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903)
- 2023(3513)
- 2022(2929)
- 2021(2663)
- 2020(2252)
- 2019(5026)
- 2018(4950)
- 2017(9468)
- 2016(5453)
- 2015(6148)
- 2014(5888)
- 2013(6077)
- 2012(5822)
- 2011(5475)
- 2010(5510)
- 2009(5279)
- 2008(5178)
- 2007(4970)
- 2006(4648)
- 2005(4340)
- 学科
- 济(24765)
- 经济(24734)
- 业(15638)
- 管理(14234)
- 方法(11281)
- 企(10503)
- 企业(10503)
- 数学(9572)
- 数学方法(9469)
- 农(8344)
- 中国(7750)
- 学(7305)
- 农业(5967)
- 劳(5468)
- 劳动(5449)
- 业经(5184)
- 财(5027)
- 理论(4718)
- 制(4497)
- 贸(4343)
- 贸易(4341)
- 易(4231)
- 教育(3802)
- 融(3708)
- 金融(3707)
- 和(3498)
- 银(3463)
- 银行(3435)
- 动(3359)
- 行(3327)
- 机构
- 大学(89666)
- 学院(86238)
- 济(36726)
- 经济(36066)
- 研究(34606)
- 管理(27828)
- 中国(25370)
- 理学(23343)
- 理学院(23043)
- 管理学(22505)
- 科学(22500)
- 管理学院(22373)
- 农(20340)
- 京(20037)
- 所(19390)
- 研究所(17666)
- 财(16673)
- 农业(16412)
- 业大(15072)
- 中心(14446)
- 江(14176)
- 财经(13271)
- 北京(12662)
- 经济学(12363)
- 范(12269)
- 经(12085)
- 师范(12051)
- 院(11911)
- 省(11576)
- 经济学院(11007)
- 基金
- 项目(54744)
- 科学(42335)
- 基金(40252)
- 家(37458)
- 国家(37155)
- 研究(36721)
- 科学基金(30049)
- 社会(23601)
- 社会科(22331)
- 社会科学(22322)
- 省(20384)
- 自然(20130)
- 基金项目(20000)
- 自然科(19680)
- 自然科学(19671)
- 自然科学基金(19340)
- 划(18468)
- 资助(17747)
- 教育(17015)
- 编号(13563)
- 重点(12976)
- 部(12491)
- 成果(11933)
- 发(11845)
- 计划(11140)
- 创(10834)
- 科研(10751)
- 教育部(10327)
- 国家社会(10307)
- 课题(10300)
共检索到1383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谢富胜
国内学者对划分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标准有不同的理解 ,经济实践和理论研究目的的变化使西方学者对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划分采取了新的标准。马克思区分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是为了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演进 ,劳动的生产性对资本积累的重要作用。当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生的变化需要扩大资本主义生产劳动的外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劳动 ,是劳动能力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元化所有制结构的生产过程中所具有的关系和方式的简称。
关键词:
生产劳动 非生产劳动 研究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徐碧霞
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问题包括两个方面:(1)用什么标准来区分劳动的“生产性”和“非生产性”;(2)用什么方法来综合计量国民经济生产劳动总成果。本文从经济理论建设的要求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现实需要两方面出发,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汤在新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依据新的历史条件,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劳动是为社会生产新价值的劳动,是生产商品——物资产品和服务产品——的劳动,或是生产物质产品的劳动和提供服务的劳动。并提出服务劳动的生产性和非生产性问题,界定了社会主义社会的非生产劳动,阐明了现阶段智力劳动是生产劳动的重要形式及在创造社会财富、生产新价值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西蒙·摩顿 张苏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只要能生产出剩余价值的劳动就是生产性的,而且只有这种劳动才是生产性的。其含义是:第一,产出的实质是没有意义的,惟有社会生产关系才有意义;第二,劳动产品必须能够销售出去;第三,劳动者从事的劳动是可转换性生产活动。所有其他雇佣劳动都是非生产性的。这种区分具有如下意义:第一,这种区分关注了小量资本对产业资本的依赖性,因而使得在特定期间内研究资本间依赖性的强弱变化成为可能。它辨别了部门利润率的各种决定因素,也区分了不同资本参与倾向于利率平均化的竞争的不同方式。第二,在分析决定政府开支大小的历史因素时,该区分具有重要意义。第三,该区分的有用性也体现在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实证研究中。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述英
文章从生产劳动实践引发理论演变的方法论重新定义生产劳动;生产劳动和劳动价值论从物质生产领域拓展到服务经济领域,是劳动价值论的深化;服务劳动是生产性劳动,是社会财富和价值的源泉,这是服务价值论的新概念;服务的价值创造过程有其特殊性;劳动价值论从物质领域拓展到服务领域是经济学的一场革命。
关键词:
生产劳动 劳动价值论 服务价值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解龙
生产劳动是一种能够通过市场关系转化为社会劳动的配置生产要素的 生产经营活动。生产劳动具有社会化和层次化的属性。生产要素是社会化和层次化的 生产劳动共同创造价值的联接机制。
关键词:
生产劳动 生产要素 社会化 层次化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石景云
某种社会中的某种劳动是否认知为生产劳动,要从该社会的生产关系中去分析。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下,各类劳动者都是进行社会产品生产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的构成部分。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既有物的生产,也有具有某种技能劳动能力的劳动者的生产。教育工作者的劳动是生产(培育)劳动者的某种技能劳动能力的生产劳动。科研与开发工作者的劳动是生产具有内含更高技术水平的、新的劳动工具和新的产品与新的材料的生产劳动。所以,教育工作者的劳动和科研与开发工作者的劳动是种生产性的劳动。他们的劳动是对社会产品价值的增加。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萧宗六
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已经确定下来,并且写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这就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方针在出台之前,经过长达十年的酝酿、讨论和辩论。...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杜作润 郑礼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以下简称“相结合”)既是一个老问题,又是一个新课题。邓小平同志指出:“现代经济和技术的迅速发展,要求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率的迅速提高,要求我们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内容上、方法上不断有新的发展。”(《邓小平文选》第104页)在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相结合”的认识具有差异性,“相结合”的内容、方法也有一定的差别。今天,在世界新技术革命挑战面前,我们讨论“相结合”问题,似乎应在更大的视野背景中,即以客观社会现实要求为主线索说明相结合的内容、要求与方法。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钱津
2018年5月5日是马克思诞辰二百周年纪念日。对此,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学术界的最好纪念。笔者经济学的研究就起步于研读马克思的《资本论》,并曾出版过《简纲》和《学习指南》两部著作。我的代表作《劳动论》《劳动价值论》《劳动效用论》均是在研究《资本论》的基础上撰写完成的。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5月17日召开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屈炳祥 魏彩霞
本文根据马克思在《资本论》各卷中的论述,认为只有那些既能为社会生产物质财富,又能为社会生产剩余价值或净产值的劳动才是生产劳动,否则就是非生产劳动。依据这一规定,作者认为服务劳动不是生产劳动。文章还运用这一原理对王述英老师关于“服务劳动也是生产劳动”一说提出了商榷意见。
关键词:
生产劳动 非生产劳动 服务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渡边雅男
"什么是生产性劳动"这个问题已经困扰了日本学界70余年,其肇始于"国民收入与生产劳动"的关系论争,并先后经历了"服务劳动是否创造价值","一切劳动都是服务劳动吗"等论战。造成这一论争的根本原因是资本的神秘化导致的国民收入论潜藏的分配论的错误,即对社会而言本来是非生产性的劳动却被个别资本家看作是生产劳动。而且,这一观念造成了国民收入论的两大不合理性,其将交换层面的范畴当作了生产范畴,从而将不创造价值的经济活动获得的收入当成了价值的来源,这助长了建立在"三位一体公式"基础上的庸俗经济学的神秘化理念。正是因为不创造价值的经济活动在分配层面上获得了收入,所以本来不创造价值的商业劳动和保险劳动等被当作了创造价值的劳动,分配的逻辑导致了生产逻辑的神秘化。
关键词:
生产劳动 服务的虚构价值 三位一体公式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张孟威 安洪溪 刘文渊
当前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相对于五、六十年代来说,存在着培养出来的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滑坡、脱离社会、脱离生产实践的困惑,这是社会上许多用人部门和高等教育工作者比较普遍的共识。但是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怎样分析和解决?却存在着多种不同的认识。即使在总的认识上比较一致,再深入探讨时,不仅在理论意义上有不同看法,在实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渡边雅男
什么是生产性劳动这个问题已经困扰了日本学界70余年,其肇始于"国民收入与生产劳动"的关系论争,并先后经历了"服务劳动是否创造价值","一切劳动都是服务劳动吗"等论战。造成这一论争的根本原因是资本的神秘化导致的国民收入论潜藏的分配论的错误,即对社会而言本来是非生产性的劳动却被个别资本家看作是生产劳动。而且,这一观念造成了国民收入论的两大不合理性,其将交换层面的范畴当作了生产范畴,从而将不创造价值的经济活动获得的收入当成了价值的来源,这助长了建立在"三位一体公式"基础上的庸俗经济学的神秘化理念。正是因为不创造
关键词:
生产劳动 服务的虚构价值 三位一体公式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徐向新
生产概念如何确定,决定整个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核算结构。因此,搞清生产劳动理论,对于建立符合现实经济管理和经济分析需要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具有关键性的意义。要搞清生产劳动理论,首先必须确立如下的基本观点:生产是个历史范畴。在历史上,生产范围因生产力和劳动分工的发展而不断扩大。从农业生产概念经过物质生产概念到全面生产概念这一生产劳动理论的不断发展,不过是生产过程本身范围不断扩大在人们观念上的反映。历史上出现过的每种生产概念,都带有其所属时代的烙印。评价每一种生产劳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