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668)
- 2023(3046)
- 2022(2433)
- 2021(2172)
- 2020(1806)
- 2019(3793)
- 2018(3724)
- 2017(6742)
- 2016(3677)
- 2015(4238)
- 2014(4130)
- 2013(4161)
- 2012(3944)
- 2011(3740)
- 2010(3888)
- 2009(3619)
- 2008(3736)
- 2007(3591)
- 2006(3300)
- 2005(3128)
- 学科
- 济(19306)
- 经济(19298)
- 业(17424)
- 管理(15595)
- 企(13971)
- 企业(13971)
- 技术(10987)
- 方法(8123)
- 数学(6528)
- 数学方法(6476)
- 技术管理(5952)
- 农(5521)
- 中国(5042)
- 业经(4912)
- 学(4719)
- 理论(4291)
- 农业(4100)
- 财(3441)
- 贸(3154)
- 贸易(3153)
- 教育(3137)
- 易(3078)
- 制(2949)
- 环境(2921)
- 和(2722)
- 产业(2639)
- 发(2569)
- 新技术(2552)
- 高新(2547)
- 高新技术(2547)
- 机构
- 大学(66922)
- 学院(65590)
- 济(29022)
- 经济(28485)
- 管理(23874)
- 研究(23327)
- 理学(19954)
- 理学院(19748)
- 管理学(19503)
- 管理学院(19370)
- 中国(16432)
- 京(14521)
- 科学(14028)
- 所(12314)
- 财(12196)
- 研究所(11110)
- 农(10925)
- 江(10699)
- 范(9984)
- 师范(9921)
- 中心(9920)
- 财经(9770)
- 业大(9558)
- 经济学(9318)
- 北京(9184)
- 经(8797)
- 农业(8565)
- 州(8433)
- 经济学院(8345)
- 技术(8143)
- 基金
- 项目(40340)
- 科学(32084)
- 研究(30931)
- 基金(28992)
- 家(25683)
- 国家(25475)
- 科学基金(21401)
- 社会(20367)
- 社会科(19435)
- 社会科学(19429)
- 省(15731)
- 基金项目(14606)
- 教育(14130)
- 划(13253)
- 自然(12399)
- 自然科(12140)
- 自然科学(12140)
- 编号(11950)
- 自然科学基金(11940)
- 资助(11385)
- 成果(9906)
- 重点(9446)
- 创(9417)
- 部(9336)
- 发(9258)
- 国家社会(9055)
- 创新(8960)
- 课题(8652)
- 教育部(7989)
- 制(7943)
共检索到1031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明远
本文深入探讨了产业结构调整、工业污染防治与清洁生产法治的关系,以及企业管理、清洁技术与清洁生产法治的关系,指出产业结构调整、企业管理和清洁技术的应用是实现清洁生产法治的重要技术途径和方式,并已经得到许多国家清洁生产及其法治实践的普遍采用和证实,而清洁生产法治的实现又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和企业管理更加生态化,促进清洁技术进一步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左大培
一、转向商品生产的决定因素根据经济学的常识,商品生产的前提条件是存在着独立生产者的财产私有权和社会分工。但是,近年我国经济学界在研究商品生产发展的条件时,谈论的几乎总是独立生产者的财产私有权和经营自由,至多再加上一点文化的批判,强调自给自足的小农意识妨碍了商品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王春业
数字法治政府建设不应全盘否定科层制。数字法治政府并未脱离科层制架构,甚至依托科层制的专业化、多层等级优势,在科层制的组织架构下运行,具有科层制的逻辑基础。与此同时,通过先进数字技术的运用,数字法治政府又在科层制基础上,实现科层内部专业部门的协同,也使得层级间信息传播更快,是对科层制继承式的发展。未来在数字法治政府建设上,要加强政府整体性建设,将政府的内部协作和运行过程内隐化,对外则以整体性政府形象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要加强政务客户办事端建设,使得公众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便捷地获取公共服务;要加强与数字化相适应的法律规范建设,为数字法治政府提供更多法律依据。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马文峰 杜小勇
数字资源整合在数字图书馆建设领域的迅速发展不仅有深刻的实践动因,也有深厚的方法和技术的支撑。哲学方法、系统论方法和知识组织方法是数字资源整合的重要方法基础。支持知识整合的主要技术包括知识表示、知识获取、知识推理和知识共享等。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傅家骥
目前,人们所理解的以内涵为主扩大再生产,在我国实际上就是以技术改造为重点扩大再生产,就是把投资主要用在现有企业的更新改造上。以技术改造为重点扩大再生产,实际上已成为一条在技术飞快进步条件下发展经济的客观规律。由于我国过去曾长时期地把基本建设视作扩大再生产的主要形式,所以在阐述以技术改造为重点扩大再生产的同时,就必然要涉及到基本建设与技术改造的区别问题。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宜楠
一、“基础”的内容及其规定这里不讲多种社会的经济基础。而是讲多种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生产关系的基础和经济基础不是一回事。经济基础是指政治、法律等上层建筑依以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结构,即生产关系的总和,生产关系的基础是指物质生产条件和人身生产条件的分配,即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劳动力归谁所有。这个问题是一切社会经济问题中的中心问题和首要问题,它的说明和论证,将显示各种社会生产关系是怎样建立起来的,是根据什么条件建立起来的,以及这些条件是怎样在历史中形成的。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郭道扬
文章对会计学与会计工作在研究解决经济管理问题中的基础地位与作用展开论证,并通过史证研究方式,对社会上在会计学认识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求正本清源,拨乱反正。文章的最后部分研究了作为资本市场管理控制基础的会计,论证了会计在组织资本市场有规律运作中的关键作用,认为在对资本市场的有效控制中,如果失去了会计的基础性管理作用,那么资本市场运作也必然处于失控状态。
关键词:
会计学 会计理论 管理基础 资本市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林婧
蓝碳的保护对海洋生态保护、海洋防灾减灾等具有重要意义,是海洋碳汇交易、海洋产业生态化建设的前提,也是极具发展潜力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手段。蓝碳保护的理论基础源于国际环境法的共同责任原则,民法中的有关物权理论,以及陆海统筹理论。蓝碳保护的制度困境则表现在气候融资机制效能有限,蓝碳资源产权不明晰,以及生态系统服务付费制度实现不易。因此,需要推动国际环境立法,更多关注蓝碳议题,建立统一碳汇市场,并探索综合性生态补偿机制在蓝碳保护上的运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谢芳
本文探讨了围绕清洁生产进行组织学习的问题。从促进这种组织学习的四个关键性驱动因素出发 ,对其特征进行分析。本文所采用的理论依据主要来自关于创新和向内技术转化方面的文献 ,利用“接受性”和“吸收能力”两个概念来评价一个组织消化吸收新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
组织学习 清洁生产 技术转化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长庚 许明
消费对经济增长具有基础性作用。消费是一切经济活动的起点和落脚点,反映最终需求,对经济增长具有导向和拉动作用。消费带动的经济增长符合共同富裕和人民幸福的发展思路,真正体现了社会主义"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十三五"期间有效扩大消费需求的关键在于千方百计提高居民收入,保障居民增加的收入更多地用于消费、转化为消费,从根本上促进中国经济长期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消费 基础 经济增长 消费需求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钱俊生
自然资源是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它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工业革命后300多年来,掠夺式开采和挖掘,全球绝大部分工业生产可利用的矿产资源已不在地下,而是以废弃物的形式,如"汽车坟墓"、"钢铁坟墓"、"电子垃圾"等堆积在城市地表,并还在以每年100亿吨的数量增加。这一与消费同步增长、纯度较高的"城市矿山",可以取代大部分矿藏、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科学证明,物质是不灭的,世界上有多少新,就会留下多少旧。将报废产品"再生"成同类新产品,比利用矿石生产,产业链可缩短90%、节能减排超过80%。随着原生资源的枯竭和再生资源的"富集",资源再生产业正在成为世界上...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杨青龙
贸易理论的历史演进表明,比较优势是一国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的基本动因。古典、新古典和新贸易理论分别从劳动生产率、要素禀赋、生产规模等不同视角论证了基于生产成本的比较优势,进而可表达为"相对生产成本不等式"。随着制度、生态环境、"可持续性"等要素在国际贸易中日趋重要,使用制度要素所形成的交易成本、使用生态环境要素所形成的环境成本、耗费"可持续性"要素所形成的代际成本也逐步成为比较优势的成本基础。于是,可将使用或耗费广义要素的代价理解为"全成本",它构成了一国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的比较优势的基础。
关键词:
国际贸易 比较优势 生产成本 全成本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蔡继明
本文在劳动价值论的基本框架内 ,根据价值决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一基本规定和劳动生产力与价值量正相关原理 ,揭示了非劳动生产要素对价值决定的影响 ,指出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价值基础是各种生产要素在价值创造中所做的贡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