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605)
- 2023(3752)
- 2022(2978)
- 2021(2912)
- 2020(2407)
- 2019(5190)
- 2018(5138)
- 2017(9375)
- 2016(5188)
- 2015(6108)
- 2014(5931)
- 2013(5311)
- 2012(5089)
- 2011(4556)
- 2010(4975)
- 2009(4599)
- 2008(4749)
- 2007(4662)
- 2006(4171)
- 2005(3859)
- 学科
- 济(19098)
- 经济(19062)
- 业(15047)
- 管理(13922)
- 企(12662)
- 企业(12662)
- 中国(7485)
- 农(7151)
- 教育(6181)
- 理论(6028)
- 业经(5688)
- 学(5618)
- 方法(5498)
- 财(5016)
- 制(4792)
- 农业(4716)
- 和(4158)
- 融(3859)
- 金融(3854)
- 银(3676)
- 银行(3674)
- 地方(3641)
- 行(3531)
- 策(3520)
- 体(3488)
- 数学(3395)
- 数学方法(3314)
- 政治(3268)
- 家(3056)
- 发(3040)
- 机构
- 大学(77339)
- 学院(76530)
- 济(28039)
- 经济(27404)
- 研究(26122)
- 管理(25033)
- 理学(20497)
- 理学院(20191)
- 管理学(19807)
- 管理学院(19645)
- 中国(18837)
- 京(16323)
- 财(15510)
- 科学(15294)
- 范(13449)
- 师范(13394)
- 所(12947)
- 江(12412)
- 财经(11882)
- 研究所(11568)
- 中心(11472)
- 师范大学(10652)
- 北京(10596)
- 经(10573)
- 州(10387)
- 农(9920)
- 教育(9472)
- 经济学(8932)
- 院(8781)
- 技术(8704)
- 基金
- 项目(45312)
- 研究(37854)
- 科学(35273)
- 基金(31013)
- 家(27126)
- 国家(26355)
- 社会(23800)
- 社会科(22300)
- 社会科学(22287)
- 科学基金(21594)
- 教育(18639)
- 省(17779)
- 编号(16949)
- 成果(16223)
- 基金项目(15536)
- 划(15034)
- 课题(12185)
- 资助(11794)
- 自然(11216)
- 自然科(10903)
- 自然科学(10899)
- 项目编号(10771)
- 自然科学基金(10706)
- 年(10644)
- 性(10644)
- 重点(10416)
- 部(10114)
- 发(9717)
- 国家社会(9713)
- 创(9253)
共检索到1257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永久 左宏愿
现代国家的构建是国家政权建设和民族建设的统一。国家政权建设为民族构建提供了政治上的边界、政治权力支撑,民族构建为国家政治权力的运作以及政治发展提供了合法性的基础以及坚实的社会认同资源,维护了社会的凝聚力,创造了"共同体"形象。在多族群国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民族构建所需的民族政治整合与多族群的现实境况之间的紧张,这对一个后现代化国家来说更是如此。因而,基于现代国家建设的重要性,在民族政治整合的过程中只有建构一种具有包容性的国民身份,才可能缓解这种紧张。
关键词:
现代国家 民族构建 民族政治整合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丁岭杰
20世纪80年代,比较政治学开始重新聚焦国家在政治运行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基于对比研究苏联、拉美国家、土耳其、苏丹、西班牙和俄罗斯的民族政治问题,可以发现引起和激化这些国家民族政治冲突的主要因果机制是民族压制消减机制、民族权益受损机制、民族诉求多极化机制和民族运动暗涌流变机制。脆弱的国家能力无法公平保障多元权利或高效治理政治冲突,甚至异化为族际压制的政治工具,又是这四大机制的基础性共同要素。因此,国家能力的构建——国家体系和政治精英(集团)在既定主权共同体内,将传统的国家权力向国家能力三大基础特性(自主性、功能性、建制性)改造转化,最终构建起多元权利保障、族际关系协调和主权体系维护等需要的新型"国家权力"——便成为实现和发展民主化中民族整合机制的基础过程。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列
现代国家的政治职能王列国家的政治职能就是国家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它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一般地说,狭义的政治职能涉及的是国家运用强制性权力对社会进行统治和控制的各种活动。这种政治职能也可以称其为国家的强制性职能(repressivefunc...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许纪霖
本文对晚清以来中国思想家对民族国家认同的观点作了历史的评述。文章认为,近代中国最主要的文化事件之一,是传统中华文明帝国的瓦解,中国面临着共同体认同的危机,即存在着是政治认同还是文化认同之间的紧张关系。文章认为,在共和主义和民族主义之间,并非没有结合的可能。现代民族国家本身就是一个文化与政治的结合,是在民族的基础上形成的国家共同体。
关键词:
现代中国 文化认同 政治认同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张楚楚 肖超伟
马格里布地区位于亚非欧三洲交界地带,具有独特的地缘政治意义,是世界多种文明的交汇之地,历史上曾多次受到外族入侵。本文认为,马格里布地区的地缘政治演变对现代国家构建产生了两方面的重要影响:一方面,各国的民族政策及其历史编纂差异使马格里布地区诸国民族文化认同与定位呈现多元性与模糊性特征,妨碍了新的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及其对国家的认同。另一方面,多次异族入侵与伊斯兰体制历史遗产等地缘政治因素导致了前现代关系与政教合一思维的根深蒂固,不利于在该地区推行民主政治。
关键词:
马格里布 地缘政治 现代国家构建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星
企业参与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经验,围绕这条基本经验来确立企业在现代职业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企业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是参与者,如何发挥其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中的作用,对于加快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和重要的实践价值。
关键词:
企业 参与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杨利敏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的要义是建设现代国家,根据韦伯理论,现代国家的特征是在领土范围内垄断合法强制的行使权,而只有法制型理性官僚制支配结构能够在大规模领土国家中实现这一点,其关键在于将支配权力转化为一套理性的规则体系,以完成支配权力的去人身化,使国家自身成为集中的制度化权力所在地。完成这一任务的理性的规则体系就是理性公法体系。中国建设现代国家的过程仍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理性公法体系。
关键词:
现代国家 官僚制 公法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孔亭
清末民初,中国社会处于从传统王朝国家向现代民族国家转型时期;与此同时,各界人士传统的天下观逐渐转向现代民族国家观。知识精英与政治精英利用西方现代政治概念和理论,重塑中国传统的"天下""民族""国家"等观念,提出"中华民族"概念和建立现代民族国家思想。这一思想转变先后经历了传统社会"天下观"消解和朝贡体系解体,到"中华民族"概念和现代民族国家观念的初步形成几个阶段。
关键词:
天下观 中华民族 民族国家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继焦 尉建文
十九大报告关于民族地区协调发展战略的论述,为"国家—民族"理论的发展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指明了新的研究方向。通过对世界上现存的对立、融合、并存、连接等民族与国家之间关系的梳理,深入探讨民族—国家关系和民族—民族关系的实质和潜在危险。"民族-国家"关系理论本质上是一族一国的狭隘的民族国家关系,容易导致极端的民族分离主义。多元文化主义理念是当今世界民族国家关系发展的趋势所向,但是,必须警惕民族同化、民族"大熔炉"、民族"大拼盘"等思想。我国作为多民族国家必须找回"国家"在民族国家关系中的主导角色,将"国家"置于"民族"之上,在历史新常态下对国家-民族理论进行深入思考。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付敏杰
本文以十九大报告描绘的发展蓝图和制度框架为基础,结合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从现代化强国的内在逻辑去理解作为改革和制度发展目标的现代财政制度。现代化经济体系和现代国家治理体系是新时代中国建设现代化强国的"两大支柱"。中国的现代财政制度以全面建设现代化强国为发展目标,以现代化经济体系为汲取之源,支撑新时代的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建构,成为中国全面建设现代化强国的"第三支柱"。以现代财政制度来支撑和构建社会主义国家制度治理模式和推进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正义,推进财政收入侧的法治化和支出侧的民主化。以税制和预算制度现代化来推进产业政策、发展规划科学化,建立以国家信用为核心的现代宏观调控体系等关键制度,通过促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等私人产品需要,通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来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公共需要。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胡钧
我今天主要跟大家讲讲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这个问题在理论界现在争论很多。构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线是什么?我们可以深入讨论一下。关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线是什么?比较突出的两点是:第一,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有很多提法,但是这两个提法是比较常见的。这个问题的争论还是有意义的。怎样利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胡钧
我今天主要跟大家讲讲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这个问题在理论界现在争论很多。构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线是什么?我们可以深入讨论一下。关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线是什么?比较突出的两点是:第一,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有很多提法,但是这两个提法是比较常见的。这个问题的争论还是有意义的。怎样利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占斌 钱路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深刻回答了实践和时代提出的新课题,有力地指导了我国经济发展实践,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丰富了人类经济思想宝库,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呈现出自身的理论特性,表现在:紧扣发展的时代性、保障发展方向的准确性、凸显发展目的的人民性以及彰显发展眼光的世界性。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也形成了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转向高质量发展等为核心内容的完整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在把握其政治原则、根本原则、核心原则、基础原则、价值原则的基础上,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路径:一是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二是进一步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范围;三是把体系创新与运用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四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大历史经验进行总结;五是充分吸收并合理借鉴西方经济学的科学成分。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傅维利 王东
国家的现代化离不开公民的现代化 ,而公民的现代化离不开教育的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之本。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 ,教育的率先现代化对于国家现代化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现代化教育包括全民教育体系、终身教育体系和适合社会未来发展的指导思想、运行机制、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方法等。中国教育现代化应实施“重点投入 ,优先发展”、“确保基础 ,高层统筹”、“集中几点 ,放开一片”、“经济制导 ,法规制约”四大发展战略
关键词:
国家 教育 现代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冯均科
将政治权力运作与国家审计监督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进而发现国家审计具有明显的政治倾向性;国家审计的发展水平与社会民主和政治昌明有密切关系。不同政治权力结构下审计存在形式的差异常常有一定必然性;国家审计在党派之争中的中立性并不改变它对公众利益的政治倾向;国家审计在经济责任审计的拓展中增强了对行政权力的约束,使它的政治工具属性更为突出。
关键词:
国家审计 政治 权力 责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