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728)
- 2022(649)
- 2019(1242)
- 2018(1196)
- 2017(2161)
- 2016(1283)
- 2015(1467)
- 2014(1537)
- 2013(1567)
- 2012(1585)
- 2011(1566)
- 2010(1771)
- 2009(1759)
- 2008(1858)
- 2007(1933)
- 2006(1804)
- 2005(1783)
- 2004(1749)
- 2003(1967)
- 2002(2048)
- 学科
- 济(5990)
- 经济(5980)
- 管理(4476)
- 业(3914)
- 企(3791)
- 企业(3791)
- 学(2771)
- 理论(2652)
- 中国(2338)
- 教育(2317)
- 制(1818)
- 财(1777)
- 业经(1662)
- 方法(1652)
- 和(1641)
- 融(1351)
- 金融(1350)
- 农(1310)
- 图书(1302)
- 法(1288)
- 体(1287)
- 银(1280)
- 银行(1280)
- 行(1246)
- 书馆(1184)
- 图书馆(1184)
- 策(1172)
- 工作(1047)
- 体制(1018)
- 贸(977)
- 机构
- 大学(27510)
- 学院(25327)
- 济(8688)
- 研究(8576)
- 经济(8438)
- 管理(6934)
- 中国(6373)
- 京(6076)
- 财(5791)
- 范(5741)
- 师范(5732)
- 科学(5141)
- 理学(5117)
- 理学院(5012)
- 管理学(4906)
- 管理学院(4835)
- 所(4790)
- 江(4756)
- 师范大学(4601)
- 财经(4367)
- 研究所(4130)
- 北京(4037)
- 州(4032)
- 系(3940)
- 教育(3858)
- 经(3800)
- 中心(3285)
- 财经大学(3019)
- 经济学(2905)
- 湖(2889)
共检索到469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寻霖
官书局刻书为清代刻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末湖南官书局目前所知湖南、传忠、思贤三所,在清代刻书史上都有较大影响。但除思贤外,其余二局却少有人论述。
关键词:
官书局刻书 湖南书局 传忠书局 思贤书局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黄泳 范金民
清代集中在苏州一地烧造宫殿所需金砖,形成较为明显的两个时期,即顺康雍乾四朝和嘉道咸同光宣六朝。金砖数量,康熙、雍正时期一次派造有达1万块以上者,乾隆时期是烧造次数最多、最频时期,光绪年间下降至7 000块左右,未见有达万块者,较之明朝,数量大为缩少。金砖解交,统一由粮船搭解运抵通州,漕运改为海运后也改为附搭民船。清廷对于金砖解交的正副砖比例、验收以及钱粮报销等,规定较之明代更为细致明晰。清代金砖派造把控严格,数量减少,较为稳定均衡,经费有财政安排,又由民解民运改为官解官运,具体烧造的苏州民户窑匠,经济负担当大为减轻。至今留存在金砖实物上的三百余位窑户窑匠姓名,一定程度上展示了苏州能工巧匠的风貌。
关键词:
清代苏州 金砖烧造 窑户窑匠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张鑫洁
集藏书家与刻书家于一身的曾国藩,其藏书偏好与刻书理念之间,有着莫大的关联。曾国藩藏书喜初印本,包括清代官刻初印本、清代大藏书家私刻初印本及套装书的初印单行本等。正是基于对初印本的热衷,以初印本为校刻底本是曾国藩刻书的首要原则。初印本颇为符合曾国藩“方肥清匀”的刻书审美,亦影响着金陵书局的刻书版式。而曾国藩的读书偏好亦是金陵书局选择刊刻书目的关键因素。作为金陵书局一把手的曾国藩,无论是在刻书版式的要求上,还是在刊刻书目的安排上,都对金陵书局有着直接的影响。金陵书局之所以颇有盛名,与曾国藩的藏刻书理念息息相关。
关键词:
曾国藩 藏书 刻书 初印本 金陵书局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刘秋根
中国古代高利贷资本问题,近年来日益引起学术界的重视,清代亦不例外,自七十年代末期以来,有关成果日见其多。但从整体上说,多局限于对某个地区或某一侧面的问题进行探讨,系统全面的研究还是很不够的。笔者计划在此基础上对清代前期高利贷资本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包括资本活动形式、城市高利贷资本问题、农村高利贷资本问题、利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作用等,本文是其中的第一篇,拟对清代高利贷资本的形式作一简单的概述。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陈鸿亮
“刻地”是古籍版本著录的重要内容。文章从历史源流、中外学者论述、古籍编目标准化、学科发展等角度论述了著录“刻地”的必要性,参考四川省11家收藏单位的古籍普查数据和《中国古籍总目》的抽样数据,统计了其中的“刻地”著录比例,了解了当前古籍编目中“刻地”著录的实际状况。文章以清代四川刻本为实例,提出鉴定与考证“刻地”的具体方法,并对考证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因素进行了举例说明。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潘中华
文摘赵翼和王杰,一个学富五车,在诗歌、史学上卓有建树,一个官至大学士,位高权重、极人臣之遇。看似绝无往来的两人,在乾隆二十六年(1761)却有一段改变人生的交集。尤其是赵翼,后来由翰林外放知府,不得入卿貳,因此对当年殿试阅卷的真相一直耿耿于怀。本文从乾隆朝的殿试阅卷制度入手,釐清事件始末,为此公案作一个了结。
关键词:
赵翼 王杰 状元 争议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许檀
本文利用商人会馆碑刻等资料,对清代中叶甘肃山陕商人的来源及其经营活动进行了较详细的考察。考察显示:甘肃的晋商多来自晋中和晋南,主要分布于平阳、汾州等府和解州直隶州;陕商则主要来自西安、同州二府。山陕商人在甘肃经营的商货主要有绸缎、布匹、茶叶、皮毛、杂货等,甘肃输入商品以绸缎、棉布、茶叶等为大宗,输出则为水烟、药材、皮毛制品等。乾隆年间汇聚兰州的山陕商号已有四五百家,武威更达六七百家,秦州和张掖则少得多。凉州府城武威是连通中原与甘肃西部乃至新疆的重要转运枢纽,其商业规模和腹地范围可能均超过省城兰州。
关键词:
山陕商人 碑刻 兰州 武威 捐款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王桂平
明代苏州府藏书风气非常兴盛,有很多藏书家,而且大部分藏书家同时又是刻书家。本文先简述苏州藏书家藏书风气之兴盛和刻书盛况,然后以家族的传习、师生的传承、朋友的熏染、姻娅之影响为代表,论述藏书风气对刻书的影响和刻书贡献。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冯晓霞
清代浙东私家藏书不仅保存了浙东文化的精华,而且对浙东学派的形成和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持作用。文章通过对清代浙东私人藏书家收藏活动的详细描述,考察了我国私家藏书楼的历史演变,揭示了藏书在文化传承中的历史地位和文化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清代 浙东 私家藏书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吴建新
简述了清代广东农书的存佚情况以及编撰特点。并从以下方面说明清代广东农书的史料价值:在农业科技史方面,清代农书不仅反映了传统农业科技的成就,而且反映了近代农业科技在广东的传播情况;在社会经济史方面,简述了乾隆末年劳潼的《救荒备览》在救荒史上的意义,以及其他农书对研究晚清珠三角农家经济的作用;从士人心态、社会情态、广东士人对鸦片的态度、花卉文化、饮食文化等方面说明了农书对于研究社会文化史的作用。
关键词:
清代 广东农书 史料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