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56)
- 2023(13325)
- 2022(11215)
- 2021(10015)
- 2020(8112)
- 2019(17926)
- 2018(17567)
- 2017(33323)
- 2016(17854)
- 2015(19467)
- 2014(19269)
- 2013(19260)
- 2012(18353)
- 2011(17066)
- 2010(17477)
- 2009(16249)
- 2008(15731)
- 2007(14419)
- 2006(13323)
- 2005(12113)
- 学科
- 济(100373)
- 经济(100203)
- 管理(48952)
- 业(46341)
- 企(36134)
- 企业(36134)
- 方法(31585)
- 地方(28184)
- 中国(27228)
- 农(25301)
- 数学(25202)
- 数学方法(25061)
- 业经(23683)
- 学(20474)
- 环境(17507)
- 地方经济(17398)
- 农业(17329)
- 财(16246)
- 贸(15092)
- 贸易(15081)
- 制(15034)
- 和(14752)
- 产业(14674)
- 易(14491)
- 发(14263)
- 融(14156)
- 金融(14154)
- 银(13637)
- 银行(13597)
- 理论(13481)
- 机构
- 学院(270791)
- 大学(269257)
- 济(122888)
- 经济(120701)
- 研究(102305)
- 管理(98097)
- 理学(83424)
- 理学院(82376)
- 管理学(81172)
- 管理学院(80672)
- 中国(75379)
- 科学(61974)
- 京(57708)
- 所(52915)
- 财(52639)
- 农(49615)
- 研究所(47975)
- 中心(44322)
- 江(41857)
- 财经(41562)
- 业大(40671)
- 经济学(38673)
- 农业(38479)
- 范(37671)
- 经(37516)
- 师范(37259)
- 北京(36937)
- 院(35947)
- 经济学院(34499)
- 州(33299)
- 基金
- 项目(175310)
- 科学(138185)
- 基金(126654)
- 研究(126605)
- 家(111755)
- 国家(110764)
- 科学基金(93519)
- 社会(85958)
- 社会科(80665)
- 社会科学(80639)
- 省(69845)
- 基金项目(67187)
- 划(58244)
- 自然(57643)
- 自然科(56172)
- 自然科学(56157)
- 教育(55471)
- 自然科学基金(55172)
- 资助(49790)
- 编号(48631)
- 发(44855)
- 重点(40372)
- 成果(39124)
- 部(37784)
- 创(36674)
- 发展(36087)
- 国家社会(35832)
- 展(35523)
- 课题(35060)
- 创新(34299)
- 期刊
- 济(150742)
- 经济(150742)
- 研究(86344)
- 中国(57189)
- 农(46662)
- 学报(45797)
- 科学(42076)
- 财(38749)
- 管理(37381)
- 大学(34262)
- 学学(32577)
- 农业(31507)
- 教育(26775)
- 融(25990)
- 金融(25990)
- 业经(24684)
- 经济研究(24638)
- 财经(22471)
- 技术(21748)
- 问题(19906)
- 经(19659)
- 业(16182)
- 技术经济(15075)
- 贸(14669)
- 世界(13990)
- 商业(13884)
- 科技(13244)
- 版(13090)
- 国际(12924)
- 资源(12693)
共检索到4232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伟 张彩彩
在全球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之时,发展生态产业成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有效途径。生态产业发展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三次产业界限使农村人与城市人的界限及生态资源的产权变得更加模糊,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改变,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关键词:
生态产业 产业界限 生态资源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徐占忱
沙产业的兴起改变了长期以来将治沙单纯作为国家公益事业的局面,沙产业具有明显的生态、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优势。现实中政府主导的分散化治沙、沙地细碎化产权、牧民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等,与沙产业发展还存在着一些不适应的地方,适应现代沙产业组织和规模化发展需要,要做好综合规划和政策协调,构建治沙与沙产业有机结合的制度体系,加强对沙产业企业的科技和财税扶持,适时推进土地权属改革,解决沙地产权细碎化问题,从长远角度来说,建立沙产业发展示范区是一项非常有价值的探索和尝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晶晶 蒋玉洁 孙海鹄
从生态环境质量和资源能源消耗两个层面构建天津市产业生态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BVAR模型及其相应的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结果分析了1999—2018年天津市产业生态化水平变化与四个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之间的相互影响机制。实证结果表明,未来天津市无论是以经济发展还是以生态优化为核心目标,都可以借助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相互促进、协调有序地进行发展,两者并不矛盾。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产业结构优化发展路径可能与产业生态化发展水平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甚至不同方向的相互影响关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晶晶 蒋玉洁 孙海鹄
从生态环境质量和资源能源消耗两个层面构建天津市产业生态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BVAR模型及其相应的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结果分析了1999—2018年天津市产业生态化水平变化与四个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之间的相互影响机制。实证结果表明,未来天津市无论是以经济发展还是以生态优化为核心目标,都可以借助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相互促进、协调有序地进行发展,两者并不矛盾。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产业结构优化发展路径可能与产业生态化发展水平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甚至不同方向的相互影响关系。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姚威莎
中国人口的过快增长,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造成人口与经济两者不相协调的程度加深。因此,必须在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同时,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努力提高人口素质,最终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一、我国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两种生产”相互关系的原理,不是人口发展决定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反,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决定人口的发展。但是,人口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有巨大的反作用。尤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渝政 唐廷英
发展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为加快中国的发展 ,尽早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 ,邓小平多角度、多方位地论述了他的发展思想。邓小平的发展观 ,为中国的改革开放、经济繁荣、全面融入全球化浪潮 ,乃至为中国新世纪的发展战略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现代化 发展 发展观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泊溪 刘旭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何晓光 钟茂初
运用经济学的观点 ,从水资源与各产业 (农业、工业及服务业 )的关系、与经济布局的关系、与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关系以及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等方面 ,对水资源的经济作用进行了分析研究 ,期望能使人们更好的认识到水资源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水资源 生产力布局 城市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国印
传统工业发展模式教会世人如何开发和生产,也教会世人怎样消费和享受,把人类带向以扩大物质享受为根本导向的物欲横流的社会。膨胀化的物欲与非对称性的科技进步之间的互动,在极大地推动物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使社会陷入“经济—环境”怪圈之中:经济增长异化出制约经济持续增长的“对立面”—生态环境危机。我国近年来全面承袭西方传统工业发展模式,因而也陷入“经济—环境”怪圈之中,这样的严峻形势警示国人:统筹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已刻不容缓。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嘉梁 邓光奇
特殊的地理位置成就了西藏自治区境内拥有的独特自然景观资源,繁衍生息于"世界第三极"的藏族人民在适应这一地区生态环境的过程中,创造和传承了特色鲜明的雪域文化,这为自治区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西藏自治区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不仅是对优势资源的合理利用,而且有助于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对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积极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
西藏 生态旅游 发展对策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庆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庆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炯光 何凌云 崔广平 徐素环
论三峡工程对万县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四川三峡学院李炯光何凌云崔广平徐素环万县市位于三峡水库的腹心地带,是整个三峡库区淹没损失最大、移民迁建任务最重的地区,可以说在全市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还没有一种外在的力量比三峡工程的带来的影响更巨大。本文将从三峡工程...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鹏
新中国成立后,朱德虽身居党和国家重要领导岗位,但他仍然关心和惦念着陕西人民,并就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这些思想主要有: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多种经营是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实基础;注意发展手工业是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长久之计;发展和扩大对外贸易是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出路;技术革新是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正确处理军用工业与民用工业关系是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特点。
关键词:
朱德 陕西 经济社会 发展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