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39)
- 2023(5678)
- 2022(4385)
- 2021(3940)
- 2020(3279)
- 2019(7165)
- 2018(6683)
- 2017(12920)
- 2016(6596)
- 2015(7629)
- 2014(7563)
- 2013(7195)
- 2012(6616)
- 2011(5864)
- 2010(6351)
- 2009(6465)
- 2008(5650)
- 2007(5234)
- 2006(4755)
- 2005(4601)
- 学科
- 济(26691)
- 经济(26667)
- 融(24693)
- 金融(24689)
- 银(21701)
- 银行(21699)
- 行(21168)
- 业(20207)
- 企(18195)
- 企业(18195)
- 管理(17895)
- 中国(17360)
- 中国金融(10876)
- 制(9985)
- 业经(9506)
- 方法(9320)
- 地方(9300)
- 财(9235)
- 理论(8338)
- 农(8204)
- 务(6759)
- 财务(6737)
- 财务管理(6724)
- 数学(6507)
- 企业财务(6506)
- 数学方法(6377)
- 体(6289)
- 农业(6281)
- 教育(5509)
- 体制(5501)
- 机构
- 学院(96396)
- 大学(95747)
- 济(38091)
- 经济(37120)
- 管理(31232)
- 中国(30743)
- 研究(30715)
- 理学(25524)
- 理学院(25204)
- 管理学(24677)
- 管理学院(24486)
- 财(21548)
- 京(19611)
- 科学(16836)
- 财经(16668)
- 中心(16134)
- 银(15667)
- 江(15162)
- 银行(15146)
- 范(14960)
- 所(14878)
- 经(14867)
- 师范(14859)
- 融(14775)
- 金融(14496)
- 行(14256)
- 州(13721)
- 研究所(13131)
- 经济学(13029)
- 人民(12861)
- 基金
- 项目(56111)
- 研究(45648)
- 科学(43719)
- 基金(38980)
- 家(32407)
- 国家(32019)
- 社会(29667)
- 社会科(28178)
- 社会科学(28169)
- 科学基金(27340)
- 省(22857)
- 教育(21092)
- 基金项目(19711)
- 编号(19457)
- 划(18442)
- 成果(17745)
- 资助(15588)
- 自然(14396)
- 课题(14120)
- 自然科(14058)
- 自然科学(14057)
- 自然科学基金(13791)
- 发(13239)
- 重点(13033)
- 性(12899)
- 项目编号(12664)
- 年(12442)
- 国家社会(12133)
- 创(12043)
- 部(11972)
共检索到1621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孙旋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广告已不单是一种促销手段,也是一个文化载体,“广告是文化”的观念渐渐被人们接受。拥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现代广告应从中汲取有益的元素,既保持民族传统文化特色,又融入现代意识与创作理念,制作出文化特质鲜明、立意独特的现代广告作品,这是我国广告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广告 民族文化 融合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舒长根 蒋梅鑫 黄燕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我国城市文化历史悠久 ,独具特色。但是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 ,城市文化正呈现与外来文化融合的趋势 ,一方面它体现了城市文化发展的新方向 ,另一方面也对传统城市文化构成威胁。本文论述了我国城市在吸纳外来文化的同时 ,如何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这一重要现实问题。
关键词:
城市文化 外来文化 民族文化 保护 弘扬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马晓悦 孙铭菲
[目的/意义]借助信息扩散研究方法,对伴随文化内容传播的社交媒体热点这一特殊类型事件中的民族文化演化扩散规律进行探究,为解释民族文化扩散规律、推动民族文化传播提供新视角。[方法/过程]以微博平台“丁真事件”发布文本为数据来源。基于LDA主题模型、民族文化符号识别与情感分析构建主题—民族文化符号—情感关联网络,对热点事件中不同主题传播伴随的民族文化演化扩散动态进行情境还原。量化不同类型用户的民族文化传播影响力,探究热点事件中不同主体的民族文化传递接力过程。[结果/结论]结果表明,从主题—民族文化符号—情感关联网络构建与传播主体影响力两大层次分析社交媒体情境下民族文化扩散路径规律,可帮助人文学者精准把握文化传播细节及其动态交互特征。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覃萍 梁培林
数字技术与民族传统文化融合是新时期科学与人文融合的具体体现,它将对民族传统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二者的分离和对抗则会导致传统文化发展创新乏力和科学技术人文缺失。因而应该深入研究数字技术与民族传统文化融合的影响因素、基础、原则及途径,以促进数字技术与民族传统文化产业和谐机制的构建,推动信息文化产业的发展。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周崇启
随着明清时期皇室制度的确立与文教政策的推行,汉文化与黔南少数民族文化不断交汇融合;明清文人学士被贬贵州黔南,兴学教授汉文化,形成黔南良好学风;汉文化书院、社学、地方义学与黔南少数民族私塾的珠联璧合,成就了清代黔南都匀墨冲萧家村的"五进士",培养了清代"西南大儒"莫友芝等一代布依族英才,造就了"影山文化";明清时期汉文化与黔南少数民族文化相互结合,优势互补,水乳交融,成就了骄人的业绩,增进了民族凝聚力。
关键词:
明清时期 汉文化 民族 教育融合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井祥贵
目前我国民族地区学校教育存在民族文化传承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疏离的问题。要从学校传承民族文化的理论构建、课程体系打造、多元文化教师培养、差异性评价的实施、完善保障体系等方面着力,构建"种子式"传承机制,促进二者的融合。
关键词:
民族文化传承 学校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石中坚
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过程中呈现出多途起源、多个中心、多样发展的态势,是民族史问题研究中的定论。运用"多元一体"理论来审视属于地域性的潮州民系文化的形成以及与当地的土著畲族的互动与融合,其发展历程与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历程如出一辙。畲族文化成为潮州文化中的元素存在,体现了文化上的"先入为主"现象;而潮州文化对于畲族文化产生强势影响,又反映出文化选择上的"择优相依"特征。为此给各民族以平等地位,有意识地保护各民族文化,对于形成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显得十分重要。
关键词:
中华民族 多元一体 民族文化 互动融合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余吉安 徐琳 殷凯
越来越多的现代科技运用到传统文化创意产业中,提升了传统文化产品的技术性和新颖性。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融合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本文以智能书法台为例,分析传统文化产品的智能化和市场化过程,研究传统文化产品的智能化的成效。智能书法台的研制和使用,为传统文化产品的智能化提供了重要启示,表明新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与传统文创产业的融合,不仅有利于传统文创产业变革,形成新业态、新模式,还有利于促使相关产业升级和智能化改造。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京桦 刘向辉
在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接触中,现代与传统的融合是改良派、革命派一直奋力追求的目标。中国共产党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为中华文明恢复了与西方对等的自信心,并在国家建设中不断推进中华文明与现代化的融合。通过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进程的历史分析,我们一方面可以看到近现代转型时期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历程,以及各群体为寻求东西文明平行存在而付出的努力;一方面可以看到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由于中国知识分子缺乏对现代化的全面认识,现代化转型经历的波折,进而在现当代牢牢把握“第二个结合”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提供的更广阔方法论、世界观和方向,在思维上认知到传统与现代各自代表着一个复杂思想的选择机会。
关键词:
中华文明 现代进程 传统 融合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宏伟 刘永山
文章通过对文化科技融合的内涵和外延分析,指出了科技创新对文化产业发展重要性,并以河北为例,探讨了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融合策略。
关键词:
文化科技融合 传统文化 科技创新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炎 刘薇琳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曾绍玮
在现代教育中有两大教学模式,一是传统教学模式,也就是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授课;二是网络教学模式,也就是学生通过网络和多媒体技术随时随地学习。网络教学和传统教学模式各有优势和缺点,二者共同促进了现代教育的发展。本文辩证地论证了网络教学和传统教育在现代教育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只有将两者整合,才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现代教育的发展的观点。
关键词:
网络教学 传统教学 现代教育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韩伟
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传统建筑进行阐述,分析了现代体育建筑的特征,并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特点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
体育建筑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建筑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赖小民
过去两年里,互联网金融是金融业里最为炙手可热的一个概念。P2P网络借贷、互联网理财、网络支付等新兴的高度依赖于互联网的金融服务模式被统称为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的价值毋庸置疑,但是互联网金融究竟是什么?目前还没有严格的定义。从互联网金融模式萌芽的初期直到现在,互联网金融究竟是金融产品和服务向网络渠道的延伸还是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模式创新仍然颇有争议。要回答这一问题,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