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73)
2023(5589)
2022(4827)
2021(4233)
2020(3576)
2019(8029)
2018(7952)
2017(15034)
2016(8166)
2015(9296)
2014(9570)
2013(9796)
2012(9698)
2011(9159)
2010(9518)
2009(9128)
2008(8741)
2007(7994)
2006(7622)
2005(7006)
作者
(25981)
(22076)
(21984)
(21268)
(14544)
(10625)
(9914)
(8802)
(8364)
(8337)
(7965)
(7691)
(7654)
(7363)
(7175)
(6709)
(6609)
(6590)
(6315)
(5992)
(5866)
(5475)
(5441)
(5376)
(5288)
(5050)
(4923)
(4521)
(4508)
(4400)
学科
(64072)
经济(64030)
管理(23042)
地方(20361)
(19443)
方法(18375)
数学(15828)
数学方法(15726)
(15578)
企业(15578)
地方经济(13600)
(13110)
中国(12444)
业经(11121)
(10967)
(8270)
环境(7983)
(7941)
农业(7710)
经济学(7349)
(7313)
金融(7311)
(7060)
(6709)
理论(6595)
(6570)
贸易(6562)
(6507)
资源(6239)
(6137)
机构
大学(135548)
学院(134637)
(65633)
经济(64496)
研究(52722)
管理(46174)
中国(38780)
理学(38665)
理学院(38081)
管理学(37413)
管理学院(37162)
科学(31073)
(28774)
(28421)
(27869)
(27760)
研究所(25149)
中心(22052)
财经(22046)
经济学(21573)
(20287)
(20041)
师范(19889)
(19677)
经济学院(18937)
(18268)
(18078)
业大(17436)
(17330)
北京(17283)
基金
项目(80813)
科学(63721)
研究(59178)
基金(58453)
(50319)
国家(49880)
科学基金(42312)
社会(40095)
社会科(37917)
社会科学(37904)
(33134)
基金项目(30614)
教育(26241)
(25792)
自然(25442)
自然科(24760)
自然科学(24752)
自然科学基金(24313)
资助(24164)
编号(22334)
(19280)
重点(19006)
成果(18921)
(17884)
课题(17338)
国家社会(16355)
发展(16109)
(15885)
(15726)
教育部(15360)
期刊
(87301)
经济(87301)
研究(47727)
中国(27420)
(22194)
学报(20993)
管理(19450)
科学(19350)
(18007)
大学(15950)
学学(15162)
经济研究(14287)
财经(13453)
(13300)
金融(13300)
教育(12173)
农业(11899)
技术(11871)
(11756)
业经(11486)
问题(11126)
技术经济(8671)
(8343)
资源(8064)
世界(7892)
统计(7547)
国际(7379)
经济问题(7111)
商业(6709)
现代(6694)
共检索到2234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彭智敏,董捷  
本文所指的长江三角洲系指江苏、浙江和上海两省一市。 浦东开发、开放的战略决策,意味着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开放开发的重点将逐渐转移至长江流域,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以武汉为中心的长江中游地区,同在一个大流域经济区中,经济上的联系十分密切,经济互补十分重要。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闫浩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心区 ,对该地区经济开放度( Economic Openness)作出正确的估价 ,并在此基础上决策未来发展 ,对指导地区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分析该地区的经济开放度 ,并对该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磊  段学军  田方  秦贤宏  
通过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各地级市1982—2007年人口数据和GDP数据,计算了各城市的人口地理集中度、经济地理集中度,不一致指数,人口重心和经济重心等,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人口集聚特征和经济集聚特征,两者在空间上的匹配关系及不同步性。研究结果显示:长江三角洲人口地理集中度和经济地理集中度均呈现出北高南低的分布特点;根据这两个地理集中度指数将长江三角洲16城市为三种类型:人口集聚超前于经济集聚,人口集聚滞后于经济集聚,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阶段内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口重心和经济重心均位于苏州市域内,历史轨迹呈现出人口和经济重心均向西南方向移动,并在向南移动上更具相关性的特点,经济重心移动的速度和规模远远超过人口重心的移动;分析表明,未来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中,人口和经济的空间分布关系将趋向于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罗小龙  沈建法  
在共同利益关系的理论框架下,通过对城市合作过程的追踪和参与者的互动分析,研究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主导的城市合作。研究发现城市合作是一个从信息交流、专题合作到共同市场建设的过程,并且总结出发展的、促销的、协调的、资源共享的和战略的合作五种类型的城市合作。同时研究也指出真正意义上的区域管治模式已经在我国出现。最后,文章不仅给出研究发现对区域规划和城市合作的政策应用,而且也指出了现有城市合作机制面临的问题。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益澄  
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同处中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对 2 1世纪中国经济全面走向世界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历史过程看 ,这两个地区都是秦岭淮河以南开发历史较早地区 ,鸦片战争后长江三角洲逐渐崛起 ,而珠江三角洲一度衰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由于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这两个三角洲地区发展不快。改革开放以来 ,这两个地区经济发展异军突起 ,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快和最活跃的地区。特别是上海浦东开发区和港澳回归对这两个三角洲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从未来趋势看 ,面临着中国加入WTO和知济经济的严峻挑战 ,这两大三角洲地区优势互补 ,将共同成为 2 1世纪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两大发动机。...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姜博  赵婷  雷国平  宋戈  赵映慧  
基于城市流强度的分析方法,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16个中心城市的城市流相关指标进行了测算、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城市集聚与扩散能力差异较大,按城市流强度数值的大小可将其划分为高、中、低3个等级;2006—2008三年间,上海、南京等部分中心城市的城市流强度呈现出持续上升的态势,而城市流倾向度指标变化不大,基本保持平稳;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已明显表现出多个都市圈绵延发展的态势,长三角都市连绵区初见端倪。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谢守红  何家凤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重要的旅游区之一,旅游资源丰富,旅游经济发达,但各市之间发展不平衡。文章选取6项核心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长江三角洲15个城市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和分类,接着对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促进长江三角洲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的若干对策。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黄敬跃  吴开  
本文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研究对象,确立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中心城市;运用引力模型计算各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分析各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辐射作用;通过对区域间经济联系强度的测算和比较,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主要经济联系方向提供一个空间导向,以便协调各区域的经济联系与合作;并且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大的港口城市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带动作用较大,辐射较为显著。因此,长江以北地区需着力打造一个大型中心港口城市。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郑魁浩  乔观民  刘键初  
本文运用区域分析法分别从长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南翼层次对宁波市发展进行定位 ,指出宁波市城市特色是港城 ,城市建设目标是多功能综合性港口城市 ,并对宁波市发展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詹军  
本文选取长三角城市群26个地市为研究对象,从时空角度分析了旅游经济差异的演变特征和影响因素。得出以下结论:第一,2008—2015年,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经济绝对差异扩大,相对差异缩小;第二,长三角城市群内大部分地市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核心—边缘结构稳定;第三,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经济差异的形成受到旅游资源禀赋、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层次等多个因素的共同影响。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谢天成  朱晓华  
长江三角洲地区自1978年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着区域经济格局的演变。采用1978-2005年长江三角洲16市GDP数据,首先计算分析区域GDP增加的总量与速度,定量描述区域经济的不平衡性,进而引入区域重心的概念,定量表示出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以来GDP重心的动态演化过程。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地区GDP增长速度较高的城市主要沿宁沪杭甬铁路呈"Z"型分布;发展速度较低的主要分布在长江三角洲边缘及两翼地区;上海市与第二位城市的差距有所减小;区域GDP重心整体上表现出缓慢、定向的向西南移动趋势,表明区域差异总体上在不断缩小。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佘之祥  
长江三角洲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经济区,其土地面积占全国的1%,人口占6%,但GDP占全国的20%(2003年),为国家提供的财政收入占全国的22%。历史文化悠久,是中国的富庶之区,也是中国和东南亚与世界各国经济文化交流最早的地区之一;现代的科技、文化、教育亦比较发达。近25年来,长江三角洲的高速发展和外向型经济有密切关系,主要表现为:①吸引了大量外资,促进了本区的经济增长;②对外贸易大幅度增加;③外资企业获得了丰厚利润,也为当地提供了就业岗位和税收。目前长江三角洲对外经济联系主要是欧美、日本和韩国;台湾、香港、澳门在中国的地位特殊,对该区投资也不断增加。东南亚在该区的对外经济贸易中所占比重不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沈惊宏  余兆旺  石张宇  朱磊  
从泛长三角省域、市域和市区三个层面,通过构建加权空间平衡点模型、中心度指数模型以及运用绝对集中度、分散度指数和城市场理论分析其空间格局演变过程。研究发现,泛长三角省域空间平衡点有趋近地理重心的态势;泛长三角地级市经济空间上主要呈现以沪宁线为核心的中心—边缘结构特征,市域经济出现空间极化和离散现象,空间上基本表现为GDP前十位城市和后十位城市,并找出了各个城市在不同时期其经济发展对整个区域空间格局的影响作用;泛长三角经济呈现由较均衡到趋不平衡再到趋均衡的发展态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