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21)
- 2023(11394)
- 2022(9539)
- 2021(9244)
- 2020(7685)
- 2019(17501)
- 2018(17452)
- 2017(32635)
- 2016(18032)
- 2015(20238)
- 2014(20114)
- 2013(18883)
- 2012(17234)
- 2011(15454)
- 2010(15196)
- 2009(13354)
- 2008(13158)
- 2007(11382)
- 2006(9365)
- 2005(8062)
- 学科
- 济(66218)
- 经济(66141)
- 管理(49678)
- 业(47112)
- 企(40518)
- 企业(40518)
- 方法(35347)
- 数学(30540)
- 数学方法(29961)
- 财(18298)
- 中国(16847)
- 农(16316)
- 理论(16115)
- 学(15679)
- 业经(14155)
- 务(12172)
- 财务(12131)
- 财务管理(12105)
- 教育(11693)
- 制(11595)
- 企业财务(11582)
- 技术(11499)
- 贸(11163)
- 贸易(11156)
- 教学(10946)
- 易(10856)
- 农业(10705)
- 和(10378)
- 地方(9939)
- 银(9804)
- 机构
- 大学(246802)
- 学院(243840)
- 济(93353)
- 管理(92311)
- 经济(91346)
- 理学(81285)
- 理学院(80329)
- 管理学(78451)
- 管理学院(77994)
- 研究(76834)
- 中国(54934)
- 京(50643)
- 科学(48309)
- 财(43603)
- 农(38841)
- 所(37060)
- 业大(36722)
- 中心(36351)
- 财经(35910)
- 范(35833)
- 师范(35454)
- 江(35215)
- 研究所(34103)
- 经(32976)
- 北京(30918)
- 农业(30665)
- 经济学(29762)
- 师范大学(28653)
- 技术(28374)
- 院(28195)
- 基金
- 项目(171735)
- 科学(136321)
- 研究(125445)
- 基金(125023)
- 家(109290)
- 国家(108330)
- 科学基金(93943)
- 社会(78942)
- 社会科(74690)
- 社会科学(74673)
- 省(67623)
- 基金项目(66022)
- 教育(63103)
- 自然(62002)
- 自然科(60714)
- 自然科学(60697)
- 自然科学基金(59587)
- 划(57765)
- 资助(51260)
- 编号(50644)
- 成果(40990)
- 重点(39556)
- 部(39219)
- 创(36620)
- 课题(35853)
- 发(35497)
- 教育部(34390)
- 创新(34104)
- 大学(33591)
- 科研(33576)
共检索到3449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张华军
理论性学习对于教师培养是否必要?杜威在1904年发表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一文,肯定了理论性学习在教师培养中的作用,为这个问题的讨论提供了探索方向,即厘清教师培养中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通过澄清杜威思想中理论的内涵以及近一个世纪以来西方教育理论家对杜威理论和实践关系的发展,教师理论性学习实则在于教师对科学思维方法的运用,即对教师思维发展的训练,教师在理论学习中获得的思维能力促进教师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肯定教育理论性课程的学习在教师培养中的作用,对饱受诟病的中国教师培养模式具有现实意义,可以防止目前师资培养改革中过度强调实践性课程而忽略理论性课程的倾向。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陈振华
教师进行理论性学习 ,目的在于把人类公共教育知识 (狭义的 )转化为教师个人的教育知识 ,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公共教育知识个体化的方式具体说来有三种 :一是通过体悟使知识观念化 ;二是通过试用使知行习惯化 ;三是通过反思使知行一致化。通过公共教育知识的个体转化 ,教师可能表现出如下特征 :其一 ,树立起正确的有普遍意义的教育观念 ;其二 ,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信念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温辉 彭正梅
杜威关于"什么经验最具有教育价值"的论述一直存在模糊性,但其晚年的美学转向补充和明确了这一点。杜威寻求审美经验与日常生活的关联,把艺术回归到日常生活之中。审美经验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受到情感和想象力的推动,不断克服阻力,整合过去和现在,面向未来而最终达到和谐完满的过程。这最为清晰和强烈地体现在艺术中,艺术的节奏性既强调解决问题和审美体验的过程,也强调结果性的艺术作品。杜威的审美经验确立了经验的教育标准,也就是,审美经验最具有教育价值,它真正地指向生长。这就要求教师像艺术家那样思考和行动,按照艺术创作的方式,以审美经验或艺术作品为结果导向来进行范例性的课程设计和教学,以强化儿童对审美经验的获得。
关键词:
杜威 审美经验 艺术 教育性经验 美育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樊杰 兰亚果
本文指出,不同于片面强调情绪和个体主体性的兴趣视角,杜威的兴趣观乃是基于关系和生长的辩证视角,将兴趣看做个体与活动对象之间的"居间事物"、"生长中的能力的信号与象征"以及个体"对新的经验的态度",从而为我们描绘了个体在丰富的关系中积极更新经验、整全发展的兴趣教育图景。本文能让我们厘清兴趣与情绪、知识、奖惩、吃苦等事物的关系以及与"儿童中心"等观念的差异。
关键词:
关系 生长 杜威 兴趣 教育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藤春
杜威先生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关于职业与教育的论述则显得更为深刻而有见地,论述的全面性和严密性都值得称道,特别是在拜读了他的《教育与职业》一文后,我对于职业与教育的联系、职业教育的应然之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思考。根据自己的职业观,杜威先生又对于当前的职业教育提出了他的观点与看法。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罗小娟
"投入性学习能力"是在"学习投入理论"基础上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指个体能积极、主动地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对象中,并使复杂的学习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有效提升学习效果并使优秀学习者区分于众人的最具本质特征的关键能力。为改善卓越师范生学习状态,应着力培养其投入性学习能力。采用积极的情绪管理、概念体重构、真实的任务导向型研究性学习等策略,是自我决定论理论给我们的重要理论指导。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赵康
教育知识的跨国扩散引起一国对外来教育知识的"吸收"活动。对和外来知识的"语言背景"相同的国家而言,其吸收活动是否更通畅、发生的影响是否更深远是值得探究的问题。此研究从"知识吸收"的立足点出发,考察20世纪初期到20年代英国引入美国的杜威教育思想的过程,20年代后期到40年代它在英国教育改革中的角色,以及50年代以后它在英国淡出和再被吸收的反复现象,展现出一个多世纪以来英国吸收、排斥和改造杜威教育思想的缓慢而复杂的历程;再基于知识社会学的"知识吸收理论"分析这一历史现象,如此得以具体评判杜威教育思想对英国教育的影响,并深刻认识"社会系统"建构教育理论的"机制"。
关键词:
杜威 教育思想 英国 知识吸收理论 影响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丁道勇
在2022年出版的《世界中心教育》中,比斯塔把杜威视为培养范式的典型案例。他进而认为,培养范式的教育只要人适应环境,忽略了人拒绝对环境做调适的可能性。比斯塔的评论,构成了对于杜威教育理论的严厉批评。但是,在对比比斯塔与杜威的教育理论,尤其是在回顾杜威的环境概念以后可知,比斯塔和杜威在教育上有共同的反对对象,比斯塔对杜威的批评并不公允。
关键词:
杜威 比斯塔 培养范式 《世界中心教育》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彭正梅 陈丽莎 王凯
约翰·杜威的五步教学法在教育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重新审视了杜威的五步教学法,强调该教学法忽视的杜威哲学中的要素:民主、共同体中的交流与合作、对工具的使用、对结果的反思,以及最终作品的产生和共同体的改善。本文通过深入研究杜威著作,结合其中蕴含的其他重要要素提出了T4C模式。T4C模式强调个体的探究性学习(C_1代表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杜威称之为反思性思维或实践)是在共同体中利用工具(Tools,如概念、技术等)以合作(C_2)和交流(C_3)的方式开展的。这种探究性学习的预期结果是获得创造性的新体验和新工具(C_4)。T4C模式为现代社会所迫切需要的工具使用能力、批判性思维、交流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高阶能力,提供了培养框架,其本质在于用高阶能力培养高阶能力,有助于实现杜威社会政治理想中民主与教育的根本关联。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宋岭
杜威虽不曾卷入具身认知的潮流之中,但其许多思想却蕴含着具身化的意蕴,也影响了近年来具身认知理论的发展。杜威的哲学建立在对种种二元论批判的基础上,从对身心、心物二元论的反思,到强调认知的具身性、延展性和行动品格的身心融合认识论,再到主体与自然和社会的联结以及自身经验的连续性等理念,都与具身认知的核心观念“认知是大脑、身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而且他在教育中强调“做中学”“实验探究”、儿童经验与课程的联结、学校教育与社会及儿童生活的联结等思想,与其哲学和心理学理论是贯通的,对整全的身心参与、课程融合、课程过程还原以及回归生活世界等具身化的教育实践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
杜威 身体 具身认知 身心二元论 经验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涂诗万
杜威认为好教师具有三重角色:学问的领袖、学生的领袖和社会的领袖。杜威认为"弱教师"主要有三种类型:机械的教师、无精打采的教师和怯懦的教师。"弱教师"的形成有思想认识、经济待遇等多方面的原因,可通过教师教育改革、发挥教师组织的作用和建设更民主的教育管理体制等途径,促使"弱教师"变为好教师。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康红芹
发生学方法将一切历史事物看作是一个动态的发生、发展的整体过程。发生学方法与杜威职业教育思想在本质上具有关联性。杜威职业教育思想已有研究成果中存在的研究资料褊狭、研究视角单一、研究的交叉点较受忽视等问题亟须发生学方法的注入。运用发生学方法研究杜威职业教育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解决已有研究成果中存在的问题,而且还可以发现发生学方法所带来的其他方面的优势。
关键词:
发生学方法 约翰·杜威 职业教育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崔佳 郭伟
民主教育是杜威教育思想的核心,杜威民主教育思想形成是一个不断吸收、批判、发展的过程,是以我为主、兼收并蓄的过程。以杜威民主教育思想演变为切入点,以影响其教育思想形成的关键人物为视角,对杜威教育思想进行溯源分析,以此为学界研究杜威思想提供新思路,为学习杜威治学精神提供参考。
关键词:
杜威 民主教育 影响人物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朱丽莉
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他所处的时代正值美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时期。杜威出生后不久,美国就爆发了南北战争,战后加快了工业化发展进程,到1900年,美国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工业经济的发展吸引了大量农村劳动力和新移民,他们定居在城市,加快了美国城市化的步伐。于是,美国产生了一种全新的文明——城市工业文明。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美国涌现出了大量的问题,教育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美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虽然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然而,面对新形势,美国传统教育的弊端不断暴露出来:学校与社会脱节,课程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