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26)
- 2023(9731)
- 2022(7591)
- 2021(6820)
- 2020(5730)
- 2019(12581)
- 2018(12656)
- 2017(23151)
- 2016(13419)
- 2015(15531)
- 2014(15730)
- 2013(14494)
- 2012(13015)
- 2011(11870)
- 2010(12073)
- 2009(11512)
- 2008(11573)
- 2007(10788)
- 2006(9707)
- 2005(9349)
- 学科
- 济(47672)
- 经济(47584)
- 管理(40990)
- 业(36391)
- 企(30610)
- 企业(30610)
- 中国(18323)
- 制(15562)
- 财(15239)
- 方法(15085)
- 农(15006)
- 业经(14042)
- 学(12486)
- 数学(11711)
- 数学方法(11490)
- 体(11461)
- 教育(10528)
- 理论(10473)
- 农业(9699)
- 银(9573)
- 银行(9557)
- 体制(9268)
- 行(9145)
- 地方(9130)
- 务(9042)
- 财务(9006)
- 财务管理(8983)
- 融(8868)
- 金融(8865)
- 企业财务(8569)
- 机构
- 大学(196213)
- 学院(188839)
- 济(72999)
- 经济(71255)
- 研究(67097)
- 管理(65615)
- 理学(54990)
- 理学院(54243)
- 管理学(53118)
- 管理学院(52750)
- 中国(49887)
- 京(42084)
- 科学(40197)
- 财(39406)
- 所(33695)
- 江(31421)
- 研究所(30163)
- 财经(30050)
- 中心(29594)
- 范(29543)
- 师范(29303)
- 农(29180)
- 经(27080)
- 北京(26649)
- 业大(25445)
- 院(24519)
- 州(24458)
- 师范大学(23791)
- 经济学(23052)
- 农业(22437)
- 基金
- 项目(119773)
- 科学(95057)
- 研究(91209)
- 基金(86022)
- 家(74461)
- 国家(73799)
- 科学基金(62969)
- 社会(58546)
- 社会科(55259)
- 社会科学(55245)
- 省(46596)
- 基金项目(44820)
- 教育(43757)
- 划(39922)
- 自然(38362)
- 编号(37588)
- 自然科(37444)
- 自然科学(37436)
- 自然科学基金(36761)
- 成果(33783)
- 资助(33374)
- 重点(28105)
- 课题(27744)
- 制(27316)
- 部(26877)
- 发(25637)
- 创(24748)
- 大学(24453)
- 国家社会(24298)
- 性(24040)
共检索到3058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福华 陈晨 丁玉霞
学术制度化是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随着学术创新发展,学术组织的自组织功能增强;学术的异质性特质凸显,主要表现在大学内部规范与自由并存、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分立、社会力量的干预与学术独立性的抗衡;学术制度选择的多样性与趋同化统一,最终走向趋同化发展;从学术竞争发展到学术制度之间的竞争,且竞争必然导致制度性的变迁;学术制度的变迁方式将由强制性向自主性转变,这也是现代大学学术制度优化的必然趋势。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郭书剑
中国大学学术精英是政府与大学在制度化精英主义下协作的产物。制度化精英主义催生制度化精英,人才项目促进学术精英的制度化和体制化。政府与大学是学术精英发展的主导者、参与者和支持者,学术精英在以政治权威和学术资源为基础建构的制度空间内经竞争选拔与优先培养逐渐生成。大学学术精英制度化虽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与积极意义,但其对学术共同体与学术创新力具有负面影响。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金圣
从新制度主义组织分析的视角看,大学学术权力的制度化既可指大学学术权力实践获得规则的保障、规范与认知的认可,并被逐渐视为当然而广泛接受的过程,也可指历经这种历时性过程后学术权力实践及相关互动关系所达到的一种确定状态或稳定秩序;学术权力制度化的意旨与目标在于权力实践的制度化,其实施涉及到结构、规则与活动三个方面;实施主体方面须充分发挥政府、教育家和文化等基本实施者的作用,尤其是政府部门和教育家型校长这两种关键"制度企业家"的能动作用;在实施路径方面,有必要统合基于回报递增的制度化、基于承诺递增的制度化和随着日益客观化而增加的制度化这样三种基本的制度化路向,齐头并进,以期获取最佳成效。
关键词:
学术权力 制度化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伍醒
讲座制是19世纪大学重要的基层学术组织,它的形成对于促进大学学科制度化具有重要意义。讲座制的建立为大学带来了分科教学、习明纳、实验室等新的教学科研方式和鼓励知识创新的教授选拔晋升制度,由此,大学形成了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相统一的制度结构,成为知识生产的制度性场所。回顾讲座制的起源,对于加深认识大学学科发展规律,理性推动大学学术组织变革具有重要的实现意义。
关键词:
讲座制 大学学科制度 学科制度化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韩延伦 刘焕阳
大学学术管理制度伦理建设是提升大学学术管理制度效能和制度伦理道德水平、激发大学学术活力的有效途径和机制。大学学术管理制度伦理建设不仅是满足大学学术活动范式现代转型以及大学学术管理实际的需要,也是解决大学学术管理伦理诉求的有效手段和途径。大学学术活动的底线伦理、责任伦理、交易伦理与诚信伦理、合作伦理与共享伦理以及价值伦理与身份伦理等构成了大学学术管理制度伦理的内涵和特性。构建以伦理道德为基础的大学学术管理制度体系不仅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大学章程,建立以伦理道德规范和要求为基础的学术管理制度体系,而且需重视学术管理制度伦理自身建设的完整性,并健全大学学术道德规范相关制度建设,强化制度伦理在学术管理中...
关键词:
学术管理 制度伦理 制度建设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宋燕 张应强
当前,我国大学教学质量并不令人满意。引发大学教学质量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但其认识论根源在于传统的学术观。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前主席欧内斯特.博耶提出的"教学学术"思想为我们提供了启示,对我国高等教育具有现实适切性。但仅从理论上呼吁确立教学学术的思想和观念是不够的,必须同时确立保障教学学术的相关制度。论文以此作为研究重点。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徐斯雄 顾海良 崔延强
论文基于民国大学学术评价制度已有研究成果,系统研究与重点研究相结合,从整体上把握、厘清其发展、演变脉络,重点分析民国大学学术评价制度的发展历程、内容、特征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探讨民国大学学术评价制度对当前大学学术评价制度改革的启示。论文分六章。第一章基本理论分析,探讨了学术的内涵和特点,对评价、学术评价、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吴重涵 王梅雾 张俊
学校作为典型的强制度组织,对发生于其中的跨界行动,都有行动持续发生而制度化的期望。在Colyvas和Powell等以合法性、"理所当然"为内生变量的制度化三个阶段一般过程性特征模型基础上,根据对江西省家校合作试点单位特别是弋阳县的7年跟踪观察,提出具有跨界性质的教育行动制度化过程的细化描述模型。跨界行动制度化的完成,最根本的是利益相关行动者的价值和利益共享的程度。由于政策和文化环境的整体有利,家校合作处于制度化的良性发展道路上,但从具体的地域和学校微观层面,并非必然自然持续。要通过"政策"、"文化"、"共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姚荣
大学作为底部沉重的组织,基层学术组织自治是激活其学术心脏地带的内在要求。作为具有国际声誉与典范价值的制度,基层学术组织自治如何在中国情境下"落地生根",是当前中国大学基层学术组织变革与创新的基本命题。受制于计划经济时期沿袭而来的"行政逻辑"的支配,大学基层学术组织呈现出自治能力、意愿与空间不足的现实困局,缺乏有效的资源配置权与人事权。基于学科逻辑的"研究型自治"与基于应用逻辑的"创业型自治",是大学基层学术组织自治的两种理想类型。从研究型自治迈向创业型自治,是激活学术心脏地带,实现大学基层学术组织自治制度化的重要发展趋势。以应用型研究为纽带的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创业型自治的重要实现形式。作为一...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朱旭东
比较教育研究的学术规范化受比较教育研究的学术制度化的制约,学术制度化涉及的重要问题是比较教育研究的知识资源利用,因此学科内的知识资源利用是比较教育研究的学术实质规范的前提;之所以出现比较教育研究的学术不规范,是因为比较教育研究中主体性自我意识的失却,因此确定和认同比较教育研究的主体,是比较教育研究的学术规范化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
比较教育 学术制度 学术规范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姜添辉
在新自由主义的推波助澜下,公共管理主义被视为诊治公部门效能不彰的万灵丹,因为其效能要求契合集体利益之社会期望,因而取得市民社会的支持,继而转变为强力的社会论述,以驱动政府进行高等教育革新。然而,批评者却认为,此种表现力思维强化大学的科层性,并削弱教师的专业自主权,其商业逻辑使大学文化转向功利主义。本文指出,这些批评陷落于结构主义的预设立场,致使未能深究为何公共管理主义能如此兴盛。绩效主义开启学术取向的结构脉络,此种脉络的制度化酬赏原则强化个人化的成就动机,进而汇流成集体化的学术主义,因而削弱科层体制中私心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大学建筑,学术品格大学建筑,负载着激发学术灵感、营造学术氛围的使命。二十年前,在废墟中崛起的深圳大学曾经创造了赞誉一时的建筑奇迹,赋予了“深圳速度”最初的意涵。当时的山、湖、楼、阁如今衍变为深大的经典景观:办公楼、图书馆、教学楼一脉相承,气势磅礴:“脚踏实地、自律、自立、自强”的形象墙镌刻着每一代深大人的追求;永恒的日晷雕塑把阳光铺洒。文山湖诗情画意,杜鹃山野趣横生,湖光山色,流连忘返。二十年后,漫步深大校园,依然是林木俊秀,树影婆娑。然而焦点已经转向近五年来的新变化。五年来,为了适应发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杨明
大学章程是大学治理法治化的集中体现,是大学一切管理活动的根本依据,是现代大学的基本制度,在高校办学与管理活动展开过程中意义重大。大学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具有典型的社会属性,由于它与外界进行着资源和信息的交换,因而影响着与之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组织和个人,同时大学的发展也受到外界的影响,这些影响大学的组织和个人就是大学的利益相关者。大学章程作为现代大学的"宪章",应当是大学利益相关者多元利益的制度化体现。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顾剑秀 罗英姿
当大学教师的学术活动越来越专业化以及职业化的时候,大学教师的学术评价同时游离于行政与学术的二维场域。身处行政场域与学术场域的大学教师学术评价在评价语境、评价主体、评价逻辑、评价制度、评价性质、评价目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征。当前,我国大学教师学术评价的学术场域特征日渐式微,行政场域特征强势主导。大学教师学术评价制度应符合大学教师学术评价的价值标准,即符合学术职业的根本特征以及教师职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建构科学合理的大学教师学术评价制度需要明晰学术职业的基本特性,强化学术场域的自主性;尊重知识生产的客观规律,弱化行政场域的控制性;突出大学教师的主体地位,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