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14)
2023(9797)
2022(7616)
2021(6915)
2020(5333)
2019(11637)
2018(11573)
2017(21305)
2016(11394)
2015(12509)
2014(12218)
2013(11252)
2012(9841)
2011(9005)
2010(9421)
2009(9245)
2008(8844)
2007(8341)
2006(7632)
2005(6729)
作者
(31182)
(25883)
(25819)
(24494)
(16454)
(12379)
(11557)
(9910)
(9775)
(9153)
(8787)
(8726)
(8302)
(8039)
(7934)
(7863)
(7564)
(7401)
(7358)
(7253)
(6522)
(6298)
(6173)
(6119)
(5937)
(5829)
(5738)
(5619)
(5119)
(5064)
学科
(45198)
经济(45130)
(33113)
(28463)
管理(27640)
(22181)
企业(22181)
农业(19097)
中国(17056)
业经(16326)
方法(11850)
(11214)
地方(10558)
(10240)
(9882)
(9433)
发展(9059)
(9032)
数学(8949)
数学方法(8816)
理论(8563)
(8275)
银行(8267)
(8100)
金融(8097)
农业经济(8089)
(7957)
(7914)
(7908)
教育(7616)
机构
学院(162119)
大学(158670)
(63416)
经济(61947)
管理(56344)
研究(54630)
理学(47457)
理学院(46900)
管理学(45972)
管理学院(45668)
中国(41125)
(32825)
科学(32150)
(30364)
(29863)
(26727)
(25909)
(25587)
师范(25411)
中心(25203)
研究所(24013)
财经(23668)
业大(22332)
农业(21882)
(21267)
(21112)
北京(20264)
师范大学(20008)
经济学(19877)
(18842)
基金
项目(103066)
研究(82081)
科学(81535)
基金(73044)
(63228)
国家(62170)
社会(53537)
科学基金(52750)
社会科(50288)
社会科学(50275)
(41788)
基金项目(37688)
教育(37530)
编号(35642)
(33937)
成果(30360)
自然(29784)
自然科(29075)
自然科学(29068)
自然科学基金(28509)
资助(27467)
课题(24812)
(24056)
重点(23330)
国家社会(22306)
(21990)
(21636)
(21538)
(21277)
(20834)
期刊
(83980)
经济(83980)
研究(51420)
中国(36095)
(35418)
学报(25236)
教育(24449)
科学(23725)
(23301)
农业(23192)
管理(20610)
大学(20138)
学学(18678)
业经(17966)
(16633)
金融(16633)
技术(13370)
财经(12520)
经济研究(12167)
问题(11294)
(10928)
(10188)
(9702)
农业经济(9617)
图书(9236)
农村(9139)
(9139)
社会(8528)
世界(8063)
现代(7893)
共检索到2527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疏仁华  
作为中国民间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村庄家族在现代化进程中发生着历史性的嬗变,其行为逐步摆脱了传统家族的诸多特质,吸纳了当今时代的鲜活元素。具体表现在村庄政治的博弈中逐渐民主化,在经济行为中趋向理性化,在文化生活上转向现代化。因此,必须正确认识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恰当地把握、辩证地扬弃与合理地利用家族,实现其向现代化的转身。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曹东勃  
基于对鲁中D庄的驻村调研,分析了现代化、市场化进程所带来的现代性变迁对农民的生存环境、生活方式、生计结构的深刻影响以及对传统的村庄社会关系、伦理习俗与社会结构的重塑。文章着重从"离土不离乡"的兼业化生活、"分家不分舍"的代际关系、"简约不简单"的风土人情、"动帐不动田"的两田制活标本四个方面对D庄的现代性变迁与村庄结构的互动过程加以描摹和分析。这些现象,在发达地区或城镇化进程较快、人口流动性较大、市场化程度较深的农村地区,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从政策角度,努力实现农村现代化进程、农民现代性变迁过程中政治、经济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余小平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农村村庄建设的程度、水平很重要,因为无论是加速城市化,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的战略性结构调整,发展农村服务业,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还是进行农村社会、经济组织和体制创新,都需要农民具有现代素质、现代化思想意识观念,需要农民生活、生长环境的现代化。现代村庄是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基础环节,现代村庄建设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的内容。
[期刊] 求索  [作者] 贺雪峰  
从乡村社会内部来看,当前中国农村正在发生巨大分化,不同地区的农村差异很大。大体可以将中国农村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农村人口流出、留在村庄农民仍然从事传统农业的中西部农村地区;另一种是农村人口流入、村庄工业化程度很高,农民主要收入来自二、三产业的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农村。当前中国不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乡村管理体制的选择,并且这种选择仍在进行中。只有形成与当下中国农村相匹配的乡村管理体制,才能实现可行的基层治理现代化。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易文彬  
农村家庭养老存在共居和独居两种基本形式,而共居又可以分为融合性共居、隔离式共居、流动性共居三种情况。影响农村养老形式的基本因素是居住距离、儿子个数、老年人劳动能力、婆媳关系等。该文对个案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农村家庭养老情况总体态势良好,并出现了一些诸如女儿参与、隔代亲等积极因素,需要加以引导和鼓励。为了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当前急需建设社区养老作为补充,以实现老有所养所乐的目标。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杨华  
自分田到户以来,中国农村的公、私及其关系就处在大变动中,且这个变动在不同区域农村的具体机制并不相同,而对不同区域变迁机制的探讨反过来又可以丰富我们对公私关系的认识。鉴于此,我们组织了这一组调查随笔,分别从公私关系的南北差异、内部机制以及具体实践等角度展开讨论,呈现了乡村社会急剧变迁中的公私关系形态及其逻辑。我们看到,当前乡村社会中的公、私及其关系正在转换、组合和生成当中,本组文章力图呈现当前乡村社会公私关系的协调机制和平衡模式,从而更好地理解变迁中的乡村社会。笔谈的问题意识首先来源于2007年7月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在河南汝南县和扶沟县进行的为期一月的集体调查和讨论。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何润宇  
本文认为,家族规模的急剧萎缩并不会从根本上动家族企业在中国的发展前途。家族企业将通过对外部经理人的家族化演变来弥补家族内成员管理能力的不足,在保证家族企业制度形式的前提下有效整合资源与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家族企业与外部经理人进行利益与信任、绩效与忠诚的交换,同时家族企业也将根据竞争优势和成长期望的要求进行制度上的自调适。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苑鹏  
本文以作者长期进行跟踪调查的东部地区某发达村庄20余年的经济变迁为切入点,应用发展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对工业化进程中发达村庄经济发展轨迹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提炼工业化进程中发达村庄经济发展的一般性经验,同时探讨发达村庄经济的未来可持续发展问题,并提出发挥发达村庄集体的组织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组织将是一条有效途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汪杰贵  
村庄治理现代化体系由村庄治理价值、村庄治理制度、村庄治理模式、村庄治理主体、村庄治理行为、村庄治理能力和村庄治理绩效等七个部分组成。村庄治理现代化目标实现关键在于突破村庄治理系统困境。而村庄治理系统困境可细分为村庄治理价值滞后、村庄治理制度不完善、村庄治理模式复杂化、村庄治理主体一元化、村庄治理行为不当、村庄治理能力不强和村庄治理绩效低下等七个方面。村庄治理现代化路径可细化为七个方面:重构村庄治理价值、完善村庄治理制度、改进村庄多元治理模式、实现村庄治理主体多元化、实现村庄治理行为科学化、提升村庄治理能力、提高村庄治理绩效。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业方  
基于家庭与村庄核心功能变迁的框架,解释农村妇女在家庭空间中的主导性权力及在村庄中的边缘性地位。随着家庭核心功能由生产功能向生活功能转变,妇女对家庭的劳动、情感及关系网络建构的贡献,凸显了她们的重要性及不可替代性。婚姻市场的失衡更抬高了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因村庄生产功能的限制,与男性相比妇女劣势明显。同时因缺乏主体性及污名化的形象,使妇女处于边缘地位。因此,现阶段提高农村妇女地位不仅要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也应关注到家庭与村庄功能的客观性,有针对性地开展促进性别平等的实践活动。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业方  
基于家庭与村庄核心功能变迁的框架,解释农村妇女在家庭空间中的主导性权力及在村庄中的边缘性地位。随着家庭核心功能由生产功能向生活功能转变,妇女对家庭的劳动、情感及关系网络建构的贡献,凸显了她们的重要性及不可替代性。婚姻市场的失衡更抬高了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因村庄生产功能的限制,与男性相比妇女劣势明显。同时因缺乏主体性及污名化的形象,使妇女处于边缘地位。因此,现阶段提高农村妇女地位不仅要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也应关注到家庭与村庄功能的客观性,有针对性地开展促进性别平等的实践活动。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祖佩  
通过对征地前后村庄政治的考察,发现随着村级组织掌握资源形态发生变化,村庄政治运作实现从吸纳向求援的转型。征地之前,村级组织掌握集体经济,通过多种手段吸纳村庄内部各种力量尤其是反对派从而实现村庄政治格局的动态平衡,村庄权力结构呈现体制内精英—中间派—反对派三元均衡的样态。征地之后,集体经济消失,村级治权弱化,为实现权力和利益空间的稳定,村级组织开始向基层政府和村庄外出精英求援,村庄其他势力的话语空间减缩,村庄权力结构逐渐呈现一元独大的形态。而在一元权力格局之下,村级组织逐渐悬浮,村庄治理陷入困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秀芳  刘建军  张素荣  
现代化是指从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历史过程,是市场化、城市化、民主化、法制化等方面有机联系的整合过程,农业、乡村和农民是现代化演化的对象,在这个过程中迫切需要乡村文化发展的支撑和保证作用。另一方面,由于中国现代化的后发型特点,中国不能重走西方以物质消耗为主的现代化道路,进行乡村文化建设,提高农民精神层面的收益,对中国的现代化而言,意义深远。当前我国乡村文化相对滞后,加强乡村文化建设迫在眉睫。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徐建青  
一个村庄50年的城市化变迁——保定市颉庄乡薛刘营村调查徐建青农村城市化可以有二种类型,或者说有二条道路,一种是通过农村工业化实现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向城市、城镇集中,以及随之而来的各项基础设施和商业、交通运输业等的建设和发展;另一种是城市郊...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卓  董彦峰  
项目帮扶是促进农村发展的重要动力,如何实现从外源型发展向内源型发展转变,对农村产业现代化尤为重要。以山东省L市Y村为例,采用案例研究方法研究资源匮乏型村庄产业现代化发展路径。研究表明:Y村大樱桃产业发展路径是一种外源刺激下的内源式发展模式——政策补贴提供了村民种植大樱桃的外部激励,村“两委”对村民的组织动员奠定了内外结合的组织基础;先富种植者的示范带动和普通村民的跟风模仿相结合,将村民经由政策补贴获取小利的外部动力转向经由樱桃种植发家致富的内生动力,促进了樱桃种植规模的扩大;果农之间相互跟风、模仿、竞争,推动了樱桃产品的升级换代与果树种植的多元化经营。由此得出启示:资源匮乏型村庄产业发展的关键是将村庄外部政策激励、市场需求与内部有限资源相结合,激发在村居民的内生动力,形成可持续的发展动力与发展模式,最终实现乡村振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