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32)
- 2023(2327)
- 2022(1829)
- 2021(1976)
- 2020(1467)
- 2019(3498)
- 2018(3667)
- 2017(4981)
- 2016(4081)
- 2015(4685)
- 2014(4946)
- 2013(4061)
- 2012(3872)
- 2011(3806)
- 2010(4163)
- 2009(3638)
- 2008(3624)
- 2007(3584)
- 2006(3393)
- 2005(3252)
- 学科
- 教育(18745)
- 中国(9427)
- 理论(7062)
- 济(6596)
- 经济(6589)
- 教学(5674)
- 管理(5523)
- 学(5110)
- 业(3865)
- 发(3539)
- 企(3388)
- 企业(3388)
- 发展(3378)
- 思想(3361)
- 革(3347)
- 展(3255)
- 高等(3209)
- 改革(3177)
- 研究(3175)
- 政治(3167)
- 思想政治(2969)
- 政治教育(2969)
- 治教(2969)
- 德育(2948)
- 教育改革(2786)
- 学校(2739)
- 学法(2580)
- 教学法(2580)
- 技术(2428)
- 生(2371)
- 机构
- 大学(57509)
- 学院(51240)
- 教育(26262)
- 研究(21412)
- 范(19771)
- 师范(19747)
- 师范大学(16470)
- 京(14225)
- 科学(11754)
- 济(11320)
- 职业(10831)
- 所(10763)
- 经济(10757)
- 教育学(10307)
- 管理(10294)
- 北京(10184)
- 江(10149)
- 研究所(9636)
- 技术(9504)
- 中国(9149)
- 州(8006)
- 理学(7964)
- 中心(7775)
- 理学院(7716)
- 教育学院(7597)
- 财(7534)
- 管理学(7404)
- 职业技术(7385)
- 管理学院(7260)
- 院(7224)
共检索到947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杨道宇
王阳明提出"圣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并以"通"释"圣"从而形成了万物一体的"通人"教育主张。一是"通天"以实现心与物的"互通互构":通过以心开物的活动,使万物之理在心中显现出来,同时使心的意识能力得以提升;二是"通融"以实现各种文化间的"互联互鉴":拆除文化藩篱使百家文化互联互融,借鉴他者文化使自身文化升华并与世共享;三是"通化"以实现生命与学问的"互成互全":以生命实践成就知识学问,以知识学问提升生命品味与实践;四是"通情"以实现人类间的"同情互爱":在苦难面前相互同情,在幸福面前共建共享;五是"通生"以实现人与万物间的"和谐共生":使万物在"人之成人"中多元共生,使人在"成物"中"成己"。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朱晓鹏
早年自称"出入佛老三十年"的王阳明,中晚期则高扬自我良知的主体性精神,对佛老思想特别是道术进行了批判:其一,弃绝了道教的长生术,认为真正的良知学只需追求成德成圣即可成就长生久视之境。其二,否定有神论,以良知本体论代替了道教等传统有神论,并进一步否定各种鬼神、秘技、巫术等。其三,批判了佛老的出世观,指出佛老之弊正在于其丧失家庭和社会的道德责任的出世行为。当然,王阳明对佛老思想的批判也有其局限性,应作客观的分析评判。而王阳明一生与道家道教的这种复杂关系是具有典型性质的,可以成为我们深入理解中国思想史的一个重要
关键词:
王阳明 佛老 良知 批判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贾庆军
中国传统善恶观之集大成者为阳明,西方善恶学说的顶峰则为尼采。根据阳明的良知宇宙学说,我们可以归纳出两类善恶。而尼采的善恶观则集中体现在其权力意志学说中,由此产生的超人道德乃西方道德观之顶点。将阳明善恶观与尼采超人道德学说进行比较,就能看到中西道德观的同异及良知学说之独特和高明。
关键词:
王阳明 尼采 善恶观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蒋鹏翔
上海古籍出版社整理出版的《王阳明全集》的"编校说明"中,存在重要版本失载、版本性质误判、校本选择不当等问题,本文对其版本方面的疏误进行了补正,并进而总结了今后古籍整理工作应该注意的三个问题:正确认识古籍的体例和性质;对整理对象的版本源流及现状做好调查;慎重选择底本、校本并拟定合理的编校凡例。
关键词:
王阳明全集 版本 校本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邹建锋 陈雪
通过对明嘉靖年间《传习录》多种稀见孤本的多年全国大调研,比较日本藏德安府刻本、范庆苏州刻本、国家图书馆文津馆藏萧彦绍兴刻本、温州图书馆藏钱錞江阴县刻本、上海图书馆藏刘起宗与丘时庸水西精舍刻本、复旦大学图书馆藏胡宗宪杭州刻本,我们认为,上图藏题南大吉刻《传习录三卷》并非嘉靖三年首刻本,而是万历时期重刻本,德安府本是国内外所存最早刻本,萧彦本为国内存世最早刻本,钱錞本源出萧彦本。水西精舍本,较德安府本增加二卷续录,其收语录较接近通行本下卷。北京大学图书馆藏《王阳明集》附录单刻《传习续录》2卷本为水西精舍重刻嘉靖本。崇正书院本为《传习录》定稿本。胡宗宪天真书院本为通行本《传习录》足本,内容最全。
关键词:
王阳明 传习录 版本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刘恒武 陈名扬
"贵阳讲学"是阳明心学的重要形成期,在阳明心学形成史上与"龙场悟道"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然而,先学有关王阳明贵阳讲学的这一段史实语焉不详,且互有龃龉。《元山文选》所收席书致王阳明系列书简和《送别阳明王先生序》述及王阳明在贵阳文明书院讲学的历史细节,这批文札可证:正德三年(1508年)夏至正德四年(1509年)四月这一时段内阳明曾一度应毛科之邀讲学于贵阳文明书院;正德四年(1509年)闰九月至同年十二月,阳明受席书邀请再度莅文明书院执教;文明书院是席书与王阳明相识相知的主要平台,两人在对"举业之学"的态度及《春秋》宗旨之理解等方面有颇多契合,在文明书院讲学期间王阳明还与席书就朱陆异同之辨、知行合一等论题进行了思想交流。
关键词:
王阳明 文明书院 席书 系列书简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张新民
"龙场悟道"是王阳明一生思想发展最引人注目的转折性事件,以其为中心线索展开多方面的分析,即可看到他"悟道"之前实有一个长期渐修的过程,主要是如何透过方法证入形上本体,从而获得"读书学作圣贤"的本体论依据。"悟道"之后亦有一个境界不断升华圆融的发展过程,主要是依据本体开出修行实践方法,从而旁助他人同自己一样证入形上本体。他的哲学可说是生命的本体的实践哲学,不仅要在体用关系上将本体界与现象界打通,而且更要在现实生活中将本体实践、道德实践、政治实践合为一体,从而建构一个充满了良知温暖和天理精神的人文化成世界。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张新民
静坐作为证入心性本体的一种入门工夫手段,构成了阳明龙场悟道后教之"三变"极为重要的一变。尽管为了对治静坐出现的各种缺失偏差,阳明也有针对性地辅以了"省察克治"、"存天理灭人欲"等一系列的方法 ,但实际都是对静坐法门的补充和完善,理当纳入同一个工夫范畴之内,不能构成独立的施教阶段。静坐的目的是"息思虑",当然也是收放心的工夫,不仅有着《大学》、《周易》一类经典的权威依据,而且也长期为宋明理学家所实践,其中尤以阳明入道体悟得力最深,用之以施教心亦最切,目的则在于摄用归体,真正契入形上道境,同时又依体起用,必须
关键词:
王阳明 施教方法 心性证悟 形上境域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陈乔见
孟子奠定了儒家性善论的传统,其所论性善的根据在于人皆有四端之心,其中恻隐之心尤为根本。朱子则以"性即理"来阐明性善的根据,认为"四端"是性体之发用,这就颠倒了孟子"以心(情)善言性善"的理路,同时他亦认为恻隐之心是四端之根本。王阳明以良知概念阐明人性善,良知绾合了孟子的四端,但阳明特别强调良知只是一个是非之心,是非只是一个好恶,这就使"四端"的中心由恻隐转移到了羞恶心和是非心。现代进化论的研究表明,以羞恶为内核的是非心才是人类特有的良心,这一看法也为儒家性善说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
儒家 性善 四端之心 良知 进化论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慕良
当前学界对于刘宗周思想的定位,多因其有改造王学之功而称其为王学之殿军,但对于其所理解王阳明之学是否即为得王学之"真",缺少一定的反思性思考。认真研读刘宗周阐述及评价王阳明思想的重要著作《阳明传信录》,对该书中刘宗周评"四句教"、"良知"、《大学》等按语与王阳明本人的思想作比照考察,发现刘宗周对于王阳明思想的"批评",实际是其对于"致良知"的"误读"。总体来看,刘宗周是继承于"湛学"的思维模式,将具有现象学意义上"自明性"前提的自然存在的"良知"理解为可界说的"知识性"存在,这种解读方式在学理上乃是"心学"之倒退。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或为合理把握刘宗周思想及梳理宋明理学的发展脉络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良知 王阳明 刘宗周 《大学》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诸凤娟
王阳明的民族思想是被贬谪在贵州龙场驿时与少数民族密切接触后逐渐形成的,是其心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天下无不可教化之人"的民族平等观,从人性本善、心之本体、纯粹良知的形而上层面讨论民族平等问题,以及"顺其情不违其俗,循其故不异其宜"的民族差异观,强调尊重少数民族同胞的实际处境和风物习俗,根据不同民族的不同境况而合乎情理地区别对待,皆有其合理性和进步性,值得我们批判地继承和创造性发展。他在贵州、广西置学校书院以讲学,传播心学思想和儒家礼义文化,客观上对少数民族地区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以及少数民族接受先进的思想文化,都起了促进作用。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诸凤娟
王阳明的民族思想是被贬谪在贵州龙场驿时与少数民族密切接触后逐渐形成的,是其心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天下无不可教化之人"的民族平等观,从人性本善、心之本体、纯粹良知的形而上层面讨论民族平等问题,以及"顺其情不违其俗,循其故不异其宜"的民族差异观,强调尊重少数民族同胞的实际处境和风物习俗,根据不同民族的不同境况而合乎情理地区别对待,皆有其合理性和进步性,值得我们批判地继承和创造性发展。他在贵州、广西置学校书院以讲学,传播心学思想和儒家礼义文化,客观上对少数民族地区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以及少数民族接受先进的思想文化,都起了促进作用。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王宇
美国学者亨克的《王阳明哲学》是英语世界最早的王阳明作品选集,长期以来影响巨大。但是亨克并未交代自己所翻译的中文底本为何书,直到1964年,倪德卫才考证出亨克翻译的是明末余姚人施邦曜辑评的《阳明先生集要》,但此书在清末民国初年版本很多。本文对比了《阳明先生集要》的各种版本,最后考证出亨克所翻译的是上海明明学社铅印的《学部校正阳明先生集要》;通过与中文底本的比较,可以发现亨克《王阳明哲学》的优点和不足。
关键词:
王阳明 亨克 英译本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鹿博
阳明心学博大精深,明清以后阳明学向不同文化区域与文化圈的传播辐射,形成了众多不同的诠释体系。后人对阳明学的诠释研究虽有不同的视角与立场,但都应该立足在王阳明本人研究的基础上展开。对王阳明本人的研究大致分作三个领域:其一,文献研究;其二,生平研究;其三,思想研究。当代能兼融三者而展开博大系统研究的学者,就有束景南先生。2017年11月,经其主持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王阳明年谱长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