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23)
2023(10929)
2022(9650)
2021(9446)
2020(7702)
2019(18133)
2018(18380)
2017(34131)
2016(19500)
2015(22177)
2014(22462)
2013(21535)
2012(19750)
2011(17901)
2010(18014)
2009(16237)
2008(15724)
2007(13964)
2006(12444)
2005(10728)
作者
(53573)
(43991)
(43923)
(41946)
(28162)
(21273)
(20139)
(17409)
(17073)
(15888)
(15279)
(14773)
(13994)
(13930)
(13642)
(13319)
(13317)
(13091)
(12677)
(12555)
(11051)
(10929)
(10427)
(10245)
(9905)
(9903)
(9832)
(9778)
(8713)
(8669)
学科
(69485)
经济(69314)
管理(51850)
(47495)
(41134)
企业(41134)
方法(33335)
数学(26863)
数学方法(26519)
中国(23985)
教育(23343)
(18735)
(18678)
理论(18543)
(17274)
业经(16709)
(13959)
地方(13859)
技术(12201)
农业(12080)
(11938)
(11163)
贸易(11155)
(10789)
环境(10679)
(10667)
财务(10601)
财务管理(10583)
教学(10137)
企业财务(9995)
机构
大学(276088)
学院(268609)
管理(103854)
(95252)
经济(92806)
理学(90116)
研究(89163)
理学院(88983)
管理学(87378)
管理学院(86838)
(60238)
中国(59325)
科学(55846)
(46627)
师范(46379)
(44916)
(44288)
研究所(40432)
(39595)
北京(38960)
中心(38786)
教育(38153)
师范大学(37991)
业大(37682)
(37072)
财经(36436)
(32968)
(32504)
(31756)
技术(30677)
基金
项目(181251)
科学(143278)
研究(140826)
基金(128124)
(109564)
国家(108460)
科学基金(92879)
社会(86162)
社会科(80476)
社会科学(80450)
(71534)
教育(71185)
基金项目(68240)
(61880)
编号(60659)
自然(58862)
自然科(57445)
自然科学(57435)
自然科学基金(56383)
成果(52484)
资助(52027)
课题(43823)
(41418)
重点(41076)
(38500)
项目编号(37710)
(37365)
教育部(36340)
(35901)
规划(35141)
期刊
(105901)
经济(105901)
研究(89525)
教育(62556)
中国(56536)
学报(42054)
科学(38062)
管理(36611)
(33750)
(33620)
大学(32941)
学学(29158)
技术(26253)
农业(23899)
财经(18486)
图书(17923)
(17463)
金融(17463)
业经(16671)
(15651)
经济研究(15450)
职业(14566)
问题(13767)
理论(13447)
科技(12581)
实践(12552)
(12552)
(12514)
论坛(12514)
(12343)
共检索到3962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卢晓中  刘志文  
高等教育研究的社会责任,归根结底就是为了促进高等教育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只有当高等教育研究践行其应尽的社会责任,才能使高等教育切实履行好自己的社会责任;高等教育研究的社会责任是通过高等教育研究者来实现的。潘懋元先生高等教育研究的社会责任意识主要体现在:增强高等教育研究的社会责任感,注重高等教育研究的先导性,重视对高等教育本质与规律的探求,选择高等教育研究的方法论,坚持高等教育研究成果的普适性。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车如山  
潘懋元高等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除了与20世纪中国社会的进程以及个人的成长经历息息相关外,也深受前辈教育家思想的影响。他的教育思想中无不体现出对现实的关注。作为高等教育理论工作者,他始终坚守理论为实践服务的宗旨,体现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崇高的学术境界。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杨德广  
潘懋元教授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开设了"高等学校教育学",提出了高等学校教育与普通学校教育的两大区别,并提出要建立"高等专业教育学"的构想。1978年正式提出创建"高等教育学"。1984年主编出版了我国第一部、也是世界第一部《高等教育学》,为我国高等教育学科建设做出了杰出贡献。潘先生是系统提出高等教育特点和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的第一人,是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倡导者,是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理论的开拓者。几十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潘先生在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上勤于思考,笔耕不止。他的足迹踏遍包括港澳台在内的中国大地,去了数百所高校,做了上千场报告,一直引领着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发展。他博大精深的理论底...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胡建华  
在我国高等教育学科近3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潘懋元先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他主编的第一部《高等教育学》第一次构建了高等教育学的学科体系,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学科建立的重要标志;(2)他领导创建了全国第一个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率先招收高等教育学专业研究生,积极推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与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的成立,构成了我国高等教育学科发展的"训练制度化"与"研究制度化"过程,使得高等教育学成为一个新兴的知识领域。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应强  
潘懋元先生所做的高等教育学研究,其开拓性和奠基性是世人公认的,他是名副其实的学界泰斗。对这样一位大成之师来说,他的学术生活既在学问之中又在学问之外,成就的是立于学问又超越学问的大学问,主要表现在:做有责任担当的学问,做"顶天立地"的学问,用宽广的胸怀做学问,以学术为志业做学问。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泽彧  曹如军  
20余年来,潘懋元先生为从事高等教育研究的学界后辈们作序跋百余篇。这些序跋反映出潘先生对学与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成人与成事,历史、现实与未来,国际化与本土化等关系的精辟认识和独到见解。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正>2023年12月11日,“潘懋元先生高等教育思想学术研讨会”在厦门大学举行。会议围绕潘懋元先生高等教育学术贡献、人格魅力与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主题展开研讨。学会会长杜玉波、厦门大学校长张宗益出席会议并致辞,副会长林蕙青,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高等教育研究院原院长钟秉林作视频发言。学会副会长管培俊、邬大光,监事长孙维杰,副会长、秘书长姜恩来,学术发展咨询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马陆亭,厦门大学原常务副校长潘世墨等出席会议。
关键词: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曾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重要观念,为学校培育出全方位发展的学生指明了教育方向。“三全育人”这个概念的提出不仅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全过程的、系统的育人指导方向。高校应遵循教书育人规律与学生成长规律,加强实践育人,构建“大协同”“大先生”“大学生”三位一体的育人格局,推动“三全育人”落细落小落地。伴随着我国进入了新的时代方位,新时代的弄潮儿身上的责任意识与担当越来越重,现如今摸索培养“00后”的责任担当意识显得尤其重要。文章通过以“三全育人”的理念为核心去探讨创新“0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与担当的教育模式而提出进一步的可行性规划。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潘懋元教授 ,1 92 0年出生于广东汕头。曾任厦门大学副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议组召集人。现任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高教学会顾问、全国高等教育研究会名誉理事长。潘懋元教授在中国创建高等教育学新学科 ,主编了中国第一部《高等教育学》,创办了中国第一个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并任第一任所长 ,成为中国第一位博士生导师 ,培养了第一批高等教育研究硕士生和博士生。潘懋元教授主要著作有《高等教育学讲座》 ( 1 983 )、《高等教育学》 ( 1 984)、《潘懋元高等教育文集》 ( 1 991 )、《新编高等教育学》 ( 1 996)、《高等学校教学原理与...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艳萍  
继ISO9000国际质量认证标准、ISO14000环境认证标准为国人接受后,又一个全新的国际贸易标准闯入我们的视野———即被称为“人权标准”的SA8000社会责任国际标准。该标准关注的是员工的基本权利和劳动条件。各大跨国公司将逐步推行订单与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相挂钩的采购模式,我国的部分产业领域将受到波及,因此,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今年教师节前夕,在厦门大学的科艺楼,福建电视台为潘懋元教授录制个人专访节目。在录制前,潘懋元早早来到现场,学生、教师、记者轮番上前与他打招呼,致以问候。潘懋元满头银发,精神矍铄,他对每个人既谈笑风生,又态度谦和。虽然已经94岁了,但潘懋元仍然在开讲座、带博士生,活跃在校园和学术界。潘懋元15岁从教,至今已有79载。上世纪50年代初,他在全国率先开始讲授"高等学校教育学",到上世纪80年代初,高等教育学正式成为独立学科,潘懋元成为中国高等教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志文  
中国高等教育学科的开创者潘懋元教授十分关注高等教育学分支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他辩证地看待学科和研究领域的关系,确立了高等教育学分支学科的地位;积极倡导多学科研究方法,推动高等教育学分支学科的发展;热情为分支学科的专著作序,鼓励学者进行分支学科理论研究;招收不同学科背景的研究生,培养高等教育学分支学科的骨干力量。分析潘懋元教授的相关论述,可以为中国高等教育学分支学科未来的发展提供以下启示:正确认识分支学科与主干学科的关系,走学科建设与问题研究并重的道路,在发展中既要重视知识增长也要注重组织发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建凤  
十九大报告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但是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学生的生态责任意识直接关系着学校的生态文明建设,乃至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所以必须加强大学生的生态责任意识教育。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周川  
潘懋元教授在从事高等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的同时,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致力于研究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实践中的一系列重要现实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理论。这些理论不仅对实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且还诠释了高等教育应用理论的解释力,显示了高等教育应用理论的意义和价值。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董立平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原名为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它是专门从事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群众性学术团体组织。潘懋元作为其主要的倡议者、筹建者、领导者和引领者,对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的筹备、创建、创新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重大贡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