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67)
- 2023(6385)
- 2022(4736)
- 2021(4092)
- 2020(3323)
- 2019(7222)
- 2018(7383)
- 2017(13845)
- 2016(8012)
- 2015(9049)
- 2014(9230)
- 2013(8641)
- 2012(7569)
- 2011(6843)
- 2010(6933)
- 2009(6446)
- 2008(6535)
- 2007(6140)
- 2006(5589)
- 2005(5292)
- 学科
- 济(34160)
- 经济(34125)
- 业(20567)
- 管理(20256)
- 企(15179)
- 企业(15179)
- 中国(13755)
- 农(12258)
- 方法(11821)
- 业经(9984)
- 数学(9390)
- 数学方法(9294)
- 农业(8460)
- 学(8334)
- 地方(7341)
- 理论(7287)
- 制(7065)
- 发(6736)
- 财(6622)
- 教育(6238)
- 人口(5865)
- 发展(5686)
- 展(5579)
- 体(5454)
- 产业(5257)
- 银(5035)
- 银行(5013)
- 策(4922)
- 贸(4897)
- 贸易(4894)
- 机构
- 大学(121365)
- 学院(119540)
- 济(47053)
- 经济(46047)
- 研究(43242)
- 管理(40565)
- 理学(34313)
- 理学院(33841)
- 管理学(33159)
- 管理学院(32929)
- 中国(30485)
- 科学(26712)
- 京(26114)
- 所(22633)
- 农(22537)
- 财(21926)
- 研究所(20514)
- 江(19550)
- 范(19303)
- 师范(19140)
- 业大(18434)
- 中心(18425)
- 农业(17552)
- 财经(17414)
- 北京(16315)
- 经(15707)
- 师范大学(15462)
- 州(15248)
- 经济学(15031)
- 院(14651)
- 基金
- 项目(76450)
- 科学(60392)
- 研究(57253)
- 基金(54677)
- 家(48021)
- 国家(47574)
- 科学基金(40126)
- 社会(37406)
- 社会科(35363)
- 社会科学(35349)
- 省(30387)
- 基金项目(28505)
- 教育(27084)
- 划(25651)
- 自然(23854)
- 编号(23543)
- 自然科(23305)
- 自然科学(23300)
- 自然科学基金(22924)
- 资助(20748)
- 成果(20340)
- 重点(17843)
- 发(17436)
- 课题(17225)
- 部(16622)
- 国家社会(15994)
- 创(15323)
- 教育部(14313)
- 创新(14310)
- 性(14263)
共检索到1847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竞能
21世纪是高新技术飞跃发展的世纪,要实现中国经济的现代化,必须同时实现国家、社会、制度和个人的现代化。本文从现代化对人口素质的要求入手,分析了现代化人口应具备的条件。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朱国宏
本文探讨的是现代化与人口素质的关系,目的在于分析中国人口素质之于其现代化进程的适应性及其相互联系。探讨的方法是,以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及其发展目标作为参照系,考察中国人口素质的状况及其与现代化的相互适应状况,以揭示中国人口素质在现代化中的作用。 一、中国的现代化 作为一种意愿,中国的现代化早于十九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澍卿
我国的人口素质研究起步虽晚,但方兴未艾,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人口质量研究将成为我国人口科学研究的一个重点。目前,集中精力研究人口素质的专家学者逐步多起来,这是人口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人口数量多与经济发展水平低的矛盾,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但人口质量低与提高社会生产力的矛盾,尚未引起足够重视,人们往往认为人口问题主要是人口数量问题。这反映在人口科学研究上,亦有类似现象。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面临着人口生育失控,大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穆光宗
1.依笔者管见,关于“人口素质”的研讨,涉及两个基本理论问题:其一是如何界定人口素质范畴的内涵和外延,其二是如何建立一套衡量人口素质高低或强弱的指标体系。迄今为止,人口学界关于“人口素质”的研讨还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概念论争的初级阶段。虽然我和许多人一样并不主张在“概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苏苹,张洁芬
生命是地球演化过程中的自然产物,而现在人类生存的环境是在亿万年生命活动的参与下形成的,人类生存受环境的影响,同时又是环境的改造者和利用者。所以人类和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极其复杂的关系。长期以来,人类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了自己所需要的具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环境;但同时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飞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铮,段成荣
一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我们必须为之奋斗的目标。即将到来的第三次生育高峰使控制人口增长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大家极为关注。同时,对提高人口素质问题也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胡伟略
随着大工业的发展,对劳动者数量的要求日益减少,对劳动者质量的要求逐渐提高。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科学研究中,人口素质问题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在形成人口科学中的一个新兴分支学科。但这门学科的理论内容及体系还很不成熟。开拓和发展人口素质理论,建立完善的人口素质科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徐皓
[期刊] 改革
[作者]
夏锋
未来5~10年,由于有着城镇化释放的巨大内需潜力,我国将仍然具有许多国家难以比拟的突出优势,由此形成重要战略机遇。种种情况表明,传统的以规模扩张为主要特点的城镇化模式难以为继。释放城镇化的最大潜力,必须加快推进人口城镇化的转型与改革。人口城镇化的突破口在于3~5年内基本解决有条件的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关键在于加快推进农村土地制度、城乡户籍制度、基本公共服务、财税体制、行政体制、社区管理体制、人口政策等领域的综合配套改革,为有序转移农业人口、提高城镇化质量提供制度保障。
关键词:
人口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 农民工市民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史桂芬 李真 黄少含
文章将人口迁移引入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结合我国特有的户籍制度,采用门槛回归模型对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验证,以探讨人口迁移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人口迁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双重门槛效应。当户籍管制程度较低时,人口迁移对经济增长的正向作用较为有限;随着户籍管制程度逐渐提高,人口迁移对经济增长的正向作用越来越明显;当户籍管制程度高于某一门槛值之后,人口迁移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再显著。因此,各地区应保持适当宽松的户籍管制水平,促进人口自由迁移,优化劳动要素配置,形成人口素质红利,从而推动地区经济发展。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叶东安
吴相陶在《山东人口》1988年第3期发表文章,对人口迁移与人口质量的变化作了分析,指出: (1)人口迁移对优生有重要的影响。从人类历史的角度看,迁移改变了人的生存环境,从而引起身体性状变化。环境能使身体性状朝有利方面变化,也能使身体性状朝不利方面变化。通过迁移选择有利环境,是人类发展进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人口迁移有利于实现优生。伴随着迁移而发生过许多民族混合、民族杂交。人口迁移为人们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选择配偶提供了条件,避免近亲血缘婚姻所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