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69)
- 2023(10740)
- 2022(8701)
- 2021(7736)
- 2020(6030)
- 2019(13236)
- 2018(12726)
- 2017(23489)
- 2016(12809)
- 2015(14264)
- 2014(14228)
- 2013(13971)
- 2012(12906)
- 2011(11886)
- 2010(12082)
- 2009(11342)
- 2008(11291)
- 2007(10679)
- 2006(9646)
- 2005(8700)
- 学科
- 济(57249)
- 经济(57171)
- 管理(41607)
- 业(35534)
- 企(28266)
- 企业(28266)
- 农(20339)
- 中国(17420)
- 地方(17103)
- 方法(16954)
- 业经(16649)
- 财(15973)
- 制(15407)
- 农业(13900)
- 数学(13800)
- 数学方法(13658)
- 体(10666)
- 学(10579)
- 环境(10425)
- 发(9655)
- 融(9636)
- 金融(9631)
- 银(9493)
- 银行(9485)
- 行(9129)
- 地方经济(9035)
- 理论(9013)
- 体制(8646)
- 和(8586)
- 划(8527)
- 机构
- 学院(190822)
- 大学(188958)
- 济(77656)
- 经济(75815)
- 管理(67852)
- 研究(65987)
- 理学(56871)
- 理学院(56171)
- 管理学(55317)
- 管理学院(54931)
- 中国(50010)
- 京(39962)
- 财(39897)
- 科学(38371)
- 所(32458)
- 江(31619)
- 财经(30097)
- 中心(29949)
- 农(28969)
- 研究所(28833)
- 范(28047)
- 师范(27858)
- 经(27033)
- 州(25083)
- 北京(24882)
- 业大(24872)
- 经济学(24629)
- 院(24123)
- 师范大学(22274)
- 经济学院(21963)
- 基金
- 项目(123119)
- 科学(98057)
- 研究(97106)
- 基金(87499)
- 家(75263)
- 国家(74531)
- 科学基金(63723)
- 社会(63615)
- 社会科(60082)
- 社会科学(60070)
- 省(49631)
- 基金项目(45349)
- 教育(44607)
- 划(40952)
- 编号(40174)
- 自然(36628)
- 自然科(35694)
- 自然科学(35687)
- 自然科学基金(35023)
- 成果(34303)
- 资助(33403)
- 课题(29599)
- 制(29420)
- 发(28836)
- 重点(28667)
- 部(27364)
- 国家社会(26647)
- 创(26175)
- 性(25040)
- 年(24537)
共检索到3030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何华征
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涵,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任务。乡风文明建设体现了人们在文明演进中的主体性,而主体能动性的充分发挥要遵循生产方式为基础的文明生成的深层逻辑。从生产力的角度看,生产工具系统对乡风文明的生成形态起决定作用,生产对象的拓域有利于乡风文明发展的扩容增效,而劳动者素质的提升是乡风文明建设塑型铸魂的关键因素。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了乡风文明的宽度,农民在生产中的地位以及农业生产的分配方式和利益结构直接影响到乡风文明建设的高度和厚度。立足于生产方式的整体性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一要注重化解社会主要矛盾,二要有机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同时,在乡风文明建设中,积极发挥党和人民的历史主动精神也是极其重要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吉庆 田庆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极具必要性和紧迫性,只有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才能够深化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确保高效且有序地进行。文章着重于从价值、困境及路径三个主要方面入手,就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问题展开探究。其中,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的价值,包括有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推进,有助于促进新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助于改善农村农民生产生活面貌。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的困境,在于文化基础设施薄弱,某些陈规陋习尚存,农民主体意识缺乏。对此,可以通过强化思想引导,提升政治素养;完善制度设施,创新治理体系;发挥主体作用,培育新型农民;优化人文环境,弘扬优秀文化等有效路径,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成效。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文明建设 价值 困境 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轶舫
推进乡村振兴是国家提出的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决策部署,而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之“魂”,为“点亮”农民的精神世界注入了持续动力。然而,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长期存在,使得乡风文明的建设步伐明显滞后于城市,乡风文明建设面临着基层政府行动逻辑出现偏差、传统规范日渐式微、乡村文化载体作用欠缺等现实困境,因而需要明确乡村振兴中乡风文明建设的价值意蕴,充分发挥乡镇政府的主导作用、完善村规民约以引导农民转变观念、以文化嵌入作为重要抓手等实践路径,进而为乡村振兴奠定强有力的基础保障。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胜 刘晓
类型教育视域下,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开发中存在的对普通学科知识的移植现象,反映的问题实质是职业教育从学徒制形式发展到学校化时期,职业知识生产机制对学术知识生产机制的“依附”。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建设独立形态的职业知识生产机制,推动课程建设走向深水区。基于类型教育的比较分析框架,从知识对象、生产主体以及社会建制三方面结构要素来把握职业知识生产机制的内涵:由职业知识产品、职业知识生产者、职业知识生产实体以及联结这些要素的各种制度与观念体系构成的系统,该系统的运行目的与动力都是职业知识生产。实践层面的职业知识生产机制建设路径是:“挖掘”“培训”以及“培养”职业知识生产者队伍、打造系列专门化的职业知识生产社会建制、建设促进职业知识生产活动长期稳定运行的机制。
关键词:
类型教育 职业教育 职业知识 知识生产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杨世义 尹聪平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提出的一项关于发展乡村的重要战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要解决好"三农"问题,就要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而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乡风文明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使命,是一项推进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系统工程。但是,我国农村问题根深蒂固,乡风文明建设任重道远,需要我们多加思考。周秋琴所撰写的《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路径研究》(江苏大学出版社)一书从乡村振兴的视角出发,详细介绍了乡风文明建设的各方面内容,对乡风文明建设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秦杰
乡村治理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手段,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作,其所涵盖的领域包括新农村建设战略的实施的各个方面,而完善农村财务管理体制,建设规范的农村会计制度,更是我国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实施乡村治理工作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加强新形势下农村会计制度建设,对于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求,增强农村集体经济的竞争力,实现农村整体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乡村治理 农村会计 监督管理 体制建设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紫燕 许汉泽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政策目标,但对于地方政府而言是难以操作和具体实施的一项软任务,地方政府应该如何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成为学界关注焦点。在对陕南A县新民风调研的基础上,将其总结为“政-社”互动视角下乡风文明实践的新路径,即通过党建引领与政府动员、微众表达与农民参与、权威吸纳与接点治理、道德评议与惩罚激励四种机制助推乡风文明政策目标的实现,村风民风得到明显改善。最后将这种“政-社”互动下的乡风文明实践模式放在类型比较与动态演化的视野下进行解析,认为“政-社”互动下的再造新民风作为一个过渡状态不可或缺,在乡风文明实践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后,只有不断减少政府外在干预,激发农民内生参与动力,才能够实现“文明自觉”的理想目标。
关键词:
政社互动 乡风文明 新民风 乡村振兴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紫燕 许汉泽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政策目标,但对于地方政府而言是难以操作和具体实施的一项软任务,地方政府应该如何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成为学界关注焦点。在对陕南A县新民风调研的基础上,将其总结为“政-社”互动视角下乡风文明实践的新路径,即通过党建引领与政府动员、微众表达与农民参与、权威吸纳与接点治理、道德评议与惩罚激励四种机制助推乡风文明政策目标的实现,村风民风得到明显改善。最后将这种“政-社”互动下的乡风文明实践模式放在类型比较与动态演化的视野下进行解析,认为“政-社”互动下的再造新民风作为一个过渡状态不可或缺,在乡风文明实践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后,只有不断减少政府外在干预,激发农民内生参与动力,才能够实现“文明自觉”的理想目标。
关键词:
政社互动 乡风文明 新民风 乡村振兴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杨亚琳 孙秀玲
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扎实推进移风易俗,通过农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提高,构建乡风文明长效机制,有效遏制乡村陈规陋习,才能不断提升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实现乡村振兴。
关键词:
乡风文明 长效机制 制度创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梁建委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生态文明建设越来越成为发展重点关注的问题。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生态对生态文明建设起着基础性作用。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在农业清洁生产概念的基础上,分析目前我国农业环境的现状,不断克服农业清洁生产发展的制约因素,为农业清洁生产探索新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农业清洁 生产路径 研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品冬
随着新型城镇化理念和"美丽中国"构想的相断提出,美丽乡村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新型城镇化是以产业演变和空间功能转换为主要特征,因而美丽乡村建设应摒弃过往的城乡差别化发展模式,通过完善建设规划、壮大农村经济、彰显文化特色和强化环境治理等路径,最终实现城乡的二元统一和共同发展。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美丽乡村 建设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白双翎
根据乡村振兴战略的总内涵,乡村文化建设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本文将从村民的切身利益入手,分别从历史困境和现实问题,理论维度和实践维度出发,分析当前我国乡村文化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文化 困境与问题 建设路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陶军明 潘建华
制度维系着一种生产关系和经济关系的存在和运行,人创造了制度,制度建设的终极目标是为了人的发展。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始终是在一定的制度框架中进行的,制度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起着保障和促进作用,而制度本身又处于不断革新和完善之中。制度与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二者之间存在辩证统一、相互促进的逻辑关联。在全面深化改革的现实语境下,应在政策层面做好制度设计,在实践层面注重制度创新,以此全面推进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陈享光 张志强
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基础在于农业生产方式的现代化,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的现代化变革需要农业特殊生产条件、一般生产条件和自然生产条件现代化建设的一体推进。资本能够按其固有的逻辑推动农业生产社会化,能够通过对可带来利润的生产条件的投资和对自然条件的利用促进生产方式的变革。但农业一般生产条件与自然生产条件的建设短期内难以产生满意的利润,难以吸引私人资本,进而制约农业一般生产条件的现代化发展和自然条件的改善,甚至恶化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这是以资本主导的西方农业现代化模式的顽疾。我国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制度优势和举国体制优势能够为解决西方农业现代化的顽疾,进而为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保障。我国农业生产方式的现代化变革,关键在于引导资本有序下乡,同时发挥公有资本优势,以协调推进农业特殊生产条件、一般生产条件和自然生产条件的现代化建设,从根本上突破农业生产方式变革的生产条件瓶颈制约,在新的生产条件基础上建立其现代农业生产方式。
关键词:
生产方式 生产条件 资本 农业农村现代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伟杰 师海娟
公众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石,其参与的积极性和有效性,不仅对生态文明建设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同时,也是加快美丽中国建设的有效举措。因此,政府要转变执政理念,完善生态利益表达机制;要引导公众发挥主体意识,参与生产过程各环节;要畅通公众参与渠道,提高生态治理能力;要培育参与意识,提高公众参与能力。公众多方位、多领域、多渠道参与生态文明建设,能最大限度地凝聚公众合力,最终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的美好愿景。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公众 参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