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10)
- 2023(6039)
- 2022(4785)
- 2021(4770)
- 2020(3661)
- 2019(8243)
- 2018(8251)
- 2017(13652)
- 2016(8683)
- 2015(9689)
- 2014(9298)
- 2013(8207)
- 2012(7634)
- 2011(7024)
- 2010(7529)
- 2009(6803)
- 2008(6606)
- 2007(6503)
- 2006(5896)
- 2005(5359)
- 学科
- 济(23262)
- 经济(23242)
- 管理(21708)
- 业(21286)
- 教育(20598)
- 企(17810)
- 企业(17810)
- 中国(15989)
- 技术(12153)
- 理论(10911)
- 教学(8834)
- 技术管理(8543)
- 方法(8157)
- 农(7751)
- 学(7535)
- 数学(6274)
- 数学方法(6113)
- 业经(6002)
- 财(5832)
- 制(5442)
- 劳(5256)
- 农业(5255)
- 劳动(5238)
- 发(5128)
- 银(4748)
- 银行(4738)
- 研究(4687)
- 行(4607)
- 发展(4605)
- 学法(4586)
- 机构
- 大学(115938)
- 学院(111171)
- 研究(39841)
- 济(38813)
- 经济(37849)
- 管理(33688)
- 教育(30273)
- 理学(28226)
- 理学院(27782)
- 范(27454)
- 师范(27371)
- 管理学(27172)
- 管理学院(26898)
- 京(25494)
- 中国(23364)
- 师范大学(22595)
- 科学(21638)
- 财(19542)
- 所(19129)
- 江(19103)
- 研究所(17129)
- 北京(17096)
- 中心(16210)
- 职业(16155)
- 技术(16052)
- 财经(15253)
- 州(15156)
- 院(13838)
- 经(13769)
- 经济学(12959)
- 基金
- 项目(64626)
- 研究(58668)
- 科学(53015)
- 基金(42163)
- 教育(36441)
- 社会(35495)
- 家(34752)
- 国家(34240)
- 社会科(33231)
- 社会科学(33221)
- 科学基金(29168)
- 省(27310)
- 编号(26705)
- 成果(25616)
- 划(24586)
- 课题(22677)
- 基金项目(20790)
- 年(19539)
- 规划(17303)
- 创(16586)
- 项目编号(16244)
- 部(16119)
- 重点(16111)
- 性(16012)
- 资助(15887)
- 创新(15365)
- 教育部(15199)
- 发(15057)
- 自然(14708)
- 自然科(14432)
共检索到1861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勇
中小学新劳动教育课程习惯采取理想主义的开发思路,需补充能引导学生走近普通劳动者及其劳动现实的现实主义。开发现实主义的新劳动教育课程,可以从历史上的课程典范寻找启示,但更需关注当下普通劳动者,将马克思主义劳动现实研究引入新劳动教育课程,籍此弥补当前中小学新劳动教育课程两点薄弱之处,使学生不仅养成对于普通劳动者的基本理解与同情,而且能运用马克思主义概念与理论研究当下普通劳动者的劳动现实,以防劳动教育种下的美好劳动理想经不起劳动现实的冲击,发生变形或被消解,同时夯实将来为劳动者造福的知识基础与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
新劳动教育课程 开发思路 现实主义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倪志宇 白金 李卫森
高校劳动教育是一项理念认知、知识吸收、实践养成、品格内化深度融合的系统工程。本文基于“融通”育人理念和高校劳动教育实践,从高校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两个维度入手,构建了全方位、全过程、可落地的高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为增强高校劳动教育效果提供借鉴。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慧萍 刘海舒 王汉江
基于"全息"理论思考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对于深化劳动教育改革创新、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高职院校"全息"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层次维度包括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维度、家—校—社—企"全方位"育人维度、学校—社区(school-community)"全过程"育人维度。基于此,文章提出高职院校"全息"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主要策略,包括优先建设劳动教育必修课、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全息”理论 劳动教育课程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丁瑞
当前高职劳动教育面临“浅表化”、劳动教育时空局限、劳动理论教育与劳动实践教育脱节、劳动教育评价单一等问题,SPOC教学模式的深度互动性、灵活性、混合性、考核综合性等特点与高职劳动教育的特征、方式、目的、需求高度契合。将SPOC混合教学模式引入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将教学内容扩充为“理论、实践和价值观”三种类型,教学过程设置为“课前导学、课中教学、课后反思、实践跟踪”四个阶段,采用“全方位、过程性、生成性”综合评价体系,优化现有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模式,提升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成效。
关键词:
SPOC 高职院校 劳动教育 课程设计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刘惕若 刘正伟
21世纪以来,丹麦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改革与时俱进,2013年取消了“家政学”“手工艺”与“针线活”课程,正式设立“食品科学”和“工艺与设计”两门课程,以培养学生健康、科学的生活观念以及创意开发与设计能力。丹麦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贯穿小学3年级至初中9年级,课程围绕着中小学教学计划的共同目标,按照“能力目标+知识+技能”的方式展开,以未来家庭生活和职业需要为取向,为参与未来民生社会生活作准备。课程实施倡导真实情境学习、跨学科交叉主题学习和项目化学习;课程测试与评估提倡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不仅关注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而且关注产品制作中的创意与美学价值。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文新华
一 什么是劳动?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它是指人有目的地用自己的体力和智力改变自然物,使之成为满足人类生活所需要的物品的活动。根据其过程、对象、产品等要素的不同,它的表现形式至少涉及以下相互关联的四对范畴八个方面: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物质生产劳动和精神生产劳动;生产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易臻真 王洋
在我国的城市教育体系中,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指导方针始终贯穿其中。在当前信息技术驱动的新工业革命背景下,城市中劳动教育的强化和改进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感。本文在明晰新时代城市劳动教育的内涵及其与社会实践的关系后,通过梳理和总结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一以贯之的多层级劳动教育实践智慧,发现社会实践教学活动有利于新时代城市劳动教育长效机制的构建,有助于引导劳动教育的生命之树茁壮成长。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赵荣辉
劳动教育的精神怎样才能完全地贯彻到现实的教育实践,从而促进儿童全面地发展,进而显现劳动教育的价值,这涉及到劳动教育实践取向的问题。劳动教育在实践过程中应当以"遵循儿童内在的自然,挖掘自然界的教育资源;尊重儿童的精神生活,深入广阔的社会生活;依托国家共同体,走向教育共同体"为取向。只有这样,合乎理性、合乎道德的劳动教育才能得以完美地展现,儿童才能通过劳动教育充实自我的精神生活,建构自我未来的良善生活。
关键词:
劳动教育 儿童 自然 生活 共同体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薄爱敬
劳动教育是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环节,是“五育并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劳动教育对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劳动者意义重大,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是构建现代劳动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面对当前劳动教育课程建设中存在的课程理念滞后、课程规范缺失、课程资源困乏、课程保障不足、课程职责模糊等问题,建议高职院校遵循规范、特色、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四维度”逻辑路径,以期达到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实效。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劳动教育课程 逻辑路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文新华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发展了劳动范畴,丰富了劳动范畴的内涵。要坚持在教育体系中加强劳动教育,坚持培养学生正确劳动观。不断探索劳动教育的科学路径,培养综合索质高、劳动本领硬的高素质劳动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的讲话中,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庄西真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次把劳动教育纳入党的教育方针。今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劳动教育的内涵、目标、课程、内容、评价、途径等方面对如何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进行了整体设计。受此影响,"劳动教育"就成为了最近的一个热词,很多人都写文章为《意见》点赞。"五一"国际劳动节,不少媒体依例刊登了一些"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劳动光荣"的文章,尽管在措辞、
关键词:
劳动教育 体力劳动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吴磊
劳动教育既是"五育并举"育人原则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等教育方式变革创新的重要路径,在新时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思维的限制和束缚,很多高校未能将劳动教育纳入教学体系,即便个别院校开展了劳动教育,但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机制不健全、形式片面化、观念边缘化、趋向功利化等特征,限制了劳动教育原有功能的发挥和学生的全面成长。文章结合劳动教育在新时期的现实意蕴,针对其实践过程中面临的不足,从多个维度因地制宜地提出了改善措施和有效实践路径,为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功效、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进行了有益探索。
关键词:
劳动教育 现实意蕴 实践路径 新时代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小刚
高职工科专业课程改革目前面临着"三段式""模块化"的现实困境。为了实现强观念、增技能、促均衡的专业课程改革目标,文章从劳动教育出发,提出了将生产劳动贯穿专业课程重构过程、以生产劳动引领课程改革方向、加强高职工科专业课程改革保障等改革举措,以期促进高职工科专业学生树立正确职业劳动观、提高职业劳动技能、适应职业劳动变化需求及新时代教育需求。
关键词:
高职工科 专业课程 劳动教育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吴军
当前,高职学生的劳动精神缺失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需求之间存在矛盾,"佛系"文化在高职学生群体中蔓延,同时人工智能时代也需要学生具备新的劳动素质。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认为,劳动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劳动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劳动价值观,劳动技能培养是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应有之义。高职院校可以从以下途径全面建构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明确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基本内涵;加强高职院校劳动教育顶层设计;探索"多课堂互动"的劳动教育机制;拓展各类培养平台,丰富劳动教育路径选择。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章振乐
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针。如何把立德树人落到实处,是每一个教育者必须思考和实践的课题。1劳动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立德树人,即教育事业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创始人中国教科院孟万金教授在深入系统总结古今中外德育经验教训,尤其在吸收
关键词:
学校 立德树人 立场 劳动 开心农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