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97)
2023(4306)
2022(3759)
2021(3552)
2019(6899)
2018(6625)
2017(13384)
2016(7591)
2015(8758)
2014(8853)
2013(8868)
2012(8304)
2011(7662)
2010(8000)
2009(7589)
2008(7829)
2007(7479)
2006(6957)
2005(6658)
2004(6189)
作者
(24237)
(20098)
(20045)
(19038)
(12789)
(9745)
(9027)
(7730)
(7508)
(7380)
(6968)
(6899)
(6507)
(6381)
(6381)
(6246)
(5848)
(5826)
(5781)
(5764)
(5139)
(4974)
(4824)
(4669)
(4502)
(4473)
(4436)
(4286)
(4153)
(3930)
学科
(35044)
经济(35005)
(23172)
管理(22293)
(17395)
企业(17395)
方法(15464)
数学(13342)
数学方法(13166)
(11337)
中国(9300)
(8389)
(8301)
业经(7516)
(7494)
(7132)
贸易(7125)
农业(7048)
(6873)
(6667)
银行(6650)
(6521)
金融(6520)
(6368)
理论(6268)
(5295)
地方(5229)
教育(5184)
(5152)
财务(5132)
机构
大学(123507)
学院(121650)
(53052)
经济(51935)
管理(44465)
研究(42539)
理学(36732)
理学院(36310)
管理学(35725)
管理学院(35493)
中国(34923)
(26597)
(26538)
科学(24235)
(22720)
(22376)
财经(20576)
(20113)
研究所(19843)
中心(19440)
(18456)
业大(17533)
农业(17333)
北京(17256)
(17012)
师范(16891)
经济学(16685)
(15963)
财经大学(15057)
经济学院(14874)
基金
项目(69560)
科学(54845)
研究(51604)
基金(50924)
(44270)
国家(43873)
科学基金(37140)
社会(33370)
社会科(31678)
社会科学(31664)
(26456)
基金项目(26327)
教育(24291)
自然(23251)
自然科(22731)
自然科学(22727)
(22561)
自然科学基金(22372)
资助(21697)
编号(20777)
成果(18309)
(16174)
重点(15737)
(14835)
课题(14751)
教育部(14071)
(13956)
国家社会(13829)
人文(13546)
(13448)
期刊
(65375)
经济(65375)
研究(42821)
中国(25357)
(21595)
(20647)
学报(19663)
科学(17572)
管理(17099)
(16301)
金融(16301)
大学(15116)
教育(14647)
学学(14020)
农业(13523)
财经(12511)
(10881)
技术(10096)
业经(9990)
经济研究(9527)
问题(9333)
(7841)
理论(7036)
技术经济(6964)
(6948)
国际(6525)
图书(6256)
实践(6127)
(6127)
世界(6050)
共检索到1998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圣明  
论生产要素市场问题杨圣明(一)在改革和发展的道路上,我们目前面临的困难或障碍主要在于,国有企业的活力不够,农业相对脆弱,资金相当紧张,财政困难,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这些问题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相互制约相互影响。通货膨胀,财政困难,资金紧张,是现象,...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苑宏宪  高珂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程招投标制度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为建筑市场买卖双方构造一个充分竞争的交易环境,进而实现对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有形建筑市场作为招投标交易服务平台,是规范工程招投标交易行为的重要环节。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建筑企业在共同的工程量计价平台上进行报价,但并非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就一定会形成合理的市场价格,同时建筑企业并没有统一的动态的建筑生产要素价格目录可供参考,也缺乏相应的生产要素价格指数给予指导。有形建筑市场作为招投标服务场所应该提供生产要素信息和交易服务,定期公布生产要素价格指数,逐步实现有形建筑市场向生产要素市场转化。这些措施将会降低市场主体各方为完成交易活动而花费的信息搜集费...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叶祥松  
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 ,首先要分清两个问题 :一是不能将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相混淆 ;二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不是要素价值论。按生产要素分配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中找不到依据 ,似乎在西方经济学的“三位一体公式”中可以找到依据。但按生产要素的贡献大小来决定分配 ,其中生产要素贡献大小的量无法确定。克拉克依据生产率递减规律 ,用边际产品收益来测算生产要素的报酬 ,存在着一系列无法解决的难题 ,因而是不科学的。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只能是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卢嘉瑞  
(一)现阶段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客观必然性 利益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最普遍的关系。“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每一个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是作为利益关系表现出来。”离开了利益关系的经济关系是不存在的。 人们在一定社会的利益的实现和实现程度,是由社会的收入分配制度和分配方式决定的。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必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按生产要素分配,便是其中的一种分配方式。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黄邦根  
按生产要素分配就是要按要素的边际生产力来分配。生产要素价格形成的过程同产品价格形成的过程共同构成了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总过程。因此 ,按生产要素分配 ,不仅是市场机制作用的内在要求和外在表现形式 ,而且还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条件。但是 ,对按生产要素分配中形成的收入差距过分两极化 ,一定要给以政策上、法制上的限制 ,使所有的经济主体按照合理的市场竞争规则公平地竞争。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冠玉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只承认直接从事物质生产的活劳动才创造价值,而作为社会劳动凝结物的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是物化劳动,只能转移价值,同时也承认非劳动生产要素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笔者梳理了理论界对传统劳动价值一元论的新认识,认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生产要素参与价值分配并不矛盾。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甘宜沅  余淑均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 ,所有的生产要素都是稀缺的经济资源 ,应遵循资源有偿使用的原则 ,允许、鼓励和保护“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为了大力提倡和鼓励企业家进行创新 ,应确认“经营要素参与分配”的合理性并确保其合法地位 ,这是建立、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按劳分配”是“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题中应有之义和具体转化形式 ,“经营要素参与分配”是“按劳分配”的具体实现形式之一。“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完全符合邓小平同志的“三个有利于”标准 ,承认“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合理性并不等于认同萨伊的“三要素论”。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漆光瑛  
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分析前提不是实物交换 ,其理论的局限性是因为研究方法的缺陷。实物交换是马克思在分析价值实体时所作的局部假设的例证 ,而不是他的理论前提条件。应该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来分析我国的收入分配问题。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锡麟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劳动的主体发生了从活劳动到死劳动到科学技术的演变 ,从而形成商品价值的主源泉也发生变化 ;衡量劳动的新标准是活劳动创造价值 ,死劳动创造和转移价值 ;坚持劳动价值论须承认生产要素的劳动化 ;劳动价值补偿形式是按要素分配。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苏雪串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之间既有差别 ,也存在共同之处。其差别主要体现在两种分配方式依据的理论以及二者背后的所有制和经济体制不同。在我国当前的经济运行过程中 ,两种分配方式所依托的体制差异已不存在 ,并且传统的按劳分配所依据的理论在我国当前的体制下并不完全适用 ,两种分配方式也都承认劳动是人的谋生手段 ,劳动者对劳动拥有所有权。因此 ,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之间的差别正在逐步消失 ,二者之间能够相互渗透和兼容。从收入分配的目标来看 ,只有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有机结合 ,才能实现高收入水平上的公平。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钱津  
对于19世纪遗留下来的重大学术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必要进行重新的讨论和认识。生产要素价值论是维护剥削者利益的价值理论,与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存在明显的认识分歧,但其内在的逻辑错误并不在于承认物在创造价值中的作用,而在于混淆了物的作用与人对物的占有作用,即混淆了劳动客体在劳动整体创造价值中的作用与剥削者作为变态的劳动主体对劳动客体的占有作用。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改革开放2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大可不必讳言剥削在中国经济生活中的普遍存在。只是,对于按要素分配的非劳动收入,我们要一方面明确其具有剥削性,是现实的剥削收入,另一方面还要强调其在依法纳税后具有合法性,是受国家保护的合法收入。为此,与时俱...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雷沙力  
知识经济以知识为核心生产要素的特征 ,冲击了传统成本管理的根基。必须转变传统成本管理重物轻人、重有形资产轻无形资产 ,成本管理时间上滞后、空间上狭小、构成上不合理的缺陷 ,建立以人为本的成本管理观念 ,重塑全面成本管理的时空 ,扩展产品成本核算的内容。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范新成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是要素财富论和生产要素所有权论。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有利于调动各种生产要素的积极性、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搞活国企、有利于推进市场经济的进程。生产要素贡献的度量应坚持市场化原则,以要素的稀缺程度和贡献率作为分配的尺度。确立和实行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的路径选择:微观基础再造、健全完善市场体系、法规政策体系、社会保障体系等。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胜利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评价劳动结果和劳动要素的贡献,实质上就是对劳动结果和劳动要素的社会价值的科学认定,反映着一种科学的劳动价值观;是建立正确的分配政策的理论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