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20)
- 2023(7536)
- 2022(5678)
- 2021(5044)
- 2020(4155)
- 2019(8986)
- 2018(9220)
- 2017(17346)
- 2016(9836)
- 2015(11345)
- 2014(11838)
- 2013(11021)
- 2012(10014)
- 2011(9060)
- 2010(9202)
- 2009(8633)
- 2008(8609)
- 2007(8255)
- 2006(7397)
- 2005(6890)
- 学科
- 济(42190)
- 经济(42144)
- 管理(25984)
- 业(25812)
- 企(20883)
- 企业(20883)
- 中国(14739)
- 业经(13384)
- 农(13161)
- 方法(11830)
- 地方(11191)
- 产业(10946)
- 学(10702)
- 制(10307)
- 理论(9536)
- 体(9168)
- 农业(8846)
- 数学(8413)
- 财(8398)
- 数学方法(8323)
- 技术(7523)
- 银(7477)
- 银行(7453)
- 发(7387)
- 教育(7241)
- 行(7199)
- 融(7156)
- 金融(7148)
- 和(6771)
- 体制(6208)
- 机构
- 学院(145691)
- 大学(144549)
- 济(57193)
- 经济(55886)
- 研究(53016)
- 管理(49414)
- 理学(41005)
- 理学院(40513)
- 管理学(39719)
- 管理学院(39453)
- 中国(38656)
- 科学(32954)
- 京(31861)
- 所(27708)
- 财(27157)
- 农(26194)
- 研究所(25075)
- 江(24752)
- 中心(22899)
- 范(22075)
- 师范(21822)
- 业大(21268)
- 财经(20848)
- 农业(20430)
- 北京(20085)
- 州(19763)
- 院(19126)
- 经(18585)
- 技术(17973)
- 经济学(17641)
- 基金
- 项目(91544)
- 科学(71225)
- 研究(70195)
- 基金(62797)
- 家(54939)
- 国家(54431)
- 科学基金(45358)
- 社会(43793)
- 社会科(41397)
- 社会科学(41386)
- 省(38353)
- 基金项目(32491)
- 教育(31875)
- 划(31318)
- 编号(29531)
- 自然(26502)
- 自然科(25846)
- 自然科学(25834)
- 成果(25408)
- 自然科学基金(25369)
- 资助(24335)
- 课题(22145)
- 发(22079)
- 重点(21195)
- 创(19054)
- 部(19002)
- 发展(18173)
- 国家社会(18026)
- 年(17931)
- 展(17892)
共检索到2323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张于喆 郑腾飞 盛如旭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任务,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产业经济学理论和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构建一个融合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双螺旋,解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要义,发现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了产业发展从资本主义的资本逻辑、规模逻辑和财富生产逻辑,向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本逻辑、质量逻辑和安全底线逻辑的转变,具有系统协同性、高效融合性、多层分布性、时代演变性、特色异质性等内涵特征,其既是一种科学理论,更是一种发展实践,打破了“现代化产业体系=西方化产业体系”迷思,涵盖产业增长、要素驱动、产业创新、产业结构、产业布局、产业组织、产业政策等产业体系的多个维度,以及目标立场、价值导向、主要任务、战略支撑和本质要求等中国式现代化的多项内容,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关键标志,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物质技术基础。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晏维龙
随着治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监督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愈益重要。国家治理的权力运行,决定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和监督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和必然组成。高质量发展更加突显监督体系和监督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性。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和监督能力现代化要在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下,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提升党和国家监督能力,同时要更加重视审计监督体系和监督能力的建设。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玉静
根据十九大的部署,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未来一段时期经济改革发展的根本目标。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本表述是: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那么,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要素和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庆庆 仝宣文 李志军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坚定“前途广阔、大有可为”的前景,构建“教随产出、产教同行”的生态,提升“一技之长,能动天下”的地位。同时,坚持特色引领、服务发展、质量为首、瞄准前沿的实践理路。为此,亟须基于人才培育、专业群建设、产教融通、师资优化等重点方面,创新性地建构在体系架构上“三方”协同、在人才培养上“四型”合一、在服务场域上“四维”联通、在创新发展上“五链”衔接的模式,形成职业教育革新的生态格局,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职业教育 教育现代化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李文军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跨越经济转型升级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战略目标,是全面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保证。在深刻理解现代化与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内涵的基础上,明确构建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与实体经济相互融合并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任务,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根本保障。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周文 张奕涵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为更好地应对美国“断链脱钩”威胁,回应国内经济转型发展的需要,党和国家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一重大战略部署,并将之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中国式现代化与现代化产业体系二者都是重大的时代命题,当前亟需剖析二者之间的内在关联,以深刻理解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概念内涵,准确把握以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要点与方式。本文分析认为,产业体系现代化是推动经济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是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近年来,传统产业结构理论愈发暴露出固有的局限性,在其指导下许多国家出现了现代化发展的困境。中国式现代化既具有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又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赋予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一概念更加丰富的内涵,也拓宽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现实路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新质生产力形成与发展的主阵地,是新型工业化的基础与目标,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引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能够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根基。以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着力点包括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水平、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及完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加快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必须推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有机结合;必须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必须持续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高永久 杨龙文
加快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应用价值,《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则是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的有益探索。以之为例,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的价值意蕴在于,服务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理论知识生产需求,服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族工作实践需要。围绕“主线观”、坚定“认同观”、树立“历史观”、把握“方向观”、诠释“文明观”这五大面向,则成为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的核心要义。当前,要在凝聚多元交叉和跨地域的学科力量中形塑理论体系,在政策话语和实践经验的学理性转换中检验理论体系,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中发展理论体系。通过依循这三条路径,最终构建起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进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有效运行,必须有治理现代化相匹配,从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尤其是瓶颈问题出发,形成解决问题的价值导向、体制活力、制度保障以及运行能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治理现代化,可以从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治理现代化的基本内涵以及实施路径三个方面深入解析。
关键词: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治理现代化 基本内涵
[期刊] 改革
[作者]
徐金海 夏杰长
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支撑。目前中国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还不高,尚未构建起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具体表现为:实体经济大而不强,产业体系的根基不牢;原始创新能力较为薄弱,产业体系的创新力不足;产业基础能力较弱,产业体系的控制力不强;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较低,产业体系的安全性不高。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点任务包括: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高技术先进性,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注重产业融合,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增强产业安全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未来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应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全面提升实体经济数字化水平,优化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的制度环境。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郑栅洁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关系我们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我们必须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论述精神,深入领会蕴含其中的深刻内涵和深邃思想,坚持以实体经济为重,推进产业智能化、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杜安国
适应新时代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特点的立体化“全域思政”育人体系,是立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目标,聚焦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主体性多维需求和成长期待与教育供给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彰显“跨界教育”特质,应对意识形态工作面临挑战的一种实践探索。其核心要义在于贯彻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教育的思想,强调教育中实践和环境、主体和客体的辩证关系“。全域思政”育人体系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要求提升高校思政育人体系的系统性,依托现代技术将思政育人工作贯穿于高职院校学生成长发展的全过程。其实践逻辑在于开发集成平台整合校内各个机构和教学单位,推进产教融合,形塑新时代的校园生活,创建“学习·实践·生活”全方位育人载体,形成“课程·社区·社会”三课堂全程联动教学体系,强化文化育人场效应,推动社会实践课程化,形成精准思政育人评价体系。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全域思政 育人体系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地方税务局课题组 马伟 谭军
构建和运用税收治理现代化指标体系是实现税收治理现代化目标的核心工程,有利于客观衡量和全面推进税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本文在学习借鉴国外现代税收管理指标的基础上,结合税收治理现代化目标的四个层面进行细化分解落实,建立了一套取数方便、衡量科学的指标体系,并通过对江苏省部分具有代表性地区的数据进行模拟计算和对照分析,验证了指标的可靠性,可为全省乃至全国税收治理现代化指标体系的建立提供具有借鉴意义的参考内容。
关键词:
税收治理现代化 税收管理 指标体系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何慧星 孙松
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适应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创建一流大学,实现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需要。围绕高校治理这一中心,立足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和治理制度三个基本点,着力解决当前高校"治理体系不平衡""治理能力低水平"和"治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构建起"政党(领导)+政府(管理)+高校(办学)+社会(监督)"的"四位一体"治理体系,充分发挥政党领导能力、政府管理能力、高校办学能力和社会监督能力。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金昌
本文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简要回顾了我国统计调查体系改革和发展的历程,概括了其成就与特点、问题与不足,提出了构建现代化统计调查体系的原则,给出了建立现代化统计调查体系的具体设想。
关键词:
统计调查 统计体制 统计改革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唐任伍
价值体系是现代化的精神之魂,决定着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和道路。中国式现代化以建立在“以人民为中心”基础上的独特价值体系区别于其他类型的现代化,构建起人类文明新形态。价值体系是一系列价值元素形成的系统,价值尺度、价值准则是衡量的标准,价值取向是灵魂,价值追求是目标,价值实现是手段,它们相互依存、相互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在对资本主义价值取向扬弃的基础上,形成了与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初心和使命相一致的“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追求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国家、社会、公民的和谐统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实现的组织保障,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是中国式现代化价值实现的根本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价值实现的品质保证,和平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价值实现的国际化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