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27)
2023(2260)
2022(1764)
2021(1808)
2020(1283)
2019(2867)
2018(2643)
2017(4066)
2016(2651)
2015(3237)
2014(3356)
2013(2942)
2012(2704)
2011(2603)
2010(2914)
2009(2558)
2008(2604)
2007(2593)
2006(2337)
2005(2223)
作者
(7708)
(6367)
(6218)
(6055)
(4024)
(3108)
(2956)
(2382)
(2379)
(2377)
(2200)
(2154)
(2086)
(2082)
(2023)
(1955)
(1950)
(1907)
(1834)
(1822)
(1716)
(1577)
(1558)
(1551)
(1518)
(1481)
(1459)
(1394)
(1299)
(1285)
学科
教学(10070)
(7298)
经济(7290)
理论(6711)
管理(5747)
学法(5561)
教学法(5561)
教育(4934)
(4732)
(4554)
企业(4554)
学理(3648)
学理论(3648)
中国(3172)
(3036)
计算(2957)
算机(2929)
计算机(2929)
机化(2906)
计算机化(2906)
业经(2470)
组织(2232)
(2092)
(2087)
(2081)
方法(1959)
(1900)
(1749)
(1533)
金融(1532)
机构
大学(44185)
学院(43092)
研究(12920)
(11444)
(11187)
师范(11086)
经济(11024)
管理(10269)
教育(10076)
(9375)
师范大学(8934)
中国(8240)
理学(8183)
科学(8089)
理学院(7986)
(7688)
管理学(7599)
管理学院(7506)
(7393)
技术(6828)
职业(6798)
(6510)
(6460)
北京(6269)
研究所(5755)
财经(5681)
中心(5675)
(5093)
(5003)
技术学院(4751)
基金
项目(21851)
研究(20782)
科学(16084)
教育(13130)
基金(12602)
社会(10506)
(10203)
成果(10135)
编号(10122)
国家(10039)
社会科(9752)
社会科学(9749)
(9479)
课题(8707)
科学基金(8147)
(8111)
(7972)
规划(6053)
项目编号(6020)
(5863)
基金项目(5856)
(5591)
重点(5583)
教学(5580)
大学(5578)
研究成果(5330)
(5235)
(5215)
阶段(5207)
(5173)
期刊
教育(22178)
研究(17443)
(16460)
经济(16460)
中国(14212)
(7097)
学报(7035)
技术(6629)
大学(5886)
职业(5664)
科学(5412)
管理(5299)
学学(4932)
财经(4499)
(3986)
(3839)
技术教育(3572)
职业技术(3572)
职业技术教育(3572)
图书(3502)
(3178)
论坛(3178)
成人(3068)
成人教育(3068)
书馆(2818)
图书馆(2818)
(2669)
(2635)
金融(2635)
农业(2500)
共检索到726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朱立明  冯用军  马云鹏  
深度学习是基于学生有效学习本质的教学设计范式,旨在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深度学习的教学逻辑由学生认知序列、学科内容特征、学科核心素养、学习效果反思四个要素构成。促进深度学习的教学逻辑的生成策略集中体现在:以"理解与聚焦"为教学主题的价值取向;以"融合与联结"为课堂活动的基本特质;以"创新与实践"为解决问题的主要抓手;以"反思与批判"为思维拓展的关键路径;以"发展与进阶"为多元评价的核心视角。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朱德全  张家琼  
教学逻辑是教学系统中主客体关系的动态转换逻辑。基于主客体关系的逻辑转换,教学系统生成知识逻辑、教学逻辑、学习逻辑、认知逻辑。教学活动通过这四个逻辑组块之间的逻辑转化,促成教学双方的共振、共享和共赢,以实现教学有效化和有序化。有效和有序的逻辑转化生成复杂多样的教学网络类型,基于教学逻辑组块与网络类型的相互作用则形成教学网络组织系统。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叶颖涵  刘姝瑾  
批判性信息素养蕴含发展元认知、情境下的知识建构、面向问题解决的批判性思维、采用批判性教学法四个核心理念。文章在辨析批判性信息素养与深度学习内在耦合性的基础上,完成批判性信息素养核心理念下深度教学逻辑的探索,提出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强化知识关联的结构化教学、创设问题探究的情境化教学、开展形成性评估的深度学习实践路径,以期为信息素养教育转型深化提供参考。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崔友兴  
教师模仿学习是教师主体通过对他者教学的观察、效仿、再现、表达与创新,进而增强教学适应性,促进专业成长,并提升教学合目的性与合理性的交往活动。教师模仿学习的过程逻辑旨在揭示教师模仿学习过程的深层结构与运作机理,它由知识逻辑、交往逻辑、认知逻辑和时空逻辑构成。在教师模仿学习中,内化生成逻辑与外化展现逻辑揭示了教师模仿学习的逻辑转换机理。
[期刊]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作者] 袁莉  
单元导语一般包括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提炼单元导语要义不仅是从字面提取教学重点,更要由此引爆教学思维,生发教学路径,提供教学借鉴,达成教育目标。如统编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纯朴的乡村,一道独特的风景,一幅和谐的画卷",阅读要素是"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提炼要义就是"写了什么",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朱德全  
教学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目标方向设计、过程组织设计以及质量监控设计三大范畴,这三大范畴统整教学的基本要素。其中,目标需要问题来触动,过程需要问题来激活,质量需要问题来表达。因此,问题的表达和创设是目标方向设计的操作性载体;问题解决认知过程的心理表征是教学过程组织设计的基本意蕴;问题解决的有效质量是评价监控设计的目标指向。基于此,问题和问题解决是教学设计的逻辑生长点。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宋岭  
具身思潮波及哲学、心理学、脑科学、神经科学和社会学甚至人工智能等领域,教育学界也纷纷借力具身认知,但除借鉴与引进之外,还要看到教育中本身存在的具身逻辑,从教学的实践及其历史脉络中分析具身化教学思想产生的理路。具身认知的发展恰好符合现在教育中一直遵循的发展逻辑。从心智至上到身体回归的教学改革,从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纷争到互动建构式学习的提倡,都蕴含着逐渐摆脱单一知识授受、心智训练而走向具身化教与学的内在逻辑。基于以往忽视身体参与与情感体验的教学实践和历史,在教育框架中具身化教学的发展应该是逐渐突出身体、情感和环境在教学和学习中重要作用的过程。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石书奇  
虚拟学习是学生主体为了完成特定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学习活动的对象、工具、环境及过程的规定性,选择和利用虚拟技术,将部分学习过程进行虚拟实现的一类学习活动。它的结构是在学生主体活动三体结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变体结构,变化突出表现在内外活动双向转化过程的中介环节上。结构中诸要素的相互作用受技术实现与教学实践两个向度的运行逻辑的影响。虚拟学习在技术实现上遵循"复制现实→增强现实→增强虚拟→虚拟现实"这一逐步虚拟的运行逻辑并衍生出技术替代学习的学习观;在教学实践中则需遵循"简化现实→虚拟现实→增强现实"这一逐步增强的运行逻辑并衍生出技术增强学习的学习观。有效开展虚拟学习,达成深度学习,需要正确处理技术与学习之间的关系,逐步实现双重逻辑的融合。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森  崔友兴  
教师模仿学习是教师主体与他者之间的多重交往活动。基于时间、空间和水平三个维度,可以揭示出教师模仿学习过程的三维阶段模型:时间维度包括教师模仿学习的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时间段;空间维度涉及动作模仿、思维模仿和风格形塑三种类型;水平维度包括形似模仿、神似模仿和超模仿三个层次。教师模仿学习的过程逻辑由知识逻辑、交往逻辑、认知逻辑和时空逻辑构成。在实践中,教师模仿学习能够使教师提升教学适应性,促进个体空间的拓展和教学交往关系的构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石中英  
教育实践的逻辑是教育实践行为的一般形式、结构或生成原则,是各种教育实践样式得以可能并共同分享或遵循的内部法则。习性赋予教育实践以历史性,情境不断地改变着实践的意向,时间和空间的结构也与实践行为有内在关联。教育实践不是一种纯粹理性活动的过程,它有其自身独特的逻辑。基于这种实践逻辑的认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需要从多方面进行重新思考和定向。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母小勇  
学科是按照一定逻辑对各领域文化进行重构的产物,其重构目的是便于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方便的交流和有效的传承。利用学者、专家对话的学科逻辑构建的课程,既不一定对传承文化真正有效,也不一定对发展文化真正有效。课程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传承人类文化、发展人类文化和培养创造新文化的人,因此课程应该回归文化的逻辑,回到生活世界和人类活动,成为开放的、充满生命活力的探究、建构、交往、对话与反思的过程。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查吉德  
人的生存发展需要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矛盾关系构成了职业教育的生成逻辑。职业是职业教育的实践逻辑,职业教育是运用职业范畴将个人、社会和经济问题转化为职业教育自身的系统逻辑。职业教育的本质是"为了职业的教育"而不是"与职业有关的教育",职业性并非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职业与文化密不可分,以职业为实践逻辑的职业教育也离不开特定的文化背景,因此,在学习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成功经验时,必须考虑特定的文化背景。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曹正善  
认为问题、方法和观点是开题报告的基本要素,问题的形成、方法的演变、观点的生成有内在的逻辑,问题与问题、问题与方法、问题与观点之间也有内在的逻辑。据此,对所研究的问题提出的逻辑、研究内容的展开逻辑、研究方法的构思逻辑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贤成毅  
对金融巨额存差的认识存在浪费与低效率论、中性论、资金非闲置论。基于存差的政治经济学分析,表明巨额存差并不是资金浪费,存差最终都进入了实体经济部门,并提出:“存差=劫贫济富”假说,存差是国家以信誉作保把债权当股权以及存差背后的制度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