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605)
- 2023(2349)
- 2022(2095)
- 2021(2047)
- 2020(1875)
- 2019(4160)
- 2018(4176)
- 2017(8466)
- 2016(4502)
- 2015(5142)
- 2014(5103)
- 2013(5149)
- 2012(4786)
- 2011(4305)
- 2010(4599)
- 2009(4491)
- 2008(4784)
- 2007(4627)
- 2006(4161)
- 2005(3835)
- 学科
- 管理(19206)
- 业(17860)
- 济(17558)
- 经济(17528)
- 企(16135)
- 企业(16135)
- 制(8241)
- 财(7949)
- 方法(7585)
- 银(6304)
- 银行(6304)
- 行(6047)
- 务(5912)
- 体(5904)
- 财务(5900)
- 财务管理(5881)
- 数学(5657)
- 数学方法(5598)
- 融(5501)
- 金融(5500)
- 体制(5326)
- 企业财务(5308)
- 中国(4877)
- 农(4801)
- 理论(4569)
- 业经(4467)
- 学(4432)
- 策(3220)
- 贸(3177)
- 贸易(3173)
- 机构
- 大学(73970)
- 学院(71547)
- 济(29113)
- 管理(28599)
- 经济(28474)
- 理学(23999)
- 理学院(23779)
- 管理学(23472)
- 管理学院(23331)
- 研究(21248)
- 中国(18603)
- 财(17422)
- 京(15157)
- 财经(13581)
- 经(12203)
- 江(11537)
- 科学(11318)
- 所(10531)
- 中心(10217)
- 财经大学(10114)
- 范(9953)
- 师范(9896)
- 北京(9583)
- 州(9318)
- 研究所(9164)
- 经济学(8861)
- 农(8529)
- 商学(8345)
- 商学院(8292)
- 师范大学(7985)
- 基金
- 项目(40655)
- 科学(32907)
- 基金(31042)
- 研究(31018)
- 家(26332)
- 国家(26085)
- 科学基金(22994)
- 社会(20620)
- 社会科(19525)
- 社会科学(19520)
- 基金项目(16212)
- 教育(15048)
- 自然(14664)
- 自然科(14383)
- 自然科学(14382)
- 省(14374)
- 自然科学基金(14165)
- 资助(12870)
- 编号(12671)
- 划(12551)
- 成果(11805)
- 部(10259)
- 教育部(9287)
- 人文(9004)
- 重点(8895)
- 性(8673)
- 课题(8533)
- 国家社会(8447)
- 制(8326)
- 项目编号(8186)
共检索到1130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瑞兰 孙守用
独立董事制度的建设有利于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可以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从独立董事在行使职能时所可能承担的成本以及所可能得到的激励的角度出发 ,详细解剖了影响独立董事有效发挥作用的各种因素 ,以此为依据 ,提出了完善独立董事制度的一整套建议
关键词:
独立董事 监督成本 激励 行为选择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俊强 刘琦琦
文章利用2005—2017年间上市公司的违规和投票等相关数据考察了公司违规、议案事项对独立董事出具否定意见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公司发生违规时,独董更倾向出具否定意见,可是独董主要对违规公告发布后的明确监管事项出具否定意见概率增加,说明独董监督行为更多出于免责考虑而非主动勤勉履行监督职能。在此基础上,从两阶段Treatment Effect Model的样本选择偏差模型、否定意见的不同度量、具体的议案事项和违规发现难易等方面进行稳健性检查,结论依然成立。研究结果有助于我们对独董出具否定意见影响因素的理解,同时也为监管部门细化独董职责和完善履职细则提供参考。
关键词:
公司违规 否定意见 议案事项 独立董事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马如静 唐雪松
文章针对独立董事监督决策的选择——积极监督、保持沉默还是消极退出等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和评论,提出了未来研究可能的拓展方向。认为任职风险是独立董事履行监督职责过程中重要的考量因素,任职风险强化了独立董事积极监督的动机,而且,任职环境风险特征与公司代理问题之间的交互效应是理解独立董事监督决策的钥匙,有助于解析中国公司代理问题严重但独立董事监督弱化之谜。
关键词:
独立董事 监督 沉默 辞职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谢德仁 黄亮华
文章运用我国上市公司2002-2010年间的数据研究公司代理成本和独立董事津贴之间的关系,以及机构投资者的监督对两者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独立董事津贴与独立董事所在公司代理成本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机构投资者监督强化了这一正相关关系,且这两种关系主要出现在代理成本相对较低的公司。文章研究结果意味着,独立董事已在一定程度上认知和重视公司的代理成本,且可能要求不同程度的津贴水平为其面临的代理问题寻求风险补偿,而机构投资者的监督促进了独立董事重视所在公司的代理成本,从而进一步提高其风险补偿。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焰 秦义虎
以2006—2009年媒体负面报道过的公司为样本,本文研究了媒体监督对独立董事辞职行为的影响,并探讨了独立董事声誉机制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本文发现,媒体负面报道量和独立董事的辞职概率显著正相关,而且影响力越大的媒体对独立董事辞职概率的影响越大。这说明媒体报道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有影响力的媒体发挥了关键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还进一步证明,媒体报道之后,越重视自己声誉的独立董事辞职的概率越大,说明就独立董事这一群体而言,声誉机制可以发挥很好的治理作用。
关键词:
媒体监督 声誉机制 独立董事辞职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周建 罗肖依 张双鹏
面对上市公司董事会结构配置整体合规无法有效提升董事会监督有效性的现状,本文从微观视角出发,构建了基于独立董事个体有效的董事会监督有效性理论,个体有效指独立董事个体拥有高—监督潜能。本文提出了独立董事监督潜能的概念,构建并证明了独立董事高—监督潜能形成所需具备的一定初始水平之上的四属性特征(动机、灵活工作时间、独立性、专长),以及四属性特征相互匹配整合形成独立董事个体监督潜能"异质性"的过程。董事会中只有高—监督潜能的独立董事个体才更可能施加"少数人"影响力,通过监督的"模范"行为及"发声"质疑,改变阻止董事会有效监督的"默许"的规范,形成有利于董事会识别潜在问题的"警觉"的规范,进而提高董事会...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吕荣杰 郝力晓 吴超
利用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02014年数据,研究了法律背景独立董事与上市公司违规犯罪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具有法律背景的独立董事与上市公司披露的违规犯罪次数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与被稽查出的时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法律背景的独立董事在上市公司中不仅没有起到监督作用,反而是包庇了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在法律指数高的地区,法律背景独立董事包庇上市公司违规犯罪的行为有所改善。研究成果填补了独立董事个人特质对公司治理影响的研究空白,为稽查公司违规提供新方向,亦为修改和完善我国独立董事制度提供参考。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吕荣杰 郝力晓 吴超
利用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0~2014年数据,研究了法律背景独立董事与上市公司违规犯罪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具有法律背景的独立董事与上市公司披露的违规犯罪次数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与被稽查出的时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法律背景的独立董事在上市公司中不仅没有起到监督作用,反而是包庇了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在法律指数高的地区,法律背景独立董事包庇上市公司违规犯罪的行为有所改善。研究成果填补了独立董事个人特质对公司治理影响的研究空白,为稽查公司违规提供新方向,亦为修改和完善我国独立董事制度提供参考。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李俊成 唐国梅
本文以2006-2015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以独立董事责任保险的监督效力为研究对象,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HeckMAn两步法、迭代式三阶段最小二乘法(3SLS)等方法,考察了独立董事责任保险与上市公司违规、公司业绩及大股东"掏空"行为间的关系。稳健的实证结果表明,独立董事责任保险的引入可以有效抑制国有上市公司违规及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发生,但对公司业绩存在消极影响。本文的研究对独立董事责任保险的监督效力进行了系统考察,为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葛燕 胡春香
中国证监会《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引起各方面对独立董事制度的关注。本文观察了中、美外部董事制度 ,探讨了影响外部董事发挥监督职能的若干因素 ,希望能够有助于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创新。
关键词:
独立董事 监督 防范 欺诈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若彤 李强
以沪深两市A股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高管在职消费与环境信息披露的关系,并探讨独立董事可能发挥的监督作用。研究发现:高管在职消费与环境信息披露质量显著正相关,而且这种正相关性主要存在于国有企业,表明高管在职消费越多,越倾向于提高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环境信息披露成为高管掩饰在职消费的工具;独立董事监督能够削弱高管在职消费与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正相关性,抑制高管的机会主义行为。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媒体监督力度较弱的情况下,独立董事对高管在职消费掩饰行为的监督作用更显著,表明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存在替代性。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缪艳娟
我国公司监事会监督不力已是不争的事实。有关法律规范对监事会职权等的规定本身存在诸多缺陷,是导致我国公司监事会监督不力 的重要制度原因。在当前董事会仍为大股东或内部董事控制的情况下,引进独立董事制度不仅难以发挥预期作用,而且还会造成与监事会功能的交叉、机构重叠,为此建议借鉴德国监事会成功的经验,重整我国公司治理监督机制。
关键词:
监事会 独立董事制度 公司治理 监督机制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宁向东 张颖
本文关注的问题是独立董事在监督过程中,其勤勉性和公正性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通过建立个体行为决策模型,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四项因素会对独立董事监督的效果产生影响。其中,来自独立董事个人方面的因素有两项:独立董事与控股股东之间的私人关系,会对监督的诚信度与勤勉度都产生负向影响;独立董事付出努力的机会成本,会对监督的勤勉度产生负向影响。来自外部环境的因素有两项:外部的监管力度能够同时促进独立董事监督的诚信度和勤勉度;控股股东对董事会的信息隐瞒会降低独立董事的勤勉度。基于以上结论,我们对独立董事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与改进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独立董事 勤勉 诚信 私人关系 声誉收益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胡振华 郅维嘉
本文探究了独立董事的职业背景对其选择性监督行为的影响,并以银行背景为例,采用20042015年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独立董事在不同企业中的监督行为。本文发现,银行背景独立董事整体上不发挥监督作用,但将其银行背景与企业的股权性质进一步区分为国有和非国有后,银行背景独立董事在不同企业中的监督作用表现出"同股权性质监督弱、异股权性质监督强"的现象,即在国有企业中,非国有银行背景独董比国有银行背景独董的监督更强,在非国有企业中,国有银行背景独董比非国有银行背景独董的监督更强。进一步的分析显示,银行背
关键词:
银行背景 独立董事 股权性质 监督职能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胡振华 郅维嘉
本文探究了独立董事的职业背景对其选择性监督行为的影响,并以银行背景为例,采用2004~2015年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独立董事在不同企业中的监督行为。本文发现,银行背景独立董事整体上不发挥监督作用,但将其银行背景与企业的股权性质进一步区分为国有和非国有后,银行背景独立董事在不同企业中的监督作用表现出"同股权性质监督弱、异股权性质监督强"的现象,即在国有企业中,非国有银行背景独董比国有银行背景独董的监督更强,在非国有企业中,国有银行背景独董比非国有银行背景独董的监督更强。进一步的分析显示,银行背景独立董事会比其他类型独董更积极地监督与其银行背景股权相异的企业。
关键词:
银行背景 独立董事 股权性质 监督职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