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58)
2023(4453)
2022(3800)
2021(3297)
2019(6072)
2018(5824)
2017(10891)
2016(5675)
2015(6388)
2014(6628)
2013(6776)
2012(6807)
2011(6639)
2010(6926)
2009(6900)
2008(6642)
2007(6214)
2006(5971)
2005(5587)
2004(5152)
作者
(18486)
(15679)
(15465)
(14784)
(10081)
(7342)
(6842)
(5991)
(5861)
(5628)
(5528)
(5318)
(5125)
(5100)
(4855)
(4694)
(4426)
(4395)
(4374)
(4189)
(3952)
(3782)
(3765)
(3744)
(3627)
(3576)
(3281)
(3133)
(3056)
(3052)
学科
(53343)
经济(53303)
管理(16251)
地方(15078)
方法(13840)
(13308)
数学(11810)
地方经济(11749)
数学方法(11747)
(10578)
企业(10578)
中国(10478)
(9553)
业经(8608)
(7834)
经济学(6674)
(6342)
(6130)
金融(6127)
(6043)
环境(5844)
(5707)
农业(5493)
(5433)
理论(5428)
(5386)
(5065)
银行(5065)
(4955)
产业(4933)
机构
大学(104455)
学院(102248)
(55234)
经济(54331)
研究(39724)
管理(34085)
中国(29488)
理学(28327)
理学院(27935)
管理学(27470)
管理学院(27258)
(24094)
(21312)
科学(20853)
(20233)
经济学(19140)
财经(18918)
研究所(17921)
(16857)
经济学院(16754)
中心(16363)
(16051)
(15212)
师范(15161)
北京(13999)
财经大学(13564)
(13042)
(12651)
社会(12627)
师范大学(12313)
基金
项目(55938)
科学(44499)
研究(42923)
基金(41464)
(34898)
国家(34504)
社会(30765)
科学基金(29415)
社会科(29141)
社会科学(29131)
基金项目(20765)
(20608)
教育(19222)
资助(17168)
(16965)
编号(16076)
自然(15794)
自然科(15390)
自然科学(15388)
自然科学基金(15096)
成果(14683)
(13522)
国家社会(13386)
(13008)
(12946)
经济(12887)
重点(12727)
课题(11887)
发展(11782)
教育部(11731)
期刊
(73761)
经济(73761)
研究(40549)
中国(19699)
(18866)
管理(14991)
学报(14002)
科学(13504)
经济研究(12543)
财经(12102)
(11553)
大学(11292)
(10676)
学学(10567)
(10232)
金融(10232)
问题(9555)
教育(9448)
技术(8979)
业经(8501)
技术经济(7307)
农业(7108)
(7056)
世界(6800)
统计(6545)
国际(6150)
经济问题(6045)
改革(5537)
(5537)
经济管理(5406)
共检索到1721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申莉琴  
有清一代陕西回族经济生活发生很大变化,同治年间回民起义前经济结构以农耕为主,兼营畜牧和商业,农业经济活动日臻完善,达到相当规模。起义失败后演变为以商业为主,兼营畜牧和农耕。导致这种变迁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汉族在经济上对回族的依附。从回汉经济结构互补到汉族对回族经济上的过分依赖,极大阻障了回族农业生产的发展。第二,回汉民族关系的紧张。随着人口的增加,土地资源日显窘迫,加之清政府"护汉抑回"政策影响,使得回汉两族人民关系紧张。第三,伊斯兰教推崇商业的精神和鼓励经商的思想,无不渗透于回族社会经济生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申莉琴  
清代陕西回族广泛分布在陕北、关中和陕南地区,尤以关中之同州府、西安府和凤翔府为甚。元明以来农业就是整个回族的支柱产业,延至清代,回族以农业经济为主的特征更加明显。陕西回族不仅农业人口占大多数,而且农业经济活动的分布地区、耕作技术、农产品种类和数量等方面也都有显著发展。以农业为主而兼营畜牧业、牲畜贩运业、屠宰业、清真饮食业等一直是陕西回族社会经济结构的主要特色。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宏杰  
本文分析了曾国藩京官期间的家庭经济收支。重点放在三个方面,一是入京前他如何通过拜客谋取收入为京官生活做财政准备。二是以道光二十一年为中心观察他京官期间的收入和支出结构,并对比他与李慈铭生活状态的异同。三是他出任乡试主考过程中所获收入。从曾国藩的例子可以看出,清代京官的实际收入数额及渠道都与表面规章有很大不同。官员入仕所带来的直接经济收益十分有限,在初始阶段通常需要家族或他人的资助。但潜在收益却非常巨大,包括筹资能力的增长、陋规等巨额灰色收入,以及干预地方事务所获报酬。不过潜在收益的开掘受诸多条件的制约:理学修养、个人操守、个人及亲属的办事能力等,因此官员入仕所带来的间接经济收益具有极大的弹性空...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吴海鹰  
回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一个农商并重、善于经商的民族 ,回族历史上商贸经济是中国传统社会经济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经济社会学角度对历史上回族商贸经济的基本情况、动力机制和作用进行初步探讨。作者认为 ,回族历史上的商贸经济活动对我国农商倾斜的传统经济社会结构起到了一定程度的平衡作用 ,有效加强了中原汉族地区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 ,促成了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 ,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范晓志,宋宪萍  
本文讨论了概率的有关知识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并指出了人们在应用和理解概率知识时存在的一些误区,通过这些讨论,为人们科学地应用概率知识提出了一些有益的指导。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彭必源  
威客模式(W itkey)是以互联网为基础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这种商业模式近两年发展非常迅猛,对经济生活产生着节约成本、能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和创造新的就业方式和有利于扩大就业等多方面的积极影响,但同时也存在着冲击正常的工作秩序、造成收入差距扩大和冲击正常的社会秩序等多方面的消极影响。因此,必须采取加强行业自律、尽快起草相关的管理条例和加强威客模式中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才能保证威客模式的健康发展。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邱双成  崔华华  
伊斯兰经济思想与回族经济行为的关系非常密切。文章认为,回族商业经济的形成,回族商业经营的顺利开展,回族商业经济的经营原则,回族商业经济行为中薄利多销的经营特点等都深受伊斯兰经济思想的影响。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杨瑰珍  
1997年笔者在日本期间,访问了东京都的12所私立大学,对日本大学生的经济生活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本文介绍了日本大学生入学费用、生活费用及奖(贷)金等情况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蔡玉峰  
在市场经济社会,价格是一只无形的手在客观地调节着社会经济生活。价格高于正常水平时,价格就传导产品供不应求的信息,生产者就会扩大生产,消费者就会克制消费,使产品供求均衡,价格回落到正常水平;当价格低于正常水平时,价格传导的则是产品供过于求的信息,消费者...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赵海琦  
今天,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大潮,使义和利关系又一次成为人们的现实选择。改革所带来的利益关系调整,引起了人们新的矛盾、困惑和追求。当总结12年改革历程,并进行新的改革时,在审视过小农经济古典道义至上和近代西方功利主义迷彩的偏执之后,社会生活已发出对新时期义利得兼规范的强烈呼唤。一“义利得兼”规范的本质规定性社会主义“义利得兼”道德规范,虽在语词和意蕴上吸纳了中国传统伦理的某些因素,但它以新的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思想的提出,为回族经济,尤其是回族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回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善于经商的优势,以及在与其他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进行交流中形成的跨境民族文化优势对促进回族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回族只有利用好优势,重视文化,发展教育,才能促进自身的较快发展。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马光华  滑小莉  党晓红  刘艳  
六盘山地区生活着大量陕西回民后裔,受地理、历史空间以及经济结构、人口结构、教育结构等因素制约,其在自身文化形态、文化建设、文化消费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宗教文化、民族文化与公共文化缺乏协调发展,外在的改善"文化贫困"能力和内在的改善"贫困文化"动力不足。研究六盘山地区陕西回族后裔"文化致贫"原因和治贫策略,需要从地理历史空间视角探讨文化模式形成的诸多自然、社会因素,研究宗教文化、民族文化和公共文化协调发展问题,重点解决文化"扶志"和教育"扶智"两大关键问题,引导回族群众走出历史文化和地理空间的局限。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舒良友  杨玉珍  
20世纪中期以后,经济生活中出现了诸如资源经济、环境经济、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谐经济等一系列新的提法,这些新提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研究对象的变化与扩展。从系统论的角度,经济系统的研究逐步与资源、环境、生态系统相耦合,最后扩展成为基于整个社会巨系统上进行综合研究,本文在对经济生活中新提法涵义科学界定的基础上,对新提法进行基于资源与环境系统、基于"人"、基于社会巨系统进行分类,进而通过新提法透视现代经济研究对象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