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30)
- 2023(6638)
- 2022(5583)
- 2021(5416)
- 2020(4550)
- 2019(10075)
- 2018(10090)
- 2017(19738)
- 2016(11253)
- 2015(12355)
- 2014(12437)
- 2013(12343)
- 2012(11739)
- 2011(10815)
- 2010(11113)
- 2009(10574)
- 2008(11019)
- 2007(10633)
- 2006(9634)
- 2005(8772)
- 学科
- 济(48484)
- 经济(48426)
- 农(44711)
- 业(41823)
- 农业(29698)
- 管理(26360)
- 企(21513)
- 企业(21513)
- 方法(17051)
- 业经(15736)
- 数学(14177)
- 数学方法(13938)
- 制(12798)
- 中国(12250)
- 学(11543)
- 财(10974)
- 农业经济(9901)
- 策(9636)
- 体(9367)
- 村(8985)
- 农村(8978)
- 发(8934)
- 银(8883)
- 银行(8869)
- 地方(8856)
- 行(8487)
- 贸(7896)
- 贸易(7891)
- 理论(7830)
- 融(7769)
- 机构
- 学院(170028)
- 大学(167045)
- 济(69181)
- 经济(67715)
- 管理(61139)
- 研究(59013)
- 农(53424)
- 理学(52170)
- 理学院(51603)
- 管理学(50532)
- 管理学院(50241)
- 中国(47128)
- 农业(40794)
- 科学(37631)
- 京(35587)
- 业大(34021)
- 所(31819)
- 财(31478)
- 研究所(28575)
- 中心(28042)
- 江(28005)
- 农业大学(24952)
- 财经(24491)
- 范(23192)
- 师范(22965)
- 省(22364)
- 经(22158)
- 州(22049)
- 北京(21936)
- 业(20778)
- 基金
- 项目(105562)
- 科学(82245)
- 研究(77662)
- 基金(76125)
- 家(67101)
- 国家(66356)
- 科学基金(55519)
- 社会(49276)
- 社会科(46125)
- 社会科学(46109)
- 省(42564)
- 基金项目(40027)
- 自然(35107)
- 划(34454)
- 教育(34359)
- 自然科(34297)
- 自然科学(34287)
- 自然科学基金(33692)
- 编号(32691)
- 资助(30906)
- 农(30170)
- 成果(27130)
- 部(23890)
- 重点(23472)
- 发(23298)
- 性(22301)
- 课题(21807)
- 创(21127)
- 业(20877)
- 国家社会(20226)
共检索到2677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朱海霞
论现行农业经营形式在林业经营中的适应性朱海霞经营形式是指经营活动单位进行经营活动所采取的外在形态、内部构成及其相互关系的总称。经营活动单位是一个集合体,它不仅有空间结构,而且有时间上的联系。它的空间构成是指集合体为了完成经营活动必须在空间上设置许多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韦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祥云
当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规模化经营大都处于亏损状态,其主要根源在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脱离农村社区,盲目扩大种植面积;农业雇工过程中劳动力成本高,道德风险问题突出。但研究发现部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现实实践中找到了突破口,他们通过获取政治身份、人情化运作和策略性妥协的调适机制,即通过政治嵌入、文化嵌入和结构嵌入的方式,利用地方社会和农村社区中有利的制度安排和政治资源,争取发展空间,并依靠人情、面子等村庄文化和关系网络,建立起农业工人的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降低交易成本,增加经营收益。同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方向的调整和适度规模经营,有助于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构建完善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从而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步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礼力 赵晓锋 王来江
农业经营组织形式创新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农业经营组织形式变迁的主导因素之一是各组织形式间收益 -成本的比较 ,农户是否选择进入某种农业经营组织同样取决于收益 -成本的比较 ,而农户交易成本与生产成本在加入农业经营组织前后的对比 ,则是农户农业组织化选择的决定因素
关键词:
农业 经营组织形式 农户 交易成本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陈家骥 杨国玉 武小惠
农业经营大户是在中国农业发展进程中必然出现的一种生产经营形式,它是指农村中自筹资金能力较强、产业选择和产品定位符合市场需求、有适度的经营规模、采用新的生产经营方式、能带领农民增收致富、产品的科技含量较高和销售渠道较稳定的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经营大户包括家庭经营制的个体大户、雇工经营制的农场大户、合作(合伙)经营制的组织大户和公司经营制的企业大户四种类型。农业经营大户是新的社会阶层的成员,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这种经营方式体现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方向。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谷政 何泽
目前,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而首当其冲受影响的便是农业。论文通过对全国多个粮食主产省份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的农户进行问卷调查,发现约有75%的农户能够感受到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不同性别、区域、教育背景、务农年限的农户对气候变化的认知程度存在差异,且农户更倾向于依靠自身的力量来适应气候变化。论文最后提出政府要加大对农业保险和气候变化知识的宣传力度、推进不同特征农户之间合作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家庭农场 气候变化 认知 适应性行为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祝波 薛求知
经济全球化加剧,经营性汇率风险越发引起企业关注。汇率可能导致外向型企业的国际竞争地位发生变化,引发企业经营性现金流减少,经营性汇率风险产生。人民币对美元经历了一个阶段性升值过程,现阶段又面临巨大的升值压力,经营性汇率风险可能对我国外向型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针对经营性汇率风险,外向型企业可以建立适应性管理机制,通过战略预谋、组织柔性和供应链调整等方法,为海外市场布局、渠道结构和产品功能特质预留调整余地,并谨慎权衡调整成本与收益,适应性管理可以有效规避经营性汇率风险。
关键词:
适应性管理 外向型企业 经营性汇率风险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厚廷
20世纪80年代初期完成的农业经营制度变革使农户成为最基本的农业经营主体,在"坚持"和"完善"这一经营制度的实践路径中,逐渐形成了农业经营形式多元化格局。空间视野的分析再现了农户经营主体地位新的实现形式,时序视野的分析揭示了农户经营主体地位的长期性。深化认识并确立农户经营主体地位将为农业的未来发展提供可供依循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
现代农业 农业经营体系 农户经营主体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蔡昉
我国农村经济改革打破了人民公社的体制,确立了家庭经营在农村经济中的地位。今天,很少有人怀疑这一改革的巨大成功,但究竟家庭经营的生命力何在,是否权宜之计:社区合作或地域性合作是否必要,并且其是否具备成功的可能性,目前在理论和政策上仍然存在着争论。本文拟从产权理论分析出发,结合农业的经济特点,从理论上回答上述问题。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农业经营中企业形态的转换秋山邦裕(日本鹿儿岛大学农学部)在日本,农业方面的法律、制度以及统计,都是以“农户”这一概念为中心构成的。“农户”这个概念,一直作为“小农”或“家族经营”的代名词使用至今。从某种意义上讲,“农户”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概念,它包括多...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薛国琴 杨俊超
"型农业经营体系具有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等特征,如何构建、运行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文章以安徽省绩溪县的"聚土地"项目为分析对象,通过对其运作模式的分析,发现"聚土地"具有家庭经营、规模经营、多元化主体、商品化生产等特征,是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较好实现形式。文章认为,通过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建立多层次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多元农业经营主体,有助于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期刊] 改革
[作者]
楼栋 孔祥智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在"四化同步"发展、农产品价值链升级、建立完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背景下的必然选择。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等多种形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产生有其理论基础。应从加强组织领导、加大金融扶持、优化农技服务、完善基建配套等方面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关键词: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土地流转 规模经营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美兰
文章论述了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概念、分类、存在的重要性以及现阶段关于新型林业经营主体与农户增收的相关研究成果,指出现有研究成果的几点不足,并提出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是未来林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关注这类主体的促农增收作用,充分挖掘林业内部增收潜力的建议。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乐 李德慧
基于中国29个省市1996—2011年的平衡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农村金融结构变动、农业经济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农村金融结构变动内生于农业经济结构变动;只有当农村金融结构变动与农业经济结构变动相适应时,农村金融结构变动才有助于农业经济增长;对于目前中国农业经济整体而言,较之银行金融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份额的提高更适应于农业经济主体的金融需求。
关键词:
农村金融结构 农业经济结构 农业经济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