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65)
2023(1822)
2022(1696)
2021(1548)
2020(1330)
2019(2710)
2018(2793)
2017(5325)
2016(3003)
2015(3330)
2014(3343)
2013(3269)
2012(3108)
2011(2992)
2010(3131)
2009(3162)
2008(3163)
2007(3076)
2006(2901)
2005(2711)
作者
(9505)
(8029)
(7747)
(7492)
(5072)
(3842)
(3532)
(3039)
(2965)
(2901)
(2741)
(2707)
(2679)
(2603)
(2428)
(2415)
(2366)
(2340)
(2265)
(2114)
(2040)
(1973)
(1871)
(1858)
(1799)
(1791)
(1710)
(1655)
(1577)
(1556)
学科
管理(13444)
(12840)
经济(12830)
(9145)
(8634)
企业(8634)
环境(8052)
(4944)
(4773)
方法(4772)
(3872)
规划(3765)
理论(3692)
环境规划(3655)
中国(3345)
数学(3248)
(3197)
数学方法(3197)
(2877)
业经(2845)
(2840)
资源(2734)
教育(2674)
地方(2489)
(2479)
财务(2472)
财务管理(2467)
企业财务(2379)
(2329)
金融(2328)
机构
大学(52821)
学院(51213)
(19901)
经济(19466)
管理(17676)
研究(16730)
理学(14660)
理学院(14488)
管理学(14264)
管理学院(14173)
中国(12428)
(11152)
(10759)
科学(10274)
(8694)
(8584)
师范(8541)
财经(8530)
(8376)
研究所(7773)
(7565)
中心(7197)
北京(6991)
师范大学(6865)
(6840)
经济学(6474)
(6132)
财经大学(6075)
经济学院(5740)
业大(5724)
基金
项目(29713)
科学(23597)
研究(22670)
基金(21819)
(18673)
国家(18512)
科学基金(15977)
社会(15256)
社会科(14450)
社会科学(14443)
基金项目(11306)
(11292)
教育(10298)
(9589)
自然(9490)
自然科(9227)
自然科学(9225)
自然科学基金(9067)
编号(8959)
资助(8655)
成果(8317)
重点(6810)
(6786)
国家社会(6498)
(6415)
课题(6347)
(5958)
教育部(5949)
(5844)
人文(5829)
期刊
(25179)
经济(25179)
研究(17401)
中国(9761)
(9637)
学报(8973)
科学(7642)
教育(7179)
大学(6877)
管理(6692)
学学(6293)
财经(5765)
(5612)
(4981)
(4273)
金融(4273)
图书(4082)
问题(3648)
技术(3588)
农业(3531)
经济研究(3379)
业经(3347)
书馆(3176)
图书馆(3176)
(3001)
(2930)
资源(2845)
(2568)
论坛(2568)
现代(2470)
共检索到805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余伟京  
环境冲突的成因分析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环节。环境冲突基于以下原因产生:工业社会的发展范式,环境行为参与权的剥夺和环境利益分配的不合理,代际层次、国际层次、国内层次、企业层次上均存在环境问题转嫁的可能性。因而在剖析环境冲突时必须寻求新的社会发展范式、平等利益集团的决策权、减少环境问题转嫁的可能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薛艳华  
我国生态环境损害救济存在环境公益诉讼的民事责任与环境行政执法的行政责任的功能重叠、环境司法权与行政权间的行权竞合与司法权越位等冲突。究其原因在于对环境公益诉讼与环境行政执法定位的不准确。为此,我们应在对司法权与行政权关系的一般原理进行探究的基础之上,阐明环境公益诉讼与环境行政执法应是"互补"与"监督"关系。二者冲突之消解应以"行政优先,诉讼兜底"及"多元治理,尊重专长"为原则。循此为进,完善环境公益诉讼诉前程序,重点根据环境行政执法与环境公益诉讼的诉讼请求的匹配度进行精细化设计。调适环境公益诉讼与环境行政执法的责任方式,将赔偿损失作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特有之责任方式,而恢复原状不应纳入环境公益诉讼的民事责任范畴内。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周作宇  
大学组织冲突与大学的改革和发展相伴相生,大学组织冲突主要表现在大学身份认同、行动安排以及组织设计等方面。从组织的立场上看,如何正视冲突、管理冲突、设计有效制度、限制冲突的消极作用、发挥冲突的积极作用,是大学组织发展的重要任务。在大学的身份问题上,必须突出大学组织的学术个性。在大学治理结构上,围绕学术组织的独特性质,一方面还微观政治的本来面目;另一方面,在学者社区和管理绩效间求得平衡,从个体行为层面开始,设计有利于人才培养这一核心的现代大学制度。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孙强  
读者权权利冲突是基于合法性、正当性读者权在权利实现和救济过程中所引发的冲突,其原因在于社会可供资源不足、读者需求的相互重叠竞合、图书管理制度设计的不合理等,解决路径在于提升图书馆所能提供资源总量,对图书馆管理规定进行有效规制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余伟京  
环境冲突通过制度的调整可以成为社会的"建设性力量",所以必须对环境冲突的社会功能有深刻的认识。环境冲突的负功能表现在:对自然环境和资源的破坏性后果;造成环境主体关系的紧张、对抗,破坏和谐的社会关系,影响社会整体的协调发展。环境冲突的正功能表现在:环境冲突所引起的社会竞争、对抗和紧张状态迫使人们更加科学地认识人和自然的关系,遵循自然规律,寻找清洁生产的发展途径;环境冲突所引起的社会竞争、对抗和紧张状态迫使人们更加慎重地考虑社会组织的形式,建立有效的行为规范机制。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吴长顺  王勇  郭豫婷  
为了提高营销渠道的效率,渠道成员往往寻求对冲突与合作进行有效的管理。然而,以往的营销渠道理论将研究的重点放在渠道内部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之上,从而忽视了对渠道外部环境的研究。为了探索渠道外部环境对渠道内冲突与渠道内合作的影响,并揭示冲突与合作之间的关系,首先通过文献回顾的方式综合、整理了学者们对渠道环境、渠道冲突与渠道合作所下的定义,在此基础上界定了渠道环境的概念与维度;然后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关于渠道环境、冲突、合作三者之间关系的理论假设,并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这些假设进行了验证。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发现,环境包容性对渠道内冲突有负面影响,对渠道内合作有积极影响;环境相互依赖性对渠道内冲突有积...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杜雁军  马存利  
社会冲突是西方研究群体性事件的社会学理论,科塞指出现实性和非现实性的社会冲突的区别,也指出"社会安全阀"可以运用潜在的冲突维持社会结构。农村因环境污染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是转型时期由于经济利益冲突、农民的环境利益诉求渠道不畅、司法救济对农民的环境利益保护不足等因素而导致的结果。对农村因环境污染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应通过发展农村"绿色经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立法、健全环境司法诉求渠道、建立应急预警机制、依法处置冲突等方式,来积极化解转型时期的农村社会矛盾。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沈木珠  
多边环境协定与世贸组织规则的关系问题在近年的争论中获得了新进展。多边环境协定中的某些贸易限制条款确实与世贸组织规则发生冲突,如何协调和解决目前仍然悬而未决。无论世贸组织成员及其贸易部长还是各国学者都对该问题极为关注,并提出协调两者关系和解决两者间冲突的种种建议,试图保持多边环境协定缔约国和世贸组织成员在多边环境体制与多边贸易体制之间的利益平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余晓钟  
论决策冲突形成的原因与对策余晓钟在群体决策中,常出现各决策者意见分歧,观点冲突,长期争论不休,决策难以产生的现象.这种局面的出现一方面反映了我国决策工作逐步迈入了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轨道,对重大决策能征求多方意见,不草率从事的可喜现象。另一方面也产生...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林希森  兰孝慈  
随着我国法治进程的加快,公民权利意识的增强,权利冲突已成为当今社会越来越普遍的法律现象,图书馆界也概莫能外。本文从法学视角,对图书馆权利冲突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解决的路径,以期图书馆事业走上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任海宾  王本陆  
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阐明教学伦理冲突的本质和功能,在对教学伦理冲突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归纳和抽象出教学伦理冲突的发生机制和解决策略模式。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刘春年  高家望  
同作为信息经济调控工具,信息道德与信息法有着功能的一致性。但是,由于性质的不同,信息道德与信息法律一旦同时存在,就经常处于冲突之中。本文首先论述了信息道德与信息法社会调控的功能;随后阐述了信息道德和信息法律冲突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解决信息道德和信息法冲突的设想:适度之度与和谐发展,目的是在两者适度的冲突中促进信息经济的不断发展。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郝德永  
课程改革决不仅仅是教学内容的更新,更为重要的是思维方式的转换。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是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的教育改革运动,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范式的根本转换。然而,认识上的分歧,使新课程改革在理论探究与教学实践中都遭遇了各种各样的非议、抵制与排斥。因而,不解决课程认识论问题,就会因为保守僵化的思维方式而使改革陷入困境与误区。基于此,本文在对传统课程认识论的批判性分析基础上,探索了当代课程的品质、使命与运行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