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15)
- 2023(8490)
- 2022(7102)
- 2021(6292)
- 2020(4975)
- 2019(11694)
- 2018(11264)
- 2017(21010)
- 2016(11281)
- 2015(12505)
- 2014(12267)
- 2013(12536)
- 2012(12048)
- 2011(11362)
- 2010(11729)
- 2009(10951)
- 2008(10908)
- 2007(10079)
- 2006(9455)
- 2005(9016)
- 学科
- 济(59141)
- 经济(59093)
- 业(29956)
- 管理(29050)
- 企(21757)
- 企业(21757)
- 中国(19913)
- 地方(19820)
- 农(17218)
- 方法(16543)
- 业经(14583)
- 数学(13159)
- 数学方法(13004)
- 农业(12068)
- 学(11331)
- 地方经济(11241)
- 发(11047)
- 贸(10414)
- 贸易(10397)
- 融(10337)
- 金融(10336)
- 银(9988)
- 银行(9974)
- 易(9954)
- 制(9923)
- 行(9808)
- 财(9534)
- 环境(9161)
- 理论(8970)
- 和(8468)
- 机构
- 学院(169843)
- 大学(169137)
- 济(73499)
- 经济(72004)
- 研究(66299)
- 管理(59221)
- 中国(50566)
- 理学(48825)
- 理学院(48163)
- 管理学(47348)
- 管理学院(47010)
- 科学(39221)
- 京(38319)
- 所(34605)
- 财(33767)
- 研究所(30862)
- 农(30128)
- 中心(28901)
- 江(28636)
- 范(26749)
- 师范(26536)
- 财经(25379)
- 北京(25045)
- 院(23417)
- 州(23234)
- 农业(23081)
- 业大(23076)
- 经(22840)
- 经济学(22555)
- 师范大学(21319)
- 基金
- 项目(102572)
- 科学(80790)
- 研究(78626)
- 基金(72125)
- 家(62717)
- 国家(62104)
- 科学基金(52143)
- 社会(50635)
- 社会科(48025)
- 社会科学(48015)
- 省(41367)
- 基金项目(36833)
- 教育(35352)
- 划(34275)
- 编号(31986)
- 自然(30521)
- 自然科(29794)
- 自然科学(29789)
- 资助(29295)
- 自然科学基金(29219)
- 发(29115)
- 成果(27315)
- 课题(24008)
- 发展(23962)
- 重点(23862)
- 展(23541)
- 部(22196)
- 国家社会(21132)
- 创(21104)
- 创新(19720)
共检索到2879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尚伟
在当今中国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生产力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紧迫方式呈现在人们面前,需要在理论上予以科学的回答。对此需要考察马克思的理论遗产,并需结合现代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及我国的社会实际进行理论探讨。
关键词:
人的发展 生产力发展 内在统一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许崇正
文章认为,生产力是一个涵盖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手段及交通、能源、管理、信息、科学技术等多种因素在内的而且人的自由全面充分发展、个人生产力和智慧生产力在其中的主导地位日益突出的庞大的集合体和有机的超大的系统。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实现自由全面发展的基础和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迈进的条件。科技进步为人的自由充分发展创造了条件,人必须充分发展以适应新科技革命。文章指出,就现代科技革命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而言,全面充分发展个人生产力即智慧生产力才是发展社会主义的社会生产力的最重要和最根本的途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韦秉超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根据马克思主义原理结合苏俄国情,较全面地论述了发展生产力的重大意义、尽快地增加社会生产力的总量和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发展生产力的政策措施等问题。今天重温列宁关于发展生产力理论,对指导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建设具有现实的和深远的意义。发展生产力的重大意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夏震
生产力的发展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并且决定着人的发展日益丰富的规定性。"十二五"规划以来,经济增长与民生发展的目标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目标。文章通过分析生产力发展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GDP的增长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生产与投资、生产与消费、生产与分配等方面的一般关系,揭示社会分工、消费投资对GDP的拉动、社会全面性的分配问题。文章认为,要加强教育,创造新的就业岗位来解决劳动力过剩问题;扩大内需,调整消费对GDP的贡献率与投资对GDP的贡献率相协调;改革分配结构,保证社会的公平正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生产力发展 GDP增长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永新,唐捷
本文通过研究湖南经济发展的特征得出:湖南经济发展必须使生产力与资源一体化,一体化方法即多建设东西交通线;结合中国经济发展情况看,湖南需要南北向交通线。两者综合形成湖南交通发展战略:建设“梯子”交通网络。
关键词:
湖南经济 发展战略 一体化 交通网络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宋陆军 孙娜
基于激发新质生产力长期效能角度,将ESG理念嵌入新质生产力发展,打造适配新质生产力的全新管理环境,对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考虑ESG理念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文章将ESG理念与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相结合,聚焦生产力的三要素(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构件,立足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五个视角探究ESG理念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实现路径,使“ESG理念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具象化。进一步地,将ESG理念渗入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五条实现路径中,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确保最大限度释放新质生产力效能的同时将生产力变革惠及全社会,推动更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新质生产力发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许永洪 黄泽霖
新质生产力和全国统一大市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两大抓手。为了阐释两者的内在逻辑统一和协同,本文首先从经济增长理论的角度,总结我国经济建设已经由物质资本投资和人口红利驱动转向全要素生产力驱动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现实,以科技和创新为内涵的新质生产力与以市场制度建设为主导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突破点;其次,从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视角,本文阐释了新质生产力对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决定性作用;最后,从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本文阐释了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保障作用。基于以上逻辑,本文提出了新质生产力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协同发展建议。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卫兴华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把经济的发展和人的发展统一起来,把经济发展和经济安全统一起来,把发展经济和发展社会主义统一起来。概言之,应从生产力标准和价值标准的统一的角度看待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要从生产力的角度尽快地发展生产力,又要从生产关系的角度,从价值标准的角度研究。坚持社会主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是统领全局的价值标准。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唐昌黎 孟海贵
生产力有个基本特点 ,那就是全世界有共同的发展轨道 ,类似于坐标上的轨迹。古代和近代生产力系统简单 ,劳动工具这一要素可标示生产力发展水平。现代生产力系统复杂 ,要用多种坐标来标示。以生产力要素为坐标 ,科技要素标志先进生产力 ;以生产力主体为坐标 ,智力型劳动者标志先进生产力 ;以生产力结构为坐标 ,知识经济标志先进生产力 ;以生产力功能为坐标 ,(人与自然 )和谐型标志先进生产力。用集合论分析 ,生产力的要素、主体、结构三个集大部分相交 ,接近重合 ,此三集与生产力功能这个集 ,有部分相交 ,但也有不相交之部分 ,其中有些还相互排斥。科学技术要素和知识经济结构如何实现和谐型功能 ,将是 2...
关键词:
生产力轨道 先进生产力 坐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薛葆鼎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于宁林,张启祥
为发展科技生产力开路于宁林,张启祥南京经济信息中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同志根据国际政治经济新情况、世界科技革命新趋势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面临的问题提出的英明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学说的重大发展。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解放科技生产力...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亚朴
邓小平同志多次谈到发展生产力问题,在视察南方谈话中又特别阐述了改革是解放生产力这一精辟论断,并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和教育”。笔者认为,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条件下,发展生产必须通过两条途径:一是进行改革,从根本上改革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的发展;二是发展科学技术,迎接科学技术革命的挑战,特别是加强高科技领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本文专就高等教育如何发展科技、吸收科技和转化科技的问题发表一些意见。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马阳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经营管理是生产力。在生产力系统中,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作为高层次综合要素发挥着特殊作用。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营管理的改善,标志着生产力水平的质的提高,必须给予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在生产力中的特殊地位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生产力内部结构中所处地位与生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原磊 张弛
<正>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丰富和发展,成为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我们要深刻把握其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意义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正值我国内外部发展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之际——新一轮科技革命蓄势待发、大国竞争加剧,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一系列新现象新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