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53)
2023(6243)
2022(5166)
2021(4461)
2020(3694)
2019(8000)
2018(7754)
2017(15057)
2016(7906)
2015(8596)
2014(8738)
2013(8907)
2012(8697)
2011(8348)
2010(8724)
2009(8320)
2008(7981)
2007(7481)
2006(7059)
2005(6689)
作者
(25171)
(21187)
(21040)
(20260)
(13446)
(9977)
(9557)
(8091)
(8071)
(7569)
(7419)
(7037)
(7026)
(7017)
(6671)
(6611)
(6308)
(6114)
(5989)
(5683)
(5577)
(5151)
(5117)
(4987)
(4868)
(4799)
(4547)
(4259)
(4157)
(4137)
学科
(64800)
经济(64772)
管理(22065)
地方(19576)
方法(18113)
(17191)
数学(15676)
数学方法(15597)
地方经济(14338)
(13880)
企业(13880)
中国(13241)
(12411)
业经(10913)
(9662)
(8462)
(8404)
环境(8303)
产业(8131)
(7917)
金融(7915)
(7468)
经济学(7445)
(7132)
(6866)
农业(6823)
理论(6590)
(6503)
银行(6496)
结构(6408)
机构
大学(135392)
学院(133843)
(68877)
经济(67720)
研究(52118)
管理(45615)
理学(38478)
中国(38119)
理学院(37912)
管理学(37366)
管理学院(37084)
科学(29726)
(29156)
(27993)
(26758)
研究所(24115)
经济学(23710)
财经(23382)
中心(21462)
(21013)
经济学院(20943)
(20779)
(19803)
师范(19668)
(18220)
北京(17931)
财经大学(17028)
(16792)
(16287)
科学院(16263)
基金
项目(81254)
科学(65135)
研究(60512)
基金(59854)
(51720)
国家(51327)
科学基金(43719)
社会(42206)
社会科(40186)
社会科学(40176)
(31050)
基金项目(30920)
教育(26632)
(25914)
自然(25059)
自然科(24407)
自然科学(24403)
资助(24054)
自然科学基金(23976)
编号(22694)
(20254)
成果(19238)
重点(19171)
国家社会(18457)
(18276)
发展(17097)
(16877)
课题(16676)
(16049)
(15934)
期刊
(87277)
经济(87277)
研究(48302)
中国(23848)
(22014)
学报(19487)
科学(18804)
管理(18591)
经济研究(15124)
(15092)
大学(14941)
财经(14217)
学学(14204)
(12566)
(12399)
金融(12399)
技术(11626)
问题(11477)
教育(11417)
业经(10924)
农业(9921)
技术经济(8991)
(8100)
统计(7650)
世界(7493)
经济问题(7281)
国际(6911)
商业(6804)
(6610)
经济管理(6471)
共检索到2130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杜丽红  
1897—1911年间,东北迅速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经济区,且区域经济结构亦呈雏形,这一结果是历史合力的产物,而非单纯的经济过程。本文根据区域经济学理论,以经济活动主体和经济要素为切入点,将日俄经济侵略、清政府变革和市场发展放在同一历史过程,考察东北区域经济结构是如何形成的。清末东北区域经济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原始要素禀赋,即肥沃的黑土地吸引了大量经济活动主体和经济要素的聚集:日俄两国经济侵略带来资本和技术,清政府招垦政策带来劳动和土地,以及国际市场的贸易需求。在此基础上,东北形成了农业为主导的外向型经济,不仅空间上形成中心—外围的层级结构,而且出现传统—现代二元经济结构,对此后东北经济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杭栓柱  
东北经济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东部的呼盟、兴安盟、哲盟、赤峰三盟一市(以下简称蒙东)。土地总面积124.1万km~2,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12.9%,1988年人口为10638万,占全国总人口的10%左右。 东北经济区经长期形成和发展,区内联系逐渐密切,分工协作比较协调,为我国的经济现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由于整个经济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衣保中  姜国刚  
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东北地区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手段。以东北地区循环经济发展框架为基点,从空间布局角度研究分析东北地区循环经济发展思路,即"一轴三极七基地",通过区域内合理的空间布局促进产业的合理分工与链接,为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和循环经济发展提供宏观层面的构想,为具备区域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探索可行路径,以期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廉晓梅,宋伟  
资源是经济社会的基础 ,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其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及其潜力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社会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则必须以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为前提 ,以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为手段。东北地区作为我国形成最早的经济区 ,资源曾在全国占有绝对优势 ,但经过长期的开发和利用 ,其资源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从而严重制约了东北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安筱鹏  张德山  
在定性分析了东北区经济发展与辽宁港口货流之间关系的基础上,用主成份回归分析的方法,进一步探讨了辽宁港口主要航线货流的变化趋势与东北区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孙久文  陈超君  
东北地区作为老工业基地为国家强盛作出巨大贡献,但随着要素边际报酬递减,经济发展过程中很多问题逐渐显现出来。传统产业衰落、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压力大、产业盈利能力不强、省际产业关联度低、新动能发展不足等均是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典型问题。针对东北地区经济发展逐渐滞后及与之伴随的一系列问题,国家积极颁布一系列政策和规划致力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这也是实现东北地区全面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任务。因此,"十四五"时期东北地区需从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重构产业体系竞争力、加大创新力度、发展数字经济等四个方面出发,贯彻高质量发展理念,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实现全面振兴发展。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洪梅  刘力臻  
当前,对于市场经济发展已相对滞后的东北地区而言,要缩小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差异,重振雄风,必须进行跨越式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优路径。根据对成本和收益的比较来分析东北区域经济的发展,其具备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要性和现实性,只要采取有效措施,东北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日可待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马林  杨玉文  
实现东北三省和内蒙三市两盟的区域合作,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本文在分析评价国内外区域合作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东北区域经济合作必需解决各项基础工作、各种保障措施等方面的七点启示。1.发挥各成员政府的作用;2.完善相关法律法规;3.充分利用外资发展高新技术;4.促进产业集群发展;5.构建区域经济的统一大市场;6.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7.建立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阙澄宇  曹银梅  
创建东北区域金融中心,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使东北经济再度辉煌。本文阐述了区域金融中心对区域经济的推动作用,分析了东北地区在经济发展中所遇到的瓶颈制约,探讨了创建东北区域金融中心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提出了借助金融中心的作用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观点。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马迎迎  杨丽  
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很多,其中资本是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以东北三省为例,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和SPSS,分析了固定资产投资和储蓄对GDP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表明,投资对GDP的乘数效应显著。这为振兴东北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些途径: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对东北区域投资的倾斜力度。另一方面要加强金融体制调整,增加区域金融产业竞争程度,提高储蓄——投资转化率。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赵冬萍  王晓峰  
现代物流业具有很强的产业关联度和带动效应,几乎涵盖了三次产业的所有领域和部门,对东北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发展现代物流业可以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与振兴。东北地区物流业发展基础较好,但相对于国内发达地区的物流而言,东北地区物流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一些问题,为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应进一步加快现代物流发展的步伐,在促进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构建专业化物流体系和物流中心以及大力培养复合型现代物流人才方面下功夫。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张汝根  
当前,加强中俄经贸合作不仅有利于东北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俄罗斯经济的复苏,而且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两国的政治关系。加强中俄经贸合作应采取一些新的对策:统一认识,将中俄双方贸易合作关系提高到战略的高度;发挥政府职能,解决双边谈判中未尽事宜和培养对俄贸易人才;发挥地缘优势,尽快建立中俄边境地区特殊经济区;加强中介和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中俄贸易互信度。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徐江  董保宝  
以往研究主要关注民营企业常见的数量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而这样的研究忽略了民营企业创建过程中实体资本与人力资本的积累所带来的集群效应。文章基于Lucas的经济增长理论,构建了基于实体资本与人力资本积累的民营企业成长函数模型,并利用东北三省统计年鉴数据分析了民营企业创建的集群效应。结果表明,民营企业创建过程中的实体资本与人力资本的积累均有助于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这对于民营企业在创建中如何积累实体资本与人力资本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也对政府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来驱动民营企业的创建与聚集具有可借鉴的意义。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满林  李素英  
企业集群在传统产业(如意大利)和高科技产业(如美国硅谷)中的上佳表现,以及我国的江苏、浙江经济的蓬勃发展等等,使人们相信集群是促进生产力进步和推动技术创新以及建构新经济的有效手段。由于区域是创新网络的空间载体,区域竞争力已经越来越受到各方关注。学术界和政府部门对区域集群产生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在全球化经济中,新的世界分工不再以国家,而是按照区域竞争力来进行。在某种意义上,国际竞争依靠的是企业和区域的国际竞争力。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金春雨  张浩博  程浩  
本文对东北地区36个城市的职能进行了实证分析,指出各城市具有规模优势的职能部门和具有强度优势的职能部门,分析了各城市职能分工格局;并依据城市职能强度,将东北地区36个城市划分为专业化城市、一般化城市和多样化城市三种类型。同时,对东北地区36城市竞争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11个城市具有较强的综合竞争力,城市职能辐射功能较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