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82)
- 2023(5555)
- 2022(4740)
- 2021(4584)
- 2020(3815)
- 2019(8903)
- 2018(8740)
- 2017(16935)
- 2016(9280)
- 2015(10536)
- 2014(10699)
- 2013(10497)
- 2012(9746)
- 2011(8963)
- 2010(9510)
- 2009(9140)
- 2008(9546)
- 2007(9021)
- 2006(8478)
- 2005(7863)
- 学科
- 管理(38086)
- 济(33308)
- 经济(33276)
- 业(31219)
- 企(28172)
- 企业(28172)
- 贸(18531)
- 贸易(18520)
- 易(17995)
- 财(13838)
- 方法(12887)
- 策(10947)
- 农(10178)
- 中国(9616)
- 制(9574)
- 数学(9361)
- 数学方法(9201)
- 务(9053)
- 财务(9019)
- 财务管理(8997)
- 业经(8521)
- 企业财务(8375)
- 理论(8120)
- 银(7603)
- 银行(7603)
- 行(7161)
- 出(7067)
- 地方(6955)
- 划(6596)
- 关系(6452)
- 机构
- 学院(135419)
- 大学(133813)
- 济(58763)
- 经济(57324)
- 管理(53077)
- 研究(43801)
- 理学(42266)
- 理学院(41831)
- 管理学(41380)
- 管理学院(41067)
- 中国(36971)
- 财(32372)
- 京(28295)
- 江(23756)
- 财经(23210)
- 科学(23090)
- 所(21918)
- 经(20731)
- 中心(20312)
- 研究所(19010)
- 州(18994)
- 北京(18250)
- 范(18214)
- 师范(18138)
- 经济学(17099)
- 财经大学(16639)
- 农(16352)
- 贸(15980)
- 院(15699)
- 经济学院(15217)
- 基金
- 项目(72839)
- 研究(59555)
- 科学(56753)
- 基金(51112)
- 家(42226)
- 国家(41802)
- 社会(36296)
- 科学基金(35661)
- 社会科(34448)
- 社会科学(34439)
- 省(27933)
- 教育(27690)
- 编号(26063)
- 基金项目(25385)
- 成果(23473)
- 划(23235)
- 资助(22159)
- 自然(21020)
- 自然科(20480)
- 自然科学(20477)
- 自然科学基金(20112)
- 课题(18581)
- 部(16861)
- 性(16499)
- 重点(16035)
- 项目编号(15886)
- 发(15722)
- 年(15607)
- 教育部(14884)
- 人文(14851)
共检索到2332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涛
清代前期,在"边境安稳、和平友善"的对缅政策的指导下,清政府采取的是"宽松、自由、以民为本"的对缅贸易政策。强化对滇缅贸易的管理,设置专门机构、规定具体的管理措施,促进了滇缅贸易的进一步繁荣。
关键词:
清代 缅甸 贸易政策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许毅 隆武华
长期以来,史学界认为中国古代存在一个"闭关锁国"政策,并把清代前期的"海禁"及限西方商人一口通商等作为这种政策的典型.本文根据大量的史料,从清代前期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内容以及影响清代对外贸易政策的因素等三个方面,对这一传统观点提出质疑.认为,清代前期的"海禁"是清政府对抗郑成功反清集团的临时举措,限广州一口通商是清政府对"海盗式的掠夺"行为的防范措施,不能作为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据.相反,清代前期政策实行的是设关通商、轻税怀柔、严格管理、官商垄断的"开海贸易"政策.这种政策是清代前期商品经济日益发展与封建官府对商品经济干预加强的产物.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刘延华
清代前期中国对外火器贸易在清政府制定的严苛规则下进行着,商民时有犯禁走私之举。为保证武力优势,清政府对周边国家实施严格的火器封锁。政府与商民对军火都有一定的进口,然而出口被严格禁止。各国在清廷的巨大政治压力下,仍鼓励华商走私紧缺的军火。由于短视和盲目自信,清政府排斥西方的先进火器及技术,只广东地方政府在战事孔殷时有极少量进口。而商民在东南亚和澳门购入一定西方军火。面对配载先进火器西方船只的直接威胁,清廷未提升武力水平,而以起炮、控制泊船地来应对,通过封舱、断绝接济的手段解决冲突,终导致鸦片战争中的一败涂地。
关键词:
火器贸易 清代海防 清代中外关系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史志宏
以地理大发现为开端的世界近代史是西欧资本主义强权通过海洋向全球扩张的时代 ,是其高扬海权、以炮舰为后盾推行重商主义、殖民主义的时代。这股汹涌的世界大潮摧毁了亚、非、美洲的许多古文明 ,拥有悠久而辉煌历史的华夏文明也从 1 6世纪起 ,与西欧资本主义的勃兴形成鲜明对照地走上了下坡路 ,逐渐落后于西方并最终被其打败 ,从鸦片战争起忍受了长达百年的历史屈辱。本文通过检讨明及清前期封建王朝的海外贸易政策 ,分析其保守主义的实质。作者认为 ,这一时期封建王朝所实行的与世界发展大势相悖的海外政策 ,导致了近代中国的落伍。
关键词:
地理大发现 朝贡贸易 海禁 一口通商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史志宏
本文是《明及清前期保守主义的海外贸易政策》一文的续篇 ,进一步讨论该时期中国保守主义海外政策的形成原因及历史后果。认为文化传统、现实政治因素、经济发展阶段以及大国经济的自给性是这一时期封建王朝实行保守主义海外贸易政策的主要原因。违反时代潮流的保守主义的海外政策 ,使中国在世界近代史上一次又一次失去了继续保持大国领先地位的宝贵机遇并最终被西方所打败。
关键词:
重农轻商 华夷观念 海禁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程国强
论农业贸易保护政策华中农业大学经管学院程国强一、农业贸易保护的理由农业及其贸易之所以历来是各国政府的主要干预对象,其原因是复杂的。既有政治的、社会的原因,也有文化及经济原因。如果不考虑农业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本质联系,仅从一般理论上进行归纳,可把农业...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雷达 朱文晖
国际经济协调是各国政府和有关国际机构为维持世界经济的正常运行,对国际经济活动进行联合干预、管理和调节的行为。二次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进行的经济协调大大加强。这已成为当代国际经济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引起了理论界的广泛关注。在这里,我们仅想就国际经济协调的一个具体领域——贸易政策协调问题,谈一些初步看法。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范海洋
从斯密提出绝对利益说直至当代新贸易理论的日趋成熟与完善,在诸多的贸易理论中最引人注目的命题无疑在于它是主张自由贸易还是保护贸易政策。自由贸易政策的倡导者认为建立在比较优势上的自由贸易,无论比较优势来自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还是两国要素禀赋以及贸易商品要素投入强度的差异都可以使两国在贸易后实现帕累托最优,所以反对关税、出口补贴以及其他林林总总的贸易壁垒。保护贸易政策的倡导者则将贸易保护的政策主张构建在幼稚产业论、出口乘数论、贸易条件论以及战略性的贸易政策等贸易理论基础上。本文则拟对其中重要的理论基石之一贸易条件论进行粗浅的探讨。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成艳平 姜焰生
论贸易优势理论与贸易政策的选择成艳平姜焰生国际经济理论界一直存在着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的争论,争论的核心是实行自由贸易政策还是保护贸易政策。本文通过对国际贸易发展不同历史时期的贸易优势理论及政府选择的贸易政策进行考察,进而探讨我国在当前国际贸易格局中应...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陈尚胜
清代前期的海外贸易,虽然是人们常提及的重要问题,但却有许多问题需要考察和廓清。近年间,黄启臣先生在《清代前期海外贸易的发展》(《历史研究》1986年第4期)、《清代前期广东的对外贸易》(《中国经济史研究》1988年第4期)、《清代前期广州的对外贸易》(《广州外贸两千年》第210—244页)等文章中作出了许多非常有益的研究,澄清了很多学术问题。不过,就黄先生对清前期海外贸易状况和海外贸易政策研究的基本观点看,笔者感到某些结论仍有继续探讨的必要。本文仅谈几点不成熟的意见,以求教于黄先生和其他专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蒋俸奇
转口贸易是服务贸易中的重要部分,其贸易形势复杂、发展变化较快,给外汇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当前转口贸易快速发展的原因当前转口贸易快速发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国际上贸易经济实体与规则的建立和完善,促进了各国及地区间的贸易往来,为转口贸易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夏先良
论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政策的选择夏先良一、引言理论界对于我国对外经贸究竟采取何种贸易政策多年来一直争论不休,有的专家主张自由贸易政策,又有一些专家认为应采取保护贸易政策。显然,这个问题涉及我国对外经贸的基本战略的大政方针问题,必须从理论到实践给予明确的...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菲
我国与缅甸山水相连,边境线长达2185.7公里。从古老的“西南丝路”到现今蓬勃兴旺的中缅边贸,两国通商贸易从未间断过。 (一)中缅边境贸易的历史 中缅边贸由来已久。古代的“西南丝路”(又称“五尺道”、“僰道”),其中的一段就是由云南的滇池经永昌、畹町到缅甸的勃生,这可以说是中缅边贸的最早开始。到了近代,由于帝国主义的入侵,中缅边贸处于基本停滞的状态,如果说还有一些贸易的话,那就是殖民者通过边贸口岸将鸦片等运入中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董敏 黄颖洁 罗明灿 刘德钦
通过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对中缅木材贸易的主要问题包括贸易区域与方式、贸易发展历程、贸易规模与结构以及对两国边境地区的影响等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中缅木材贸易持续了近30年,基本是中国进口缅甸原木、锯材的单边贸易,主要是两国边境地区企业和机构之间的现汇贸易;对缅甸中央及地方政府财税收入、边境群众生计影响大,是中国木材进口的主要来源之一,同时对中国边境地区木材产业和当地群众生计有较大影响。应将双边木材贸易上升到国家或地区战略层次,加强与缅甸林业的全方位合作,同时建立中缅双方木材合法性认同机制。
关键词:
木材贸易 缅甸 中缅边境地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