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668)
- 2023(5302)
- 2022(3871)
- 2021(3468)
- 2020(2821)
- 2019(6012)
- 2018(6342)
- 2017(11945)
- 2016(6967)
- 2015(8121)
- 2014(8456)
- 2013(7825)
- 2012(7195)
- 2011(6502)
- 2010(6797)
- 2009(6629)
- 2008(7060)
- 2007(6881)
- 2006(6343)
- 2005(6124)
- 学科
- 济(29978)
- 经济(29937)
- 管理(20193)
- 业(19497)
- 企(15827)
- 企业(15827)
- 中国(11512)
- 农(10120)
- 业经(9095)
- 方法(8796)
- 学(8366)
- 理论(7375)
- 制(7316)
- 财(6936)
- 农业(6704)
- 地方(6410)
- 数学(6096)
- 数学方法(5928)
- 教育(5876)
- 发(5873)
- 体(5761)
- 银(5401)
- 银行(5390)
- 行(5135)
- 发展(5113)
- 展(5088)
- 融(5046)
- 金融(5045)
- 策(5024)
- 和(4727)
- 机构
- 大学(109401)
- 学院(107488)
- 济(39503)
- 经济(38468)
- 研究(38098)
- 管理(34316)
- 中国(29047)
- 理学(27933)
- 理学院(27554)
- 管理学(26802)
- 管理学院(26613)
- 京(24423)
- 科学(24072)
- 财(20580)
- 所(20291)
- 江(18700)
- 农(18207)
- 研究所(18043)
- 范(17748)
- 师范(17586)
- 中心(16856)
- 财经(15739)
- 北京(15627)
- 州(15110)
- 业大(14487)
- 农业(14105)
- 师范大学(14049)
- 经(14040)
- 院(13133)
- 经济学(12452)
- 基金
- 项目(61287)
- 科学(47405)
- 研究(46541)
- 基金(42641)
- 家(37021)
- 国家(36649)
- 科学基金(30537)
- 社会(28968)
- 社会科(27199)
- 社会科学(27189)
- 省(24064)
- 教育(22109)
- 基金项目(21475)
- 划(20155)
- 编号(19886)
- 成果(18369)
- 自然(18095)
- 自然科(17697)
- 自然科学(17693)
- 自然科学基金(17364)
- 资助(17139)
- 课题(14611)
- 重点(14220)
- 发(13453)
- 部(13104)
- 年(12272)
- 性(12179)
- 项目编号(12019)
- 国家社会(11867)
- 创(11662)
共检索到1790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麻国安
我国目前正处在现代化的进程之中 ,与此同时 ,我国的犯罪数量也在不断上升 ,犯罪质量不断恶化。犯罪与现代化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 ,是每一个犯罪研究者必须说明的任务。本文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对此问题作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犯罪 现代化 关系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王世超 罗君
以农民工、留守农民为主的犯罪主体和被害人,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犯罪控制的关键因素,加强分裂的城乡配套制度的融合,着重抓社区防控和普及公力的法律救济,能够有效地控制城市化进程中的犯罪,进而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维护改革成果,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
关键词:
城市化 农民工 边缘化 留守 犯罪控制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杨晓培
当前,随着现代化进程加速速,我国我国的经济改革已进入到深水区,各种经济关系错综复杂,市场竞争利润最大化极易使经济主体采用非法手段来冲击公平界线内的良性竞争,也即现代化进程与经济犯罪存在着一种动态发展的应然性和必然性。经济犯罪的概念聚讼演变、社会根源产生、变迁动力及趋向发展甚至危害后果都会随经济活动时间、范围的变化而表现出动态性,且危害也远超一般刑事犯罪。
关键词:
现代化进程 经济犯罪 动态性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涛 阎耀军
城市化进程推动了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的巨大变革,在这种结构变革之下,收入差距对刑事犯罪的影响作用也在发生变化。文章利用1993—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面板门限模型,以城市化水平作为门限变量,检验收入差距对刑事犯罪的非线性影响以及城市化发展中的门限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收入差距对刑事犯罪存在基于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单门限效应",当城市化水平进入较高的区制(城市化水平高于45%)时,收入差距的增大对刑事犯罪的正向影响更加显著;同时离婚率和人均GDP都与刑事犯罪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影响。
关键词:
城市化 收入差距 刑事犯罪 面板门限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涛 阎耀军
城市化进程推动了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的巨大变革,在这种结构变革之下,收入差距对刑事犯罪的影响作用也在发生变化。文章利用1993—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面板门限模型,以城市化水平作为门限变量,检验收入差距对刑事犯罪的非线性影响以及城市化发展中的门限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收入差距对刑事犯罪存在基于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单门限效应",当城市化水平进入较高的区制(城市化水平高于45%)时,收入差距的增大对刑事犯罪的正向影响更加显著;同时离婚率和人均GDP都与刑事犯罪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影响。
关键词:
城市化 收入差距 刑事犯罪 面板门限模型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衡海芳
文章分析了目前行贿犯罪的特点,阐述了行贿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并就行贿犯罪产生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提出了建议,认为在行贿和受贿犯罪这一对丑恶行径中,行贿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清除了行贿也就消除了受贿。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廉洁从政 行贿犯罪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种珊珊
职务犯罪不仅是一个法律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其破坏了社会风气,影响了党政之风,所造成的恶劣影响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重视。而我国刑罚制度又向着轻缓化方向发展,职务犯罪的轻刑化现象也日渐凸显,引起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因此,严惩职务犯罪势在必行,这也是惩治腐败犯罪,彰显刑罚公正的必然要求。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吴何奇
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行为并非中立帮助行为;我国《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将网络犯罪帮助行为以刑事立法的形式予以正犯化是出于多方面的考虑,以应对日益严峻的网络犯罪;对于相关行为刑事责任的认定应从主客观两个层面进行考虑。主观上,应当明确界定条文中"明知"的含义以及"明知"的内容;客观上,应当从客观归责的角度出发认定行为与结果之间是否具有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系。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杨兆波
一夜之间粮票没用了;国营商店里出现了讨价还价;农民变成了企业家;炒股成了新时尚…… 这一切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又将面对什么?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智敏
当前干部色情犯罪现象扫描智敏改革开放的历史洪流.造就了一大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风流人物,绝大多数领导干部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但是了有一些意志薄弱者经不住执政的考验,在金钱女色面前打了败仗。尤其是近两年来,贪色、腐化堕落案件表现尤为突出。据某省统...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刘荣
职务犯罪作为腐败现象最严重的表现形式,极大地损害社会正义,破坏经济发展,削弱政府机能。税务机关是代表国家依法征税、执行国家税收政策的行政执法机关,早在2003年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中就把税务部门列为预防职务犯罪的重点部门。本文立足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用刑法学的相关理论,结合司法实践,对税收职务犯罪司法实践中存在的一些疑难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职务犯罪 税收职务犯罪 司法认定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施锐利
税收征管一线是税收职务犯罪的高发区域,由于税收职务犯罪具有国家受害性的特点,且行为隐蔽、共同犯罪较多,因而较之一般的职务犯罪具有更大的社会危害性。本文分析了税收执法权的特点,归纳了税收执法权行使中职务犯罪的类型,提出当前应当从预防入手,加强税收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控制,完善税收执法责任制,加强税收行政行为的监督,以有效杜绝税收执法权行使中的职务犯罪。
关键词:
税收执法 职务犯罪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陈林跃
贷款诈骗罪严重侵犯了我国金融机构的财产所有权和国家对金融机构贷款的管理制度,其在主观上只能是直接故意,且有非法占有之目的,间接故意和过失均不能构成贷款诈骗罪。贷款诈骗罪在客观上表现为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行为,其方式在实践中表现多样,易与其他行为相混淆。本文通过对我国刑法第193条的贷款诈骗罪主客观要件的认定分析,以及对本罪与它罪界限的严格区分后,期冀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能够对日益猖獗的贷款诈骗行为进一步防范,并为切实有效地保障金融安全提供法理支撑。
关键词:
贷款诈骗罪 主观 客观 虚假证明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蔡士林 陈明
我国刑法界对于共同犯罪理论的通说长期以来被"共同+故意犯罪=共同犯罪"的犯罪模式所束缚,这也使得任何关于过失的犯罪行为主体被定义为单个要素。这种看似合理的模块式的犯罪剖析,其实质是对共同犯罪的机械式的误读,它割裂了犯罪整体论的思想,片面地从文字含义来理解共同犯罪。因此,可以从犯罪的原点(逻辑结构)和司法运用两个方面,对共同过失犯罪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并结合我国的实际重塑其结构。
关键词:
共同过失 法律受众 刑事责任 注意义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