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75)
- 2023(5825)
- 2022(4639)
- 2021(4793)
- 2020(3510)
- 2019(8452)
- 2018(8534)
- 2017(13848)
- 2016(8827)
- 2015(10070)
- 2014(10286)
- 2013(9253)
- 2012(8878)
- 2011(8180)
- 2010(8854)
- 2009(7922)
- 2008(8026)
- 2007(7610)
- 2006(7126)
- 2005(6623)
- 学科
- 济(25886)
- 经济(25742)
- 教育(21736)
- 管理(19496)
- 中国(15710)
- 理论(15572)
- 业(14917)
- 企(14658)
- 企业(14658)
- 学(10257)
- 方法(10045)
- 教学(9019)
- 业经(8421)
- 和(7785)
- 农(7683)
- 财(7272)
- 制(6425)
- 发(5481)
- 思想(5297)
- 经济理论(5185)
- 政治(5028)
- 研究(4991)
- 学法(4977)
- 教学法(4977)
- 发展(4909)
- 数学(4853)
- 企业经济(4836)
- 展(4784)
- 策(4719)
- 数学方法(4707)
- 机构
- 大学(124529)
- 学院(116491)
- 研究(42032)
- 济(36723)
- 经济(35465)
- 管理(35372)
- 教育(31316)
- 范(29174)
- 师范(29072)
- 理学(29067)
- 京(28764)
- 理学院(28545)
- 管理学(27883)
- 管理学院(27600)
- 中国(26753)
- 师范大学(23978)
- 科学(23071)
- 财(22195)
- 江(21527)
- 所(20399)
- 北京(19508)
- 研究所(17957)
- 中心(17757)
- 职业(17170)
- 州(17123)
- 技术(16520)
- 财经(16444)
- 经(14730)
- 院(14592)
- 教育学(12187)
- 基金
- 项目(64490)
- 研究(59658)
- 科学(51842)
- 基金(41885)
- 教育(37559)
- 社会(36057)
- 家(34012)
- 国家(33463)
- 社会科(32491)
- 社会科学(32479)
- 编号(28401)
- 成果(28293)
- 科学基金(28123)
- 省(25987)
- 划(23763)
- 课题(23540)
- 年(20722)
- 基金项目(20517)
- 规划(17328)
- 项目编号(17250)
- 性(16649)
- 部(16632)
- 资助(16229)
- 重点(16086)
- 教育部(15664)
- 度(15342)
- 研究成果(14971)
- 阶(14756)
- 段(14696)
- 阶段(14658)
共检索到2078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车如山
潘懋元高等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除了与20世纪中国社会的进程以及个人的成长经历息息相关外,也深受前辈教育家思想的影响。他的教育思想中无不体现出对现实的关注。作为高等教育理论工作者,他始终坚守理论为实践服务的宗旨,体现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崇高的学术境界。
关键词:
潘懋元 高等教育思想 实践品格 社会责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杨德广
潘懋元教授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开设了"高等学校教育学",提出了高等学校教育与普通学校教育的两大区别,并提出要建立"高等专业教育学"的构想。1978年正式提出创建"高等教育学"。1984年主编出版了我国第一部、也是世界第一部《高等教育学》,为我国高等教育学科建设做出了杰出贡献。潘先生是系统提出高等教育特点和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的第一人,是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倡导者,是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理论的开拓者。几十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潘先生在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上勤于思考,笔耕不止。他的足迹踏遍包括港澳台在内的中国大地,去了数百所高校,做了上千场报告,一直引领着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发展。他博大精深的理论底...
关键词:
潘懋元 高等教育学科 创始人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卢晓中 刘志文
高等教育研究的社会责任,归根结底就是为了促进高等教育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只有当高等教育研究践行其应尽的社会责任,才能使高等教育切实履行好自己的社会责任;高等教育研究的社会责任是通过高等教育研究者来实现的。潘懋元先生高等教育研究的社会责任意识主要体现在:增强高等教育研究的社会责任感,注重高等教育研究的先导性,重视对高等教育本质与规律的探求,选择高等教育研究的方法论,坚持高等教育研究成果的普适性。
关键词:
高等教育研究 责任意识 潘懋元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康丽颖
教育实践是教育活动者的生活实践,是教育活动者一种特有的存在方式,它是人的社会实践、人的日常生活实践和人的精神生活实践的统一。从严格意义上讲,教育理论工作者的研究性实践与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生活实践是两种不同的实践,教育理论工作者实践方式的局限性表现为用狭隘的专业实践代替教育生活实践;用逻辑的实践代替实践的逻辑;用重复性实践代替生成性实践。教育理论工作者回归实践,并不仅仅要解决理论运用于实践或指导实践的问题,而是要通过自身生活方式的重构实现教育活动的创新。教育理论工作者回归实践从改变自身的生活方式开始,同时也包括在实践过程中与中小学教师的合作和共同发展。
关键词:
实践 教育实践 教育理论工作者 生活方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正>2023年12月11日,“潘懋元先生高等教育思想学术研讨会”在厦门大学举行。会议围绕潘懋元先生高等教育学术贡献、人格魅力与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主题展开研讨。学会会长杜玉波、厦门大学校长张宗益出席会议并致辞,副会长林蕙青,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高等教育研究院原院长钟秉林作视频发言。学会副会长管培俊、邬大光,监事长孙维杰,副会长、秘书长姜恩来,学术发展咨询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马陆亭,厦门大学原常务副校长潘世墨等出席会议。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胡建华
在我国高等教育学科近3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潘懋元先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他主编的第一部《高等教育学》第一次构建了高等教育学的学科体系,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学科建立的重要标志;(2)他领导创建了全国第一个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率先招收高等教育学专业研究生,积极推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与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的成立,构成了我国高等教育学科发展的"训练制度化"与"研究制度化"过程,使得高等教育学成为一个新兴的知识领域。
关键词:
潘懋元 高等教育学科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应强
潘懋元先生所做的高等教育学研究,其开拓性和奠基性是世人公认的,他是名副其实的学界泰斗。对这样一位大成之师来说,他的学术生活既在学问之中又在学问之外,成就的是立于学问又超越学问的大学问,主要表现在:做有责任担当的学问,做"顶天立地"的学问,用宽广的胸怀做学问,以学术为志业做学问。
关键词:
潘懋元 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思想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郭长春
在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过程中,理论工作者负有重要的责任。要承担起这种责任,理论工作者有必要对这样两个问题形成共识:一个是理论创新的内涵,应当从理论创新的客观根据、客观内容、客观标准的角度和从理论创新的理论表现形式的角度来理解;另一个是理论工作者的责任,应当从在理论创新中和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中这两个方面来理解,并且应当从这两个方面来承担。
关键词:
理论创新 责任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吴敬琏
这是吴敬琏先生近期为本刊所写的一篇专稿。读完此文,我们感到了一种心灵的震动。吴敬琏先生以其冷静的笔触告诉我们: 改革10多年来,常看到这样的情况.一个新的口号刚提出时,许多具有保守思想的人都出来公开地加以反对,当反对不了的时候,就接受这个口号,但是在这个帽子下再做文章,抽掉这个口号的实际内容。这不仅在改革进程中,而且也是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多次发生的现象。必须警惕有些人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改革目标的错误理解。这些人认为,理论上无所谓是非,只是政治上的提法,三年河东三年河西,明天又不知会提什么了。当前理论工作者的基本任务,就是要把社会主义定位于市场经济研究清楚,一百年来认识过程是怎样的,认识过...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泽彧 曹如军
20余年来,潘懋元先生为从事高等教育研究的学界后辈们作序跋百余篇。这些序跋反映出潘先生对学与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成人与成事,历史、现实与未来,国际化与本土化等关系的精辟认识和独到见解。
关键词:
潘懋元 序跋 思想研究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杨广云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前瞻性理论——潘懋元学术思想研究之二杨广云在《试述潘懋元先生的学术思想体系》(载本刊1996年第2期)一文中,我们概述了其高等教育思想的理论框架。然而潘懋元先生并没有满足于抽象的理论框架,而是具体、深入地研究了制约当代中国高教改革...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周川
潘懋元教授在从事高等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的同时,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致力于研究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实践中的一系列重要现实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理论。这些理论不仅对实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且还诠释了高等教育应用理论的解释力,显示了高等教育应用理论的意义和价值。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枭鹰
教育规律及其特性为何,是带有元理论性质的教育问题。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教育规律是一种"确定性规律",把探求教育规律等同于寻找简单的线性教育因果关系。事实上,教育是有序与无序、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统一的复杂系统,教育中不存在严格的线性因果关系。教育规律主要表征为统计性规律和非线性规律,即教育因果关系不仅具有客观性和决定性,也具有统计性和选择性,还具有非线性和多向度性。因此,对于教育规律,我们必须走出确定性规律的思维框架和认识困境,树立一种统计性和非线性的规律观,洞悉决定性与选择性相统一的教育因果关系。
关键词:
潘懋元 教育规律 认识困境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今年教师节前夕,在厦门大学的科艺楼,福建电视台为潘懋元教授录制个人专访节目。在录制前,潘懋元早早来到现场,学生、教师、记者轮番上前与他打招呼,致以问候。潘懋元满头银发,精神矍铄,他对每个人既谈笑风生,又态度谦和。虽然已经94岁了,但潘懋元仍然在开讲座、带博士生,活跃在校园和学术界。潘懋元15岁从教,至今已有79载。上世纪50年代初,他在全国率先开始讲授"高等学校教育学",到上世纪80年代初,高等教育学正式成为独立学科,潘懋元成为中国高等教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志文
中国高等教育学科的开创者潘懋元教授十分关注高等教育学分支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他辩证地看待学科和研究领域的关系,确立了高等教育学分支学科的地位;积极倡导多学科研究方法,推动高等教育学分支学科的发展;热情为分支学科的专著作序,鼓励学者进行分支学科理论研究;招收不同学科背景的研究生,培养高等教育学分支学科的骨干力量。分析潘懋元教授的相关论述,可以为中国高等教育学分支学科未来的发展提供以下启示:正确认识分支学科与主干学科的关系,走学科建设与问题研究并重的道路,在发展中既要重视知识增长也要注重组织发展。
关键词:
潘懋元 高等教育科学 学科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