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98)
2023(5324)
2022(4327)
2021(3828)
2019(6559)
2018(6338)
2017(11848)
2016(6220)
2015(7161)
2014(7269)
2013(7246)
2012(7252)
2011(6964)
2010(7481)
2009(7323)
2008(7055)
2007(6806)
2006(6517)
2005(6138)
2004(5653)
作者
(20421)
(17290)
(16977)
(16412)
(11147)
(8053)
(7684)
(6681)
(6511)
(6219)
(6172)
(5847)
(5719)
(5527)
(5471)
(5256)
(4999)
(4984)
(4921)
(4739)
(4497)
(4178)
(4072)
(4044)
(3953)
(3945)
(3683)
(3514)
(3489)
(3365)
学科
(53931)
经济(53897)
管理(19271)
地方(15117)
(14503)
方法(13560)
(12474)
(12248)
企业(12248)
地方经济(11791)
数学(11302)
数学方法(11227)
中国(11183)
业经(9386)
(7625)
(6771)
(6768)
经济学(6725)
理论(6658)
(6291)
金融(6290)
(6221)
环境(6155)
(6008)
(5839)
(5610)
教育(5353)
农业(5331)
(5311)
银行(5298)
机构
大学(113329)
学院(110393)
(56448)
经济(55479)
研究(42562)
管理(36093)
中国(31074)
理学(29560)
理学院(29154)
管理学(28788)
管理学院(28553)
(25506)
(23554)
科学(23463)
(21815)
财经(19839)
经济学(19447)
研究所(19314)
(17945)
(17789)
中心(17436)
经济学院(17044)
(17014)
师范(16918)
北京(15318)
(14422)
财经大学(14367)
(13973)
师范大学(13753)
(13652)
基金
项目(60815)
科学(47928)
研究(46808)
基金(44067)
(37328)
国家(37010)
社会(32555)
科学基金(31103)
社会科(30746)
社会科学(30736)
(22928)
基金项目(21728)
教育(21297)
(18807)
资助(18031)
编号(17823)
自然(16748)
成果(16657)
自然科(16299)
自然科学(16296)
自然科学基金(16007)
(14670)
重点(14066)
国家社会(14033)
(13710)
课题(13430)
(13299)
经济(13177)
发展(12612)
(12437)
期刊
(75723)
经济(75723)
研究(43244)
中国(22214)
(20446)
学报(16897)
管理(16204)
科学(14696)
教育(13269)
大学(13046)
(12977)
经济研究(12971)
财经(12824)
学学(12051)
(11316)
(10536)
金融(10536)
技术(9720)
问题(9590)
业经(8956)
农业(8405)
技术经济(7452)
(7325)
世界(6812)
国际(6362)
经济问题(6085)
统计(6015)
改革(5913)
(5913)
经济管理(5720)
共检索到1870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何玉长  
1990年代以来,西方激进经济学家坚持现实批判主义,对资本主义制度体系进行了全面的批判。激进经济学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对我们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有积极意义,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也有借鉴意义。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文臣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在当代面临巨大挑战,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批判家卢卡奇、海德格尔和鲍德里亚这里尤为突出。他们分别在生产和消费阶段抓住时代的发展要素展开对马克思批判理论的批判,但是他们对马克思批判理论的批判要么回到纯粹思辨或走向虚无,要么抛弃人类生存的现实生活,最终都具有局限性。重估这些批判理论及其局限性,更有利于在当代社会发展中坚持并运用马克思学说,从而体现其所具有的当代意义。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何伟  
本文提倡科学的批判与批判的科学。批判应以真伪科学为对象,不应以方位来区分。在真理面前一切学科是平等的,应一视同仁。批判西方经济学不要干扰改革的实践。“国退民进”是国有经济战略布局,不等同国有资产流失,先有国退才有民进,不是民逼国退。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甘鸿鸣  李运  
激进主义发展经济学存在的历史并不长,它兴起于本世纪60年代末期,并以依附理论的出现为标志。激进主义发展经济学所具有的强烈的现实批判主义色彩使其在众多的发展理论中独树一帜。与研究一般经济理论的激进经济学不同,激进主义发展经济学并不是着眼于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它主要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对构成欠发达国家经济发展障碍的旧的国际经济秩序以及欠发达国家自身存在的传统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分析和批判。激进主义发展经济学研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蔡景庆  
以分析当代西方经济学整体步入迷茫的重要根源为背景,探析了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中的三个天然"短板",指出践行西方经济学给世界带来四个方面的"痛与伤",试图给人们提供看待和研究西方经济学的另一开创性视角。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余斌  
西方的计量经济学由于使用了数学工具,被视为经济研究走向科学的标志,并成为维护西方宏微观经济学,反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借口。但是,计量经济学本身并没有科学地运用数学,其研究成果也不具有科学性。计量经济学除了缺乏科学的经济学基础外,还存在数据使用不当、缺乏正确的哲学指导和正确的数学基础等缺陷。在经济研究中运用数学,必须严格遵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严格遵循数学的规律。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蔡景庆  
以分析当代西方经济学整体步入迷茫的重要根源为背景,探析了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中的三个天然“短板”,指出践行西方经济学给世界带来四个方面的“痛与伤”,试图给人们提供看待和研究西方经济学的另一开创性视角。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薛晋锡  梁岩妍  
个体存在的历史性是马尔库塞对政治经济学进行批判的理论基础。政治经济学在发展过程中逐渐确立起了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实证主义从与主体相分离的客观经验世界出发,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提炼经济活动中超历史的永恒规律,由于忽视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劳动异化,最终使政治经济学蜕变为一种意识形态。马尔库塞从人存在意义的角度来理解对象世界,其历史性思想强调个体在劳动过程中与对象世界的统一,以及在具体历史处境中的自由实现。在此基础上,政治经济学被马尔库塞的社会批判理论所超越,批判理论对生态文明、和谐社会以及精神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但是只有将其深入到马克思所揭示的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构性规律层面,才能真正为政治经济...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琨  
《资本论》第二卷出版伊始,价值转形问题就引发了经济学界的“百年争论”。针对马克思没有处理成本价格转形的“缺陷”,西方学者提出多种解决方案,均无法实现成本价格转形和“总量相等二命题”的兼容,致使转形问题成为“无解”难题。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的角度看,西方学者提出的解决方案都是形而上学的,不可能解决转形问题。其中,双重体系抽掉价值转形的任何中介环节,试图使价值范畴和生产价格范畴直接相等;单一体系则为了将价值规定无矛盾地纳入生产价格范畴强行修改价值理论。遵循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科学研究方法,国内学者在西方学者设定的数理分析框架下成功解决了静态的成本价格转形问题,取得了超越西方的原创性成果。“无解”的转形问题只能归咎于西方学者而与马克思无关。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屈炳祥  
科学的批判精神是《资本论》的一种固有本质属性,这是由它的创作者马克思本人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即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所决定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不仅是其总的立论基础,而且还渗透在它的各个方面,使《资本论》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具体范畴、基本原理、逻辑结构各方面都发生了革命性变革。因而,辩证法所具有的那种"批判的和革命的"品质就成了《资本论》及马克思主义整个政治经济学的一种本质属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它的"下册",它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具有同一个基因与同一个本质。今天研究《资本论》的科学批判精神,正好可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续接红色基因,传承革命品质,起到强根固本的作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杨春学  
新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以自由市场作为核心,配之以有限政府、道德秩序作为其相应的基础,并认为这样一种组合将能够在创造经济繁荣的过程中保障最大限度的个人自由。但是,新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阵营内部,对这些理念及组合的论证,是存在矛盾和冲突的,并没有一种逻辑上一致的分析,可以说是各种分析的杂烩。对于自由市场本质的理解,芝加哥学派和奥地利学派就持有不同的论证思路和观点。前者的论证基于均衡的概念,而后者的论证则是基于对不确定性的认识。至于这类经济学家基于"一致同意"对有限政府的论证,以及对基于纯粹个人主义社会观的所谓"道德秩序"的追求,却充满乌托邦的色彩。他们以"消极自由"的名义为自由市场提供辩护时,不仅使他们不可避免地陷入与自己所倡导的政治自由和道德秩序之间的冲突,而且也与欧美近代以来的主流文明趋势发生对抗。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文超  
收入分配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对马克思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分配理论进行比较,既是对两种经济学体系的科学性进行甄别工作的组成部分,也是寻求能够解决现实中收入差距过大问题的更为深刻和实用的分配理论的途径。批判实在论作为一门成熟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哲学,具有超越西方科学哲学的深刻性和科学性。以之为基础进行比较分析,两种分配理论在科学性上的差异则清晰可见。马克思的分配理论相对于西方经济学的分配理论,对收入差距过大问题的认识更为深刻和科学,对于对策的选择更有指导意义。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陈春艳  
一部具有开拓性的激进经济学专著——《激进政治经济学派》简评陈春艳纷繁复杂的西方经济学说和学派,根据它们对待资本主义制度的态度可以区分为自由派、保守派和激进派。前两种学派因为它们都是站在资本主义立场上,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尽管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但可以“医...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杨乔乔  韩志伟  
"经济人"假设作为一种抽象的经济学研究范式,在马克思理论研究过程中并没有引起重视。"经济人"假设是古典政治经济学建立其"科学"体系的抽象前提,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构建的起点,因而,有必要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视角出发,反思古典政治经济学"经济人"假设设立的原因与实质,分析古典政治经济学抽象假设的局限性,重新理解马克思对古典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出发点与立足点,在继承与改造"经济人"假设的基础上,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理论空间。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付文军  
人的问题一直是思想界持续探讨的话题。在《巴黎手稿》到《资本论》之间,马克思在“两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基础上完成了对人学问题的系统而科学地考察。此后,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关系的批判性考察,马克思言明了资本逻辑管控之下社会“骨架”不堪的生活遭际:雇佣工人深受剥削和压榨而成为“可怜人”、资本家是社会权力话语体系的“把控者”、土地所有者虽是社会上的“落魄者”却依然是剩余价值的“瓜分者”。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完成了对“人的存在方式的批判”。有鉴于此,马克思找到了人类摆脱“经济必然性王国”统治和真正“使人的世界即各种关系回归于人自身”的有效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