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47)
2023(3589)
2022(2931)
2021(2624)
2020(2207)
2019(4837)
2018(5012)
2017(9124)
2016(5361)
2015(6156)
2014(6597)
2013(6236)
2012(5858)
2011(5405)
2010(5422)
2009(5093)
2008(5030)
2007(4880)
2006(4381)
2005(3956)
作者
(17169)
(14207)
(14179)
(13419)
(8876)
(6822)
(6456)
(5624)
(5484)
(5158)
(4963)
(4871)
(4790)
(4696)
(4687)
(4321)
(4230)
(4230)
(4019)
(4000)
(3813)
(3562)
(3464)
(3446)
(3274)
(3228)
(3166)
(3157)
(2985)
(2920)
学科
(18685)
经济(18650)
管理(16484)
(11663)
(9874)
企业(9874)
(7616)
(6936)
(6699)
中国(6415)
(5963)
理论(5846)
方法(5641)
(5467)
环境(5176)
教育(4935)
(4424)
银行(4411)
业经(4346)
(4302)
金融(4294)
(4268)
数学(3981)
数学方法(3907)
地方(3841)
(3718)
(3680)
体制(3656)
农业(3295)
制度(3023)
机构
大学(81636)
学院(80759)
研究(29657)
(28729)
经济(27924)
管理(25660)
中国(22439)
理学(20728)
理学院(20458)
管理学(19986)
管理学院(19835)
科学(18994)
(18232)
(16159)
(16071)
(15640)
研究所(14473)
(14134)
中心(13035)
(12793)
师范(12631)
农业(12231)
业大(12192)
财经(11980)
北京(11616)
(11096)
(10663)
(10440)
(10285)
技术(10273)
基金
项目(48917)
科学(37111)
研究(36948)
基金(33409)
(29694)
国家(29412)
科学基金(23812)
社会(21893)
社会科(20583)
社会科学(20578)
(19925)
教育(17548)
(16987)
基金项目(16898)
编号(15607)
自然(14472)
成果(14435)
自然科(14098)
自然科学(14091)
自然科学基金(13818)
资助(13581)
课题(12171)
重点(11301)
(10599)
(10538)
(10351)
(9751)
(9584)
(9580)
项目编号(9395)
期刊
(37965)
经济(37965)
研究(27320)
中国(20317)
学报(16889)
(14719)
教育(14684)
(14101)
科学(13191)
大学(12456)
学学(11562)
管理(10218)
农业(9407)
(7874)
金融(7874)
财经(7361)
技术(7327)
(6397)
业经(5824)
经济研究(5475)
图书(5346)
(5115)
问题(5070)
(4527)
职业(4298)
(4221)
论坛(4221)
业大(4115)
书馆(4055)
图书馆(4055)
共检索到1331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明明  
温室气体排放配额初始分配的方式有无偿分配和有偿分配两类。无偿分配按照分配方法又分为基于祖父法则的分配和基于基准法则的分配。有偿分配主要有政府定价和拍卖两种。在当前各国的立法实践中,温室气体排放配额分配主要采取无偿分配方式。温室气体排放配额分配应当坚持效率原则、公平原则和环境效益原则,未来排放配额的分配应当采取有偿方式。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罗旖璇  
为应对气候变暖以及环境恶化问题,在碳交易市场上对碳排放物进行买卖成为了热点关注对象。碳排放权交易中处于基础地位且至关重要的一环是对碳排放权的初始分配。当前研究碳排放权交易以初始配额为研究对象的较少,但碳排放权初始配额分配机制和影响力的探讨与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碳排放权交易的有效进行,从而为保护环境、促进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帮助。对碳排放权交易初始配额基于不同主体、基于分配方式和基于福利效果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整理和简单评述,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建立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进行展望。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李凯杰  曲如晓  
碳排放权初始分配方式是影响碳排放交易有效运行的重要因素,本文利用局部均衡框架分析了三种不同碳排放权初始分配方式的经济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在碳排放交易发展初期采取可升级的免费分配和拍卖分配相结合的混合分配方式的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明明  徐伟  
温室气体排放管制的政治学根据包括绿色政治和政治合法性两个方面。在绿色政治的大背景下,国际政治和国内政治都将温室气体排放管制问题放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政府对温室气体排放行为进行管制是实现和维护其政治合法性的重要途径。温室气体排放管制本身是政府作为公共权力主体应当提供的一种特殊公共产品。温室气体排放管制是政府履行其社会职能的重要方面。温室气体排放管制的目的是为社会提供环境公共产品——安全的气候。作为地球村的一员,每个国家应当积极采取相关法律政策措施促进温室气体减排。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宋杰鲲  牛丹平  曹子建  张凯新  
基于IPCC碳排放系数法和贸易转移系数矩阵,测算了2000—2014年中国省域间的贸易转移碳排放量,分析了省域间碳转移的密切关系,核算了各省的共同责任碳排放量,利用加权变异系数、Theil指数和Gini系数考察了省域碳排放的公平性,并基于世袭制、平等主义、支付能力和综合公平等原则对2020年中国的碳排放配额进行分配。结果表明:可将中国30个样本省域划分为9个碳排放集结域;省域碳排放处于"比较公平"状态;要实现"十三五"减排目标,需要在全国范围内促进碳排放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罗良文  王建军  李珊珊  
与国际技术溢出对温室气体排放影响相关的国内研究比较有限,主要集中在对能源强度、效率和环境污染的影响方面,而仅有一两篇文献从FDI水平方向的技术溢出渠道对温室气体排放进行初步考察。在能源强度或效率影响方面,如Sun基于我国1980~1994年的数据得出改革开放促进了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的结论,史丹依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昌义  潘家华  陈迎  何为  戴玲  
历史排放责任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的基石,也是气候谈判中南北双方争议的一个焦点。该文对历史排放责任的科学基础进行分析。首先从自然科学的角度证实发达国家的历史排放是导致当前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的"人类排放活动"中的主要来源,探讨了两种不同的衡量历史排放责任的方法:气候模式方法和统计方法,并分析二者的优缺点及其不确定性;其次,在碳预算方法下对历史排放责任及其资金含义进行了分析,并探讨如何对历史排放的技术进步效应进行贴现;总结了对历史排放进行贴现的四点理由:物理科学基础、法律和伦理要求、技术进步的溢出效应以及现实政治谈判考虑。本文所取的物理、法律和技术三方面的年均贴现...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马翠梅  李士成  葛全胜  
火力发电是我国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部门,为有效控制该部门排放,应从生产和消费两个环节采取措施。准确核算电力消费引起的温室气体间接排放量是消费端减排的基础,其中电网排放因子会直接影响核算结果。本文总结分析了国内外相关电网温室气体排放因子研究,在已有的区域电网排放因子基础上,结合省级电网电力来源特点,提出了省级电网温室气体排放因子计算方法,以2010年为例计算得出各省电网因子,与区域电网因子进行对比分析,并估算了不同电网因子对核算各省调入电力间接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2010年省级电网因子与区域电网因子的差距在-67.4%~51.6%,不同电网因子核算得出的各省调入电力间接排放量相差-60.7%~...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斯蒂芬·P·施莱谢尔  刘荔  
如果能够避免危险的、不可逆转的气候事件,全球平均温度就不会比工业化前的水平高2°C以上。为了实现这一全球目标,我们必须在2050年之前通过渐进的方式将全球排放量限制在1990年水平的一半以下。本文利用全球化分析工具对排放减半所需的能源体系的根本性变化进行研究。通过建立一个包括社会、经济、能源和排放数据在内的综合数据库,将世界划分为占全球排放总量2/3的6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剩余排放总量的1个地区,对分析性框架中能源体系的关键驱动因素和参数进行研究,包括人口动态、经济活动以及能源和碳强度等,基于对这些关键参数分散和收敛的假设,推导出长期减排目标的涵义。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郭琪  王兆旭  
绿色配额只有在政府强制实现对环境产权有偿初始分配的前提下才能有效发挥引导行为的"限外奖正"作用。由于绿色配额客体的公共属性,初始分配实质上是把社会总体福利置于理性微观主体间的配置,应综合考虑福利的代际补偿成本和个体的代间交易成本,在实行标价限量配置方式下,以边际环境损害为基础,体现交易成本地区差异的定价机制。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冯子航  
碳交易制度下,控排企业的碳排放量额度由其经初始分配得到的碳配额数量决定。碳配额作为一种可交易的稀缺性资源,正衍生出巨大的经济价值。我国全国碳交易市场启动后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场,应准确把握碳配额初始分配这一关键环节,在“双碳”目标的指导下,结合我国碳交易市场发展的现实情况,优化碳配额初始分配规则设计,保障市场机制减排作用的有效发挥。要秉持“立法先行”的积极态度,尽快完善碳交易法律体系,制定专门的碳配额初始分配实施细则;优化分配方案,收紧碳配额总量设定,逐步提高有偿分配比例,结合各行业、各企业的特点采取适合的分配方法;加大监管力度,以稳定碳交易市场,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袁振华  温融  
气候变化及其引起的全球变暖是当前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采取经济、技术与法律等手段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减缓、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已成为国际社会共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在国际法层面提供了气候变化的法律框架并规定温室气体减排任务,需要各国建立自己的气候应对法律制度以落实公约的执行。作为温室气体排放大国,美国虽然游离在《京都议定书》减排机制以外,但为发展低碳经济,确保在未来国际经济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应对国际国内减排压力,美国国内气候变化法律制度也在不断发展更新。本文介绍了作为应对气候变化国内法重要内容的美国温室气体排放许可适用法规的最新进展,分析其温室气体排放许可适用新规的特征、发...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胡煦   贝多广   张为国  
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深刻地改变着地球的物理环境,进而影响人类社会。为了避免灾难的发生,人类正在行动,努力将升温幅度控制在1.5℃以下,并决心在未来的20~30年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而实现雄心勃勃的净零排放目标需要企业的参与。国际影响力估值基金会(IFVI)在发布了一份有关影响力核算一般方法论的最终文件之后,于2024年2月8日发布了《温室气体排放方法论》(征求意见稿)。这份文件发布的目的是提供一套方法论,用于衡量企业排放温室气体对人类社会福祉的影响,并将该影响货币化,通过披露影响力信息,推动企业和投资者等做出对应对气候变化有正面影响的决策。本文将从背景、主要内容以及争议焦点等方面解释这份方法论征求意见稿,并就我国应如何借鉴提出若干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庄贵阳  白卫国  朱守先  
国家和省级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在城市层面落实,需要以城市温室气体核算为基础。城市由于间接排放较多,故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方法与省级清单编制方法有所不同。考虑到中国自上而下的垂直管理体系,需要城市清单与省级清单实现功能对接。构建了中国城市电力消费间接排放的拆分方法,把城市电力调入调出的间接排放拆分为省际和省内的电力消费间接排放,理论上便可以实现城市清单与省级清单的对接,并以江西省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从而为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及应用提供理论及方法支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