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97)
- 2023(8327)
- 2022(7092)
- 2021(6417)
- 2020(5092)
- 2019(11548)
- 2018(11454)
- 2017(21328)
- 2016(11783)
- 2015(13323)
- 2014(13418)
- 2013(13312)
- 2012(13157)
- 2011(12413)
- 2010(12974)
- 2009(12239)
- 2008(12371)
- 2007(11643)
- 2006(10885)
- 2005(10283)
- 学科
- 济(55726)
- 经济(55662)
- 管理(36381)
- 业(31071)
- 企(24386)
- 企业(24386)
- 中国(19111)
- 地方(18926)
- 农(15894)
- 方法(14952)
- 环境(14501)
- 学(14041)
- 业经(13682)
- 发(11851)
- 数学(11269)
- 数学方法(11049)
- 农业(10863)
- 地方经济(10724)
- 制(10675)
- 和(10508)
- 财(10485)
- 融(10368)
- 金融(10367)
- 银(10150)
- 银行(10133)
- 行(9908)
- 资源(9796)
- 理论(9550)
- 贸(9201)
- 贸易(9188)
- 机构
- 学院(182787)
- 大学(182105)
- 济(70310)
- 研究(69742)
- 经济(68524)
- 管理(62642)
- 中国(54013)
- 理学(51236)
- 理学院(50519)
- 管理学(49505)
- 管理学院(49168)
- 科学(44871)
- 京(42268)
- 所(37962)
- 研究所(33960)
- 财(33921)
- 农(32929)
- 江(31182)
- 中心(31121)
- 范(29004)
- 师范(28735)
- 北京(27697)
- 业大(25798)
- 州(25762)
- 农业(25642)
- 财经(25543)
- 院(24734)
- 省(23831)
- 师范大学(22896)
- 经(22744)
- 基金
- 项目(109603)
- 科学(84726)
- 研究(81518)
- 基金(75607)
- 家(66534)
- 国家(65888)
- 科学基金(54754)
- 社会(50284)
- 社会科(47461)
- 社会科学(47441)
- 省(44455)
- 基金项目(39082)
- 划(37230)
- 教育(36167)
- 编号(34080)
- 自然(33882)
- 自然科(32891)
- 自然科学(32881)
- 自然科学基金(32244)
- 资助(31053)
- 发(29930)
- 成果(29578)
- 重点(25327)
- 课题(24936)
- 发展(23896)
- 展(23460)
- 部(23097)
- 创(21850)
- 创新(20488)
- 国家社会(20367)
共检索到3081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福玲
在公益诉讼制度尚未建立起来的情况下,我国传统的私益诉讼制度实际上已经为环境诉讼提供了相对丰富的立法保障。为环境公益而诉,在传统私益诉讼中的原告资格问题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制度瓶颈。司法实践中原告资格在传统私益诉讼中已经成功地进行了扩张,早已突破了"直接利害关系原则",通过传统私益诉讼来达到维护环境公益的目的,适格的原告并不匮乏。司法系统在痛下决心后对环境诉讼给予的有力保障,在现有法律框架下,除了原告资格的有效扩张以外,还有许多亟待发掘利用的司法制度宝藏。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江润民 朱晖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因其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在实际操作中经常需要面对来自科技和道德的挑战。以司法权为主导强化其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的作用,并以行政权作为辅助系当前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设计的主要内容。但是,司法权的加强容易造成其突破自身权力范围侵入行政权的范围之内或者与行政权功能相重叠,造成司法权与行政权关系定位错误。当代环境事业冗杂零碎,更加需要利用行政权来作为主要解决环境问题的手段。因此,就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关系而言,应当通过加强和有效运用行政权、增设民事公益诉讼前置程序以及完善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来纠正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两者的关系,从而使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得到良好的运行。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何英 鄢斌
环境民事侵权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制度所说的举证责任倒置是一个举证责任的再分配 ,其基本考虑乃在于要衡平受害人和致害人间基于环境侵权之制度特征所致的信息不对称和地位的不对等。对现有环境民事侵权中举证责任倒置的举证责任分配原则所涉及的归责原则、侵权构成要件、因果关系推定以及当事人举证与法院依职权推定相结合原则的理解与适用是立法和司法需要加以重视的方面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周湖勇
《民事诉讼法》修改未涉及劳动诉讼问题,鉴于劳动争议案件的特殊性,需要考虑劳动诉讼在民事诉讼中的定位问题。为此,既要从我国的劳动立法和司法实践以及劳动争议案件的特点进行考量,又要借鉴和考量域外及其他地区劳动诉讼的立法和司法实践及劳动诉讼制度的发展趋势。具体而言,从立法形式而言,劳动诉讼立法要逐步与民事诉讼分离,以适应劳动诉讼司法实践的需要;从内涵而言,劳动诉讼要走新路,即走低廉、简易、便捷之路,不可以传统民事诉讼作为样板。
关键词:
民事诉讼 劳动诉讼 立法模式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周湖勇
《民事诉讼法》修改未涉及劳动诉讼问题,鉴于劳动争议案件的特殊性,需要考虑劳动诉讼在民事诉讼中的定位问题。为此,既要从我国的劳动立法和司法实践以及劳动争议案件的特点进行考量,又要借鉴和考量域外及其他地区劳动诉讼的立法和司法实践及劳动诉讼制度的发展趋势。具体而言,从立法形式而言,劳动诉讼立法要逐步与民事诉讼分离,以适应劳动诉讼司法实践的需要;从内涵而言,劳动诉讼要走新路,即走低廉、简易、便捷之路,不可以传统民事诉讼作为样板。
关键词:
民事诉讼 劳动诉讼 立法模式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琳
“蓝碳”在中国环境公益诉讼中实则有着诉讼缘由、保护法益、责任承担方式这3种不同的角色与定位,应给予不同的规范化建议。应明晰“蓝碳”行政监管机制、明确将“蓝碳”纳入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受案范围;转变环境司法范式,开启“蓝碳”环境司法机制,保护“蓝碳”法益;从适用范围、条件、程序等方面来规范作为责任承担方式的“蓝碳”。
关键词:
蓝碳 环境公益诉讼 生态修复 现代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宋宗宇 王热
由于环境侵权责任因果关系的特殊性,法律规定在环境侵权诉讼中实行因果关系推定。环境侵权诉讼中的因果关系推定是指法官根据法律规定,从已知的基础事实推定环境加害行为与环境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并允许当事人提出证据予以推翻的规则。实行因果关系推定,实质上是直接将证明因果关系不存在的证明责任分配给加害人。受害人证明基础事实的方法有很多,但标准只有一个,即须达到高度盖然性。加害人对基础事实的反驳属于反证,而对推定事实的反驳则是本证。开展环境侵权诉讼中的因果关系推定讨论,对建立我国环境侵权诉讼理论体系以及实务操作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环境侵权 因果关系 推定 证明责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培萍
环境诉讼中的共同被告的追加与否以及他们承担责任的形式,对原告的举证义务和赔偿救济来说意义重大。旨在对该问题进行简单探讨,为司法实践提供一点建议。
关键词:
环境诉讼 共同被告 责任形式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谢登科
在线诉讼中的当事人程序选择权既源于当事人主体性理论,也源于诉讼程序的多元化和精细化为其提供的外在空间,法院在线上诉讼中经历着从"场所"到"服务"的基本理念变革也要求赋予当事人程序选择权。从权利主体来看,在线诉讼中的程序选择权是各方当事人都享有的诉讼权利而不是专属于某一方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从利益性质来看,它是程序性诉讼权利而不是实体性诉讼权利;从行为效力来看,它是程序性形成权而不是程序性请求权。按照不同分类标准,可以将其分为概括性程序选择和具体性程序选择、合意性程序选择和单方性程序选择、积极性程序选择和消极性程序选择、事前程序选择和事后程序选择。《在线诉讼规则》虽然对不同类型程序选择权的适用范围、运行机制、法律效力等予以规定,但仍然有待进一步完善。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明辉 谢军
依照一般侵权法,原告要获得赔偿,必须证明其所受损失与被告不法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但是,对于证券市场的虚假陈述而言,原告很难证明其对虚假陈述的信赖及虚假陈述与其所受损失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对此,美国采用了目标认定法和市场欺诈理论,来简化因果关系的证明。为了保护投资者利益,遏制虚假陈述行为,我国有必要借鉴美国的因果关系推定,以减轻投资者的举证责任。
关键词:
虚假陈述 因果关系 信赖 侵权
[期刊] 求索
[作者]
王青斌 张莹莹
原告资格问题是投诉、举报案件的核心问题,也是最具争议性的话题。对于投诉人和举报人原告资格的判断,《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确立的自身利益标准,还可进一步完善。有必要回归到利害标准的一般判断结构上来,区分履责之诉与撤销之诉,分别确定投诉人和举报人有无原告资格。举报人在撤销之诉和诉请履行查处职责案件中均没有原告资格,在诉请履行奖励、受理和答复职责案件中则一律具有原告资格。投诉人在诉请履行受理和答复职责时恒具有原告资格;在诉请履行查处职责案件和撤销之诉案件中,投诉人的原告资格具有或然性,需要在区分真自益型投诉人与假自益型投诉人基础上进行综合判断。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秦绪才
诉讼资源不仅仅是指物质性的诉讼资源 ,还包括文化性的诉讼资源 ,且文化性的诉讼资源对物质性的诉讼资源的有效利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诉讼资源的理性配置应在合理配置的基础之上 ,充分考虑和尊重诉讼当事人的处分权 ,体现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资源当然包括诉讼资源配置的自由性 (即适当性 )。只有将诉讼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适当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才能使诉讼资源得到最有效、最合理的配置和利用。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喻玲
专家证人因其具备的知识、技能、经验等专门知识,能够帮助法官与陪审团认定案件事实及帮助法官解释普通人难以理解的复杂的专业性问题,已经成为现代诉讼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反垄断诉讼中合格的专家证词要满足主体、客体、检材等程序要件,并通过相关性和可靠性标准来检测其证明能力和证明力。专家证词是可以被排除的,在某些情况下也应该被排除。当专家在提供证词过程中,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商业秘密或者没有履行好其法定义务时,受损害方可以要求其赔偿。
关键词:
反垄断诉讼 专家证人 专家证词 合格要件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刘明江
在美国的版权诉讼中,地区法院可酌情将合理的律师费判给胜诉方。根据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指导意见,地区法院不可以理所当然地裁判律师费,而且不能对胜诉的原告和胜诉的被告给予任何有差别的待遇。在裁判律师费时,地区法院应当重点考虑败诉方诉讼立场的客观合理性,但也要考虑其他所有的相关因素,如轻率起诉、诉讼动机以及在特定情形中考虑赔偿和遏制的需要。我国应当借鉴美国的有益做法,完善与律师费转移有关的规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