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759)
- 2023(2609)
- 2022(2304)
- 2021(2183)
- 2020(1947)
- 2019(4227)
- 2018(4172)
- 2017(8726)
- 2016(4716)
- 2015(5310)
- 2014(5122)
- 2013(5305)
- 2012(4875)
- 2011(4432)
- 2010(4593)
- 2009(4628)
- 2008(4814)
- 2007(4680)
- 2006(4338)
- 2005(4146)
- 学科
- 税(21597)
- 税收(20147)
- 收(19979)
- 济(16415)
- 经济(16390)
- 管理(15231)
- 业(14693)
- 企(13543)
- 企业(13543)
- 财(11296)
- 方法(6798)
- 务(6204)
- 财务(6195)
- 财务管理(6190)
- 企业财务(5967)
- 数学(5393)
- 数学方法(5354)
- 制(5287)
- 法(4897)
- 财政(4682)
- 学(4518)
- 中国(4517)
- 政(3992)
- 体(3691)
- 理论(3689)
- 和(3434)
- 农(3388)
- 银(3361)
- 业经(3360)
- 银行(3359)
- 机构
- 大学(71050)
- 学院(68726)
- 济(27483)
- 经济(26906)
- 管理(23613)
- 财(22930)
- 研究(20777)
- 理学(19422)
- 理学院(19199)
- 管理学(18995)
- 管理学院(18833)
- 中国(18581)
- 财经(16314)
- 经(14569)
- 京(14312)
- 江(12018)
- 财经大学(11833)
- 科学(11349)
- 税(11220)
- 所(10830)
- 务(9552)
- 州(9522)
- 北京(9429)
- 范(9246)
- 经济学(9211)
- 中心(9202)
- 师范(9187)
- 研究所(8928)
- 税务(8629)
- 经济学院(8274)
- 基金
- 项目(35672)
- 研究(28388)
- 科学(28065)
- 基金(26911)
- 家(22541)
- 国家(22349)
- 科学基金(19127)
- 社会(18920)
- 社会科(17985)
- 社会科学(17978)
- 基金项目(13579)
- 教育(12467)
- 省(12277)
- 编号(12119)
- 成果(11962)
- 资助(11342)
- 自然(10776)
- 划(10757)
- 自然科(10534)
- 自然科学(10531)
- 自然科学基金(10389)
- 性(9287)
- 部(8401)
- 项目编号(8322)
- 制(8284)
- 国家社会(8265)
- 阶(7893)
- 段(7856)
- 阶段(7850)
- 教育部(7666)
共检索到1195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戴芳 朱哲
退税是指在发生税收超纳、误纳以及法律规定减免征收的情形下,征税机关依职权或应纳税人的请求,将超纳、误纳以及已缴的减免税款退还给纳税人的行为。.在我国,税收征管采取了税收征收管理法和海关法分别立法的模式,凡是海关征收的税种以及海关代征税收的税种的退税手续由海关依照《海关法》第63条、《进出口关税条例》第52条进行办理,而税务机关征收的税种的退税手续则依照《税收征收管理法》第51条、
关键词:
征税机关 纳税人 扣缴义务人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翟帅
新税法实施衔接过程中,因税务机关、代扣代缴人与纳税人对于税法理解的差异以及财务处理失当等因素,在税务核算、纳税申报、汇算清缴等程序中产生纳税人溢缴税款的情形。由于税收征收管理法与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所构建的溢缴税款退还制度因权利性质不清晰,配套制度设置混乱,有碍纳税人退税权利的行使。因此,必须明确税收法律关系中的"公法之债"性质,将纳税人退税权利定位为请求权,适当扩展溢缴税款退还的主体,明确溢缴税款退还情形,对纳税人申请溢缴税款退还制度予以诉讼时效改造,统一溢缴税款返还的范围,以期更好地保护纳税人权利。
关键词:
纳税人 溢缴税款 退还制度 返还请求权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刘树艺
纳税人在履行纳税义务的同时,应该享有一定的权利,包括知情权、要求保密权等。当纳税人没有法律原因而履行了缴纳税款的义务,或者纳税人缴纳税款时尚有法律原因存在,但在缴纳后该法律原因消灭,纳税人就应该享有可以请求将已缴税款予以返还的权利,这就是纳税人的返还请求权。无论在公法还是在私法上,没有法律原因或约定原因而为给付,都在给付人与接受人之间形成了不当的财产转移,为了维持公平,法律应该予以调整。
关键词:
纳税人 纳税人权利 返还请求权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廖益新 刘逸芳 王昱冉
为解决我国《税收征管法》第五十一条的立法缺陷,应构建纳税人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将退税规则由单薄的条款扩充至体系化的规范设计。在实体上,纳税人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的成立要件为财产变动、税法范畴和无法律上原因,对无法律上原因的判断应当采纳实质的法律原因说。在程序上,明确纳税人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的行使范围与行使期限;税务机关应当根据不同情形适用不同的退税程序规范,当税务机关拒绝返还税款时,纳税人可提起课予义务之诉。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马云波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吕晓伟
缴纳税款后又骗取出口退税行为应当定性为骗取出口退税行为。学界对此行为性质产生争议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刑法第204条第2款的规定立法本意有误;违背犯罪构成理论,混淆了偷税罪与骗取出口退税罪的界限;违背罪刑相适应原则;违背禁止分割评价的定罪原则;违背罪数理论;是立法随意的表现。本款规定既不科学也不合理,应予删除。
关键词:
骗取出口退税罪 偷税罪 禁止分割评价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上海市国家税务局: 你局《关于请明确纳税人多缴税款应付利息的范围和程序的请示》(沪国税计[2002]11号)收悉。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税收征管法》第五十一条规定的应加算银行同期存款利息的多缴税款退税范围,《国家税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孙利军 胡彦炜
法律解释是在适用法律的过程中 ,针对特定的法律事实 ,对法律文本所作的理解和说明。在理解法律时应注意的问题是 :法律解释是在法律适用阶段所作的理解和说明 ;必须是对特定的法律事实的解释 ;是与待决案件有关的能影响处理结果的规范性文件的解释 ;法律解释的核心是对法律的理解。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得前
新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纳税义务人,应在年度终了后3个月内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在此背景下,个人所得税稽查中如何选择税收稽查的重点人群是税收稽查部门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本文以公众价值观调查的数据为基础对纳税人的税款支付意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性别、年龄及婚姻状况对税收道德有显著影响,而收入水平和接受教育的程度对公民的税收道德没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税款支付意愿 税收遵从 方差分析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朱禹臣
作为税收法定原则的重要保障,退税请求权创设了纳税人就多缴、误缴的税款向税务机关请求返还的权利,其实体定位为假借民法概念的公法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税收征收管理法》第51条以发现多缴税款情形的不同主体进行区分,赋予不同的法律效果:若当事人发现,需在纳税三年内请求,且可以主张利息;若为税务机关发现,则无时间限制,却不支持利息返还。此区分缺乏正当性,需结合不当得利理论进行再类型化。除故意超纳的情形外,税务机关均需返还利息,纳税人应在三年之内主张的时间限制是诉讼时效,但可归责于税务机关的退税情形不在此限。退税请求之诉属于行政诉讼,但需要结合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的法理,参考民事诉讼规定对《行政诉讼法》规则进行改造。在证明责任问题上,纳税人需证明“对方受利益”“己方受损害”这两个要件,而税务机关应承担证明征税行为合法的责任。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王选汇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甘功仁
纳税人的权利,可以分为宏观上的纳税人的整体权利和微观上的纳税人的个体权利。其中纳税人对税收使用的监督权是纳税人享有的—项极为重要的整体权利,这是对税收概念作出新的诠释,即从税收征收与使用相统一的角度得出的结论。本文论述了确立纳税人的税收使用监督权的必要性,并从国家权力机关对财政支出的决策和监督,建立健全纳税人参与监督财政支出的机制,建立健全财政支出公开制度等几个方面,论述了纳税人对税收使用的监督权的行使方式。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王桦宇
诚实推定权是纳税人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税收法治的核心要素之一。税法上的诚实推定权包括申报诚实推定权、纳税诚实推定权和救济诚实推定权;诚实推定权既是一种程序性权利,也是一种实体性权利。诚实推定权在性质和功能上与税法上的信赖利益保护、诚实信用等相关概念和原则既有相似性,又有侧重点。在参照国际经验并立足本国特色基础上,中国税法应增加纳税人诚实推定权的规定,在税收执法和税收司法中贯彻诚实纳税推定原则。
关键词:
诚实推定权 纳税人权利 税收法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