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72)
2023(7013)
2022(5897)
2021(5318)
2020(4493)
2019(9809)
2018(9450)
2017(18016)
2016(9939)
2015(10630)
2014(10379)
2013(10245)
2012(9451)
2011(8690)
2010(8797)
2009(8265)
2008(8400)
2007(7552)
2006(6691)
2005(5851)
作者
(32139)
(27050)
(26699)
(25305)
(17264)
(13083)
(11912)
(10399)
(10380)
(9550)
(9490)
(9011)
(8856)
(8568)
(8435)
(8250)
(8201)
(7988)
(7960)
(7826)
(6958)
(6617)
(6573)
(6309)
(6184)
(6077)
(6075)
(5730)
(5365)
(5357)
学科
(40238)
经济(40184)
管理(30709)
(29773)
(23785)
企业(23785)
方法(19439)
数学(16759)
数学方法(16601)
(11696)
(11285)
(10975)
中国(9833)
(9235)
贸易(9234)
业经(9216)
(8944)
农业(7948)
(7701)
(7266)
(7263)
财务(7253)
财务管理(7237)
银行(7223)
(6994)
金融(6993)
企业财务(6954)
(6732)
环境(6611)
理论(6555)
机构
大学(156921)
学院(153965)
(61558)
经济(60537)
管理(56812)
研究(52367)
理学(49671)
理学院(49061)
管理学(48099)
管理学院(47842)
中国(38850)
科学(35344)
(33266)
(32074)
(29184)
(28227)
业大(27164)
农业(26695)
研究所(26160)
财经(24009)
中心(22542)
(22420)
(21792)
(20652)
师范(20316)
北京(19643)
经济学(19513)
(17960)
农业大学(17953)
财经大学(17894)
基金
项目(105259)
科学(82502)
基金(78781)
(71974)
国家(71346)
研究(69165)
科学基金(59858)
社会(46113)
社会科(43768)
社会科学(43753)
基金项目(41906)
自然(40953)
(40248)
自然科(39985)
自然科学(39967)
自然科学基金(39298)
(35081)
教育(31537)
资助(31295)
编号(25445)
重点(24108)
(23160)
(21849)
(21503)
计划(21405)
科研(20859)
创新(20496)
成果(19884)
国家社会(19821)
教育部(19439)
期刊
(65178)
经济(65178)
研究(42864)
学报(33873)
(28668)
科学(28359)
中国(24371)
大学(24268)
学学(23312)
(22336)
管理(18952)
农业(18868)
(13442)
金融(13442)
财经(12758)
教育(11866)
经济研究(11368)
(10882)
业经(10792)
(10008)
(9803)
技术(9321)
业大(9008)
问题(8853)
商业(8331)
农业大学(7722)
科技(7293)
技术经济(7237)
(7157)
理论(7042)
共检索到2167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熊和平  
传统的资产定价理论通常假设投资者的效用函数是跨时可加的,并且假设投资者每期的效用由本期的消费水平确定,这就是典型的基于消费的资产定价模型。这种模型所导出的结论遭到实证结果强有力的挑战,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股权溢价之谜”、“消费平滑之谜”和“无风险利率之谜”等。为了解释这些“难解之谜”,一种典型的做法是对传统的跨时可加的效用函数进行修改,消费习惯的引进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方法。本文试图对这一方法进行综述,对消费习惯的经济含义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分析消费习惯对资产定价的影响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熊和平  
本文用Chan和Kogan、Bask和Cuoco等的方法考虑纯交换经济下的定价问题,我们引进了两个投资者:一个具有外在性消费习惯;一个不具有消费习惯。我们重点考察消费习惯对投资者的最优消费规则的影响以及对资产价格的确定。此外,我们还考虑了对数效用函数下,消费习惯以差的形式出现的情形下的消费规则和定价问题。我们发现当两个投资者中一个具有消费习惯而另一个不具有该习惯时,消费习惯同时改变两个投资者的最优消费规则、消费动态和财富动态。此时的动态资产定价受外在性消费习惯的影响,即时Sharpe比为常数,并等于同质量经济下的即时Sharpe比。同时,如果考虑对数效用函数下消费习惯以差的形式出现,则即时Sh...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马莉莉  陈彦斌  
投资者的主观属性对于资产价格的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消费习惯是投资者的一种重要的行为属性。习惯形成模型假定消费者的效用不仅仅来自于当前的消费水平,还来自于过去的相对消费水平。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时不仅仅要考虑未来每一期的消费水平,还要考虑已经形成了的消费习惯,因而会影响资产的均衡价格。本文将股票的均衡价格表示为习惯参数的函数,进而研究消费习惯的变动对于股票价格波动的影响,并比较中美股市波动的差异性。文章使用GMM方法估计得到了我国投资者的习惯参数,结果表明我国投资者对过去消费具有强烈的依赖性,且这种依赖程度要大于美国的投资者。文章还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消费习惯的波动对资产价格波动的影响。模拟...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庆石,肖俊喜  
In the paper,the authors estimate the consumption-based 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 with internal expected utility of habit formation or local durability—Constantinides model by Generalized Method of Moments (GMM),and conclude that,(1) tests of overidentification show that the estimated models can't be rejected at normal significance levels;(2) rational investors who are risk averse become irrational who are risk-seeker after June 2001;(3) the representative investor's intertemporal preferences show the property of their habit formation in the bear markets,but display their local durability in the bull markets.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刘柳  
关于哈特习惯理论的既有研究忽视了习惯本身的复杂性,这形成了将习惯等同于社会习惯的误解,其根本错误均指向了习惯不同于规则的非前瞻性与无内在观点。通过对哈特习惯理论的初步考证与再考证,得出习俗规则不同于社会习惯的规则属性以及习俗规则与个体习惯具有内在观点的隐藏性观点。借助于法哲学领域的辩证性理论与自由价值原理的进一步梳理,再一次论证了习惯具有前瞻性与内在观点。这不仅与规则向个体习惯转换的微循环理论形成呼应,还能将规则被社会公众接受的原理奠定在与之对应的具有内在观点的个体习惯的实践上。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争艳  陈彦斌  
本文使用马氏链描述美国消费增长率,并使用马氏链算法求解了基于习惯形成的资产定价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发现,通过选取参数的合理数值,可以得到与美国历史数据相吻合的较高股票溢价和较低无风险利率,从而解释了Mehra和Prescott(1985)指出的股票溢价之谜和Weil(1989)提出的无风险利率之谜。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陈彦斌  肖争艳  
在卢卡斯提出的资产定价模型中,消费增长率是独立同分布的和投资者效用函数是可分的。卢卡斯模型无法解释著名的股票溢价之谜和无风险利率之谜,对卢卡斯模型做的两个修改是:消费增长率服从一阶高斯自回归随机过程和投资者偏好是具有习惯形成的效用函数,修改后的模型,一是存在资产定价的显示解;二是可以解释股票溢价之谜和无风险利率之谜。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立平  
习惯模型是行为资产定价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模型将经济主体的习惯因素纳入到资产定价之中,由此推进了消费资本资产定价理论的发展。习惯模型已经在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广泛研究,而在资本市场蓬勃发展的中国则处于被人遗忘的尴尬境地。本文利用外在习惯偏好模型对我国居民消费、习惯偏好与资产收益进行分析。GMM结果是混合性的,模型可以较好地拟合数据,GMM结果无法否定外在习惯偏好模型,因而无法否定习惯因素在消费与资产收益分析中的重要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邢艳春  高腾飞  
文章利用我国2005-201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GMM估计方法,研究了人口结构指标和消费习惯对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人口结构对居民消费结构有显著的影响,人口城镇化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对发展型消费支出有显著正向影响,老龄化和性别比的增加会减弱享受型消费支出;我国居民消费支出存在很强的消费惯性,消费习惯和居民收入是影响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关键因素;在消费结构升级过程中,生存型消费依然会作为我国消费的主要层次,但随着人口结构的均衡发展变化,我国消费结构将会得到升级和优化。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程广荣  
文章阐述了图书馆习惯对于建设阅读社会,培养创造型、研究型人才的作用,同时对图书馆习惯以及培养图书馆习惯的重点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问锦尚   韩昕儒   郑志浩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农村居民超重肥胖问题迅速蔓延,该现象背后隐含着对个人人力资本积累的不利影响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治理负担。超重肥胖的主要原因是食物消费结构不合理。在影响居民食物消费的因素中,除收入和价格等传统要素外,居民长期以来形成的食物消费习惯不容忽视。本文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采用嵌入动态机制的近乎完美需求系统(AIDS)模型和人体体重形成模型,搭建了“价格/收入—食物—卡路里—体质指数(BMI)”联动关系式,实证分析中国农村居民食物消费的习惯形成效应及其对超重肥胖状况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农村居民食物消费具有显著的习惯形成效应,其中,食用油、谷物、蔬菜的习惯形成效应强度大于其他食物类别;食物消费的习惯形成效应强化了农村居民食物消费需求对于收入和食物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食物消费结构变化引致的营养结构变化是导致农村居民超重肥胖的主要因素;食物消费的习惯形成效应加剧了经济增长背景下农村居民超重肥胖的蔓延趋势。因此,应加强营养均衡导向的健康饮食模式的长期宣传,逐步引导农村居民形成科学健康的饮食习惯,通过饮食干预措施从根源处遏制农村地区超重肥胖蔓延趋势。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念  秦宇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降低了个人对个人之间的交易费用,从而促进了共享经济的发展。从消费者视角出发,对消费品的使用习惯不同决定了消费者承受不同程度的交易费用,从而影响不同商品的共享。本文以问卷调研方法调研了511位消费者关于29项生活消费品的使用习惯和共享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单次使用时间越长的商品共享程度越高,使用频率和单次使用时长作为"块度"共同作用抑制了共享的发展。该文从消费者的视角证明了消费品的使用习惯是解释共享经济平台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原因,也说明了交易费用在共享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臧旭恒  陈浩  宋明月  
习惯形成是居民消费行为的变化依据之一,影响着其演变和发展的规律,现有研究普遍认为,该特征导致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愈加谨慎,但追根溯源,习惯形成究竟对居民消费具有怎样的内在影响机制,这是文章探究的主要问题。以改进的Dynan模型为基础,充分考虑居民消费习惯形成的产生机制,嵌入状态空间模型(State Space)构建动态消费函数,采用29个省1978-2016年的城镇面板数据,在测算习惯形成、边际消费倾向的时变参数的基础上,运用面板VAR和脉冲响应函数的动态分析发现:面对不确定冲击,居民消费的习惯形成强度随之增大,促使居民降低消费倾向,并在不确定影响弱化后,抑制消费倾向的回升,在两者的相互制约中,消费倾向最终缓慢回升至某一较低的水平,因此习惯形成减慢了居民消费的变化速度,抑制了消费倾向的提高。这启示我们,改革开放以来,来自供给侧的多次不确定冲击,导致了城镇居民消费较大的习惯形成强度,是其消费倾向持续降低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有效提高居民的消费倾向,弱化习惯形成的强度和影响至关重要,为此应构建长效机制,努力降低不确定冲击的广度和深度。文章的研究进一步认清了消费习惯形成的性质,厘清了居民消费变化的动态性和长期性,对提高政策建议的针对性、有效性具有理论和现实的意义。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念  秦宇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降低了个人对个人之间的交易费用,从而促进了共享经济的发展。从消费者视角出发,对消费品的使用习惯不同决定了消费者承受不同程度的交易费用,从而影响不同商品的共享。本文以问卷调研方法调研了511位消费者关于29项生活消费品的使用习惯和共享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单次使用时间越长的商品共享程度越高,使用频率和单次使用时长作为"块度"共同作用抑制了共享的发展。该文从消费者的视角证明了消费品的使用习惯是解释共享经济平台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原因,也说明了交易费用在共享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韦淼  张红伟  
在对我国城镇化的发展质量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借助具有习惯偏好的持久收入消费模型,利用2005~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在城镇化质量不同的地区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对农村居民示范效应的大小。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城镇化质量的提高,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对于农村居民在消费总支出和发展享受型消费方面的示范效应程度均会加大,进而带动农村居民改变消费习惯,有利于其增加消费支出并改善消费结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