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27)
2023(3124)
2022(2725)
2021(2660)
2020(2268)
2019(5004)
2018(4910)
2017(8873)
2016(5111)
2015(6059)
2014(6191)
2013(6100)
2012(5949)
2011(5643)
2010(6046)
2009(6003)
2008(6135)
2007(5972)
2006(5498)
2005(5200)
作者
(17883)
(15194)
(14997)
(14224)
(9587)
(7316)
(6721)
(5777)
(5663)
(5509)
(5176)
(5152)
(4963)
(4944)
(4814)
(4681)
(4521)
(4315)
(4282)
(4223)
(3953)
(3711)
(3695)
(3492)
(3474)
(3409)
(3336)
(3326)
(3081)
(2999)
学科
(22556)
经济(22528)
管理(17209)
(15518)
(12482)
企业(12482)
方法(9589)
(7993)
数学(7203)
数学方法(7010)
中国(6935)
(6334)
理论(6043)
业经(5271)
(5116)
(5032)
教育(4641)
(4334)
农业(4205)
(3993)
银行(3983)
(3795)
(3730)
金融(3729)
地方(3583)
(3577)
技术(3548)
(3541)
(3538)
贸易(3534)
机构
大学(90106)
学院(86542)
研究(31587)
(31478)
经济(30623)
管理(29230)
中国(24849)
理学(23874)
理学院(23546)
管理学(22867)
管理学院(22724)
科学(21687)
(21088)
(17324)
(16167)
(15813)
研究所(15557)
(14749)
中心(14361)
(13814)
师范(13655)
北京(13583)
业大(13387)
农业(12765)
财经(12149)
(12010)
师范大学(11001)
(10810)
(10611)
(10254)
基金
项目(50376)
科学(39016)
研究(35897)
基金(35859)
(32211)
国家(31919)
科学基金(26370)
社会(21794)
社会科(20549)
社会科学(20543)
(18964)
基金项目(17963)
自然(17202)
教育(16961)
自然科(16810)
自然科学(16806)
(16609)
自然科学基金(16498)
资助(15474)
编号(14617)
成果(13511)
重点(11708)
(10913)
课题(10434)
(10377)
(9698)
计划(9281)
大学(9273)
科研(9253)
创新(9156)
期刊
(40601)
经济(40601)
研究(29052)
中国(21305)
学报(18343)
科学(15554)
(15174)
教育(14009)
大学(13927)
(13741)
管理(12736)
学学(12646)
农业(10375)
技术(9335)
财经(7669)
图书(7470)
(7256)
金融(7256)
(6773)
(5780)
(5762)
经济研究(5532)
书馆(5521)
图书馆(5521)
问题(5319)
技术经济(5231)
业经(5224)
业大(4617)
(4529)
论坛(4529)
共检索到1449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于天国  李北南  
软科学自问世以来,特别是其理论体系基本形成之后,作为一门高度综合性的新兴科学,已经得到人们的普遍承认,这是一种必然趋势。现在的问题是,这门科学应不应该成为生产力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整个社会生产力组织运行和发展中能起到什么作用?这无论在实践上,还是在思想认识上,都远远没有得到解决。因此,对这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将是十分必要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孔庆新  孔宪毅  
生产力系统观是从系统论角度,运用系统科学思想、系统科学理论与系统分析方法对生产力进行研究、反思和再认识而形成的一种崭新的生产力观,它从一个新角度阐明了生产力的定义,揭示出了生产力的层次结构规律,指明了优化生产力功能的途径,使人们对生产力的研究和认识系统化、深化和优化。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崔世友  
本文在前人对生产力构成要素和农业综合生产力认识的基础上,提出农业综合生产力包括资源力、物质装备的投入、经济力、科技力、文教力、经营管理水平以及农业政策等七个要素,并根据协同学中的支配原理将农业综合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分为硬变量、软变量、协同变量三类,同时将农业综合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分解为27个评价指标,根据协调发展原则对农业综合生产力的宏观调控作了初步论述。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杨继瑞  黄善明  汪锐  
生产力理论随着生产力的演绎而不断丰富和完善。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劳动力、资本、土地)作为基础性要素处于生产力系统的第一层次,科学技术作为发展性要素处于生产力系统的第二层次,管理与信息作为组合性要素处于生产力系统的第三层次。生产力三个层次的要素各有其特殊功能,共同构成一个完善的、动态创新的现代生产力系统。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清硕  
1987年Jared Diamond在Discover杂志上发表一篇文章,题目叫"软科学往往比硬科学还硬",认为软科学和硬科学可分别称为"难科学"和"易科学"。他认为带有软科学性质的生态学、心理学及社会科学比数学和化学等硬科学对我们具有更大的智力挑战,因此软科学的智力挑战应成为NAS(美国科学院)的主要方向。国内近年来也有人认为,软科学在当今社会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胡同恭  
科学认知生产力是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也是当前在认识生产力的问题上去除泛化匡正认识的需要。科学认知生产力的要义就是要认知到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从马克思对生产力的定位、生产力的内涵、生产力的性质的论述中理解生产力。传统的旨在通俗简捷阐明马克思关于生产力内涵的生产力定义因有助于我们科学认知生产力而可用,但有的定义中"征服自然"的思想必须修正而要回归到马克思使用过的"改变自然"的提法,进而发展为人与自然的"和谐互动"。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丁志铭   曹晓华  
随着可持续发展从作为一种崭新发展思想的传播到发展战略的实施,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对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日益丰富和深刻,并且其交叉融合正在形成庞大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体系。然而,生产力系统理论对可持续发展的诠释,却能深刻揭示可持续发展的脉络结构,为我们开辟一条新的研究思路。 一、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其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共同发展 生产力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力的发展反映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演化。在物质生产力十分低下的条件下,自然界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已的、有无限威力的和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们对立的,人们同它的关系完全象动物同它的关系一样,人们就象牲畜一样服从它的权力……”...
[期刊] 改革  [作者] 黄群慧   盛方富  
每次人类社会大变局都蕴含着生产力的巨大革新,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内在要求孕育形成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作为生产力发展的质变跃迁,是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之源。从系统论视角来看,新质生产力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生产力要素、生产力结构、生产力功能构成的“要素—结构—功能”系统。其中,新质生产力要素由新型劳动者、新型劳动对象、新型劳动工具、新型基础设施等构成,新质生产力在结构承载上表现为由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主导发展形成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新质生产力功能则凸显新发展理念、追求实现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价值取向。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应扩大新型要素供给、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强化新质生产力系统功能取向,通过继续深化改革塑造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顾基发  
一、系统工程与软科学发展简况 1、我国系统工程简史我国系统工程始于50年代,由钱学森、许国志等首先在中国科学院力学所筹建运筹室,在我国研究、推广与应用运筹学。 60年代初在钱学森、关肇直和宋健同志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廖才茂  
我国企业改革忽视了企业生产力系统研究。而转变增长方式归根到底是生产力问题,主体在企业。企业经济的根本问题是企业生产力系统的效益,而企业生产力系统效益的核心,又在于企业生产力要素的优化配置和企业生产力系统的动力机制。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解怀宁  熊渠邻  
通过将软科学和情报科学进行对比 ,找出并审察了软科学和情报科学的关系 ,指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二者平行发展的前景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朱耀垠  
雨果曾说:“象印刷术、火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会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旧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中国人不善于使科学技术从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传统弊端。为了克服这一缺点,我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毛荣生  
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进一步引起了全党对科技工作的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作用越来越为人们所理解。现在,科技工作的重心是使科学的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成为生产力的直接要素。而这一转化所需的各种条件又往往影响和制约着转化过程的状态和速度。本文试从哲学和经济学的角度对科学向生产力转化的社会条件作些探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永谦,刘克元  
案例研究是软科学支持系统张永谦刘克元一、对近年来案例研究的几点看法自1986年全国软科学工作会议以来,软科学研究取得了许多好的研究成果。令人略感遗憾的是,案例研究没有取得可以称道的成果。一些学校和研究机构也曾开展案例研究,并有过关于建立案例数据库的报...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毛保华  贺仲雄  
灰色系统理论是我国邓聚龙教授提出的。他在1982年发表了第一篇灰色系统论文"灰色系统的控制问题"。此后,一批学者对此展开研究,目前已初具雏形。灰色系统是指既会有已知信息、又含有未知信息或非确知信息的系统。灰色系统理论是控制论延伸到社会与经济管理系统的产物,是综合控制理论、数学理论、管理科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