的构建和"红绿联盟"改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也就是戴维·佩珀指出要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一个以社会正义为基础的生态社会主义。戴维·佩珀关于生态危机的社会正义论同时又有局限性,其过分强调生态问题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在实现目的上偏离了马克思主义的本来路向。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邢长江
回看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世界格局的惊人变动,不免让人感到五味杂陈。对于当代著名哲学家维托里奥·赫斯勒(Vittorio H?sle)来说,三十年来人类世界所陷入的这种思想迷局却并不陌生,因其本人曾是此间种种重要事件的亲历者。《生态危机的哲学》正是他于1990年左右在莫斯科做的一系列政治哲学和生态哲学的讲座合集。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戴星翼
对于生态危机产生的原因,人们普遍地从技术领域中寻找,然后再提出一些技术性的解决方案,但事实证明这是远远不够的。本文试图寻找生态危机产生和发展的根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解决危机的某些基本条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韩文龙 韩绿艺
中国正面临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系统退化和环境污染严重等严峻形势。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生态文明社会需要超越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学者批判的社会发展模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修复新陈代谢链条,保持生态环境系统和谐;转变当前"粗放型"的生产方式和"过度物质主义"的生活方式;建立严格的生态环境破坏惩罚机制;建立生态环境资源有偿使用和补偿机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韩文龙 韩绿艺
中国正面临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系统退化和环境污染严重等严峻形势。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生态文明社会需要超越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学者批判的社会发展模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修复新陈代谢链条,保持生态环境系统和谐;转变当前"粗放型"的生产方式和"过度物质主义"的生活方式;建立严格的生态环境破坏惩罚机制;建立生态环境资源有偿使用和补偿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